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养鸡生产中必须经常深入鸡舍查看鸡群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鸡群的健康生长。对鸡群的观察包括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文章重点介绍群体观察。在群体观察时首先在鸡舍前边直接观察大群情况,然后进入鸡舍对整个鸡群进行察看,主要观察鸡群精神状态、运动状态、采食、饮水、粪便、呼吸以及生产性能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蛋白高钙饲料,通过人工试验鸡尿酸盐沉积模型,观察鸡肾脏临床病理变化。供试鸡群分为健康对照组、高蛋白组、高钙组、高蛋白高钙组。观察鸡群死亡率、采食及饮水量变化、体重变化、血液中尿酸盐含量等指标;考察肾肿模型,其中用磷钨酸显色法测定血液中尿酸含量。结果表明,高蛋白高钙饲料能使鸡体增重率降低,饮水量、采食量降低,死亡率升高,血清中尿酸盐含量升高,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形成花斑肾。  相似文献   

3.
水表可准确度量鸡群的耗水量 ,但不能显示鸡群的饮水量。要想准确了解鸡群的饮水量 ,就要对垫料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鸡群健康状况检查,重点要检查群体的健康状况,方法是进入鸡舍,轻轻敲击料桶,来观察鸡群的反应,如果鸡立即停止采食、走动,翘首观望片刻,则健康;如果对声响毫无反应,闭目瞌睡,则是不健康的表现;同时要根据不健康鸡占全群的比例来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同时要观察采食,看料桶(料槽)是否剩有饲料,同时要对比前几天的采食量记录;饮水鸡粪便情况,肛门周围是否有污染,粪便是否水样,  相似文献   

5.
鸡病早期症状的观察及其诊断■任成林李继连(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一、采食量和饮水量的观察正常情况下鸡群采食迅速,适量的饲料在规定的时间即可吃完。当发现采食量减少,不能吃完规定的饲料量便是病态的前兆;当发现给料量一样,而有部分料槽剩...  相似文献   

6.
日照市东港区杨某饲养3000只海兰蛋鸡,80日龄以前,外观鸡体大小较整齐,通过称重及胫骨长度检查,鸡群体重及体型发育良好,鸡群精神活泼,其采食量、饮水量与同日龄达标鸡群皆保持一致。之后发现鸡群中个别鸡啄羽,户主为了防止啄羽现象发生和更好地促进鸡体健康发育,随即调整了饲料配方,将自配料配方中豆粕由原来的95kg添加至125kg,另外增加优质鱼粉20kg、饲料级氧基酸20kg(以每500kg配合料计)。至90日龄时,户主发现鸡群精神较以前差,采食和饮水都有不屙程度下降,个别鸡排灰白色稀粪,投服丁胺卡邢、氟苯尼考等药物,无明显治疗效果。95日龄病情加重,鸡群中可见少数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无光泽,鸡群饮水量明显减少,只有正常量一半。户主曾到多家诊所医治,有的说是大肠杆菌病,有的说是新城疫,投药后都无明显治疗效果。为了达到提升鸡群饮水量、增加鸡群采食量的目的,户主用1%食盐水供鸡群饮用,连用3天,结果鸡群饮水量不但不上升,反而继续下降,鸡群精神状态亦越来越差。110日龄时户主来我站化验室诊冶,笔者通过问诊,结合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育成期蛋鸡痛风。  相似文献   

7.
水是动物必须营养物质,只要保证饮水,即使不提供饲料,鸡只也能存活1周左右的时间.但是,如果停止供水,鸡就生存不了几天.水对机体的各种功能非常重要,例如:营养传输、体温调节、润滑关节、保持组织器官的水份和各种消化酶及其它化学物质的作用.影响鸡群饮水量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鸡群的健康状况(特别是肠道健康)、饲料配方、采食情况以及遗传因素等.由于水的消耗量对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扮演着多种角色,所以日常监测鸡群饮水量就能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鸡耐热力与采食和饮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0只京白蛋鸡在不同温度梯度下,个体采食量和饮水量的记录,分析了耐热力与采食和饮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耐热力与采食量相关较明显,常温时采食量多的较耐热,耐热鸡在高温时采食量下降多;与饮水量的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鸡场管理人员如果能观察并掌握鸡群某些异常表现的预兆,则可有效的防止疾病或损失的发生。1饮水与饲料鸡舍内的饮水系统要安装水表,饲养人员每天下午下班前必须记录当天鸡群饮水的消耗量。饮水量突然减少表示当天的采食量也可能减少,若确认不是人为的疏忽造成,则鸡群可能正遭受应激或疾  相似文献   

10.
正群体序列简称"群序",又称"啄斗序列"或"优胜序列",是鸡的一种行为。是每一圈或每一群鸡中的每一个体在采食与交配机会等方面的先后次序。只要有两只以上的群体,就会有群序。群序是鸡群中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啄斗的产物。群序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鸡群的生长发育和性行为,与鸡群的饲养管理有密切的关系。1鸡的群体序列1.1群体序列鸡的群体序列是鸡群中每一个体在采食、饮水与交配机会等方面的先后次  相似文献   

