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低优质油菜油研九号与油研七号的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油研九号和油研七号的产量、经济性状及生育期表现。结果表明:油研九号产量为2 524.5 kg/hm2,比油研七号(CK)2 415 kg/hm2增加109.5 kg/hm2,增长率4.5%。油研九号经济性状比油研七号表现好,且生育期相差不大,说明油研九号适合在桐梓县大面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2.
油研2号是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高产油菜品种。历经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单产连年夺冠,并比对照极显著增产。已通过品种审定,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100万亩。已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名优品种,并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和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高产、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的双低杂交油菜对于推动油菜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油研10号含油量平均达44.48%,饼粕蛋白含量达40.44%,芥酸含量为0.45%,硫苷含量为22.38μmol/g饼;产量比油研七号平均增产6.62%,比中油821增产8.73%,最高产量可达3.5~4t/hm^2;产油量比油研七号增产17%,比中油821增产22.4%~34.6%,是一个具有"三高两低"高效型的杂交油菜品种,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通过贵州省和全国审定,准予在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9个省(市)和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冬油菜区种植.推广应用将会给农户和加工部门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油份油研系列品种在不防病的情况下进行硼肥效果及抗(耐)菌核病比较试验,鉴定并掌握油研9号、10号、11号的缺硼性及抗(耐)油菜菌核病情况,为高油份油研品种开发、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研11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顺国  李风华 《农技服务》2010,27(4):434-435
油研11号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低芥、低硫、高油分杂交油菜品种。为加速该品种在贵州省及全国适宜区域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稳产的优良特性,笔者从品种特征特性、育苗技术、移栽技术、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油研11号的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油研八号"油菜是贵州油料所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997年通过品种审定.我市1997年开始引进,经几年试验、示范和推广,1999年种植面积15.3万亩,占全市油菜面积的95.67%.我们在试验、示范的同时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量、不同栽培密度等试验,初步掌握了"油研八号"在我地种植亩产250kg产量结构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芥酸不育系S45A(四川)与双低品种油研2号测交改良育成的双低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两用系黔油4A与双低恢复系品系油研8907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杂交筛选测定出强优组合黔杂96007,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4号。该组合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245.5kg/hm^2,较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10.95%,其最高产量达3120kg/hm^2。该品种菜籽芥酸含量0.8%,含油量39.63%,硫苷含量34.6μmol/g,饼粕蛋白质含量42.1%;具有丰产、稳产,早熟(较对照油研7号早熟1.92d)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适宜于贵州省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一、播前准备选用适宜的良种,是实现高产的基础,故应选用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如油研7号、油研9号、杂选1号、中油821等。播种前6~8天,要晒种2~3天,每天晒种3小时左右,并经常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但不能将种子放在水泥地上晒,以免温度高灼伤种子。每千克种子用  相似文献   

9.
油研10号在江苏的综合性状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南通进行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显示:油研10号丰产优质、抗倒,较对照秦优7号生长势强、整齐度好、抗逆性强、结角多,产量及含油率高,硫甙及芥酸含量低。本文还介绍了油研10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来,我市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促进了油菜单产水平,但该品种制种质量逐年下降,产量波动大.为寻找高产优质油菜品种,自1997年开始示范种植"油研8号",1998年秋播面积达7.5万亩,占油菜面积的70%,1999年,加力乡万富高产方,亩产均达254.3kg,高产田达291.3kg.1997年和1998年我们在建设丰产方的同时进行了"油研8号"播期、苗质、密肥及株行距配置等辅助试验,以利于更好地指导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波里马不育材料与黔油低芥一号优株进行测交和回交,育成胞质不育系7005A和保持系7005B,与恢复系7005C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黔杂7005。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64.95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8.19%;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36.33kg/667m^2,较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47%。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单产154.48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18%;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29.96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92%。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黔油15号,2003年11月通过全国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区以及邻近相同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于2005~2006年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油研11号主要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均会影响油研11号的产量、生育期、植株性状等;点播油研11号的最佳播期为9月下旬,密度为10000株/667m2,若因轮作茬口的不同,可以调节种植密度,以获得更高产量;在10月中、下旬播种时,则以15000株/667m2的密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通讯》2005,(7):52-52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鲁棉研系列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研究又获新进展。继鲁棉研17号、18号、19号、20号、21号、22号、23号、25号于2005年3月5日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鲁棉研15号、16号、19号、20号、21号、24号、25号共7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于2005年4月30日在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审定。其中鲁棉研15号、20号、24号、25号为抗虫杂交棉品种,鲁棉研16号、  相似文献   

14.
鲁棉研16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以中棉所12号为母本,泗棉3号转Bt基因种质材料为父本杂交,经连续选择和南繁加代育成.1998~1999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棉区域试验,2000年参加生产试验,2001年获农业部"棉花丰产基金”项目资助,2001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油研9号是贵州省油料科学院研究所培育的优质杂交油菜,其苗期长势旺盛,整齐度好,叶片宽大;花期耐低温能力强,结实性好,具有"三高两低"的特点. 1.经济性状 (1)产量高 从我县近2年试种情况看,一般亩产150千克以上,在2002年我县大英镇区试中平均亩产152千克,比油研7号增产10%左右,高产田块可达190千克.  相似文献   

16.
"油研七号"是由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998~1999年在溧阳市上黄镇坡圩村设立了106亩丰产方,平均实产208.4kg/亩,同时设立了密肥及品比试验,探索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及其相适应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油菜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品种选择 根据茬口、土壤及栽培技术水平选择适宜的双低油菜优良品种,如德油杂10号、绵油2号、油研10号、华油2号等。  相似文献   

18.
油研7号油菜栽培密度对其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研究了油研 7号油菜栽培密度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油研 7号栽培密度不同 ,其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与群体产量变化较大 ,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当栽培密度为 6万株 /hm2 时产量最高 ,达 2 3 0 1kg/hm2 。  相似文献   

19.
<正>1.品种选择。选用产量高、品质好、耐寒性强、抗病虫的品种。如中双4号、秦油2号、秦油3号、油研7号、中油杂1号等。2.整地。油菜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分布广,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耕深一般应达20厘米以上。耕后应立即耙耱碎土,填补孔隙,使  相似文献   

20.
"晋油12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于2014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母本为9212-2,父本为晋油6号,2012-2013年山西省油菜组区试,平均产量2 086.5 kg·hm-2,比对照晋油6号增产12.4%。粗脂肪含量39.34%,是一个含油量高、耐旱、适应性广的芥菜型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