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织锦巴非蛤(Paphis textile)俗称花甲王,隶属双壳纲、帘蛤科、横帘蛤属,壳坚硬,呈长卵圆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以南沿海,属潮下带埋栖型贝类。由于多年的浅海捕捞,该贝自然资源锐减,尤以广西沿海为重,价格常年居于高位。织锦巴非蛤在底潮流较大海区的养殖过程中常出现迁移现象,但随着近年来种苗繁育技术的突破和价格的驱动,养殖面积也不断增加。由于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织锦巴非蛤斧足颜色差异的分子机制,以指导高品质织锦巴非蛤的选育工作,实验对织锦巴非蛤橘黄色和浅白色的斧足进行二代和三代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分析。二代测序结果显示,6个样品共产生44.82 Gb clean data,GC含量为35.30%~38.21%,Q30碱基百分比均在94.43%以上。三代测序结果显示,橘黄色斧足组和浅白色斧足组分别得到16 968和21 611条高质量转录本,将其与各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5 058条有注释信息的全长转录本。以三代全长转录本作为参考序列,将二代数据比对回参考序列,鉴定到57个差异表达转录本。其中,橘黄色斧足组相对于浅白色斧足组有34个差异转录本表达量上调,23个差异转录本表达量下调。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随机挑选的12个差异表达转录本进行验证,其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肌肉成分、能量代谢等都影响织锦巴非蛤斧足颜色的调控,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PPARs)调节着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肌钙蛋白是肌肉的重要组成成分,精氨酸激酶(AK)参与了色素富集过程中的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靓巴非蛤幼苗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点,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连续观察并记录了靓巴非蛤浮游期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变化过程和生长情况,在显微镜下观测了各个发育时期靓巴非蛤的壳长和壳高。通过图像和文字描述了该贝类早期生活史的形态,并对其生长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靓巴非蛤的早期形态和生长体现了巴非蛤种类的特点。"D"型幼虫期的壳长为164μm,壳高为134μm;面盘脱落期壳长为252μm,壳高为219μm;稚贝附着期壳长为481μm,壳高为403μm;底栖稚贝期壳长1138μm,壳高997μm。与其他帘蛤科种类相比,靓巴非蛤发育较快。  相似文献   

4.
靓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9年10月,在北部湾采集339枚野生靓巴非蛤,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前缘长、后缘长和体质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探究其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生长线数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该取样群体靓巴非蛤生长线数为36.4±3.2;靓巴非蛤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具有最大选育潜力,且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察了温度对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稚贝生存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该贝中间培育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稚贝的48 h半致死低、高温分别为4.95、33.39℃;96 h的半致死低、高温分别为8.68、32.49℃;15 d半致死低、高温分别为12.09、31.02℃;2)在持续15 d的实验中,10℃时,稚贝在第10天全部死亡;32℃时,第15天的成活率仅为16.67%;3)以稚贝在15 d内50%个体稳定存活的高、低端温度作为生存临界温度,稚贝适宜生存温度范围为12.09~31.02℃;以成活率最高的一组或几组(组间差异不显著)为依据,稚贝最适生存温度范围为14~28℃;4)以平均日增长达到最佳组的30%所对应的高、低端温度为依据,稚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6.62~31.14℃;以平均日增长最高的一组或几组(组间差异不显著)为依据,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4~28℃,最适生长温度在适宜生存温度范围内明显偏向高温端。综上,推测织锦巴非蛤稚贝适宜在南方海区潮下带水温不超过31℃的海底底播中培。  相似文献   

6.
基于16S rDNA序列的帘蛤科贝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504~642bp,具有明显的长度多态性,序列A+T含量59.2%~69.0%,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447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51个。以16SrDNA片段序列为标记,以中国蛤蜊做外群,构建了帘蛤科贝类的系统发生树,拓扑结构显示,帘蛤科贝类形成3个明显类群,缀锦蛤亚科的13个种形成一个单系群,其结点自展值为93%。第二类群由雪蛤亚科、帘蛤亚科和镜蛤亚科的种类组成,结点自展值为87%。第三类群由仙女蛤亚科、青蛤亚科、楔形蛤亚科和文蛤亚科的种类组成,结点自展值为100%。结合拓扑结构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本研究支持将短文蛤和丽文蛤订为文蛤的同物异名的观点,建议将丽文蛤和短文蛤订为文蛤的地理亚种;支持将薄片镜蛤和Dosinia angulosa订为2个独立种的观点;宜将波纹巴非蛤和织锦巴非蛤订为2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7.
正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帘蛤科(Veneridae),巴非蛤属(Paphia),俗名"油蛤",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栖息在潮间带低潮区至潮下带44 m深的泥质海底,产量较大。波纹巴非蛤贝壳美丽、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食用贝类。经多年研究和中试试验,漳州市波纹巴非蛤人工育苗技术已日趋成  相似文献   

8.
青蛤的生物学及其繁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俗称黑蛤、铁蛤、圆蛤和牛眼蛤等,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oidae),为一种常见的底栖贝类,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在沿海滩涂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本文综合介绍了青蛤生物学及其养殖的研究概况,以期为我国青蛤的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周颖 《河北渔业》2014,(5):14-15
<正>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es)是我国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之一。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受饵料影响很大,目前主要采用单胞藻作为养殖菲律宾蛤仔的饵料,湛江等边金藻、球等边金藻、小球藻、盐藻等都是菲律宾蛤仔的最佳饵料。养殖场在繁育和养殖菲律宾蛤仔苗种过程中,需要培育大量单胞藻,培育单胞  相似文献   

