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棉所9C02为转cry1Ab/cry1Ac基因抗棉铃虫早熟常规棉品种,2019―2020年和2021年先后参加长江流域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104 d,株高97.5 cm,第一果枝节位6.6,单株结铃12.6个,铃重5.1 g,衣分38.9%,霜前花率95.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Ⅲ型品种标准;2年区域试验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8.6 kg、81.1 kg和77.5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8.8%、9.5%和8.9%。基于中棉所9C02在长江流域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主要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中生棉15号于2022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 d,株高119.9 cm,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9―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生棉15号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4.2 kg、105.7 kg和101.5 kg,分别比对照GK39增产9.0%、7.5%和9.6%。介绍了中生棉1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9A01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黄河流域春播种植。其春播生育期为116 d,株型较松散,果枝较长,茎秆较粗壮,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9―2020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每666.7 m2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00增产3.4%、7.6%和7.3%。对中棉所9A01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冈棉9号于2021年12月31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是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棉品种,适于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冈棉9号在2018―2019年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主要表现:生育期124 d,株型松散,株高124.8 cm,Ⅲ式果枝,单株结铃30.5个,铃重5.7 g,衣分40.95%,籽指11.4 g;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GK39增加7.6%、5.6%和5.7%,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级品种要求;抗棉铃虫,耐枯萎病和黄萎病。介绍了冈棉9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水平、纤维品质和抗病性、抗虫性及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赣棉15号是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长江流域棉区,其春播生育期122 d,单株结铃29.3个,铃重5.65 g,衣分39.65%,株高118.2 cm;2018―2019年长江流域中熟常规棉区域试验中,赣棉15号2年平均666.7 m2籽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3.7 kg、99.9 kg,比对照GK39增产4.8%、0.5%。主要介绍了赣棉1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湘X1107为转基因中熟杂交棉品种,耐枯萎病和黄萎病,2019―2020年国家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8.0 kg、110.5 kg、107.1 kg,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标准。概述了其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并总结了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棉所143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基于中棉所143在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和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特征特性,并总结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中棉所143生育期131 d,株型较紧凑,Ⅱ式果枝,单株结铃6.9个,铃重6.2 g,衣分43.5%,霜前花率82.6%,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Ⅰ型品种要求;2年区域试验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57.8 kg、155.4 kg、149.6 kg。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9708是转单价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在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14 d,株高107.5 cm,单株结铃16.9个,衣分41.3%,籽指10.9 g;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生产试验中,666.7 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1.0 kg、112.0 kg和106.2 kg。主要介绍了中棉所970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湘XH50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长江流域棉区)。该品种属于早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耐枯萎病和黄萎病,2021―2022年连续2年在湖南省沅江市进行试种,均表现良好。概述了其特征特性,并结合2年试种总结了其在沅江市的种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64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棉所64(原系号中82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SGK中27为母本与常规夏棉中394为父本杂交,自F2代群体采用生化辅助育种方法,筛选棉株体内SOD、POD和CAT酶活性高的个体,以改良其早熟性和抗逆性,育成中间材料955037,通过抗病、抗虫鉴定和单株选择,决选系为204825(简称中825)。2002-2003年参加所级短季棉品系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品种生产试验,同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证书号为:农基安证字(2006)第316号,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1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创棉518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创棉518在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18 d,株型紧凑,株高73.05 cm,第一果枝节位5.1;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20年生产试验中,创棉518每666.7 m2平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94.5 kg、186.2 kg、176.7 kg。纤维品质达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创棉513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选育过程与方法、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创棉513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生育期124 d,株型较紧凑,Ⅱ式果枝,株高70.1 cm,霜前花率10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2020年生产试验中,创棉513的666.7 m2籽棉、皮棉产量分别为394.9 kg、185.1 kg。  相似文献   

