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连城县地瓜干专用品种“龙岩7-3”病毒病进行田间调查、指示植物病毒检测及血清学病毒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龙岩7-3病毒侵染率高达95.3%,症状以网状明脉花叶为主,其次为褪绿斑和黄化等;侵染病毒主要种类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其次为甘薯潜隐病毒(SPLV),两种病毒往往是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2.
甘薯病毒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7~1989年共调查了1000多个甘薯品种(系),甘薯病毒病表现症状类型大致有四种:叶片斑点型、卷叶型、叶片皱缩型、叶片黄化型。用嫁接法对各种症状样本进行传染性测定,斑点型症状的传染率为89.5%,卷叶型的为85.7%,皱缩型的为94.1%,黄化型的为88.2%。用斑点酶联免疫试验方法检测28个样本,有18个样本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13个与隐潜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其中有12个对两种抗血清都呈阳性反应。检测结果明确了羽状斑驳病毒和隐潜病毒在我省甘薯上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不同甘薯品种茎尖脱毒与快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广泛种植。甘薯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甘薯病害,广泛存在于世界甘薯产区,对甘薯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巨大的危害。我国山东、江苏、北京等地的调查显示,由病毒病造成的甘薯产量损失一般在20%~30%,严重的在50%以上。甘薯病毒病病毒种类多,新病毒多,复合侵染现象严重,单一病毒侵染比例仅为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四种草莓病毒病原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新疆草莓病毒病病源种类及田间发生情况,建立主要病毒病原多重RT-PCR检测体系,为无病毒草莓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已报道的4种草莓主要病毒病原4对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新疆主要草莓种植区采集表现疑似病毒病症状的草莓样品共450份,采用单一反转录PCR(RT-PCR)及多重PCR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新疆草莓病毒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感染新疆草莓有3种主要病毒,南北疆15个不同栽培区均能检测出这3种病毒,每个采集地的病毒检出率均在26%以上。所有样品中病毒总检出率为64.22%;其中,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检出率最高,为51.78%;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检出率为23.78%,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trawberry mild yellow edge virus,SMYEV)检出率为9.33%,草莓皱缩病毒(Strawberry crinkle virus,SCV)没有检出。病毒复合侵染率达18.45%,两种病毒病复合侵染检出率为16.67%,三种病毒病复合侵染检出率为1.78%;所有样品中对3种病毒的多重RT-PCR与单一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新疆草莓受SVBV、SMoV和SMYEV三种病毒危害,单一病毒病感染率以及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侵染率都较高,在无病毒种苗的培育和生产中加强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大蒜品种和品系的病毒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96份大蒜品种和品系进行了病毒病症状及有关农艺学性状观察记载 ,其中 6 6份用 5种病毒抗血清作Dot-ELISA和免疫电镜检测及观察 ,发现大蒜不同品种 (系 )对不同种类病毒侵染存在明显差异 ,84.8%的大蒜品种 (系 )受 2种以上病毒侵染。韭葱黄条斑病毒 (LYSV) ,洋葱螨传潜隐病毒 (OMbFV)和洋葱黄矮病毒 (OYDV)是侵染中国大蒜的主要病毒种类 ,大蒜普通潜隐病毒 (GCLV)和青葱潜隐病毒 (SLV)也有检出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豫西烟区烟草病毒病的主要病毒种类,利用9种病毒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9年豫西(三门峡、洛阳、济源)3个烟叶产区的102份病毒病样品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豫西烟区病毒总检出率为94.12%;病毒种类主要有5种,分别为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TVBMV)、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烟草黄瓜花叶病毒(tobacco 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及烟草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TMV和TVBMV为优势种,其中三门峡优势种为TVBMV,洛阳优势种为TMV,济源优势种为TMV.豫西烟区病毒侵染类型中单一侵染率为35.42%,TMV的单一侵染率最高,为18.75%;2种及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率为64.58%,其中TVBMV+TEV的复合侵染率最高,为11.46%,其次是TMV+CMV+TVBMV+TEV,复合侵染率为10.42%.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生产中,甘薯极易受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和甘薯矮化退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混合侵染,导致甘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因此构建能同时检测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检测技术体系对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T-PCR病毒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针对SPFMV和SPCSV病毒分别设计4对和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单一RT-PCR检测技术筛选出特异性强的引物和最佳退火温度;在双重RT-PCR检测体系中,针对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引物浓度组合设置5个处理,优化双重RT-PCR病毒检测技术体系。