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学年 《花木盆景》2013,(12):20-21
于盆友园场,我见到这株高杆红果,整场中它显得很出挑,高一米六,修瘦微曲,出托位高。盆友告知此桩是种子所育,初以“文人树”作构,后期把底托枝折曲作跌枝。我很中意它修长高挑且顶段丰满的枝节,觉得有改作的空间,于是盆友把该桩让与我。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我得到盆友让我的两个水松桩,盆友扦插自育数十盆水松,他以市场所需,传统形式做形,但这两个异形桩不是扦插所育,是从大桩生长出的气生根分割育出,友说难有人喜爱,他了解我爱玩异形树,执意送我,说想看我能弄出什么花样,我也知这样的桩是真的很少人爱好,不会价高,且自己也喜爱,便领情没推辞,但也付点钱,俩各开心,寄想数年后此桩有改变时共同感受玩盆景的过程与乐趣。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到广西梧州寻松桩,偶见这盆“山桔”,觉得它除形状有点出俗的怪外,与平时所见的山桔也有不同:枝特别硬朗,刺尖大且锋利,芽节疏,叶也与平常的形状不同。是不是一个另类山桔品种呢?我是抱着这种想法买下来的。培育期间感到真的没其他山桔好弄,除生长慢、枝难长粗外,出枝也太刚硬欠柔顺,不大适合玩育,但我也好奇,作个另类山桔玩。后有盆友来访,聊起这桩状态,  相似文献   

4.
鹤舞     
正此桩购于1998年。它高约一米六,身干长瘦却不显隽秀,顶部一个弧曲带出无力感,下垂枝的两个交叉枝相背而驰非常碍目,末端的枝条稀长、细小、零乱,而且全树干没托。以盆景常规视角审视,它无可取之处,且廾年前桩材多,这类桩就更少人选了,估计现今也不会有很多人喜欢。整个桩很难用美感去形容,它在原主人园场数十盆松桩中显得很突兀,这种有别于其它桩的形态,显得另类,也正因这另类才吸引了我的兴致,买回后自然成盆友又一个笑柄了。盆友笑归笑我却尽心弄。虽然弄松我没高超的技艺,但我觉得无论  相似文献   

5.
<正>1994年,在一个盆景场见到这盆榕树桩,桩高130cm,根盘大、叶圆厚,数条气根也增野趣。当时,我还没有这样大型的杂树桩,其叶形、叶色又有别于常见的榕树,新出的叶微红略带嫩黄色,很是喜欢,于是便以似发现新品种的心情买了。榕树生长快,不用很长时间应该就会成作。初始是盆育,想多施水肥应该生长会快,但2年后发觉它基本没变化,与盆友闲聊,建议地育,于是又地育了5年,大的枝托构势基本定型,可以回盆细育小枝了。回盆细育中,却时常干枯退枝,芽节疏远,无法育出小枝,有点犯难了,已耗时近20年。  相似文献   

6.
古鳞蟠虬     
<正>1995年春,我随盆友去寻桩。彼时,此桩刚挖回定植才数天,短蓄的身段及嶙峋的皮,得到了众盆友的喜爱,遗憾的是它生出的两条枝细小且长,与身干完全不合比例,节芽疏远,不是可造之材。几位盆友的议论让桩主误以为我们对之有意,他不懂盆景,人挖他也挖,上山就挖了这个桩。我们也告知他这个桩下段不错,但后段无法弄,只是讨论一下,桩主依然极力向我们推销。禁不住他的热情,我也就买了,价极低,盆友无一人反对,只笑议看我什么时候可成作。  相似文献   

