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金秀野生茶树的种质资源,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茶多酚、氨基酸和生物碱等主要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生化成分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8.03%.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包含了茶树群体生化成分的94.81%信息.生化成分聚类分析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可分为3大类群,第Ⅰ和Ⅲ类群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Ⅱ类群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对种质资源进行氨基酸、茶多酚、生物碱和酚氨比等主要生化成分分析揭示了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和品质特征,并从中筛选出的特异资源可作为下一步育种的材料,不同群体的生化特征研究为今后茶叶的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对广西德保县野生茶的生长环境、分布状况、主要形态特征、检测生化成分进行了描述,指出德保县野生茶集中成片生长,面积达300 hm2,是迄今为止广西发现的连片野生古茶树面积最多、密度最大的古茶树群落,为保护开发该茶树种质资源和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并加快利用和丰富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利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遗传多样性。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9.88%~55.96%,平均变异系数31.8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1 8~2.003 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05 9;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成分较丰富,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0.89%~30.03%,平均变异系数21.7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0 1~2.049 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890 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生化成分、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分布关系密切,单一依据表型性状或生化成分进行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优异资源筛选潜力较大,具有独特地域性,但属于江北茶区的陕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稍低于南方茶区的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基于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50%)茶树种质资源3份,高茶多酚(20%)茶树种质资源4份,高氨基酸(3%)茶树种质资源4份,低咖啡碱(1.6%)茶树种质资源4份。  相似文献   

4.
对105份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对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土壤基本养分状况进行测定,旨在挖掘南京市栖霞山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江苏省茶树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4.18%~27.79%,多样性指数为0.27~0....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出适宜广西推广种植的优异茶树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几年来在广西不同区域采集茶树样品200多个进行生化成分测试,结果表明:部分株系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均达到国家制定的特异资源生化成分标准,可作为入选新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介绍了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广西野生茶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议,以期为开展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西野生茶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面积、数量、品种、树龄等情况,开展对野生茶树资源全面系统的调查、收集等工作,将为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改良、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广西德保县野生古茶树的利用价值,以其中3个代表单株的鲜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鲜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并以"福鼎大白茶"作为参照,研究该地区野生古茶树的适制性及利用前景。结果表明,3个代表单株鲜叶中的咖啡碱含量分别为0.55%、0.25%和0.42%,均明显低于1%,说明德保县野生古茶树中存在低咖啡碱的野生茶树类型,可以作为选育低咖啡碱特异性茶树优质资源。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3个代表单株鲜叶中仅茶多酚含量高于对照,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3个代表单株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其鲜叶酚氨比均小于8,适制绿茶。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古蔺野生大茶树农艺性状多样性。[方法]以古蔺县的47份茶树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古蔺野生大茶树的叶色、叶形、叶长、叶宽、叶面积等17个叶片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古蔺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9.28%~48.2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48 6~1.402 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14%,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18.9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5.65%,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4.42%;17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10.88处,可将47份古蔺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群,桂花乡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在四大类群中均有分布,说明桂花乡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种类较丰富,聚有较大的育种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古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茶树花青素及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花青素的组成、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等种质对茶树花青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种质其他生化成分的特点,并从新品种(系)选育和高花青素茶产品开发两个方面综述了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旨在为茶树花青素的代谢和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达到2.04和24.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0.37%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6份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水浸出物和黄酮类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类群多数适制绿茶,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多数适制乌龙茶。从3个类群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特异资源3份、高水浸出物特异资源4份。结果可为武夷山市茶区夏茶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筛选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32个分布地的73个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春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及芽叶性状。【结果】在73个株系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0个贵州优质野生茶树株系,分别为Q3、Q18、Q27、Q32、Q34、Q41、Q49、Q51、Q56和Q66,10个茶树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一芽1叶百芽重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对照),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适中;73个野生茶树单株和扦插苗的主要生化成分表现基本一致;经进一步对10个优选株系扦插苗抗旱性(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初步评价,Q18、Q34、Q49和Q56株系的叶片栅海比和叶片CTR较高,分别在0.6和0.3以上。【结论】Q18、Q34、Q49、Q56野生茶树优势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芽1叶百芽重较重,抗旱性强,可作为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选取柳州九万山野生茶树春季150个单株作为供试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柳州九万山野生茶树资源春季鲜叶生化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柳州九万山野生茶树春茶资源中筛选出7株植株生化成分优质的资源,共同表现为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适中,氨基酸3%,酚氨比20,咖啡碱含量5%,儿茶素及EGCG含量适中:筛选出1株具有高茶多酚(34%)特性,10株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9株具有高咖啡碱(5%)特性,6株具有高儿茶素(180 mg/g)特性,3株具有高EGCG(50 mg/g)特性。  相似文献   

14.
优质茶树资源创新与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期间以来,湖北省茶树种质资源圃搜集了省内外优质茶树资源600余份.为了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性状得以充分利用,从这些资源的自然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优良株系,并对入选的单株加速扩繁.同时开展了新品系的主要经济性状研究,有目的地选育出具有优质、早生、高产、抗性强等不同特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屏南县茶树品种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对屏南县原生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多年调查,建立观察点,开展试验研究,归纳总结出具有典型代表、保护利用价值高的原生(野生、半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片区6个。该文概述银墙山区、鸡髻山区、大屏山区、嶂峰仙峰区、凤茶区、天坪山区原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区域、代表品种、品种特征特性、品质特点及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古茶树。【方法】调查了解近几年来广西各地利用开发野生古茶树基本情况,分析广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并针对野生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广西野生古茶树分布广泛,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具有许多优良的表型性状,可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茶树种质资源优新品种的创新利用。目前广西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主要保护利用模式主要有4种,但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着采摘不科学,管理和保护缺乏,茶产品质量低,野生古茶树茶产品尚未实现统一的质量标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古茶树保护重要性认识,加大野生古茶树保护宣传力度,建立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机制,加强技术指导,科学管理,加大扶持,建立标准,促进广西野生茶开发利用实效。  相似文献   

17.
野生茶、古树茶、荒野原生态茶产品因自然生长、安全、优质,近年来深受爱茶人士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广西资源县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收集和完善广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为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茶树的抗虫性和抗性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通过以下途径对有害生物产生抗性:以形态构建方式阻隔昆虫的侵害;因代谢的变化显著改变叶片的生化成分影响害虫的取食选择;通过补偿生长减少害虫取食造成的产量损失;昆虫取食和激活剂诱导可以增强茶树的抗性并发生遗传上的改变。传统的单株选育方式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是茶树抗性品种选育的基本方式,但茶树抗性指标的选择和抗性分级系统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和多样性中心,野生茶树资源种类众多、分布广泛。野生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的生化成分等特性,是重要的遗传资源。概述了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保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大叶茶资源的机能性物质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云南大叶茶优异种质资源,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生化分析、感官审评等方法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大叶茶树圃”的LL2份茶树资源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优质红碎茶资源32份;高茶多酚(TP>38%)资源10份;低咖啡碱(Caf<1.00%)资源两份,高咖啡碱(Caf>5.00%)资源两份;高茶黄素(TFs>1.3%)资源23份;超常规水平ECGG(> 13%)资源5份;红碎茶感官品质鉴评总分>90分的资源16份.[结论]云南大叶茶资源生化成分丰富多样,是选育红碎茶、特色茶树品种的优异种质,筛选出的优质红碎茶、特异资源可为下一步茶树良种选育奠定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