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捞月型”是岭南盆景一种特殊的悬崖式造型形式,其树头、根和干身走势低伏旁逸、跌宕迂回,宛若俯身捞月,意象生动,因而得名。“捞月型”盆景下捞枝或左或右、或深或浅,灵动飘逸,极富诗情画意。2021年12月3日,笔者在第十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创作表演中因材造型,将一棵普通直干飘枝罗汉松桩材制作成“捞月型”盆景。受现场表演时间所限,诸多细节不及一一讲解,现将构思及制作过程记录如下,与树友探讨共思。  相似文献   

2.
<正>山松干身曲折,苍劲老辣,枝条柔软,易盘扎成形,是制作岭南盆景的热门素材。笔者用于本次改作的是一棵树龄10多年(服盆3年)的山松苗培桩材,桩形修长潇洒,整体造型呈临水式,干身曲折多变,逐级收尖,可谓良材。本次改作的目的在于对整体造型重新规划,指导下一步的蓄育管理。造型构思根据桩材特点,笔者构思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依原有树势,蓄育为临水式水影大树,这样改作幅度小,成型快,不足之处在于,大飘枝继续向右延伸,  相似文献   

3.
<正>山松也叫马尾松,是广东山中常见树种。山松用来制作盆景是近30年左右的事。山松不同于杂木,枝条剪后可以在有芽眼的位置萌动新芽,它只能在有松针的地方才能逼到新芽,因此它的蓄枝、造型另有一套不同的方法。山松盆景的制作要注意以下四点:1、一到二年生的旺壮枝在有松针的地方才可逼到新芽;2、每年的大寒节气后休眠时才可改植换土;3、可利用牺牲枝加速枝线的成型;4、像杂木一样定时修剪。现以侯增华先生作品《乘风归去》成型过程为例说明。原桩干径3cm,高80cm,树相平凡,无一可取之处,但它是幼龄树,可塑性  相似文献   

4.
山松盆景取材,人多数选取生长在干旱贫瘠山岗上那些皮鳞苍老、桩基曲折劲奇的山松,大自然造就了它的天然美。但是,由于这些山松生长在干旱的恶劣环境,枝、干高瘦,这又是作为山松盆景桩材的大缺陷。自然环境赐与这些素材.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桩材的缺陷部分,把改造缺陷作为今后造型的重点。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5.
韩学年先生是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在工作之余十分爱好盆景艺术,注重对岭南盆景的创作与研究。在岭南盆景的众多树种中,对山松(马尾松)尤其偏爱, 十多年来,一直在摸索山松的生长规律,探索培育山松盆景的经验,运用岭南盆景“蓄枝截干”的技法和丰富的枝法,采用靠接、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初春,笔者在一次盆景交流活动中见到这件桩材,该桩是一棵过桥式博兰老桩,古朴苍劲,盘根错节,浑然天成,其主干呈完美的拱桥状,横卧于盆面,干身曲折多变,枯荣与共,多个健壮的枝托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主干上,悬根露爪,张弛有度,是一棵优秀的岭南盆景桩材。于是我果断出手,将它“请”回家中。仔细审桩后,笔者发现原桩材在枝托布局方面尚欠缺层次,还有不少的提升空间。于是计划去芜存菁、删繁就简。  相似文献   

7.
<正>在岭南盆景艺术中,山松盆景造型较为独特,清雅脱俗,追求自然,不刻意人工雕琢,不绑扎造型,坚持截干蓄枝传统手法,只作局部牵拉调整助型。山松生长慢,萌芽率低,应用截干蓄枝手法造型难度大,只有多想办法,加倍耐性才能成功。在创作上,没有一步登天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曾宪烨 《花木盆景》2008,(11):12-13
山松是岭南盆景中近年新兴的树种。其形态多变,干、枝、根怪异,可直可曲;气韵、神态多姿多彩,可表现多种不同的品格:生长速度快,枝、干柔软,可塑性强:通过芽的穿接、镶接可补干、枝芽少的缺点,可蓄枝、短针,既有岭南杂木造型的风格又兼具北派云片的长处,故受到众多盆景爱好者的迫棒。  相似文献   

9.
两广人习惯把马尾松称作山松,山松皮鳞丰厚,枝干苍劲有力,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山松针叶油光闪闪,四季常青,寓意龙马精神、健康长寿,因而山松历来倍受两广人士喜爱。我喜欢盆景,对山松盆景尤其情有独钟。然而在自然界中适宜制作盆景的山松实在太少,好桩材在市场上很少见。许多人认为山松盆景栽种成活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主建桥 《西南园艺》2003,31(2):43-43
人们对迎春花都比较熟悉 ,花小、黄色 ,叶对生 ,幼枝细长具四棱 ,是制作小型盆景的良材。迎春花要长成较粗的树干较难 ,一般都采用以根代干的方法制作盆景。形式多样 ,有单干、双干、斜干、悬崖、过桥等挖取迎春花一般在冬季至清明前 ,挖起后可先栽在瓦盆里 ,浇透水 ,放在背风向阳处养护 ,逐年提根。如果挖来后就提根到位 ,因须根露出太多会造成新芽干枯 ,甚至整株死亡。提根成功后 ,再移入景盆内。造型时 ,可根据桩形造成自然型让其新枝自然下垂 ,四面开花 ;也可让新枝向一侧生长下垂 ,呈瀑布状开花 ;如桩形较大象梅桩 ,可仿梅桩造型 ,将枝…  相似文献   

