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九里香为芸香科常绿灌木至小乔木,一直是岭南盆景热门树种。笔者涉足岭南盆景数十年,对九里香情有独钟,收藏的九里香盆景、桩材之中,有一棵来自宝岛台湾的野生桩头。得到此桩大约是在1990年,差不多是首批进入大陆的台湾坯材。该桩原是一棵天然大树,主干自然老去,只余心材,树头残存一些树皮水线,残枝断锷左右各一,劫后余生,延续着生命的传奇。该桩难得之处是主干腐而不朽,遗余之心材坚韧,弹之铿锵有声。  相似文献   

2.
<正>在第十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暨花都赤坭盆景节造型创作表演环节,笔者作为表演嘉宾,与多位树友合作完成了一棵山松桩材的制作。现将制作过程辑录如下,与同好交流。本次制作素材是一棵呈“云头雨脚式”的山松树桩,高干跌枝、悬根露爪,基部以根代干,姿态飘逸,且干身鳞甲厚重,是棵好桩。但该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枝叶蓬松,脉络不清,结顶枝伸展方向不佳,跌枝自然垂跌,绵软无力,  相似文献   

3.
巫常安 《花木盆景》2014,(10):84-85
近些年参展盆景作品中,回头飘(也称反飘、倒头飘)造型频频出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该造型的典型特征是飘枝与桩头方向相反,回旋下飘,动感流畅,下面笔者就一棵星榕(竹叶榕)的制作与大家探讨。该桩是1998年在本地山岭一石头缝隙中发现的,头粗25cm,长50cm,桩顶生有一粗5cm、长15cm的干,没有根系和枝托,第一印象是很难制成一棵理想的盆景,所以当时没有采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认为该桩虽没有树根,但造型优美,且榕树易生根,可塑性很强、变化大,非常有潜力,于是带齐工具去采挖。  相似文献   

4.
大飘枝不是所有的桩材都适用的,它适应于某些僵硬呆滞的桩材。如果运用得恰当,能使作品有骨有气、有血有肉、姿韵丰润,其名出于形,枝飘则动,动则韵生。所以大飘枝在盆景里的作用主要在于生韵。大飘枝长节奏的舒展,流畅的枝势,一旦与主体和谐起来,就能将作品“画面“的动感引发出来,使作品生动活泼,神态跃然,大飘枝在这里也就称为神枝(见图一)。不少盆景作者多以大飘枝来平稳“画面“,完善构图,去拓展盆景的意境,这是常用的手法。一件盆景作品的总体构图成功与否,往往借助一条枝托,但是因一条枝托失败造成总体败局者不为鲜见。大飘枝富有多功能性,也不是适应所有不同形态的桩材,千万不能牵强附会。即使适应的桩材,如果选择出大飘枝的位置不当,或者枝态塑造欠佳  相似文献   

5.
卞海 《花木盆景》2023,(3):58-60
<正>黑松原产日本、朝鲜,现我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省普遍栽培。日本注重品种开发,很多黑松品种性状优良,制作盆景时重其形,而我们制作盆景则讲究形神兼备,充满诗情画意,如何将产自日本的黑松制作出中国式的韵味?笔者就近期一件黑松的改作试以说明。桩材分析这是一棵在日本人工培育的黑松桩材,高约80cm,主干苍老,变化丰富,难得的是主干的弯曲部是一节节蓄养而成,  相似文献   

6.
岭南盆景的主要特征是截干蓄枝,尽量保韶桩材的精华并矮化桩材。截后的桩有可能是没有原托的光身桩,其后所有枝托都是从新萌芽开始培育而成的,故需假以时日,颇费耐心,现以石斑木盆景《春醉》的成型轨迹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照片上的这株马尾松是2007年1月从平州花木市场购得的。从照片可清楚看出这是一株十分怪异的马尾松:干身从基部开始逐步变粗,主干在高70cm处突然折断,并向下方伸出一飘枝,飘枝上枝托分布较为丰富。总体上来说,这棵桩材很特别,颇为怪异,这类桩材若弃之又觉十分可惜,所以买回尽可能利用其固有的枝托,通过弯、拉、压等手法来改造,以期怪异之才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如照片2。具体尺寸如图1。  相似文献   

