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多年系统调查和应用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蛾量与测报灯的诱蛾效果相当或略高,且诱蛾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在1年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在实际测报中应用。性诱、灯诱、田间虫量剥查结合,将明显提高水稻二化螟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2.
2016—2017年,在江苏仪征、通州开展了稻纵卷叶螟性诱监测,及其与网捕、赶蛾、卵巢发育进度调查和卵量调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雌雄比接近、雌蛾卵巢成熟度较高的情况下,性诱雄蛾数量与网捕雄蛾、雌蛾以及性成熟雌蛾数量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即性诱可以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性成熟动态。在稻纵卷叶螟以本地宿留为主的发生期,性诱蛾量、赶蛾蛾量及田间卵量动态一致,都在8月中、上旬出现高峰;而在迁出期,尽管赶蛾量增长到全年最高水平,但性诱蛾量较低,田间卵量零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葱须鳞蛾诱芯(A、B、C、D、E诱芯)的田间诱虫效果,累计诱蛾量依次为诱芯EBACD。诱芯E累计诱蛾量与其他4种诱芯差异极显著。依据日诱蛾量明确了第4代葱须鳞蛾发生动态,并通过蛾峰、卵发育历期推测出幼虫初孵盛期和幼虫盛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不同色板组合开展成虫诱集监测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诱集材料组合.[结果]性信息素与降解黄板、嫩绿色板、降解绿板、降解蓝板的4种组合对二化螟的各指标诱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0%显著水平下,嫩绿色板组合对越冬代二化螟的日均诱蛾量、见蛾后单次诱蛾量、累诱蛾量指标与其他3种组合均有显著差异(P<0.10),最高单次诱蛾量指标与降解黄板组合有显著差异(P<0.10),各指标中,嫩绿色板组合对二化螟的绝对诱量最高,其始见蛾早,高峰期诱蛾量最大,诱蛾峰型及蛾峰最明显,在各监测时期的平均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P<0.01),对天敌和有益昆虫诱杀量最低,对非靶标害虫诱量较低,总体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结论]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性信息素与嫩绿色板组合用于水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5.
李德强 《植物保护》1982,8(6):33-33
短期预测二代粘虫(幼虫)发生量,应从发蛾开始。一般是依据杨树枝的诱蛾量,预报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基本上是准确的;但也有以下问题: 一、可变性大。不同品种的杨树枝条,诱到蛾量不一样。同一棵杨树当年生枝条和多年生枝条,诱到蛾量也不一样,枝把更换次数和间隔时问,诱蛾量也不一样,等等。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长期诱蛾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因二化螟性诱剂诱芯持效期短需要定时更换而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于2017—2018年,在杭州萧山开展了二化螟性诱剂PVC固体诱芯田间诱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化合物含量为1000μg、1200μg、1500μg的二化螟固体诱芯的诱蛾量与同期参试的0.61%毛细管诱芯(期间更换1次)的诱蛾量相当,可连续诱蛾175d以上。不同调查时间点的诱蛾量变化与田间二化螟发生动态一致。由此可知,二化螟PVC固体诱芯具有长效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9年,在江苏张家港市开展了稻纵卷叶螟性诱与灯诱、赶蛾对比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总蛾量与灯诱相当,但均低于赶蛾。性诱蛾量动态与田间赶蛾基本一致,且具有峰次多、出现早、蛾峰明显等特点,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田间蛾量动态。性诱蛾峰与田间虫卵量峰同期出现,即性诱蛾量可作为预测下一代种群动态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8.
不同天气等条件下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时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纵卷叶螟测报,通常是利用灯光诱测、田间赶蛾及幼虫残存量调查等作为发生程度和发生期预测的主要依据。但是,近年来随着城乡照明不断改善,利用灯光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不断下降。因此,田间赶蛾对准确预报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和发生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3—2015年,利用性信息素诱集方法对昌黎桃树种质资源圃主要优势害虫梨小食心虫、桃潜叶蛾和桃蛀螟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害虫的年度诱虫总量差异较大。种类之间以梨小食心虫、年度间以2013年诱虫量较大。梨小食心虫和桃潜叶蛾种群数量和发生动态在年度间的差异较大,以2013年发生量大、峰次多,梨小食心虫2014、2015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种群数量远低于2013年,桃潜叶蛾2014年和2015年8月上旬以后几乎不发生。桃蛀螟2013—2015年发生动态较为一致,发生高峰期为6月中旬。3年间,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的年均月诱集量与年均月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桃潜叶蛾的年均月诱集量与年均月降雨量无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0.
4种不同性诱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诱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动态,筛选对当地种群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性诱剂,对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BLB)、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K)、江苏宁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L)、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AZL)4个厂家生产的草地贪夜蛾性诱剂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进行田间诱捕效果试验,探讨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4种不同性诱剂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BLB诱芯和NL诱芯可以有效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羽化高峰期明显,且峰值日期一致,NK诱芯诱集的成虫虫峰不明显,XAZL诱芯零星诱到成虫,无明显成虫高峰;BLB诱芯监测期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其总诱蛾量达136.75头,分别是NL诱芯、NK诱芯、XAZL诱芯的1.47倍、4.76倍、10.52倍;通过对BLB诱芯进行持续30 d和持续60 d的诱捕对比试验,发现BLB诱芯1~30 d内诱捕性能稳定,诱蛾量大,31~60 d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有所下降且达显著水平,尤其是50 d后诱捕量下降明显。结果表明:BLB诱芯的诱蛾量大,能够明显反映出草地贪夜蛾的羽化高峰期,符合测报要求,更适合本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使用该诱芯时建议30 d更换1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湖南省3县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诱测报试验,比较了性诱监测、田间赶蛾、测报灯诱测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性诱监测的诱虫量、峰期均好于灯诱,且性诱虫量动态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因此,在稻纵卷叶螟的测报中,性诱可一定程度上取代灯诱和田间赶蛾。但是,性诱电子测报系统的自动计数准确性不到50%,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春、夏、秋三季玉米种植区的劳氏粘虫性引诱剂诱捕试验,推断劳氏粘虫在松滋市一年发生四代,诱蛾高峰期分别是5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上旬,可根据诱蛾高峰期推算防治适期并及时杀灭低龄幼虫。在诱捕劳氏粘虫的过程中,还诱集到了一定数量的草地贪夜蛾、金龟子和其它昆虫,劳氏粘虫诱捕量占总诱虫量的72.84%,草地贪夜蛾占总诱虫量的20.29%。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市郊县黑光灯诱蛾,越冬代累计诱蛾量21—113头,1992年一代总蛾量为497—1538头,是1977—1991年平均值61头的8倍多。10月份发蛾到10月15日,1992年共诱到2761头,1991年为63头;全年总诱蛾量为22980头,是1991年3750头的6.1倍。 洛阳市1992年棉花15万亩,大部分棉田伏前桃、伏桃未保住。孟津县1.5万亩棉花,不完全统计,绝收者达5000亩以上,其余的减产也在4成以  相似文献   