7.
弄盆景我纯作玩,娱心养身,随性怡情。我玩树没专项,山松占多但没弃杂,素仁文人也有量但不成主。题材泛,少常规,野桩育苗、大桩小木、丛林独干、附石仿壁、悬崖水映、高瘦壮硕,不分贵贱,只要可塑可玩的都喜弄。各类树种形体,打理做艺虽有异,但共性更多,品种形体的多样性,可拓展实践,扩充视野,增添玩的空间。这组作品,均弄数年,不寄出好作,只待出变化。各选五图,附玩树过程简述,与盆友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这个小桩是与上一期刊登的山桔小桩同时在我的一位盆友处觅得,该盆友多年来都采桩育售,近年本地玩"素仁格”盆景的人多了,盆友跟潮专采此类桩材,每年采育两三百株,受玩友热捧,我每年也都觅到心仪的数株。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株较早年寻回的小桩,高约九十公分,干幼小。桩的上半段曲折下半段挺朗,上下段一曲一直不对称。顶端的两个枝托走向各异,除它们外全干没枝杈。原桩主已种养一段时间,育成右边一条大弧度下跌枝,以素仁树选材的标准衡量,下段应可以,但上段并非合适,那跌枝觉得尤不合意。买回后照例换上只稍好的盆,没理出思路前先慢慢养若,边育边寻思(图一图二)。半年多后桩已服盆,可以动手改调了。这桩的定位是弄"素仁格",但整个桩的高度偏矮,上段的几个弯曲与素仁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株三干桩。下干曲且长,约200厘米的长度,于整个下干的中段起才有托枝,整干大小过渡不大;中干约80厘米长,斜向朝上方向生长,干径与下干差不多;上干短小约50厘米长度,走势随中干走向。坦白说,这桩有特色却无美感可言,随行看桩的一盆友质疑并反对我买此桩。当时我看中这桩确实也没看出它有什么可发掘之处,也没想到买了后该怎么摆弄。但我选桩却有一个偏好,只要是我还没有的形态的桩材,其价钱又可接受,我都会买,买回去后再想办法弄,当然,能不能弄好是另一回事。我觉得通过时间培育,调整枝托、养旺针叶后不管  相似文献   

11.
不华     
<正>2005年得到一盆小桩,可能挖桩者采挖后觉得桩幼小,把三株植于一盆,或也可能是挖时三株苗已是成此一组,挖后以此植于盆中。三株桩干都蜿曲修长,合适做"素仁",刚买回还没有着意塑作,就没把它分植,不经意一养几年。我弄"素仁"树,都喜把托修成尽可能高,这也是这类树的风格特征,所以虽没分植,在这几年的种养中也把三株桩的低位托去  相似文献   

12.
正2007年到海南,觅得几个桩,其中这个博兰桩是买其它桩时桩主附送我,高80cm,不算得好及有特色,桩主恩送,我也就致谢没拒,至于日后如何弄,全没构思,先养着。我弄树缺别人"心中有草图"这技艺,更不懂先画个构想图以图套育,我觉得很多时桩的出芽位置及生长状况并不合你构想,但为达到出图的效果,运用调拉借枝,东枝西用,上枝下用等方法,这往往会造成细观时枝干交叉零乱,这方面我守旧,忌用此法。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我所玩的树中体量最小的作品。我有三百多盆树,除文人树、素仁格外,形体总体偏大,但也有数盆小体量的,这盆径粗与体量都是最小的。我玩树寻桩,遇上并喜欢上了,就不管大小及桩形,觉得遇见就是缘分,尽量放上心思,至于能弄出什么样子,那不重要,作以自乐。我觉得一个盆景人,如容得大小,一个盆景园,能拥有大小,并弄出点自感的美,那才玩得惬意开心。这盆小作的母树体量也不大,是我父亲未准备作盆艺素材的数株小树中的一株。1980年父亲逝世我还没开始弄盆景,喜花草的天性让我延续了父亲的爱好,保育着这几株小树。两三年后,喜欢上盆景,几番侍弄,几小树始有了变化。此树至今仍生机勃勃,是我最早弄出“素仁格”意韵的作品,题名《岭南秀色》。满天星头段易萌蘖芽,需时常拔除,但约在2006年,我却不经意地把长得有点模样的新芽留育,修修剪剪间克隆成与母株同  相似文献   

