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了饲料中小球藻添加量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试验。共设置5组,分别为1个对照组(G0)和4个处理组(G1—G4)。其小球藻的添加量分别为0.00%(G0),2.50%(G1),5.00%(G2),7.50%(G3)和10.00%(G4)。于养殖的第28和56天,测定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鱼体生长指标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小球藻含量的增加,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体质量增加率呈上升趋势,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呈下降趋势,肝体指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抗氧化能力方面,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可以显著提高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肝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降低鱼体内丙二醛含量。指出,饲料中添加小球藻不仅可以促进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西非的广盐性罗非鱼(霍氏帚齿非鲫)从稚鱼时靠视觉摄食浮游动物变化到成鱼时主要滤食性摄食浮游植物。当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定量饲养时,霍氏帚齿非鲫还会消食基于藻类的碎屑,有助于沉淀物矿化,以及清洁它们栖息的环境并最终刺激和维持藻类的生长。用霍氏帚齿非鲫和小球藻作为生物材料,针对基于浮游植物的再循环系统分析其实际价值。具有小球藻初始浓度的情况下,随着从无鱼到不喂食鱼再到喂食鱼等情况的变化,小球藻的总体平均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鱼师鱼在我国养殖尚处于初级阶段。综述了石莼、小球藻、维生素等作为鱼师鱼饵料添加剂的研究成果。单纯投喂配合饵料会引起鱼师鱼体色变黑,品质不高,在饵料中添加南极磷虾油可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鱼类种苗生产中,对生物饵料的培养,特别是对小球藻、轮虫等的培养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鱼类种苗生产中,都使用小球藻、轮虫作为仔稚鱼前期的主要饵料。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仿效的。日本海水鱼养殖的品种很多,但其中真鲷(Pagrosomus maior)和蛳鱼(Seriola quinqueradiata)是鱼类养殖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鰤鱼在我国养殖尚处于初级阶段。综述了石莼、小球藻、维生素等作为鰤鱼饵料添加剂的研究成果。单纯投喂配合饵料会引起颜色体色变黑,品质不高,在饵料中添加南极磷虾油可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6.
<正>小球藻是养殖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是鱼类等养殖动物的重要饵料,刘兴国等(2010)研究了小球藻在罗非鱼养殖水体中的作用,发现小球藻对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比较高的吸收能力。本文比较了2种小球藻处理方式在养殖水体中对氮、磷的吸收特点,分析小球藻对养殖的影响,旨在为小球藻对养殖水体的净化调控提供技术参考。一、材料与方法采用40L的整理箱开展试验,设置1个对照组,2个实验组(1组加入固定态小球藻,用纱布装袋并悬挂于水体中,1组加入游离小球藻,每组3个平行,每个实验  相似文献   

7.
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作为渔业生产常用藻,因其强大的光合作用和易于消化的特性,在鱼、虾、蟹、贝的养殖过程中起着很好的肥水和调水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在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浸提液作用下,小球藻的增殖速度明显高于未做添加组。可满足小球藻大量、快速增殖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的培养中,已使用了数种饵料。其中,海水戮化小球藻(以下简称小球藻)是最普遍采用的,因为培养方便,而且饲养经验证实小球藻轮虫(即用小球藻培养的轮虫,以下凡用酵母培养的轮虫也依次类推称之)的饵料价值高,最近也由鱼贝类幼体营养需求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磁场对小球藻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稳恒电磁场的循环磁处理方式培养小球藻,对其生长、色素和元素积累量等变化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小球藻电磁场效应的可能机理。研究发现不同的电磁场强度对小球藻生长的作用不同,磁处理对小球藻细胞的色素组成没有影响,只是改变其含量;藻细胞官能团没有发生变化;磁处理对于小球藻中的微量元素积累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金属离子。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可能来源于离子吸收过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棉籽浓缩蛋白及小球藻替代豆粕对大规格鲤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8℃~32℃下,将初始体质量为(247.22±9.90)g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饲养在9个池塘沉性网箱(1.0 m×2.0 m×2.0 m)中,每个网箱30尾鱼,分别投喂3种蛋白水平相同(30%)而饲料蛋白源不同的3组饲料,分别为豆粕组、棉籽浓缩蛋白组及小球藻组,养殖8周。结果表明,小球藻组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豆粕组和棉籽浓缩蛋白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小球藻组鲤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小球藻组鲤肌肉亮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棉籽浓缩蛋白组(P<0.05),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和棉籽浓缩蛋白组(P<0.05),小球藻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及其余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为最大值,其中小球藻组的呈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小球藻组的肌肉硬度显著高于豆粕组和棉籽浓缩蛋白组(P<...  相似文献   

