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椐东汉时安徽名医华陀《食论》云:“苦茶久食,益意思。”在公元二世纪以前安徽已产茶,距今1800a以上。唐代,陆羽《茶经》产茶区域中提到安徽的有寿州(今六安、霍山、寿县等)、舒州(今舒城、怀宁等)、歙州(今休宁、祁门、歙县等)、宣州(今宣州、黄山、九华山以北等)、池州(今贵池、东至、石台等)、庐州(今合肥、巢湖等)。李肇《唐国史补》就记载有:“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霍山黄芽为当时名茶。安徽祁门县,“邑之编籍五千四百余户,其疆域亦不为小,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  相似文献   

2.
张龙云 《茶业通报》2003,25(1):10-11
建立适度规模的绿色生态茶园生产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尤其技术创新,开发无公害有机茶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良种与机械化配套,因地制宜,狠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来建立农业、工业和科研、贸易一体化经营组织(集团公司),同时转变观念,实施名牌战略,真正实现大茶业下的茶叶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张觉晚 《茶业通报》1999,21(4):43-44
据报道,1996年湖南省茶园面积由1977年的17.4万hm2减少到9.3万hm2,减46.2%;产量由1988年8.1万t减少至5.5万t,减32.1%。全省400余个乡镇红碎茶厂,大部分倒闭。在这连续多年茶叶滞销,陷入低谷的情况下,湖南省兰岭茶厂确有振兴之道,生产稳步发展,产值由1991年的450万元增加到1997年3800万元;利税也由1991年的30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383万元,他们的基本作法是:1 换良种。良种在优质高效茶叶生产上有重要的地位,因生长发育一致、适制性和抗逆性比群体品…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沈晓进 《茶业通报》2004,26(4):183-184
本文就省会城市的特殊地位对茶业的影响,探讨昆明茶业发展的优势和趋向。  相似文献   

10.
11.
12.
感受安溪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贤葆 《茶业通报》2004,26(3):102-104
2003年10月舒城县县委、县政府组织11个重点产茶乡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赴福建安溪县考察茶叶生产,笔者随行亲身感受了安溪茶业,亦有一些启示。1名不虚传的安溪茶业安溪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茶业是安溪最大的特色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走进安溪茶乡,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一层层梯式茶园犹如青翠的缎带尽收眼底,茶庄、茶楼、茶馆更是鳞次栉比。全县106万人口中,有半数以上农户吃茶叶饭,70万左右的人口以茶为生,或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安溪现有茶园总面积达2万hm2,茶叶总产量3万t,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  相似文献   

13.
顾轩强 《茶业通报》1999,21(1):8-10
茶业是我市山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事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提高茶叶生产水平,对发展山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的创业历程中,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走发展茶业产业化、建设“二高一...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新世纪新阶段茶业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论入世后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茶业生产现状,我国茶业与世界差距分析入手,探讨了入世后我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来,我县茶叶依靠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茶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下面就我县二十年来茶业科技进步与今后茶业发展提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蔡如桂 《茶业通报》2005,27(2):53-55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传统的种茶、制茶、饮茶必然要求有所创新。在发展茶业的系统工程中注入高科技,增加茶产品科技含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功能性茶族新品,发挥茶的多功能特性,是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何宗海 《贵州茶叶》2007,35(1):35-40,F0003
茶叶产业是我县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合我县宗业资源,形成拳头,全面提升印江茶叶的知名度,逐步形成为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使茶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黔北茶业50年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松泉 《贵州茶叶》2005,33(2):38-40
遵义市位于贵州北面,也称黔北,黔北是中国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公元347年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即有贵州遵义产茶的文字,唐朝也有“播、费、夷、思四州为中心茶区”的记载,到清代遵义已成为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茶叶经济也同其它经济体系一样,由沿海向内地,从东边向中西部转移,中国茶叶公司在黔北等地设茶叶营业处或门市部,遵义茶叶经济,由自然经济跨人了商品经济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