10.
正花蛤,又称蛤仔,属于滤食性贝类,是福建省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养殖周期短、养殖方法简便等特点。目前其养殖方式主要有滩涂养殖、土池养殖等。在土池养殖中,花蛤主要是通过滤食池水中的底栖硅藻和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等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因此,池水中保持有质优量足的饵料生物是花蛤土池  相似文献   

11.
<正>硬壳蛤又称小圆蛤、北方帘蛤、美洲帘蛤,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浅海和滩涂主要的经济双壳贝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其贝壳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药物价值,同时硬壳蛤还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市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2012年7月~2013年8月,  相似文献   

12.
乳山湾滩涂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单位面积的浮游植物和底栖微藻生产的有机碳供应量、单位面积浮游动物和其它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及其对有机碳的需求量,首次对乳山湾滩涂贝类(以菲律宾蛤仔为代表,后文简称蛤仔)在不同养殖季节的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不同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容量均表现为10月份最大,6月份次之,8月份最小。壳长在1.5~2.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2 692 ind.m-2,目前乳山湾蛤仔实际养殖密度为1 080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尚有较大发展余地;壳长在2.5~3.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1157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基本接近其实际养殖密度;壳长大于3.5 cm的蛤仔平均养殖容量为697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已超过其最佳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福建俗称花蛤,以下简称花蛤)属帘蛤科蛤仔属,为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沿海北起辽宁,南至广西均有分布。花蛤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并以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适应力强、市场价位稳定等特点,成为滩涂贝类养殖中最重要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品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菜篮子中不可或缺的水产品。2004年我国花蛤养殖产量150万吨,其中福建产量达37·67万吨(福建花蛤养殖规模和产量仅次于牡蛎位居第二),培育的花蛤白苗产量5万吨,其苗种生产量位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70%以上。福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蛤…  相似文献   

14.
王万东 《渔业现代化》2007,34(4):33-34,37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Born)]是海产经济贝类,俗称“花蛤”、“油蛤”,贝壳较薄,呈长椭圆形,壳表面有美丽的棕褐色花纹和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生长线。壳缘光滑,贝壳内面中央呈紫红色,小月面细长,披针状。韧带长梭形稍突出,铰合齿三个,进出水管分开,斧足黄色、发达,前端稍尖。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了供食用外,还可加工成干品、罐头、蛤油等。1材料与方法巴非蛤采自东山湾云霄海区,采用蛤耙,后套网袋,由机帆船拖捕。试验方法采用海区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活潮区及底质的观测,按经纬度定点取样分析;对海水密度适应性观测,…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拥有5万亩粉砂淤泥底质浅海滩涂,近几年,通州区沿海广大渔民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菲律宾蛤仔养殖。到2012年底全区养殖面积为4.8万亩,产量达7 600多t,使通州区成为南通市菲律宾蛤仔的主产区。但菲律宾蛤仔养殖仍然存在着苗种紧缺的问题,特别是大规格苗种的匮乏,已成为菲律宾蛤仔养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通过实施"滩涂菲律宾蛤仔大规格优质苗种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技术人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云英 《科学养鱼》2022,(10):82-83
<正>福建省海湾多、沿海江河淡水注入量大,贝类养殖条件优越。根据《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及《2022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2021年福建省贝类养殖面积达7.90万公顷,贝类养殖产量达340.99万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62.71%,接近全国贝类总产量的1/4。其中海水养殖牡蛎211.20万吨、蛤类49.40万吨、蛏类30.77万吨、贻贝11.11万吨。牡蛎、文蛤、花蛤(菲律宾蛤仔)、缢蛏和贻贝是福建省重要的贝类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属软体动物门,瓣鲍、纲,异齿亚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蛤仔属,俗称蛤仔、花蛤,具有生长快、人工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效大等特点,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是我国主要养殖贝类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四种帘蛤科贝类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蛤、青蛤、菲律宾蛤仔和硬壳蛤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广泛分布于朝鲜、日本及我国沿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2001年全国养殖产量已突破200万吨,仅次于牡蛎,在贝类中列第二位。目前,我国人工养殖蛤苗种大部分来源于天然,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人工选育,其遗传基础还是野生型的,由于养殖上没有好的品种,一些种类经过累代养殖,出现生活力下降、个体变小和抗逆性差等问题,大面积死亡现象时有发  相似文献   

19.
刘学斌 《海洋渔业》1987,9(3):127-128
<正> 文蛤(Meretrix meretrix)又名花蛤、黄蛤、海蛤,是我国潮间带主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一带浅海滩涂。文蛤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我国的文蛤养殖起始于70年代后期,养殖历史不长,但发展速度比较快。尤其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菲律宾蛤仔养殖所需的蛤苗,都依赖从南方的福建、浙江、广西等省购进,运输路途遥远、蛤苗产量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丰欠不稳,运输时间长、成活率低等因素一直制约着菲律宾蛤仔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养殖苗种问题,2010-2011年,笔者进行了菲律宾蛤仔室内大规格苗种繁育,现将育苗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