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高硼环境下施用硫肥对油菜硼吸收和分配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硫肥缓解油菜硼毒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油菜华油杂9号为试验材料,在高硼灰潮土上(全硼含量13.44 mg·kg -1,有效硼5.03 mg·kg -1)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6个硫水平(0、20、50、100、200、500 mg·kg -1)对油菜果荚、叶、茎、根部的硼含量及硼的分配、细胞壁的提取率、细胞壁硼含量和比例的影响。 【结果】 随着施硫量增加,油菜各部位的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施硫50 mg·kg -1时,油菜鲜重生物量最高,可达364.5 g/株。施用不同量硫肥后,油菜硼含量及分配均为果荚>叶>茎>根,表明果荚为硼的主要累积器官。增施硫肥,油菜果荚的硼含量呈下降趋势,施硫量由0增至100 mg·kg -1,油菜果荚硼含量和分配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4.8%和15.0%。油菜果荚细胞壁提取率增加43.0%,其细胞壁硼含量和比例无显著变化,继续增施硫肥至200 mg·kg -1,油菜果荚硼含量、硼分配比和细胞壁硼均下降至显著水平,且细胞壁硼分配比显著上升。与果荚不同,增施硫肥后油菜叶、茎和根的硼含量则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施硫量由0增至100 mg·kg -1,油菜叶、茎和根硼含量分别增加15.0%、32.9%和34.9%,其分配比例分别增加13.4%、29.6%和18.6%,同时油菜叶片、茎和根部细胞壁硼含量显著增加12.3%、22.9%和14.9%,表明增施硫肥增加了油菜叶、茎和根的硼含量。 【结论】 硫肥可通过增加油菜生物量,限制硼从根、茎、叶到果荚的转运,以及增加油菜果荚细胞壁硼含量来缓解高硼对油菜果荚的毒害,最佳施硫量为50—100 mg·kg -1。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硼肥施用对辣椒果实中硼连续累积及硼(B)和磷(P)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本文以实丰802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设定6个不同的试验处理,分别为CK(施硼量为0 g/hm2,施铈量为0 g/hm2,参照试验),L1(施硼量为532 g/hm2,施铈量为0 g/hm2),L2(施硼量为0 g/hm2,施铈量为240 g/hm2),L3(施硼量为266 g/hm2,施铈量为80 g/hm2),L4(施硼量为532 g/hm2,施铈量为240 g/hm2),L5(施硼量为1 064 g/hm2,施铈量为405 g/hm2)。通过不同量硼铈复合微肥叶面喷施,研究了采摘周期辣椒果实B和P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硼钾互作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以K326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硼钾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SPAD值、病害发生情况、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钾之间存在互作效应,高硼高钾或者低硼低钾都不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只有在适当的施硼量和施钾量情况下,才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发育。其中施硼量3 g·株-1、施钾量19.6 g·株-1时各项指标较好,为云南楚雄烟区硼钾适宜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氮磷配施,揭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生长及养分积累对氮磷配施的响应,为优化云南松苗期养分管理及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盆栽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不施肥)、磷肥0.8 g·株-1(P1)、磷肥1.6 g·株-1(P2)、氮肥0.4 g·株-1 (N1)、氮肥0.8 g·株-1(N2)、氮肥0.4 g·株-1和磷肥0.8 g·株-1(N1P1)、氮肥0.4g·株-1和磷肥1.6 g·株-1 (N1P2)、氮肥0.8 g·株-1和磷肥0.8 g·株-1 (N2P1)、氮肥0.8 g·株-1和磷肥1.6 g...  相似文献   

5.