14.
此桩材为野生羊角柳,其特点为叶大节疏,且较易缩枝,不是理想的盆景材种,因少挖少养而罕见出作。我走访盆友园场见到该桩时,它已下山种育了几年。其干宛转,上下过渡较顺畅,下托枝曲折回旋。与盆友闲聊到该树可否提升的问题,我当时的感觉是整体角度稍偏斜,重心似有失稳,下托枝朝上,应有调整空间。盆友的园场为经营性质,知我意图后亦乐得将此桩让与我。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在一个盆景场见到这个榕桩,桩形有别于自然环境生长的榕树及惯见的榕树盆景,身干一米多长,婉转灵动,但整个身段大小没变化,光洁没托,顶端一个反L形段已育出三两截托位,似巨蟒昂首,与场内数个榕桩中显得突兀,既不矮壮又不瘦雅,可以说造艺空间小,推估主人已育四五年了,主人没弃且把它培育出少许形态,反映出他的生意眼光或另有所构思,俗话说各花入各眼,罗卜白菜各有喜爱,多个树态会让客多点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素仁述:"树干有刚有柔,各有优点……或取其刚,或取其柔,或使其刚柔统一。"话语的前段讲树桩天然具备形态,后段我理解为素仁和尚弄树中技艺的运用,依据桩的原态,顺其自然,该刚则刚该柔则柔,以桩塑艺,顺势而为。刚柔本是一个矛盾,为得到造景意愿,经施艺融合"使其刚柔统一……做到意想中尽善尽美的境地",这使其统一,更应是素仁和尚盆艺炉火纯青的自信表述。素仁树的刚,轩昂挺拔;素仁树的柔,径曲通幽。这可从他的《姻缘》、《春初》两个作品体现出来,也较易悟习;但刚柔统一,素仁和尚没留得下作品图照,只可从他的同好盆友苏樵、奠珉府、黄锦的几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我学玩盆景买的第一棵榕树,是在1991年,原主已育数年,除有一个我觉得可以的根盘外,也有几个枝托,已具树形。榕树给我的感觉是生长快,但当时我没弄过,不知榕树生长习性及品种差异,料想这桩已具头盘枝托,再完善小枝做成作品应该不会花费很长时间。数年后,在实践与交流中,我才深觉当时对榕树的无知与天真。在此期间,我前后买了十多个榕树桩,同样种植条件,生长区别很大。  相似文献   

18.
无欲     
正这是我最早弄出"素仁"味的山松小作。初涉玩山松,喜的是多姿多形的桩材,更爱怪异嶙峋的风姿,选桩的大方向是怪、奇、异。2000年我寻桩时碰到两株,其时这小桩不多见也少人要,这种干身修长细幼的桩很合适弄"素仁格",我虽寻松多年,也是第一次碰到这合弄"素仁格"的桩材。这两株松的体型于我当时所育的数多桩中属"小不点",但没因少小而受冷,相反由于只有  相似文献   

19.
历阅千秋     
正这件作品如别人弄,应会做出几个"舍利"神枝,我没跟潮,弄出几个"马眼"。我弄松,可能是意识,可能是技艺,也可能是理念,人为的枯枝"舍利",我只施用过两个作品。一个是2002年,于一条不大的应去枝托,简单地剪去针段撕掉皮层让枝托干枯,并没施用工具。再是一盆大型树,有一段粗长的干段,去掉太空洞,留着又太高很碍眼,只能修短,修短又须化除截门。我真正不学无术,没敢下手,一拖数年。2007  相似文献   

20.
该作品的原桩盆友已种多年,被之随意放置地下盆丛中处于半荫状态,也没着意料理。就这样生长至近2米长,呈半藤状,径小,脚段分叉处约一公分多,无枝托。我多次去聊天也不曾留意它,后无意看到,盆小树轻,遂提起细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