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汉时就有了盆景,可说是历史悠久。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至今出现了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动式盆景等各类盆景。各类盆景又有许多艺术形式,而又以树木盆景出现的艺术形式最多,诸如云片式、游龙式、三台式、掉拐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风吹式……以上诸式,现在称为“规则式”。另有不可名状的“自然式”。  相似文献   

2.
正已故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是我的恩师,他曾写过一篇文章《盆景是文化》(《花木盆景》2005.11B),文中写到"盆景是文化,它和诗、书、画……一样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盆景艺术讲究文化内涵、讲究人品个性和意境的表现"。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似乎盆景的文化属性也在渐渐稀释,而大家对盆景技艺的关注却与日俱增,不能说这是个不好的现象,但我认为盆景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才足以成为艺术,而恰恰也是因为注重文  相似文献   

3.
<正>家居盆景是近年盆景发展的新概念。随着盆景进入千家万户,逐步普及并为大众所认识,社会上的盆景热也自然会出现。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包括盆景艺术的喜爱和追求的人会越来越多,必然也会出现家居盆景热。它对新时期盆景艺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一、盆景和家居盆景盆景是以植物、山石、花草等为材料,在盆盎上培植造景,是蕴含意蕴的无声的诗,是有生命的立体的画,是自然界名山大川、奇树怪木的艺术缩影。它以苍劲雄秀、清新高雅、潇洒自然、千姿百态、不拘一格等特点深受人们的赞赏。所谓“丛山数百里,尽在小盆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里”是对盆景的最好概括和写照。  相似文献   

4.
《花卉》2018,(23)
正云片式也叫圆片式、云朵式,是植物盆景的传统造型,利用某些种类的植物叶片细小稠密的特点,采用修剪与蟠扎相结合的方法,将树冠加工成大小不一的云片状,其特点是规整严谨,但如果使用不当,难免给人以呆板的感觉,而且也失去了植物的物种特色,看上去千篇一律。其实,在大自然中,枝叶水平生长,呈云片状的植物不在少数,像非洲的猴面包树,盆景中常用的虎  相似文献   

5.
<正>岭南盆景陈设艺术是由盆景的品种、造型、大小、盆钵、几架之间的配合,环境的烘托,人与盆景之间的要求等因素组成的一种关系。它的目的是通过盆景是大自然的缩影这一特点,使都市环境回归自然,使生活环境的格调清新高雅。由于不同的场所对盆景陈设要求不同,所以,在盆景陈设时要掌握好如下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一、泉州榕树盆景的品种分类泉州榕树盆景主要分为以下三大品种:(一)块根(俗称地瓜榕,韩国人称人参榕)。它的主要特点是造型奇特,以象形盆景居多,分为野生与人工培植,以野生山采为珍贵。它的代表作有《美的旋律》(如图  相似文献   

7.
刘学武 《花木盆景》2006,(12):16-16
近年,笔者利用假期或出差走访了一些名家名园,多次参观全国和各省、市举办的盆景展览,对盆景评比有些感悟和看法,现提出与各位商榷,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一、增加盆景栽培技术的评分。盆景是艺术作品,但却不同于其它艺术作品,它是活的作品,是具有生命的作品,如不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或只知修剪不知栽培,只知整形不知养护,作品将会不断发生变化甚至毁坏;有精深的栽培技术,不断加以精心养护,才能使盆景作品保存并维护其艺术价值。过去雀梅盆景的栽培就流传过“成功之日即为成仁之时”的说法,现百年的好盆景已凤毛麟角,这与盆景的生长年限和几易其主有关,但与盆景作者不懂栽培技术也无不关系。对此,笔者认为盆景评比应增加参赛者对盆景栽培技术方面的评分,方法很多,如现场答辩、随参赛作品附上栽培过程等,以改进只评作品不评栽培技术的缺陷,维护和提高盆景作品的生命力和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8.
跃进 《花卉》2005,(11):32-33
盆景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以花木为主的称为树桩盆景,形式有盆栽、盆景之分;以山石为主的可称为山水盆景,形式有水意式、岸崖式、水岸式之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盆景,它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都是由景、盆、几座、题名四个部分组成的,这就是盆景界常说的“盆景四味”。一件优秀盆景作品,应该是盆景“四味”俱全,且相互映衬,妥贴得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1月15日,浙江省第九届盆景艺术展在温州世纪广场盛大开幕。浙江省盆景艺术展始于1986年,此前已相继在杭州、温州、台州、金华、安吉、慈溪、绍兴等地成功举办过八届,是浙江省盆景从业者和爱好者的盛会,亦是定期对浙江盆景艺术的发展进行一次大检阅,历届盆景艺术展广受好评。浙江盆景始终秉持师法造化、崇尚自然的艺术风格,近三十年来,浙江盆景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潘仲连、胡乐国先生的  相似文献   

