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甘肃畜牧兽医》2019,(3):78-79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与管理团队参与研制的牛结核病IFN-γ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获得二类新兽药证书。牛结核病IFN-γ夹心EI.ISA检测试剂盒的原理是基于细胞免疫建立的牛结核病检测方法结核病阴性牛淋巴细胞经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B)刺激后不产生IFN-γ.结核病阳性牛淋巴细胞经PPDB刺激后.产生大量IFN-γ.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的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试剂盒,对某奶牛场100头份奶牛奶样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采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PPD)检出阳性牛17头,结果符合率为94.11%.用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所需时间为6h,显示其快速、特异等优点,为今后牛结核病的检疫工作提供了1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542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检测,然后间隔42d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或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前后两次的阳性牛或可疑牛符合率.结果显示,前次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或可疑牛共计142头;再次检测呈阳性或可疑的142头奶牛中,结果仍为阳性牛121头.结果表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阳性率约为14.8%(21/142),建议用皮内变态反试验监测检测奶牛结核病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开展1次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是当前国际国内普遍使用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我国农业部《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将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规定为牛结核病确诊方法之一.GB/T 18645-2002(《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规定,用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出的结核病可疑牛,应立即在对侧颈部用同一批号试剂再进行一次试验.在实际生产中,因为检出结核病阳性牛必须扑杀,为慎重,除可疑牛外,多数情况下阳性牛也同时进行了再次试验(复检)以再次确认.根据往年检测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短期内复检通常都可弱化首次试验结果.为研究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及评价其对检测结果判定的影响,2012年我们对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的4个奶牛场和北疆昌吉地区的1个奶牛场使用该方法进行结核病检测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2013年奉贤地区19家规模化奶牛场开展奶牛结核病牛型与禽型对比检测,检测结果发现,患有禽型结核病的牛比例高。因此,应重视禽型结核病和牛型结核病对比试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以保障奶源安全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制牛结核病PCR诊断试剂盒对贵州省某奶牛场共计150份血样、奶样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R试剂盒对111份奶样标本进行检测,8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2%;PCR试剂盒对39份血样标本的检测,12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0.76%。本试验共计检测贵阳附近某奶牛场1 200头份奶牛,先采用PPD检测牛结核病阳性牛和可疑牛,再用PCR法进行检测,PCR检出阳性牛共计20头份,阳性检出率为1.67%;PPD检出阳性牛24头份,检出率为2%。总之,PCR试剂盒在检测牛结核病不同标本中显示出快速、特异等优点,这为今后牛结核病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牛结核病的根除对养牛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当前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均成功实施了牛结核病根除计划,而我国的牛结核病防控工作起步较晚进展相对缓慢。本文认为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充足的经费保障、统一的领导机构、严格的追溯体系、完善的监测系统、详尽的监测方案、科学的检测技术、精确的分类管理和良好的群防群控氛围是欧美国家牛结核病防控的优势经验,由此对我国牛结核病的防控策略提出建议,以期为国家开展牛结核病净化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规模化奶牛场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本文对本地区一个结核病阳性奶牛场进行了跟踪检测、不同试剂检测比较、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结果显示牛结核病的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引进结核病阳性牛,同时与检测试剂、圈舍建设、饲养管理也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说明,规模化奶牛场结核病防控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9.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和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消灭和控制了牛结核病.而更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牛结核病还在广泛流行. 净化牛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检测后淘汰阳性牛.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牛结核病的检测诊断方法仍是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试验.另外一种是近年来国际上畜牧业发达国家刚刚流行的血清学诊断试验-IEN-γ干扰素方法.本文是结合临床病例就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实用性等做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最适合牛结核病污染场的检测方法,加快牛结核病净化,采用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SICTT)、牛结核病ELISA-γ-干扰素试验(IFN-γ-ELISA)、牛结核病抗体ELISA试验4种方法,对某结核病污染牛场300头奶牛进行检测,并以TST为参考标准,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方法中,IFN-γ-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与TST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TST。结果表明,IFN-γ-ELISA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较高,在牛结核病污染场净化初期使用,可以尽量避免阳性牛漏检,从而加快牛结核病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3种方法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牛结核变态反应、牛结核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和ELISA3种方法,同时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498头份牛血清。结果发现,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28.3%)。Dot—IGSS居中(27.3%),ELISA最低(17.2%);变态反应与Dot—IGSS和ELISA的符合率较差,而ELISA和Dot—IGSS具有较好的符合率;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仍然检出了部分Dot—IGSS和ELIsA阳性牛。由此认为,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会更有利于结核污染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相似文献   