11.
巫常安 《花木盆景》2014,(10):84-85
近些年参展盆景作品中,回头飘(也称反飘、倒头飘)造型频频出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该造型的典型特征是飘枝与桩头方向相反,回旋下飘,动感流畅,下面笔者就一棵星榕(竹叶榕)的制作与大家探讨。该桩是1998年在本地山岭一石头缝隙中发现的,头粗25cm,长50cm,桩顶生有一粗5cm、长15cm的干,没有根系和枝托,第一印象是很难制成一棵理想的盆景,所以当时没有采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认为该桩虽没有树根,但造型优美,且榕树易生根,可塑性很强、变化大,非常有潜力,于是带齐工具去采挖。  相似文献   

12.
映山红在我国分布较广,资源十分丰富。映山红的桩形苍古奇特,树干挺拔,粗根悬露,生长快,耐修剪,花艳满枝,是观花、观干的盆景佳材。特别是开花季节,满树娇艳的红花,深受观赏者的欢迎。但映山红盆景的养护制作中有几个难点不好掌握:一是不容易栽活:二是枝条较脆不好蟠扎;三是容易缩枝:四是病虫害多。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了映山红的生长习性,以上难点是可以克服的。借此机会与喜爱映山红盆景的同好们探讨,以便共同提高映山红盆景的养护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13.
岭花 《花卉》2008,(4):11-13
一、岭南盆景的基本技法 (一)蓄枝截干 岭南树桩盆景造型的基本技法是“蓄枝截干”。从新胚初种到成型上盆观赏,部是为蓄枝截干展开。通过摘叶、抹芽、牵拉、修剪、提根、矫形、嫁接等工作,尽快达到“蓄枝截干”,缩短成型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马尾松又称山松,松科常绿乔木,我国南方普遍分布,叶两针一束,丛生于短枝上,柔和淡翠,长10-20cm,边缘有锯齿,花黄色,在春季4月开花,果球状,翌年11月成熟。老皮灰黑色,不规则鳞片状龟裂,幼枝鲜赤色。苍翠如云,古朴苍劲。用马尾松制作盆景这些年有较大进展,韩学年先生的山松盆景,充分展现了马尾松盆景的雅致、苍虬。  相似文献   

15.
域外的盆栽作品在评比中干与枝的比例作为重要评分标准,一般规定为枝基部的粗度和出枝点附近干的粗度比例为1:3至1:5。达到了这个比例,整体树相看上去就比较自然和谐。我国的树桩盆景制作现阶段多以挖取野生桩为起点和主要途径,此类树桩盆景容易犯老于嫩枝,粗干细枝的通病。只要枝条处理得法,在盆艺实践中促枝增粗还是有些技艺可遵循的。一、走出误区莫将毛坯当盆景有的初涉盆坛的新手认为制作盆景就是那么回事,入盆为景,扎片为艺,这样认识无疑已进入盆景制作的误区,应该说盆景制  相似文献   

16.
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 Sieb.et Zucc.)不仅可供公园、庭园等绿地中布置用,而且还是制作盆景的重要材料。 作者简要地阐述了以五针松为素材,进行艺术造型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着重对五针松树桩盆景的各个部分——干、枝、根的处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对五针松盆景制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其他树种的造型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岭南盆景以英近树造型、因树造型、截干蓄枝等技法和枝法,在盆景界闻名遐迩,为行内各流派所推崇和效仿。然而,行内又有一种声音:岭南盆景以杂木盆景见长,松柏类盆景则为北派所擅。勤劳务实的岭南盆景艺术家们对山松盆景的求索从未停歇脚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钻研,努力创作,刻苦耕耘,运用岭南盆景出  相似文献   

18.
<正>何承坤先生是广西北海资深树桩玩家,业余把玩盆景逾三十年,从最初的上山挖桩到痴迷于人工育桩,对罗汉松、九里香、山松等植物生理习性了然于胸,其悉心养护的桩头直径年增粗可达5cm,且苍古有韵,稀奇古拙。近年,何先生痴迷于罗汉松树桩的人工培育技术,其生性不循常理,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在罗汉松桩材培育上颇有独到见解,尤擅长人工桩的根盘、根脚调教及基础干身的修整,所育桩材根、干堪称完美。另外,何承坤先生积极摸索北海罗汉松的适应性问题,通过日常特别管理提  相似文献   

19.
读者征答     
朱建球 《花木盆景》2005,(11):31-31
山松盆景通过“截干蓄枝”催生出大量簇生芽,有的一束多达数十条,这是山松与其它树最大不同和最大特点。如何养护和优选簇生芽,笔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一些体会,笔通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一些体会,效果不错。现就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郁茗 《花木盆景》2000,(6):29-29
蔷薇能长成多年大桩,可以制作奇桩盆景,但它有枝条挺直又过长的缺点;微型月季花小叶小。可以制作小型盆景,但它有枝干纤细的缺点。这两种材料都因为存在着严重不足而难以得到盆景制作者的青睐。盆景制作者可以借鉴果石榴桩干粗大嫁接花小果小叶也小的月季石榴这一成功范例,让蔷薇桩上多部位嫁接微型月季枝芽,扬两者之长而避其短,经过养桩、蓄枝、嫁接、造型之后,会得到令人惊喜的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