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构建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评价体系,测算2014、2019年山东省乡村"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期为脱贫攻坚胜利后山东省乡村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略有上升,表现为轻度失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种类型,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未来应以生态建设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省渝水区1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三生"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渝水区乡村"三生"空间进行了评价测算。基于测算结果及协调度分析,划分乡村空间功能类型,并提出了对应的乡村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渝水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以东部平原区为主导的生产空间,环中心城区为主导的生活空间和南部山地丘陵为主导的生态空间分布特征。(2)渝水区各乡镇"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平均分为0.42,生产空间评分>生活空间评分>生态空间评分;各乡镇耦合协调度差异不大,从空间分布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心区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3)结合"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协调度评等定级结果,将渝水区乡村空间划分为7种核心发展类型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乡村空间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渝水区乡村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乡村土地利用形态日趋多元化的现状,探究山东省乡村三生空间整体及系统间时空演变、格局演化等关键问题,从而为山东省各地市未来乡村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运用2007、2012、2017年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进而对山东省乡村三生空间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其格局演化与时空...  相似文献   

5.
乡村是落实低碳发展的重要场所,科学全面测算碳系统收支情况是实现乡村低碳减排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国家现行土地分类标准出发,对乡村的“三生”(生活、生产、生态)空间进行分类,构建了乡村“三生”空间碳系统测算框架,测算出了湛江市东纯村2021年“三生”空间的碳排放量和碳汇量,并进行了二者的差异性分析,以期为乡村“三生”低碳小尺度空间测算方法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甘肃省乡村“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发展现状及耦合协调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年甘肃省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制约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生”功能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耦合协调水平由最初的严重失调逐步演化为优质协调,其中2011—2016年耦合协调度年平均增长率高于2017—2020年;2011—2016年甘肃省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生态功能,2017—2020年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7.
乡村拥有绿色生态的鲜明底色,是落实低碳发展的重要场所,而科学全面测算碳系统收支情况是实现乡村低碳减排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三生”空间功能评价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生活—生产—生态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然后,对“三生”空间功能进行分类,构建乡村“三生”空间碳系统测算框架。最后,测算湛江市东纯村2021年“三生”空间的碳排放(汇)量并厘清其产生分异原由,以期为乡村“三生”低碳小尺度空间测算方法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探究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和Tobit模型,选用2005、201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和统计数据分析山西省县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8年山西省县域耦合协调度水平显著提升,耦合协调变化由不合理转向合理.(2)2005—2018年山西省县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水平地域分异特征明显,整体呈现出"东西低,中部高;平原高,山地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山西省县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水平县域在平原区小规模集聚,低水平县域在山地区大范围集中.(4)山西省县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是国家宏观管制、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禀赋和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乡村旅游聚集区的三生效应,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及层次分析方法,分别实现建构乡村旅游聚集区影响能力的时空变化预测模型、格局变化分析模型和影响效应评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效应评测。结果表明,2008—2020年,乡村旅游聚集区的发展为乡村带来38.63%的生产效益及15.82%的生活效益,但却损耗了5.71%的生态效益。经过驱动力控制设计,预测未来10年间将会实现34.25%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乡村"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和格局重构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以重庆市綦江区高庙村和团结村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生空间"转移矩阵、重心迁移、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对研究区2010~2018年"三生空间"的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乡村"三生空间"格局的重构。结果表明:(1)从面积变化上来看,生产空间面积持续减少,生活空间面积有所增加,生态空间面积波动较大,主要是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2)从重心迁移的角度来看,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整体由西向东迁移,生活空间由东北向西南迁移,生活空间迁移距离较远。(3)研究区"三生空间"总体处于"磨合—基本协调"的水平。(4)生产空间重构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优化产业结构;生活空间重构着重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传统单一的生活空间向"生活—生产"复合空间转变;生态空间重构以划定山水林田湖草边界为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辽中南-哈长城市群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简称“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规律,从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空间承载、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生态压力、生态维持以及环境净化9个方面选取30项指标测算“三生”功能,并结合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辽中南-哈长城市群“三生”功能整体提升,哈长城市群仅生态功能发展优于辽中南城市群。其中: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综合功能高值区主要为沈阳、大连等核心或沿海城市;生态功能高值区主要为牡丹江、吉林等内陆或沿边城市。此外,2015年以后“三生”功能优势区扩张趋于减缓甚至停滞,部分城市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明显降低,并且城市群交汇处“三生”功能整体持续偏低。