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除能力贫困——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农村贫困依然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难题。对贫困的认识,不应仅限于收入贫困,而应拓展到更为广泛的能力贫困的层面。能力贫困主要包括教育和知识贫困、健康生存能力贫困、自我发展能力贫困,它还包括人们要面临的风险以及面对风险时的脆弱性。在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以后,反贫困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到脱贫不只是收入的增加,更是可行能力的增强。我国反贫困的战略选择也应相应地将增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置于收入增长的前面,以突现可行能力对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永祥 《农业考古》2005,(6):385-386
当人类的文明和科学技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层面的时候,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却日益严重摆在了人们面前,联合国将消除贫困作为近年的重要议题,全力推进世界反贫困进程.中国政府以反贫困为已任,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反贫困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反贫困措施,提升了反贫困的战略地位,科学地揭示了反贫困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雄辩的事实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反贫困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63-15965,15981
分析了四川省农村贫困的现状、特点及贫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四川省农村贫困状况的对策,即完善财政资金反贫困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反贫困制度设计,加大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龙江  王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85-12687
基于2011年贵州统计年鉴,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农村的贫困问题。在阐述贵州农村贫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贵州农村贫困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反贫困策略:实施"教育反贫困"战略;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要实现目标,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的新特征,找到消除贫困的最佳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指出要提高反贫困效率,必须完善反贫困机制。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投资结构,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实现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并重;三是改变国家扶贫资金的瞄准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贵州的贫困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更在于民族地区的贫困。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发展缓慢、固定投资不足、教育发展滞后等,民族地区实现反贫困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为此,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教育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政策和方式。反贫困主要是针对一定区域内的整体贫困,旨在减缓由于贫困问题引发的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做好反贫困工作,有利于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总结反贫困经验是新时期反贫困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P村的反贫困经验和成效,是在考察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政府对农业贫困问题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  相似文献   

8.
用低收入和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这样的词汇来定义贫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需要。一个人的贫困,除了生存需求的保障,还应包括权利、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现阶段的反贫困工作,应采用相对标准,如居民平均收入的30%~50%或5%~10%最低收入人口比例而非某个人为的绝对值。反贫困工作在国家来说应是一个社会问题,即对贫困者的关切和救助。真正的反贫困行动,除了给予贫困者生存和生活保障,还应积极铲除人们陷入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根源,帮助他们踏上发展的阶梯。  相似文献   

9.
从农村贫困空间理论入手,从空间分析的角度来看地理因素对反贫困的影响,梳理了国内现有贫困、反贫困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总结地理影响因素对反贫困的影响,地理因素对反贫困的影响并不是确定的,而是个性化的,根据所处地区的特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同时高程与坡度、距中心地距离和距主要道路距离对贫困与反贫困的影响并不是非正即负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反贫困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随着旧的贫困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却引起了很多新的贫困问题,本文通过解读我国贫困状况形成的原因、获得的成就和解决的措施,为我国目前在农村扶贫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具有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军 《甘肃农业》2004,(5):22-23
一、关于贫困成因的再认识甘肃是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历史上曾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直到2 0世纪80年代初期,仍有70 %以上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温饱贫困线之下,全省87个县(市、区)中有53个贫困县,其中4 1个为国家级贫困县。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大规模扶贫开  相似文献   

12.
贫困是困扰人类多年的难题,迄今为止,广泛繁荣下的局部贫困仍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经济、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贫困问题和世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贫困发生率持续降低,得益于改革开放和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作为曾经世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反贫困之路复杂曲折,但同时...  相似文献   

13.
以贫困的内涵和有关贫困的社会因素论说为基础,分析了引起我国农村贫困的社会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阶段贵州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策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深入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呈现出新的特征.该文结合新阶段贵州农村贫困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农村反贫困策略的建议,为探索行之有效地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并实现脱贫致富的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各少数民族省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战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是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关于反贫困战略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俊文 《农业考古》2007,(6):342-346
农村贫困地区贫困表面看是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意义看,就会发现隐藏在经济贫困背后的文化贫困,正是这种文化贫困,严重阻滞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越来越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及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03-18905,18918
针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救济标准低、保障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路径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论贫困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梳理近二十年扶贫开发的路径措施 ,得出实施新世纪的反贫困战略 ,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观 ,即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 ,依据贫困地区发展可持续农业面临的四大挑战 ,提出了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一个顺天时、合民意,既奋发有为又实事求事,既有巨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又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目标定位.它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省作为全国重点扶贫对象,经济基础比较差,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紧紧围绕十六大精神,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对全省目前尚有176.89万的贫困人口和712万极易返贫人口进行突破性的根治,才能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因此,本文主要对甘肃贫困特征进行分析,以寻求治贫奔小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资源短缺、环境恶劣、公共物品与服务供给的短缺,是直接构成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因素,导致推行的扶贫方式无法持续有效发挥脱贫作用,进而造成长期积累的深度贫困在短期内难以通过常规的扶贫手段予已清除.从持续发展角度看,应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思路.按照五个一批基本要求,结合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实际,创新发展适合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工作推进机制,提升扶贫工作质量和效果,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