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是黄淮地区普遍种植的夏作物,但产量较低,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收℃,采用立体种植模式,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能和热能及土壤的肥力,发挥边际效应。介绍大豆和玉米、大豆和芝麻的立体栽培技术,以指导大豆的立体栽培。  相似文献   

2.
吴荣东  柏仇勇  刘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756-4758
通过考察时间、温度、初始pH、硝基苯初始浓度、小麦秸秆粉粒径和用量对硝基苯静态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小麦秸秆粉作为一种廉价吸附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粒径为150~380 μm的小麦秸秆粉对硝基苯的去除效果最好,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硝基苯的吸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H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黄淮地区小麦冻害发生情况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淮地区小麦发生冻害的类型、发生情况、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总结,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预防小麦发生冻害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冻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麦秸秆采取切碎器抛撒还田、灭茬全量还田和高茬留田三种不同技术线路,观测分析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各阶段腐殖情况,以及对夏玉米种植出苗、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麦秸高茬留田地块和灭茬全量还田地块玉米的出苗率、平均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均高于切碎机粉碎抛撒还田地块,高茬收割秸秆留田是目前最为经济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作为三大秸秆之一,其具有重要的回收利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畜争粮问题。文章就小麦秸秆的生物发酵处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黄淮地区普遍种植的夏作物,但产量较低,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收益,采用立体种植模式,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能和热能及土壤的肥力,发挥边际效应。介绍大豆和玉米、大豆和芝麻的立体栽培技术,以指导大豆的立体栽培。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和水稻秸秆为试材,衢鲜5号大豆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及其还田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和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其中,玉米秸秆1 400 g·m-2还田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颍州区程集镇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和病虫草害发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及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杂草防除、病虫害综合防控、及时收获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皖北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1.合理轮作 黄淮地区80%以上大豆种植沿袭小麦一大豆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尽管不重茬,但大豆连年迎茬,致使大豆根际固氮能力减弱,土壤养分失调,病虫害加重。实行合理的麦、豆、棉、菜等轮作制度,特别是大蒜茬,更能促进大豆生长,大豆肥茬养地作用更易发挥,不但养分互补,病虫害减轻,而且根际分泌物毒素易被分解,是大豆高油、高产、稳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淮地区夏播大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安徽省宿州地区的大豆新品系,对当地大豆生产和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中黄13为对照,对近几年新选育的18个大豆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比较其农艺性状、品质、抗性及产量。【结果】产量最高的是阜郓10174,其次为徐9601-2B、圣豆4号、阜1610、郑1307、郑1427、漯4903、中黄309、圣豆3号、中黄316、邯12-38,比对照品种中黄13分别增产52.67%、50.10%、45.43%、44.83%、38.06%、29.88%、20.73%、20.17%、17.55%、9.98%、6.2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邯12-383、郑1307、圣豆3号、徐9601-2B的品质优异,蛋白质脂肪含量总和为63.38%、63.61%、63.61%、63.31%,属于双高品系;邯12-204、中黄316、郑1307、阜郓10174、徐9601-2B 等5个品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流行株系SC3、SC7抗性较好,均为抗病。【结论】结合产量、品质和抗性结果来看,中黄316、郑1307、阜郓10174、徐9601-2B、圣豆3号适合在宿州地区种植,这些品系可以在本地区作为优良的种质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生长发育各时期内,均要有和其匹配的管理技术,才可以确保小麦后期高产,可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着技术配套不合理的情况.基于此,本文根据黄淮地区小麦种植实况,对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为广大研究相同问题的人士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白雪峰 《农业科技通讯》2021,(7):102-103,106
为明确不同单剂对黄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次药后14 d,25%氰烯菌酯SC、50%醚菌酯WG和430 g/L戊唑醇SC处理防效较好,分别为83.80%、80.81%和76.91%;其次为50%多菌灵WP和25%咪鲜胺EC处理,防效分别为65.14%和64.35%.试验各处理增产...  相似文献   

14.
黄淮地区夏大豆不同密度对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产量性状与其密度的相关性研究,在黄淮夏大豆产区,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产量性状与其种植密度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单株粒重、百粒重也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小区产量独秆品种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其他类型品种随着密度增大呈现抛物线状。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稻草秸秆全量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的腐烂程度与气温和田间温度呈正相关,随着气温升高,田间温度升高,稻草腐烂进度加快,稻草还田栽培小麦比未还田次生根数和有效分蘖数不断增加,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分别增加757.5kg/hm2和709.5kg/hm2。  相似文献   

16.
介绍小麦病害、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以期能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麦生育各阶段都需要与之相配的管理技术,才能保证其后期的优质丰产,但在现实生产中切实存在技术不配套、不合理的情况。为此,本文结合黄淮麦区冬小麦种植情况,针对冬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难题,从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黄淮地区小麦精确定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黄淮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小麦玉米秸秆还田量及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计初始含水率分别为30%、50%和70%田间持水量,掺加小麦和玉米两种秸秆,掺加量分别占干土质量1.00%、1.60%、2.25%、3.20%,共设24个处理,从累计入渗量、湿润锋和土壤水再分布3个方面分析掺加作物秸秆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含水率相同条件下,随秸秆掺加量增加,累计入渗量减小;在秸秆掺加量相同条件下,随初始含水率增大,累计入渗量减小。秸秆掺加量一定时,随初始含水率增加,湿润锋推进距离增加;初始含水率一定时,随掺加量增加,湿润锋推进距离有减小趋势。秸秆掺加量对土壤水再分布交点深度影响显著,对交点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再分布交点处含水率影响显著,对交点深度影响不显著;初始含水率和秸秆掺加量对土壤水分入渗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秸秆掺加量极值为2.25%~3.20%,小麦秸秆掺加量极值大于3.20%,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华北地区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秸秆腐熟剂堆沤小麦秸秆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3种秸秆腐熟剂堆沤秸秆的成肥效果和成肥质量,对不同腐熟剂用量和不同堆沤秸秆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便筛选腐熟成肥效果好、质量高的腐熟剂品种进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3种秸秆腐熟剂都能堆沤秸秆成肥,以联业秸秆腐熟剂成肥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介绍小麦病害、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以期能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