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对鸭-稻养殖模式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检测和分析。试验期间采集样品检测麻鸭进入稻田前后稻田水体和麻鸭粪便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①与第一次检测的水体微生物数量相比,第二次检测的水体细菌总数降低36.48%,差异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和芽孢杆菌数分别降低和升高20.29%和26.79%,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第一次检测的麻鸭粪便微生物数量相比,第二次检测的麻鸭粪便乳酸菌数升高27.05%,差异极显著(P<0.01),细菌总数和芽孢杆菌数分别降低和升高1.75%和5.19%,差异不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和“沙门菌+志贺氏杆菌”菌数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鸭-稻养殖模式中,放鸭后可以降低稻田水体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的数量,不会影响稻田周边水域的水体质量,同时还提高了鸭粪便中乳酸菌的数量,维持了鸭粪便(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不会影响麻鸭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鱼—鸭结合 ,就是把鸭圈养在池岸、池面的一个角落或水面上 ,以配合料养鸭 ,鸭粪和散落的饲料养鱼 ,进行双层次养殖 ,把养鸭和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水体和水面空间 ,净化环境 ,进一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节约养殖成本 ,使传统单一的低效牧渔业向集约化复合的高效的生态牧渔业转化 ,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这一模式 ,已在我县得到一定的推广 ,并取得明显效果。我县专业户周东晶 1 999年养殖水面 0 .67公顷 ,每 0 .0 67公顷配套养白番鸭 1 0 0只 ,每批养 1 0 0 0只 ,全年养 5批共计 50 0 0只 ;鱼塘产量每 0 .0 67公顷达 550千克 ,产值 60 0…  相似文献   

3.
4.
选择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耐粗饲、抗逆性好的中小型优良鸭种,如金定鸭(山麻鸭)、吉安红毛鸭等肉蛋兼用鸭品种。  相似文献   

5.
6.
我国鸭养殖模式及环境控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各地的各种养鸭模式及相应的鸭舍建造设备和环境控制功能,从对鸭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角度分析了各地鸭舍类型和环境控制的优缺点,探讨了鸭舍建造及环境控制技术发展趋势以适应未来养鸭业发展要求,以供业界交流讨论及为今后发展养鸭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作是利用鸭子具有除草、除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及鸭粪肥田的作用,以水稻田的基础,采取家鸭野养为特点的生态化生产形式,它不仅能较大程度地减少稻、鸭的种养成本,而且更具有无害化生产的效果,确保了稻、鸭产品的质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8.
<正>一稻鸭共作的双赢作用稻田养鸭是运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适应性强的特点和鸭的食性广、耐粗饲、觅食能力强的特性,对水稻除草、灭虫。同时投喂的饲料经鸭转化成水稻的肥料,鸭的活动和采食又能活化土肥,增加土壤、水层中氧分,并剥蚀水稻枯叶,达到透风透气,促进水稻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粪便微生物移植(FMT)技术是指通过提取健康供体粪便中的微生物,再定植到受体的肠道中,重新建立受体肠道微生物平衡,以达到治疗受体代谢疾病或肠道疾病的过程.虽然FMT技术在人类医学中应用广泛,但目前我国还未明确水禽类FMT技术的标准化流程.因此,本文将借鉴人类医学及哺乳动物中现有的FMT技术手段与方法,参考已有的对于禽类...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生产政策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型,实现化肥农药"双减"、质量效益"双增"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命题.江西省家禽产业体系自2016年成立以来,为了研究江西家禽产业转型发展,课题组先后在德安县、柴桑区、瑞昌市进行"稻鸭共生"的试验及示范推广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养殖模式不仅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据测算,示范区内...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模式(传统饲料+放养、传统饲料+网床饲养、商业饲料+网床饲养、自制饲料+网床饲养)对嘉积鸭肌肉品质的影响,将1 200只1周龄嘉积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13周龄末结束试验.对比4种模式下嘉积鸭的肉质物理指标、营养成分以及感官评分等.结果 表明:(1)传统饲料+放养模式嘉积鸭胸肌氨基酸总量显著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养鸭业已成为广大农民青睐的养殖项目。