以1年生盆栽东魁杨梅Myricarubra‘Dongkui’嫁接苗为试材,研究硼对杨梅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施硼酸(HBO3)量分别为0.0(ck),6.6,13.2,19.8和26.4mg·株-1·a-1,每个处理重复5次,分7次叶面喷施,每次施用全年总量的1/7。结果表明,1年生杨梅苗喷施硼酸0~26.4mg·株-1·a-1,随着施硼量的升高,杨梅植株生长量、株高、根瘤量、固氮酶活性、土壤全氮和有效氮逐步增加;当施肥量为19.8mg·株-1·a-1时,杨梅植株生长量、株高、根瘤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30.28%,64.63%,62.02%和31.62%,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分别比对照增加31.35%和9.16%;随后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步下降。施用适量的硼能提高杨梅结瘤固氮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表3参10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钟花樱优质容器苗生产过程中的肥料利用效率,以当年生钟花樱实生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施用不同混合肥料后钟花樱容器苗的生长指标,对比生长指标和综合指数差异,优化肥料组成,从而筛选出适合当年生钟花樱容器苗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影响钟花樱容器苗的存活率、株高、地径和纤弱指数;鸡粪对株高、地径和存活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信噪比因子排秩为鸡粪>花生麸>三元复合肥,最佳组合为A3B2C1,即花生麸20 g·株-1、鸡粪10 g·株-1、三元复合肥0 g·株-1,该处理的生长综合指数(贴近度)排名第一,综合评分最高。综上所述,在该试验地环境下,钟花樱当年生容器苗的最适施肥方案为花生麸20 g·株-1和鸡粪10 g·株-1混合后分5次施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江下游安徽省油菜产区氮肥使用量过高、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在安徽当涂县,选用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进行同田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施用常规尿素(N)180 kg·hm -2和240 kg·hm -2时,单位面积产量和纯收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相同施氮量下,分3次施用比1次施用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纯收入显著(P<0.01)增加。施用油菜专用控释尿素,随着施氮量增加(60~240 kg·hm -2),单位面积产量和纯收入均显著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 -2时,单位面积产量并不会进一步增加。当施氮量同为240 kg·hm -2时,与分3次施用常规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增产19.02%,单位面积纯收入可增加2 604.56元·hm -2。与施用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可以通过增加全株角果数来提高产量。在长江下游安徽油菜产区,建议施用折纯N 240 kg·hm -2的油菜专用控释尿素来替代常规尿素,既省工省力,又可使油菜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8.
施硼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桃源植烟土壤硼素普查结果表明,植烟区土壤硼含量平均值为0.26 mg/kg,普遍低于烟株正常生长所需的有效硼含量.试验在严重缺硼的黄壤地施用不同量硼肥,研究施硼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的硼肥可以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使烤烟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提高中上等烟比例,显著提高烤烟产质量.以施用硼肥22.5 kg/hm2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云烟99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CK、3个硼浓度(5.00、7.00、9.00 mg/株)和3个钼浓度(2.00、4.00、6.00 mg/株),共10个处理,分析不同硼钼配施处理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及烤后烟内在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钼配施极显著影响烤烟烟株生长发育指标、各部分干物质积累量、烤后烟内在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含量,且配施较单施对烤后烟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的提高效果更明显。其中,T5处理效果最好,表现为烟株各生育时期生长指标最优,不同时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72.68%、49.12%、60.63%;不同部位叶片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及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整体表现最好;不同部位叶片烤后烟香味物质如棕色化反应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及香味物质总量表现最优,上部叶和下部叶中的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49.75%、464.00%、93.90%、51.70%和68.93%、401.16%、142.06%、99.79%。综上,宜宾市筠连县植烟土壤条件下,移栽时同时施用7.00 mg/株硼和4.00 mg/株钼(T5处理)对当地...  相似文献   

10.
以锦绣黄桃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肥料配比处理(以T1、T2、T3、T4、T5表示),以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CK),探讨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对黄桃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提升黄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可促进黄桃生长、增加新梢长度,有效提升黄桃果实品质,T3、T4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分别增加20.58%和23.05%,维生素C含量较CK分别增加20.19%和18.65%,平均单果重较CK分别增加11.75%和15.25%,产量较CK分别增加13.38%和12.43%;T1和T2处理单果重和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和T5处理。研究显示T3和T4处理效果最佳,生产上推荐方案为:萌芽肥和膨果肥采用常规用量(即萌芽肥为0.25 kg·株-1,膨果肥0.3 kg·株-1),基肥用量为有机肥20 kg·株-1+复合肥1.00 kg·株-1或有机肥25 kg·株-1+复合肥0.75 kg...  相似文献   

11.