单一RT-PCR检测结果表明,SPFMVS2/A2和SPCSVS2/A2引物的特异性最强,目的片段大小为461bp,对于SPCSV病毒来说,SPCSVS2/A2引物的特异性最强,目的片段大小为304bp,最佳退火温度为56℃;在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中,SPFMV/SPCSV的引物组合浓度比为1∶3时,目标片段扩增效果最好。对两种病毒最低检测浓度的测试结果表明,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RNA的最低检测浓度相当于模板RNA浓度的10-4μL。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为大田生产中受SPFMV和SPCSV共侵染的甘薯病毒病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甘薯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薯22等8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嫁接SPVD,测定了甘薯生物学产量及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嫁接SPVD后,所有甘薯蔓长变短、基部分枝数增多、单株地上鲜重增加;不同品种小区产量为6.53~12.75 kg,与其对应的健康处理差异显著;病毒侵染后能提高甘薯地上干率;病毒降低了甘薯薯块干物质的积累、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但显著提高了薯块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部分马铃薯产区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我国马铃薯产区主要病毒病的发生情况,采用RT-PCR技术对我国9个省、市16个马铃薯种植区的田间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马铃薯Y病毒(PVY)检出率最高,达到94%,其次是马铃薯S病毒(PVS)和马铃薯A病毒(PVA),检出率分别为50%、44%.其中PVA在贵州省、PVS在河南省和吉林省的发生尚属首次报道.病毒复合侵染情况普遍,复合侵染率达81.3%.另外,对我国部分地区脱毒试管苗和脱毒种薯的带毒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脱毒试管苗中4种病毒均有检出,其中PVS检出率最高(22.2%),其次为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PVY和PVA,但在脱毒种薯中未检出病毒.我国马铃薯田间病毒病发生普遍,且多为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甘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我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据国际马铃薯中心1991年统计,世界甘薯产量的85%来自中国。近几年来甘薯病毒病危害不断加重,成为甘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即使耐病毒品种感染病毒后产量也会减少20%以上,因而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甘薯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毒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甘薯苗期病毒病预测预报方法和种薯质量早期预警技术,为甘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和病毒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不同来源的甘薯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的病毒种类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病毒C(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病毒G(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和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以及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等我国甘薯上常见的8类主要病毒。然后对检测的种薯进行育苗,出苗后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分析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河南、宁夏和陕西等地设置试验点,种植背景相同的甘薯品种商薯19原原种苗和脱毒试管苗,在甘薯生长期,采用黄板诱虫法调查各试验点烟粉虱发生量并采集烟粉虱活体,检测烟粉虱SPCSV带毒率。种薯收获后,随机取样对种薯SPCSV带毒率进行检测,分析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对种薯带毒的影响。【结果】 在检测的665块甘薯种薯中,有463块种薯携带病毒,育苗后有333块种薯的薯苗表现出叶片黄化、明脉、皱缩和植株矮化等病毒病症状。当种薯携带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60.6%;1级占31.8%);当种薯携带甘薯双生病毒或甘薯双生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组合时, 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55.3%;1级占32.9%);当种薯携带SPCSV时,苗期病毒病症状显著加重,特别是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显症率为100.0%,症状主要为3—9级(其中,3级和5级占49.0%、7级和9级占51.0%)。连续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回归方程为Y=9.628X1+0.008X2+6.537,R2=0.914,其中,Y为种薯SPCSV的带毒率,X1为烟粉虱带毒率,X2为烟粉虱发生量。【结论】 种薯携带SPCSV是苗期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显著增加。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SPCSV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烟粉虱是影响种薯携带SPCSV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主栽甘薯品种病毒种类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2个甘薯主产区内3个甘薯主栽品种,共计39份样本甘薯病毒病采用硝酸纤维膜酶联免疫检测法(NCM-ELISA)检测。