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卫国 《贵州茶叶》2008,36(1):28-32
茶产业是贵州的传统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对我省茶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在黔党发[2007]6号文件《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茶产业是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茶产业对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有着重要的作用。”黔中地区地处贵州腹部,是展示贵州绿色生态旅游的重要窗口,发挥优势、着力打造黔中茶产业经济带,不仅能有效促进该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同时,还能有效提升贵州绿色生态游的窗口形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江津区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适宜的土壤资源及气候优势,全面梳理了江津区茶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当前茶产业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和经营效益、培育壮大茶产业经营主体、集中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茶产业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茶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举措,以期助推江津区富硒特色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茶产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茶叶是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主要的农业特色产业。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着力在规模培育、市场营销、发展质量上下功夫,实现了岚山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茶叶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实现了茶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1岚山区茶产业发展的现状1.1岚山区茶产业基本情况岚山区是山东南茶北引最早的地区之一。1966年春,在安东卫北山成功引种不足3000m2茶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4.
本次考察的雅安市、峨眉山市是川西北的重点产茶市,两市通过挖掘历史,共同打造"蒙顶山"品牌;推广"茶+李"种植模式等方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出:政府重视是茶产业发展的前提;茶农产业自信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灵魂等启示。并提出强力整合项目资源,集中突破资金瓶颈;支持知名品牌培育打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培植带动型强龙头企业,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竹山县是湖北省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茶产业是竹山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和精准扶贫第一产业.文章总结了竹山县近年来在茶叶产业规划现状、茶园基地建管、生产车间建设、技术引领、质量控制、品牌打造、产业融合多方面的举措与成效,以期为茶产业系统化建设提供发展措施参考.  相似文献   

6.
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凭借对贵州茶叶科技史和民族民间荼文化的多年收集整理研究,论述了贵州古陆高原不仅种荼历史悠久,茶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唯一性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五千年中华茶文化宝库的多样性,而且是茶的原产地和荼文化发祥地的中·心地域.在当今全民种茶的热潮中,着力弘扬和打造内涵厚重的文化品牌,助推贵州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启动贵州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安徽歙县黄山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是指黄山茶树群体种因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含量减少、芽叶色泽趋向白色(或黄白色)的一个变种。黄山白茶作为安徽歙县的农业特色产业,在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回顾了黄山白茶的发展历史,简述了白茶产业的发展优势,总结了歙县黄山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白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黄山白茶产业的主要对策,即建立三大基地、树立品牌观念、打造文化产业、理性发展黄山白茶产业。  相似文献   

8.
吴满霞 《茶业通报》2015,(4):163-164
随着《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茶的质量安全问题提到了首要位置。因此,笔者认为,"十三五"茶产业发展的最大任务就是保证茶产业的质量安全。本文主要从池州茶产业发展现状着手,从生产理念、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科技服务等方面提出一条安全、高效的发展之路,力争到"十三五"末,将池州打造成中国有机茶之乡。  相似文献   

9.
宁化县是全国的产茶重点县,茶产业是宁化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存在着品牌影响力不强、企业竞争力弱、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三产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调研宁化茶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宁化县的区位、政策、生态与文旅资源优势,分析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劣势,建议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大力推广宁化特色茶品种、打造5条“森林康养+红色+客家”茶文旅融合路线、提升宁化茶品牌水平等措施,促进宁化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贵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促进地方茶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贵州名优绿茶"湄潭翠芽"为例,探讨了湄潭翠芽茶的发展现状及品牌打造和推广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把茶叶质量关、加强品牌授权管理、整合多元化营销渠道、丰富品牌宣传形式、提升品牌文化内涵等品牌发展策略,以此为地方茶产业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胡静波 《茶业通报》2021,43(3):102-106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茶产业的新兴业态,是优化产业结构,富民惠民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以烟台市茶文化旅游融合度不高这一现状为出发点,分析茶产业和旅游业的现状及本市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基础,以此提出丰富茶文化旅游内涵、拓展茶文化旅游渠道、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及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必要性及策略,以期促进烟台市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地区产业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袁争 《茶业通报》2018,(1):16-17
新时代的茶产业作为安徽省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方面,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及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提出,在以人为本、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依靠"发掘竞争优势、构建良好外部环境、凝聚创新人才、发挥基层动力、着力全球战略布局、绿色发展"等六个举措,推动安徽省茶产业创新发展进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茶产业是潜山县的优势与特色产业,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坚持潜山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茶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总结潜山县茶产业发展的既有研究成果,探讨潜山县茶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月10日,黎平县以香茶主产区——"黎平香茶茗侗天下"的形象在CCTV-7《农业气象—农业金品牌》栏目首次亮相,2018年黎平茶形象推广大幕正式拉开。近年来,黎平县紧扣"绿色崛起、后发赶超"主旋律,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大做强绿色健康产业,着力打造茶产业。引进企业做品牌为改变以往茶叶加工粗糙、无品牌、利润低的现状,黎平县创新引进龙头企业,在茶叶精深加工、包装等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5.
西乡县茶产业自"十二五"以来取得了基地规模稳步扩张,茶业经济效益增长显著,茶叶产销体系建设完善等成绩。但仍存在茶园管理粗放,产业效益不高;企业规模小,带动辐射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此建议以后在加强茶园管护,提高综合效益;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营销策略,全力拓展市场等方面着力提升西乡茶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遵义市把东部七县纳入百万亩茶业工程建设规划,制定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加快推动茶叶增效、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属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农业区,其海拔、日照、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较为复杂,需着力抓好茶树品种的选育,重视茶园栽培技术及管理,大力发展优质丰产茶园,促进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潜在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年来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及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两个方面,论述了贵州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潜在危机,得出如果不正确处理贵州茶产业面临的潜在危机,在未来将会严重阻碍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西乡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十二五"以来,西乡县把发展茶叶作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呈现出基地规模在扩大,茶叶产量在增加,经济效益在提升,品牌建设在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也面临着基地基础水平薄弱、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加工企业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与挑战。因此建议通过打造标准示范园,转变基地发展方式,和培育有机茶生产示范园、打造茶园管理机械化示范园等方法助力西乡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陕南绿色茶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基础上,分析了陕南地区的茶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梳理陕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从生态承载能力、项目市场分析与市场预测、技术支撑、效益与风险等方面,分析陕南地区发展绿色茶产业的可行性,并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宣州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孕育出敬亭绿雪、塔泉云雾茶、狮峰云雾、溪口剑芽等名茶。当地可依托其独特的茶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茶、旅融合的新型产业。再塑和宣传"贡茶产地"、"宣茶故里"的茶文化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带动茶产业发展,提高名优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