13.
通过育种工作的不断努力,近三年来长江流域棉区早熟棉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共计审定早熟棉品种21个。对长江流域棉区审定的早熟棉品种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审定早熟棉品种较多,同时对审定的早熟棉品种的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长江流域棉区要坚持早熟棉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加强高品质和适合机械化的早熟棉品种的选育,同时要开展适合于早熟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建议,为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省植棉区,中棉所131夏播生育期为103.9 d,植株塔形,叶片中等大小,花药白色,吐絮畅,对脱叶剂敏感,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在2019―2020年湖南省机采棉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3 814.43 kg·hm-2和1 501.38 kg·hm-2,纤维品质为Ⅱ型。本文介绍了中棉所131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表现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5.
早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湘棉37于202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夏播生育期102.9 d,单株结铃17.9个,铃重5.5 g,衣分40.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断裂比强度34.8 c N·tex-1,马克隆值5.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于轻简化栽培和机械采收。2020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3.4 kg、86.8 kg和86.8 kg,分别比对照省工棉2号增产2.6%、0.7%和0.7%;2021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73.5 kg、111.4 kg和110.4 kg,分别比对照湘棉早1号增产9.5%、9.4%和9.0%。主要介绍了湘棉3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特璞棉116于2022年通过西北内陆棉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株型较紧凑,株高76.5 cm,单株结铃6.5个,铃重5.6 g,衣分42.7%,籽指10.4 g;在2021年西北内陆早熟常规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69.2 kg、202.7 kg和187.0 kg。对特璞棉116的选育过程、产量、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短季棉新品种豫棉14号(原名宛早654),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于1981年以高产优质早熟品系宛早258和高产夏棉中棉所10号的杂种一代为母本,与特早熟的辽棉9号为父本杂交,经过枯、黄萎病混生地,连续选择,培育而成。1991—1993年参加全国夏棉长江流域试验,1993—1995年参加河南省夏棉区试豫南片试验和生产试验,增产显著。1996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命名为豫棉14号。1豫棉14号的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豫棉14号参加全国夏棉第六轮长江流域区试,3年6省16点次试验,平均产量籽棉2336.25kg.hm(-2),皮棉…  相似文献   

18.
宛棉 6号 (原名宛棉 0 73)系南阳市农科所以优质高产的豫棉 1号为母本 ,和高抗枯萎病的丰产品种中棉所 1 2为父本杂交 ,其后代在严重的枯黄萎病混生的老棉田上 ,经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而成。 1 993~ 1 996年参加南阳市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 ,2 0 0 0年 1 2月由河南省南阳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并命名 ,报省农作物品审委备案。适宜豫南和长江中下游两熟棉区种植。1丰产性本所品比试验平均公顷子、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为 3461 .0 kg、1 389kg和 1 2 2 7.95 kg,分别比对照豫棉 8号增产 5 .5 %、1 6.2 3%和 1 5 .96% ,南阳市棉花品种区试 ,平…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博州地区属次宜棉区 ,棉花生产占主导地位。由于棉花枯黄萎病逐年扩展蔓延 ,导致植棉效益降低 ,种棉积极性下降 ,故而 1 994年自治区种子站和博州种子站从中棉所联合引进中棉所 2 4棉花品种 ,参加了自治区早熟陆地棉区试和生产试验。1 995、1 996年连续 2年参加了精河县品种比较试验 ,截止 1 998年中棉所2 4在博州累计推广种植 40 0 0 hm2 ,皮棉单产 1 677~ 1 890 kg· hm-2 ,1 997年该品种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认定在当地早熟棉区病区推广。1 生育特性中棉所 2 4全生育期 1 2 5天 ,比中棉所 1 6早熟 2~ 3天 ,比新…  相似文献   

20.
新陆中 9号 (386- 5)是新疆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高品质陆地型中长绒棉新品种。它是利用群体剩余遗传变异 ,从优质品种新陆中 4号中系统选育而成 ,于 2 0 0 0年 1 2月 1日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命名为新陆中 9号。其突出特点是 :既具有普通陆地棉的丰产性 ,达到了普通陆地棉的产量水平 ,又具有中长绒棉优异的纤维品质 ,明显优于普通优质陆地棉。1产量结果1 994~ 1 996年参加了西北内陆棉区第六轮常规品种区试 ,其霜前皮棉产量较对照军棉一号增产1 2 .71 % ,丰产性表现较好。2 0 0 0年在区试主持单位新疆维吾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