14.
用二化螟性诱剂代替测报灯进行二化螟发生期预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代替测报灯直接用于二化螟发生期预测。以蛾量突增日性诱剂预测的结果比测报灯诱测结果更接近实际发生情况 ,同时避免了测报灯受灯光干扰和电压不足的影响。可设置2~ 4盆性诱剂 ,4盆的诱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的吻合程度最高 ,其次是3盆。进入盛发期后 ,性诱剂诱蛾数量多 ,可适当合并突增日 ,作为峰期时段考虑 ,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5.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的新害虫,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已经成为该区夏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2012年在山西省洪洞县对二点委夜蛾A、B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性能进行了田间测试.结果表明,在6月21日至8月17日,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A诱芯的2.49倍,显著提高了诱蛾数量.B诱芯的单盆单日最大诱蛾量达到280头,而A诱芯最高仅为85头.两种诱芯的田间有效期均达58 d,对二点委夜蛾的诱蛾量季节动态基本一致,且B诱芯的蛾量高峰较A诱芯早、峰值更明显.可见B诱芯的诱蛾性能比A诱芯具有明显优势,可应用于二点委夜蛾成虫的动态监测和诱杀防治中.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稻纵卷叶螟食诱监测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张家港开展了水稻田稻纵卷叶螟不同监测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食诱剂诱捕器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具较好的监测效果,诱蛾高峰与灯诱和人工赶蛾结果基本一致,与田间幼虫发生情况相符,其诱蛾量高于性诱剂诱捕器处理。不同监测方法下,六(4)代稻纵卷叶螟成虫诱蛾量均较低,食诱处理未监测到明显的成虫高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甘蔗二点螟的预测预报中,由于缺少发生量的预测,使防治工作往往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为此笔者在对甘蔗二点螟多年调查观测的基础上,以性诱蛾量为依据,结合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试对甘蔗二点螟发生是作出预报,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甘蔗二点螟蛾量取自吉安地区农科所1986~1993年的性诱蛾量,为历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止逐日4个性诱盆,每盆2个诱芯的实诱蛾量。气象资料为吉安县气象局1985~1995年逐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2.资料处理将甘蔗二点螟历年诱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划分世代(见表1),然…  相似文献   

18.
利用性诱剂干扰交配或诱杀钻蛀性蛾类害虫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既诱雄蛾也诱雌蛾的新型诱剂近年来颇受关注。本研究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基础上,加入寄主植物挥发物--梨酯、苯乙酮、香叶醇、冬青油和苯乙醇等制成若干配方,在南疆两地(库尔勒与阿克苏地区)梨园中于蛾类害虫发生的早期和中期进行诱捕试验。对苹果蠹蛾诱集结果表明,虽然与仅含性信息素配方相比,添加植物挥发物的配方可诱集到雌蛾,但诱集虫量较少。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结果表明,在库尔勒,大部分配方诱到的虫量多于商品诱剂(对照),其中,在性信息素中添加少量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总体较多;在阿克苏,所有配方诱集的虫量均多于对照,在性信息素中是否添加植物挥发物质对诱集效果总体上没有影响。对优斑螟的诱集结果表明,仅含2种性信息素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最大,与加入少量梨脂的配方接近。果园诱集试验结果说明,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中添加梨脂等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供试配方诱集雌蛾效果不理想,但对多种混合发生的夜蛾害虫雄性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4—2015年,在柳河县姜家店乡蛙田稻米基地采用性诱剂监测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动态,分析发蛾期间的气象因子对日诱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河县水稻二化螟全季只有一个发蛾盛期,时长28 d;发蛾期间每日的日均温、日温差都不影响当日的发蛾量;小雨、中雨影响二化螟蛾的羽化或飞行;3级以下风力、风向不影响二化螟蛾的飞行。  相似文献   

20.
2011~2012年在河北省康保县对草地螟性诱剂进行了田间诱蛾效果试验。结果证明,1~4号试验诱芯对越冬代、1代成虫都有诱蛾效果,以4号、2号诱蛾效果较好;与常规监测工具普通黑光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对比,性诱剂诱蛾量低、诱测日数少,但两类工具诱蛾曲线峰型基本一致。分析认为,草地螟性诱剂诱蛾可作为电力供应缺乏地区对草地螟的一种辅助监测手段,并且可用于当地短期预报和防治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