10.
<正>盆景冬天千万不可盆土过干,正如有经验的盆景人说的"树桩盆景怕干冻,而不怕湿冻"。对于本地的树种,冬天一定要保持盆土湿润,绝对不能盆土偏干,特别是有寒流来时,要给盆景浇一次水,及时给树桩补充水分,以增加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盆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需要从理论上对其表现对象做出一个界定。这个界定非常重要:对盆景来说是自身的定位,关乎盆景是不是艺术,是怎样的艺术的问题;对盆景理论来说是探讨的空间有多大,方向在哪里,关乎盆景发展走向的问题;对盆景创作来说是想象的边界在哪里,创作的方法有哪些,关乎盆景作品是否能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问题;对盆景赏评来说是感悟的起点有多高,评鉴的标准是什么,关乎盆景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盆景是一种活的立体构成艺术,其以有生命的植物为创作主体,在盆中塑造立体的、鲜活的、美的自然景观形象。立体构成是盆景艺术展示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有长度和宽度,还有长、宽以外的第三维度——深度;盆景的立体构成表现为三维形态并能感受到生命的实体,且没有固定不变的外轮廓,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看盆景,将会得到不同的立体形态。盆景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相似文献   

13.
丝丝柳意     
正十二三年前,我做过一件《松风柳韵》盆景,2007年因管理不善不幸失去了它(见左图)。那是个以松表现垂柳的尝试,这尝试此前好像从未有见。松以刚劲坚挺著称,柳以婀娜轻盈受颂,两种植物的风格各异,能否扭合作构这是一"难"。但这"难"除探艺摸索外,还有盆友的感受度,尽管我玩树有股"不顾议"的劲头。我听过盆友对《松风柳韵》的不认同:"松树哪有这样生长的!"这是实话,柳就是柳,除了柳别的树不会垂枝生长的。但我觉得任何艺术都或多或少地带着点超现实主义色彩,这种  相似文献   

14.
对节白蜡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落叶乔木,枝干苍劲古朴,其枝耐蟠扎,定型快,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对节白蜡品种稀有、寿命长。盆景专家韦金笙先生在《花木盆景》2003年第8期《中国盆景谁主沉浮》一文中将它列为长寿树种,这进一步说明对节白蜡盆景不但有它的观赏价值,更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深受人们喜爱的微型盆景与其他盆景一样是一种有生命的、综合性很强的集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及赏石等于一体的艺术品。微型盆景又称掌上盆景。它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济南地区微型盆景以微型树桩盆景为主,独具个性,这是因为它运用了一种较理想的技法,所培养出的微型树桩盆景与常规的树桩盆景一样,形态自然清新,造型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林森 《西南园艺》2000,28(3):38-38
银杏以其特有的色彩、风韵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叶形、叶色、干形、冠形以及内在奇特的性状给人以美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银杏盆景的制作造型,是依据自然景观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按照盆景的流派,结合具体的桩头和花盆的大小、形状,通过吊枝、修枝、整枝、刻拧、撬皮、撕裂等艺术加工,制作成悬崖式半悬崖式、云片式、螺旋式等独特造型。以干粗、枝曲、根露的形态,来表现其苍老、古朴、曲折的情趣,创造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活艺术作品,富有诗情画意,被誉为“有生命的艺雕”。 银杏盆景的制作与造型从 5个方面来构思…  相似文献   

17.
韩学年 《花木盆景》2022,(12):34-39
<正>此作品是我4件附壁榕盆景作品中动手做的第3个,但确是最后一个成作的。1988年动手做《生存》,1998年动手做《适者》,2018年动手做《故土》,这件是2011年做前期,2014年始构作。2010年广州沙湾盆景展,一盆与《适者》相同题材的作品引起众多盆友注目,更引起我的兴趣,沙湾盆景展之前我没见过其他地方有相似题材的作品展出过。同样是一株榕,一堵破壁残墙,但它引人注目的是墙体的逼真,  相似文献   

18.
李子德 《花木盆景》2003,(12B):32-32
一个盆景爱好,总是想把自己的盆景养护好。如果手中有了满意的桩材,就会聚精会神努力创作,把它制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盆景。但盆景成型后,后期养护却是项更为重要的课题,笔在实际操作中有过深刻体会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件成功的盆景作品,融入了作者日积月累的精心养护和心灵寄托,把作者的辛劳与创作思想全然展现在那流动的画、含蓄的意境中。大多盆景人都有过"苦行僧"的经历。一棵棵普通的桩材,经过作者长时间的精心养护、塑形,其间必然有过成功的喜悦,也会留下不少遗憾,有许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盆景艺术是有生命、有思想、有灵感的艺术,在把握好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需练就熟练的技能,掌握广泛的美学、植物学、生物学、园林学等诸多学科  相似文献   

20.
小议大盆景     
<正>应该说,从盆景艺术诞生之日起,还没有哪个时代或哪位名家给盆景规格下过规定。虽然,现在有很多的盆景展览活动给一些超大盆景做过限制,但依然无法遏止盆景作品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