结果表明,39份测试甘薯样本中,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退绿病毒(SPCFV),检出率为2.56%;18个样本感染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检出率为46.15%;4个样本感染了甘薯潜隐病毒(SPLV),检出率为10.26%;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G病毒(SPVG),检出率为2.56%。3个主栽甘薯品种中,鄂薯6号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6.67%;其次为徐薯22,病毒检出率为45.45%;福薯18的病毒检出率为43.75%。不同产地甘薯主栽品种带毒状况调查表明,鄂州主产区病毒病种类最多,病毒检出率最高。在5种受测目标病毒中,SPFMV的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最高为52.12%;其次为SPLV,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20.00%。2个主产区检测样品均未检测到甘薯退绿矮化病毒(SPCSV),但并不意味SPCSV在2个主产区没有发生,因此有待进一步大范围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加工番茄上CMV与BBWV的ELISA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文博  阮涛  黄家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30-6031
[目的]探讨加工番茄上2种病毒的侵染方式及其积累量的相关性。[方法]以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蚕豆萎蔫病毒(BBWV)为研究对象,用针对CMV和BBWV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病毒病症状的115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间接ELISA检测,通过复合侵染病株上2种病毒的积累量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V和BBWV在加工番茄上的侵染率分别为73.0%和59.1%,并且2种病毒常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达53.9%。BBWV单独侵染率很低,其侵染方式主要是与CMV复合侵染。CMV和BBWV在病株上的带毒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病毒在病株上的积累是相互影响的,为正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为病毒互作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16.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大田的发病率几乎达100%,一般减产达20%以上。种薯连续种植多年后,由于受病毒侵染会出现植株矮化,叶片卷曲,皱缩,花叶,叶脉坏死等症状导致长势衰退,产量和品质降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遭受病毒侵染后,可以代代相传,严重危害生产的发展。因此,甘薯种薯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在隔离措施下,经过几代种植获得的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就是脱毒种薯。它的优点是叶片平展、肥大,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17.
甘薯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侵染甘薯的主要病毒种类、症状、传播方式以及甘薯病毒病的诊断和检测方法;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EMV)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我国甘薯脱毒研究的一些概况。  相似文献   

18.
甘薯病毒病(SPFMV)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甘薯产区.近年国内调查结果证明,该病毒在江苏、山东、北京、安徽、河南、四川等广大甘薯产区也普遍存在.它引起的甘薯叶片症状有明脉、褪绿斑,尤以紫色斑驳或紫色羽状斑驳显而易见.该病毒导致甘薯生长势减弱,块根变小.减产幅度因品种而异,如徐薯18一般减产20~30%,有些品种减产50%以上.该病毒随种薯带入苗床,随薯苗带入田间,可随其调运至其他地区.田间传播媒介是蚜虫和粉虱(Bermisia tabaci),以非持久方式传播.由于粉虱在本地少见,故蚜虫成为主要传播介体.了解蚜虫与该病毒的关系,对于繁殖和应用脱毒甘薯防治病毒病且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硝化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NCM -ELISA)和症状诊断法 ,对从日本引进的紫色甘薯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检测。NCM -ELISA检测结果表明 ,从日本引进的紫色甘薯分别感染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轻度斑驳花叶病毒 (SPMMV)、甘薯褪绿斑点病毒 (SPCFV)、甘薯潜隐病毒 (SPLV)、C - 6病毒和C - 8病毒。其中 ,SPFMV和SPMMV感染最普遍 ,SPCFV和SPLV次之 ,而C - 6和C - 8感染较少。在供试的 14个日本紫色甘薯品种 (系 )中 ,A4、A5和山川紫等 3个品系 (种 )感染上述全部 6种病毒 ,其余 11个甘薯品系只是感染了其中几种病毒 ;症状观察结果表明 ,感染病毒的紫色甘薯叶片出现明显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褪绿斑驳、畸形、坏死、变色等 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泉州市自1998年开始从本省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17.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19.6%,平均亩产鲜薯2143.2kg,比未脱毒增长14%,种植脱毒甘薯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可大力推广。脱毒甘薯的主要特点和栽培技术如下:1主要特点1.1抗病性能力增加脱毒甘薯是应用生物技术脱去苗中的羽状斑驳病毒(SPE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侵染甘薯的病毒,减少或避免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甘薯脱毒同时脱去多种真菌、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