各地兴建了许多示范养殖小区和养殖重点村,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突出地表现在:由于高度集约化饲养,引起的疫病与日俱增,传播速度加快,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抗药性提高和药物残留加重,畜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户数的增多,规模的扩大,互相协作和技术管理水平差,缺乏配套的治污措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对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人们居住的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体微生物、蛋鸭粪便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采集样品检测饮水管、戏水池、排水沟、各级消化池的水样和鸭舍内粪样、运动场粪样及周边土壤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排水沟的微生物数量相比,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的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28.13%、32.42%、40.98%和33.94%,"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13.75%、53.13%、82.5%和79.38%,均差异极显著(P<0.01);(2)与鸭舍内粪便微生物数量相比,运动场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增加3.08%和2.29%,但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9.00%和3.70%,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循环水养殖模式能显著减少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选用660羽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20日龄青壳4号麻鸭,根据补饲日粮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舍饲+全价料)、试验1组(稻鸭+全价料)、试验2组(稻鸭+玉米),研究其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模式下,补饲玉米和全价料对鸭的生长性能影响不大,以补饲全价料略好,两试验组的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低34.58%和23.83%,差异显著(P<0.05);补饲全价料比补饲玉米腿肌重、胸肌重、腿肌率、胸肌率分别提高14.31%、22.35%、9.19%、17.28%,其中腿肌重差异显著(P<0.05);以舍饲自由采食量的60%补饲,对鸭的活体重、心脏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等无显著影响。可见,稻鸭共生可以改善鸭的料重比,节约饲料,并改善鸭的肉用性能,提高腿肌率,补饲全价料更利于鸭蛋白质的沉积,特别是胸肌和腿肌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鸭的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不同毒力鸭肝炎病毒对雏鸭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复制病理模型 ,研究雏鸭感染病毒性肝炎后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变化。将 16 0只刚出壳的北京鸭 ,经 1周适应性饲养后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弱毒株组、中毒株组和强毒株组。在攻毒组的每只雏鸭背部分别肌肉注射 0 .3m L弱毒株、中毒株和强毒株的稀释液。攻毒后 1、3、5、7d剖杀雏鸭 ,采集其肝组织 ,测定鸭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结果表明 ,中毒组和强毒组的 CAT含量在攻毒后 1d便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但弱毒株组在攻毒后的 5 d才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1d,雏鸭肝组织中 SOD含量开始下降 ,3d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 5 d,各攻毒组雏鸭肝组织中的 GSH-Px的含量亦显著降低。这些抗氧化酶含量的降低 ,说明感染鸭肝炎病毒后雏鸭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自由基参与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 六和采用的主要养殖模式及优缺点 六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肉种鸭养殖模式,经历了鸭舍+运动场+洗浴、鸭舍+运动场、有窗的半开放式鸭舍、密闭鸭舍等模式,下面就各种模式的特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密度为10,20和30只/667m2.根据试验田的面积,将110只巢湖麻鸭随机分为4组,经58 d的稻鸭共生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稻田除虫、除草和防水稻病害效果.在稻田中放养鸭子20 只/667 m2时,具有良好的鸭只生长情况和最高的水稻产量,为最佳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 ,养鸭业已成为广大农民青睐的养殖项目。各地兴建了许多示范养殖小区和养殖重点村 ,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了农村经济。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新问题。突出表现在 :由于高度集约化饲养 ,引起的疫病与日俱增 ,传播速度加快 ;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 ,造成抗药性提高和药物残留加重 ,畜产品质量下降 ;养殖户数的增多 ,规模的扩大 ,互相协作和技术管理水平差 ,缺乏配套的治污措施 ,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对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人们居住的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严重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