不同硼浓度对三种超富集植物吸收硼及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0~15 mg·L-1的硼(B)对Zn/Cd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Zn/Cd/Ni超富集植物遏蓝菜(Noccaea caerulescens)和Ni超富集植物庭荠属(Alyssum murale)在20 mg Zn·L-1及18 mg Ni·L-1胁迫下生长和吸收重金属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较低浓度的硼促进三种超富集植物的生长和重金属吸收,而高浓度的硼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三种植物在硼处理浓度为10.0mg·L-1时都开始表现中毒的症状,三种植物地上部分的硼含量随硼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S.alfredii叶部、N.caerulescens、A.murale地上部分的硼浓度范围分别为40.2~880、115~744、156~922 mg·kg-1干重;当硼处理的浓度为2.0、0.5 mg·L-1时,S.alfredii和N.caerulescens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吸收达最大值,A.murale地上部Zn和Ni的含量则分别在硼处理浓度为2.0、5 mg·L-1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南丰和衢州柑橘产区土壤及叶片硼含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丰县126个柑橘园和衢州市51个柑橘园的土壤及叶片中的硼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南丰县和衢州市的柑橘园土壤整体上缺硼严重,南丰县柑橘园土壤中硼含量的平均值仅为0.20 mg/kg,缺硼的比例高达98.4%;衢州市柑橘园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平均值为0.24mg/kg,缺硼比例达96.1%。南丰县和衢州市柑橘园叶片硼缺乏并不明显,南丰县柑橘园叶片仅有12.70%表现出硼缺乏状态,其中,桑田镇柑橘园叶片硼含量平均值最低(77.41mg/kg),有20.00%的柑橘园叶片处在硼低量状态;衢州市柑橘园叶片缺硼较南丰县严重,有41.18%的柑橘园叶片处在低硼水平,叶片硼含量最低的是柯城区(20.67 mg/kg),缺硼比例达54.84%,其余近半数的柑橘园叶片硼含量处于适量和高量的水平。南丰县和衢州市大部分乡镇的柑橘园中土壤有效硼含量的高低与柑橘叶片硼含量的高低并无显著相关性,仅桑田镇、常山县、柯城区表现出负相关性。因此,应根据柑橘园土壤和树体硼营养状况,科学施用硼肥,宜采用土施结合叶面喷施的硼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2007—2010年,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对墨竹工卡县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墨竹工卡县耕地土壤耕层有效硼含量低,有1/3的耕地土壤缺硼,且有效硼含量因行政区划、灌溉条件的差异而变化很大。根据土壤中硼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和补施硼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观测新型肥料与常规肥料不同配施方案在辣椒生长和产量上的作用,选用菌肥(地康宝)、有机硅钙镁肥和土壤调理剂(蓝海半岛)3种新型肥料,设计了9个肥料配施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增施和复合肥减施,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T2[机肥2 000 kg·(667 m2)-1+复合肥40 kg·(667 m2)-1]时最高,较对照总施肥量提高30.77%,增产25.25%,但肥料利用率(PFP)较对照下降4.25%;新型肥料处理相较于对照均增加了地下部分干物质含量,其中T6[有机肥1 500 kg·(667 m2)-1+复合肥60 kg·(667 m2)-1+有机硅钙镁肥60 kg·(667 m2)-1]有明显增产效果,产量和偏生产力(PFP)分别比对照高43.81%和38.61%,较T2总施肥量减少20.59%,增产14.82%,PFP提高44.76%;T5处理地康...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直干桉壮苗培育中的养分管理调控,以810株5个月生直干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N、P两因素三水平3×3回归正交设计开展施肥试验,探究施肥对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及其光合生理基础,筛选利于壮苗培育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利于苗高和地径生长及生物量累积的优水平试验组合为处理组合5(N肥0.55 g·株-1、P肥0.6 g·株-1配施)。苗高和地径均随N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P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苗木生长的理论最佳施肥量为N肥0.45 g·株-1、P肥1.2 g·株-1配施。施肥可促进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提高,同时可降低其胞间CO2浓度;处理组合5的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皆最大,且胞间CO2浓度最小。综合考虑利于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累积以及光合能力增强的试验优水平组合与苗木生长随N、P施肥量的变化趋势,推荐理论最佳施肥量为直干桉壮苗培育的N、P配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生物炭作为比表面积大、富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一种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弄清生物炭与化肥氮配合施用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氮肥利用率的综合影响,为合理使用生物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穴市花桥镇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180 kg·hm -2)(IF)、常规施氮+10 t·hm -2生物炭(IF+C)、减氮30%+10 t·hm -2生物炭(RIF+C)。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018和2019年水稻生长季节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并测定水稻产量,探讨生物炭配施不同量无机氮对稻田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稻季CH4和N2O排放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CH4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分蘖期和齐穗期,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氮肥施用和排水后。