11.
正一、小球藻概述小球藻是一类普生性单细胞藻类,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小球藻属,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多生活于淡水浅水处,海产种类少。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小球藻有十几种,加上它的变种可达数百种之多。我国常见的种类有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普通小球藻等,其中蛋白核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居各种小球藻之首。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饵料对毛蚶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毛蚶人工育苗过程中,使用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4种藻类的不同组合投喂毛蚶幼体。结果表明,饵料种类越多,变态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搭配(体积比1:1:1:1)变态率为30%,出库需(壳长1 mm)27 d;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1)变态率为29%,出库需29 d;球等鞭金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24%,出库需31 d;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19%,出库需33 d;单一投喂小球藻,变态率为3%,出库需44 d。说明不同饵料间的营养可以互补,多种饵料搭配能为幼体发育提供更全面的营养,饵料多样性是影响幼体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小球藻光合作用非常强,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繁殖能力强,在增殖中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在水产养殖中,小球藻既可以作为初级生产者,为养殖水体提供氧气,又是饵料资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种鱼类天然的开口饵料和滤食性鱼类的直接饵料。小球藻可以有效地利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机物,从而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还可以抑制蓝藻、裸藻、甲藻等有害藻类。  相似文献   

14.
群子源(QZY)是经过高能处理,含有20多种生命动力素离子群的浓缩液。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试验15~90mg/L浓度培养小球藻细胞数增长为对照组1.3~1.6倍;12.5mg/L浓度施用于(鱼免)鱼受精卵孵化率提高52%;褐毛鲿稚鱼培育全程40天施用10mg/L浓度育成率提高11%;100mg/L浓度室内养殖青石斑鱼,净增重较对照组高近1倍。  相似文献   

15.
小球藻为绿藻门、绿球藻目、小球藻科类单细胞浮游植物,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10~35℃、盐度5~45以及光照3000~10000勒克斯内均可繁殖。传统的小球藻培养是在专门的饵料室,严格遵循保种、接种、扩种和生产性培养的程序,保证了小球藻的纯种生产,避免了原生动物等有害生物的干扰。然而,小球藻  相似文献   

16.
<正>1、当前小球藻成品市场的相关价格及使用方法?2012年年底开始,小球藻成品开始在市场上销售。5kg罐装的销售价格可咨询当地经销商,适用于5~8亩。首先,因为小球藻是一个活体的藻种,生产出来之后必须在0℃~4℃低温保存,但也不能结冰,因为结冰后小球藻细胞壁会破壁,膨胀后就会坏死,0℃~4℃度范围内可以确保小球藻的种质完好。由于是高浓缩的藻种,小球藻的保质期不长,在低温状态下能保存3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7.
小球藻     
小球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分布很广,从热带到温带都能生存。在温暖季节里,任何池塘、沟渠等淡水中,都可找到。常见的有淀粉核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两种。小球藻是单细胞的绿藻类,身体很小,需用400倍以上的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的内部构造。淀粉核小球藻的直径只有3—5微米,普遍小球藻有5—10微米。细胞内看得最明显的是一个杯状的带色体,有时也会变成半月形或板状,内含叶绿素和一个球状而无色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南极大陆生活着一种小球藻,它是很久以前经大气层流等途径从温带飘过去的。当年,这些源于温带的小球藻到达寒冷的南极大陆后为什么没有被冻死?我国科研人员经过10余年的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小球藻是一种微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以从南极分离到的小球藻NJ-7和来自温带的小球藻UTEX259为研  相似文献   

19.
优化养鱼水体生态结构和调节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不同藻类及浮游动物被鱼、虾等消化吸收率并不相同 ,有的易于利用 ,有的甚至造成危害。水产养殖和生态学对养殖水体的生态结构和化学因子进行了大量研究 ,关于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对水体化学环境影响的研究有许多报道 ,但其调节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种群结构 ,特别是关于直接接种藻类 ,调节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报道较少。根据研究 ,滩涂鱼塘水体藻类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门 ,而蓝藻门中许多藻类不易被鱼消化 ,本文研究了接种易被鱼消化吸收的小球藻和有益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调控水质和优化水体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小球藻核rDNA ITS与叶绿体rbcL基因序列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核基因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叶绿体rbcL基因对小球藻属((Jhlorella)6株小球藻的种间和种内关系进行了分析.克隆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检索到的相关小球藻序列(ITS和rbcL序列各为15条)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ITS序列长度在小球藻种内高度保守,在种间变异较大;而rbcL序列长度在种间和种内水平都高度保守.15株小球藻ITS序列间遗传距离在0.000~0.663.之间;而15株小球藻rbcL序列间距离在0.000~0.216之间.6株实验藻中原始小球藻F-2与蛋白核小球藻F-5、F-9近似种内关系;蛋白核小球藻820与普通小球藻Cvq亲缘关系极近;椭圆小球藻Ce与其它5株小球藻亲缘关系最远.研究表明将变异程度较高的核ITS序列与相对保守的叶绿体rbcL基因相结合可以用于小球藻系统发生分析和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