2)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逐渐提升,辽中南城市群协调性整体优于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三生”功能协调性主要为中级协调,非核心城市由轻度失调转为基本协调为主;轻度失调型城市空间分布由南向北转移,最终围绕哈尔滨和长春两大核心城市分布。3)对本研究所选取的9项影响指标测算结果表明,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差异前三大影响因素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财政分权、年均降雨量。综上,本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的东北地区“三生”功能协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产空间利用低效、生活空间无限扩张。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研究,有利于乡村空间规划以及制定乡村发展方向。本研究以隆尧县梅庄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其三生空间的现状特征,结合村庄发展模式,提出其三生空间的优化对策,使其生活、生态和生产空间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省渝水区1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三生"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渝水区乡村"三生"空间进行了评价测算.基于测算结果及协调度分析,划分乡村空间功能类型,并提出了对应的乡村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策略.结果 表明:(1)渝水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以东部平原区为主导的生产空间,环中心城区为主导的生活空间和南部山地丘陵为主导的生态空间分布特征.(2)渝水区各乡镇"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平均分为0.42,生产空间评分>生活空间评分>生态空间评分;各乡镇耦合协调度差异不大,从空间分布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心区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3)结合"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协调度评等定级结果,将渝水区乡村空间划分为7种核心发展类型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乡村空间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渝水区乡村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黄河流域2003—2018年相关数据,结合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黄河流域三生空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三生空间耦合度逐年上升,经历了从拮抗时期向协调耦合时期的过渡;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近80%的地区由极度失调改善至轻度失调,但区域差异不明显;三生空间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但“生活-生态”功能耦合协调度增长速度小于“生产-生活”耦合协调度和“生产-生态”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15.
农旅产业融合是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渠道。新发展理念背景下,福建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选取2009—2019年福建省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依据“三生”理论采用组合赋权法构建农旅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Geoda和STATA软件从时空角度分析农旅产业耦合发展水平、空间相关及空间聚集特征并探讨影响农旅产业耦合的因素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旅耦合协调度总体曲折向好发展,实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六级逐步跨越;福建省各地级市农旅产业融合效应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莫兰指数呈现“W”形的波动变化,聚集类型由低-低聚集向低-高聚集再向高-高聚集后呈高-低聚集变化,最后再进入低-低状态,开始新一轮循环;从影响农旅产业融合效应的因素来看,资源供给、人才要素、科学技术、政府支持、产业带动、生活水平及需求升级均对农旅产业融合存在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推动农旅产业融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平衡好农旅产业协调、重视现代化农业建设,统筹好农旅空间规划、促进要素资源相融合和发挥好农旅融合机制、加强内外部正向因素等措施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的生态、生产、生活的优化对于乡村景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三生元素”的概念及其景观价值的基础上,探析“三生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兰溪耕头畈村景观设计为例,提出“三生元素”由现实向景观的转化过程及基本方法,通过具象优化、抽象具化、业态活化3种基本方法,打造极具特色的地域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与农村“三生”空间重构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村庄数量多,布局分散,用地规模大,乡村空间重构的情况一直存在,但是在近年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剧的背景下,重构强度才达到显著的程度。土地整治作为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途径,与农村"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存在耦合关系。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农村"三生"空间重构的演化机制,对土地整治模式进行了新的划分,提出了能综合反映两者耦合关系的指标体系。提出农村"三生"空间重构与土地整治耦合关系的研究思路框架,并以系统曲线拟合分析和系统耦合关联分析为例进行了说明,为两者耦合关系的研究方法、空间重构后评价等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乡村"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和格局重构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以重庆市綦江区高庙村和团结村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生空间"转移矩阵、重心迁移、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对研究区2010~2018年"三生空间"的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乡村"三生空间"格局的重构.结果表明:(1)从面积变化上来看,生产空间面积持续减少,生活空间面积有所增加,生态空间面积波动较大,主要是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2)从重心迁移的角度来看,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整体由西向东迁移,生活空间由东北向西南迁移,生活空间迁移距离较远.(3)研究区"三生空间"总体处于"磨合—基本协调"的水平.(4)生产空间重构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优化产业结构;生活空间重构着重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传统单一的生活空间向"生活—生产"复合空间转变;生态空间重构以划定山水林田湖草边界为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南昌市石岗镇上坪村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研究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现状、特征、问题和不足,借鉴了国内外典型村庄土地空间布局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总结出三产协调视角下村级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思路,最后,提出了研究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格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南昌市石岗镇上坪村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研究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现状、特征、问题和不足,借鉴了国内外典型村庄土地空间布局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总结出三产协调视角下村级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思路,最后,提出了研究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格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