12.
牛结核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尽管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牛群净化,但其仍然威胁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本研究利用抗牛γ干扰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金标记技术,建立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牛γ干扰素的方法。研充结果证明,该方法对牛γ干扰素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它动物干扰素没有交叉反应,检测牛γ干扰素的灵敏度与进口ELISA试剂盒相当。试纸条在室温保存6个月、4℃保存12个月,其特异性及灵敏度没有明显变化。对田间送检的23份全血经结核特异性刺激后进行检测,结果与进口结核ELISA试剂盒符合率为91.3%。研究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牛γ干扰素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单快捷等特点,适合用于牛结核的快速特异检测。  相似文献   

13.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不仅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到公共卫生安全。主要对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断方法、综合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波 《中国乳业》2021,(7):63-67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为有效控制和净化牛结核病,切实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净化的防控方针和策略,把养殖场(户)作为防控本病的主体,不断完善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落实监测净化、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场群和区域净化工作,有效清除病原,降低发病率,压缩流行范围,逐步实现防控工作总体达标。  相似文献   

15.
间接ELISA检测牛分枝杆菌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现行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TST)的不足,本研究选用牛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MPB83、MPB70及CFP10与ESAT-6融合蛋白(CFP10-ESAT-6)分别建立了检测牛分枝杆菌特异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上述3种抗原中一种以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为阳性时,即可判断为结核检测阳性。以TST为标准,判断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证明,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71.4%)。对ELISA检测为强阳性的奶牛进行细菌分离,并对5头结核菌分离阳性奶牛进行TST检测,结果有3头为TST阳性,2头可疑,显示出ELISA方法对严重感染牛的检测较TS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由于TST与ELISA分别以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为基础,两种检测方法结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牛结核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应用牛结核菌素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的检测,然后对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采样进行分离培养、γ-干扰素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这四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共对1850头奶水牛进行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的奶水牛有78头,从78头反应阳性的奶水牛中分离鉴定为牛分枝杆菌的有2份,γ-干扰素ELISA方法检测为牛分枝杆菌阳性的有5份,PCR方法鉴定阳性的有4份;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78/1850(4.21%),γ-干扰素ELISA方法为5/78(0.27%),PCR检测方法为4/78(0.21%),而分离培养为最低2/78(0.105%)。变态反应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最低,为0.105%;γ-干扰素ELISA方法、PCR方法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较接近,分别为40%和50%。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变态反应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牛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禽分支杆菌等引起的一类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牛各种传染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在人畜之间可以相互传染,很难根治,是影响养牛业和全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控制本病的传播和蔓延迫在眉睫。控制牛结核病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检疫和根除病牛,定期对牛群进行检疫监控。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将传统细菌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3种方法相结合,特别是分子水平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逐渐得到完善,同时获得了许多牛分支杆菌的特异性抗原及其基因,对于阐明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的分子进化和遗传变异规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Reciprocal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in bovine tuberculosi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 sandwich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gamma interferon showed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an an indirect ELISA for mycobacterial antibodies in the diagnosis of bovine tuberculosis.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of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to Mycobacterium bovis was found in cattle with natur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9.
牛结核病的现状及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传播流行影响着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由于卡介苗(BCG)的使用,结核病的发病率比过去有所下降。但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等其它原因,该病发病率又呈上升趋势。至今牛结核病所造成的损失大于牛的其他各种疾病所造成损失的总和。要从根本上控制牛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必须加强对本病的研究,以便为控制和消灭牛结核病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对牛结核病的现状及诊断方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在牛结核等疾病的诊断和防制方面取得更有效的应用,试验采用RT-PCR法从云南本地黄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牛IFN-γ(BoIFN-γ)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然后亚克隆至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IFN-γ基因与GenBank中荷斯坦牛IFN-γ序列同源性达99.60%。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大小约23 ku处可见目的蛋白表达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用ELISA检测,表达的蛋白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在菌体中的含量为244 ng/mL。本试验结果为牛IFN-γ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