2018和2019年稻季各处理CH4排放通量分别为0.01—48.97 mg·m -2·h -1和0.36—18.08 mg·m -2·h -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0.002—0.17 mg·m -2·h -1和0.01—0.28 mg·m -2·h -1。2018年各处理CH4和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17—7.16 mg·m -2·h -1和0.02—0.04 mg·m -2·h -1,2019年的分别为5.16—5.83 mg·m -2·h -1和0.05—0.08 mg·m -2·h -1。(2)与CK相比,无机氮肥的施用对CH4排放没有影响,但显著提高了N2O排放,增幅为32.6%—113.0%。与IF处理相比,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IF+C、RIF+C)显著降低N2O排放,在2018年降幅为33.4%—43.1%,2019年为37.0%—39.5%,但对CH4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对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不显著。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处理IF+C与RIF+C间CH4和N2O排放差异不显著。CH4排放是综合增温潜势(GWP)的主要贡献者,对GWP的贡献达84.4%—95.2%。(3)氮肥施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4.0%—6.0%。与IF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IF+C、RIF+C)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幅达9.9%—11.9%。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处理IF+C与RIF+C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与IF处理相比,IF+C、RIF+C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了7.7%—8.1%,且RIF+C的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分别增加了57.1%、52.3%。【结论】减氮30%配施生物炭能有效地降低稻田N2O排放、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一项可持续的农艺措施。但生物炭对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效应还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氮磷钾需求及化肥减施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氮、磷、钾肥的施用现状及需求情况,为合理施肥和科学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农户调查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产量水平及氮、磷、钾肥施用情况,阐明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春小麦产量构成及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影响。【结果】农户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产量平均为(6 985±867)kg·hm -2,偏高产及高产农户比例达82.7%;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氮、磷肥施用量和过量施肥量均呈降低趋势,钾肥施用量总体不足。平均来看,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94、162和49 kg·hm -2;97.1%的农户氮肥投入过量,过量施氮量为69—114 kg·hm -2;20.5%的农户磷肥投入过量,过量施磷量为18—42 kg·hm -2;钾肥投入总体不足,比推荐施钾量少30—51 kg·hm -2。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在120—240 kg·hm -2时,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穗粒数均显著增加,并在施氮量180 kg·hm -2时达到最高,此时籽粒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亦达到最大,分别为168.2、23.9和23.2 kg·hm -2;随施氮量增加,氮收获指数无显著变化,平均值为56.5%,磷收获指数呈增加趋势,钾收获指数表现为下降趋势。施氮180 kg·hm -2时,春小麦氮素需求量达45.8 kg·Mg -1,比对照增加19.6%;磷需求量从不施氮的6.0 kg·Mg -1显著降到高量施用氮肥(240 kg·hm -2)的5.3 kg·Mg -1,而钾需求量则从42.6 kg·Mg -1增加到49.7 kg·Mg -1。磷肥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磷肥时春小麦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明显增加,但地上部生物量和穗粒数均明显降低,因此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平均为5 446 kg·hm -2。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籽粒吸氮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需求量,平均值分别为141.6 kg·hm -2、54.5%和25.9 kg·Mg -1,分别比不施磷肥提高28.6%、27.9%、26.2%;施用磷肥亦可促进磷素向籽粒转移并提高磷收获指数,籽粒吸磷量和磷收获指数分别比不施磷肥提高15.9%和15.2%,磷需求量呈增加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 钾需求量随施磷量增加显著降低,从不施磷的68.1 kg·Mg -1降到施磷120 kg·hm -2的49.7 kg·Mg -1。钾肥试验结果发现,施钾量对生物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每公顷穗数,籽粒氮、磷、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高量施钾(75 kg·hm -2)可显著减少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和氮、磷、钾收获指数,穗粒数比对照下降9.1%,千粒重比对照增加7.6%,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可达57.2%、73.5%、7.3%。施钾60 kg·hm -2时,氮、磷、钾需求量均达最高,分别为55.3、5.5、57.6 kg·Mg -1,而高量施钾(75 kg·hm -2)时,氮和钾需求量显著降低20.6%和13.7%。可见适量施钾可提高氮、钾需求量,而高量施钾则降低氮、钾需求量。