11.
肉用种鸡基本的饲喂理论是将有限的饲料量以一定的形式均匀地分配给群体内所有鸡只,目标是群体内的鸡只体重保持均匀一致.饲养后备母鸡时,应该尽可能提高和保持这些鸡群的体重均匀度.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体重均匀度那么重要呢?因为种鸡一般实行群体饲养,并且通过同一种饲喂系统进行饲喂,如果在限饲情况下,鸡群的体重差异性很大,必然会造成有些鸡只采食不足而有些鸡只采食过多,从而影响到鸡群的产蛋率、精液质量以及鸡群的交配行为.很显然,种鸡群如果饲喂不当,就会影响到鸡群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1999年元月,洛阳郊区某养鸡户饲养黄金褐蛋鸡1500只,在130日龄时准备防疫减蛋综合征时,鸡群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开始有死亡,用红霉素、恩诺沙星饮水不见好转,死亡只数逐日增加,前来就诊。二临床症状整个鸡群采食及饮水量下降一半,病鸡...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山东许多地区的鸡场相继发生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鸡群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噜、采食与饮水量减少以及蛋鸡的产蛋率下降等等。该病常混合或继发感染大肠杆菌,造成肉鸡死亡率高,蛋鸡虽  相似文献   

14.
林秀娟 《兽医导刊》2020,(2):204-204,214
淘汰蛋鸡指那些因产蛋率地、产蛋品质下降而被淘汰的蛋鸡群.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要淘汰的蛋鸡有20多亿只.而这些淘汰的蛋鸡,其中有80%的直接或间接上餐桌,被民众再次利用.为确保淘汰蛋鸡群流向市场的安全,做好淘汰蛋鸡的群体检疫很重要和关键.文章由此而展开论述,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文章从观察群体精神状态,留意同时间条件反射反应;观察群体采食情况,留意是否有传染病感染;观察群体饮欲情况,判断其代谢是否正常;观察群体产蛋系数,检查产蛋的质量、品质;观察鸡冠颜色变化,可以颜色作健康判断尺度;观察鸡群粪便排泄情况,留意其软硬、恶臭、稀薄;观察鸡群站立情况,根据站姿判断患病情况等几个方面,就淘汰蛋鸡群体检疫要点核心作探析思考,技术性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鸡群进行认真细致的日常观察,是准确掌握鸡群状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对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关键。日常观察的内容包括十大要点:(一)观察精神状态 宜在进出鸡舍过程中随时随地观察,先观群体,后察个体。鸡的精神状态是其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健康鸡精神活泼  相似文献   

16.
水是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鸡群的饮水量减少或失水量增加都会影响鸡群最终的生产性能.鸡只的饮水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且公鸡的饮水量比母鸡多,安装供水系统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环境温度对鸡只的饮水量影响很大,温度21℃以上每超1℃,饮水量就会增加6%~7%左右.因此,鸡只饮水量的变化也能反映出环境温度的高低.水温也能影响鸡群的饮水量,储水池中的水温一般和环境温度差不多,冬天也许对鸡只的饮水量影响不大,但是夏天由于水温的增加会明显影响鸡群的饮水量.水温如果超过24℃度就应该想办法降低饮水的温度(冲洗水线、水管或储水池隔热等).  相似文献   

17.
蛋鸡的日常管理工作是按照饲养规程、防疫制度等进行日常操作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应警惕传染病的发生,以保证鸡群高产、稳产,减少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现结合生产实际来谈谈蛋鸡产蛋期的日常管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鸡群 观察鸡群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鸡群的健康和采食等各方面的情况,预测和把握鸡群的未来状况.在蛋鸡产蛋期要细心观察鸡的行为活动、饮水、采食和粪便状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鸡的腹泻问题,常为群体发生,其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产蛋鸡由于生理需要,采食量大增,饮水量增加,此时物质代谢增强,体温辐射量增加,舍温升高,饮水量更加增大,因此常排稀便,这是正常现象。如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腹泻,其颜色各异(如黄、白、红、绿、黑等),并常伴有体温升高现象和黏液及异臭味,或含有未消化的饲料残渣及气泡,则多为消化不良。而有的拉稀鸡群,无明显症状,采食、产蛋、精神、体温等均无异常,也无死亡现象,惟独有长期腹泻现象,严重者有个别鸡死亡,可能是由于拉稀导致脱水或混合感染引起。现将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1腹泻原因1…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养鸡生产中,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在日常管理中,经常巡视,观察鸡群状况,如鸡群的营养发育状况,体质强弱,采食量和饮水量,鸡群发病数、死亡数,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及死亡较集中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情况:1997年5月16日,本县养鸡户赵某因鸡群(800羽伊利莎褐蛋鸡)17周龄时个别鸡拉白色粪便,投服呋喃唑酮,每只鸡用3片(01克/片),超过常用量5倍。第2天整个鸡群出现异常。二、临诊症状:拉黄色水样稀便,采食减半,饮水量增加。鸡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