【结论】减少氮肥、调控磷肥、适当增加钾肥依然是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化肥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春小麦氮需求量为38.3—57.2 kg·Mg -1,在适量施用氮、磷、钾肥时可显著增加;磷需求量为5.1—6.0 kg·Mg -1,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对磷、钾肥无显著响应;钾需求量为42.6—68.1 kg·Mg -1,随施氮量增加呈升高趋势,随施磷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在高量施钾时显著降低。推荐氮肥适宜用量为120—180 kg·hm -2,比农户平均施氮量减少25%—60%;磷肥用量在48—96 kg·hm -2时,更有利于稳定春小麦产量并促进氮、磷向籽粒的转移,比农户平均用量减少40.7%—70.3%;钾肥用量在0—60 kg·hm -2时可稳产增质,在现有施肥水平上适量增加即可。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下潮土磷素盈亏及对无机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期定位施肥下潮土磷素盈亏、各形态无机磷的变化及土壤磷素盈亏对无机磷的影响,为潮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以NK(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研究华北地区常见的4种施肥模式(NPK(单施化肥)、SNPK(秸秆还田)、MNPK(有机无机配施)、1.5MNPK(高量有机无机配施))下,土壤表观磷盈亏、累积磷盈亏、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变化,以及土壤磷素盈亏对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结果 25年不施磷肥土壤磷始终处于亏缺状态,土壤磷累积亏缺431.8 kg·hm -2,4种施磷肥模式(NPK、SNPK、MNPK、1.5MNPK)25年土壤磷分别累积盈余291.2、398.4、1742.4、2 676.9 kg·hm -2。长期不施磷肥,土壤无机磷以Ca2-P减少最多,减少49.0%。试验前13年上述4种施肥模式土壤Ca2-P增加1.2—5.4倍,平均增加1.26—5.73 mg·kg -1·a -1,后12年单施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配施Ca2-P增长速率降低99.2%—112.6%,高量有机无机配施土壤Ca2-P年降低2.0 mg·kg -1,以上4种施肥模式土壤Ca2-P相对含量25年增加1.0%—3.5%;连续25年施用磷肥,土壤Ca8-P、Al-P、Fe-P分别增加1.4—6.5、1.8—3.3、1.1—2.2倍,平均增加4.69—19.81、1.67—3.10、1.23—2.37 mg·kg -1·a -1,其相对含量分别增加8.4%—30.0%、3.3%—4.0%、1.8%—3.3%;Ca10-P和O-P含量长期维持在350—410、100—160 mg·kg -1,但其相对含量分别减少11.4%—29.7%、3.1%—8.9%。25年不施磷肥,土壤每亏缺100 kg P·hm -2,Ca2-P、Ca8-P、Al-P、Fe-P、Ca10-P、O-P分别减少1.2、2.7、1.1、1.5、0.8、7.5 mg·kg -1。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模式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 -2,Ca2-P、Ca8-P、Al-P、Fe-P、Ca10-P、O-P分别增加3.9—5.0、21.5—21.6、6.5—7.4、4.8—5.6、4.0—7.5、2.4—7.2 mg·kg -1。有机无机配施模式(MNPK、1.5MNPK)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 -2,Ca2-P、Ca8-P、Al-P、Fe-P、Ca10-P、O-P分别增加1.8—2.8、14.2—16.4、2.5—3.2、1.9—2.6、-0.2—1.2、0.3—1.9 mg·kg -1结论 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提高潮土磷盈余量,提高土壤Ca2-P、Ca8-P、Al-P、Fe-P含量及其占总无机磷的相对含量,其中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提高程度高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潮土盈余相同磷量时,土壤无机磷以Ca8-P增量最多,其次是Al-P、Fe-P;单施化肥土壤Ca2-P、Ca8-P、Al-P、Fe-P增加量高于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配施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茶树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茶树地上部分对水肥调控的响应,揭示水肥调控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可为基肥施用和灌水互作下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幼龄茶树生长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置了施肥量和灌水量2个因素。基肥施肥量设C0(0 kg·盆-1)、C1(0.05 kg·盆-1)、C2(0.1 kg·盆-1)、C3(0.15 kg·盆-1)4个梯度。灌水量设W1(90 mL·盆-1)、W2(140 mL·盆-1)、W3(190 mL·盆-1)、W4(240 mL·盆-1)、W5(290 mL·盆-1)5个梯度。[结果](1)在C2W3处理下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在C3W4处理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冬季时C2W4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最大;春季时速效钾和有效磷在C2基肥施肥下含量最高,C3基肥施肥下的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最大;(2)在C3处理下速效钾、碱解氮对冬春季蔗糖酶...  相似文献   

20.
杨梅的硼素营养及施硼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述了硼在杨梅Myrica rubra营养中的地位,缺硼的营养诊断,施硼对杨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杨梅最佳施硼技术。硼是对杨梅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杨梅缺硼最典型的症状是叶小,新发枝条簇生,梢顶枯萎。缺硼会严重抑制其生长,甚至导致树体的死亡。杨梅施硼不但可以促进杨梅春夏梢的发生,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而且还能减轻杨梅结果大小年的现象。杨梅土壤缺硼的临界值为0.3 mg.kg-1,叶片缺硼临界值为17.0 mg.kg-1。可以通过每隔3 a施硼砂50 g.株-1或每年在花芽萌动前叶面喷施2.0 g.L-1硼砂溶液来矫正杨梅缺硼。图1表1参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