8.
在盆景素材中,连根丛林式的桩坯十分难得,柏树连根丛林式的桩坯更是难上加难。在2002年春,我有幸得到了一棵可遇而不可求的刺柏连根丛林式的桩材。该桩材丛径约70cm,生长在一个石窝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左边一粗约12cm的主干被人伐掉,后来其周围萌发了新枝,右边一新枝又被大风吹倒而伏在土面上,经年后,倒伏的新枝又重新生根、发芽,才造成当时的模样(见图一)。  相似文献   

9.
<正>图1、图2、这是一棵主干高飘、分枝较少、具有文人树气质的刺柏桩材。这类桩材原本并没有独特之处,主干单调,仅在较高的一个出枝点上有枝条。创作者能从中发掘出其独有的文人树气质,因材施艺,利用其简洁且较高的出枝点,整树做文人树造型,并将主干纹理的流畅及强烈的动感表达出来,营造流畅、飘逸的气势,这是这棵树创作最难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图1、图2、这是一棵颇具老态的高干五针松,树皮皴裂,培育年份不短,出枝点较高,树冠长势旺盛,主干较直,变化不多,整个桩材算一件中规中矩的常见桩材。  相似文献   

11.
爱木 《花木盆景》2022,(1):56-58
<正>胡颓子是一种常见的小灌木,在我国分布广,栽种养护简单,叶片四季常绿。作为一个杂木类的盆景树种,它的特点在于荒皮苍古,花有微香,挂果时间早,适应性强,是被很多人所喜爱的一种观果盆景。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棵胡颓子桩的养护和制作过程。这棵胡颓子桩材是我在2015年春获得的,当时这个桩头大部分裸露在田埂上,主干因为常年被水浸泡而形成孔洞,  相似文献   

12.
<正>“捞月型”是岭南盆景一种特殊的悬崖式造型形式,其树头、根和干身走势低伏旁逸、跌宕迂回,宛若俯身捞月,意象生动,因而得名。“捞月型”盆景下捞枝或左或右、或深或浅,灵动飘逸,极富诗情画意。2021年12月3日,笔者在第十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创作表演中因材造型,将一棵普通直干飘枝罗汉松桩材制作成“捞月型”盆景。受现场表演时间所限,诸多细节不及一一讲解,现将构思及制作过程记录如下,与树友探讨共思。  相似文献   

13.
柽柳以垂枝式造型的盆景展现的是古柳扎根大地,枝条倒垂,迎风摇曳,潇洒优美的姿态,很受喜爱。柽柳桩材如不进行精心培养而急于求成,必然制作不出好盆景。多年来我用柽柳制作垂柳式盆景,有以下体会:首先将柽柳培养成完整的垂柳式桩材骨架(以下简称骨架)。得到合适的桩材,修剪后就下地培养,首先培养主侧干,根据自己设想的树形图案,需要几个主侧干,第一年就在主干合适的位置上留几个壮芽,其他位置上的枝  相似文献   

14.
刘启华 《花木盆景》2013,(12):72-73
在大量人工培育的台湾真柏桩材中,这棵桩材可谓较有个性之材,无繁复的主干虬曲扭动,无凌乱、主次不分的枝条及舍利,主干的走势一目了然,绝无台湾真柏盆景那种过于繁芜的遮挡与扭曲。该作高90cm,干径43cm,石盆长120cm,宽94cm,盆高45cm。初看该作,整树有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多以为是一简练的山采刺柏桩材。  相似文献   

15.
<正>盆景造型离不开取舍,取材、养胚、赋意造型等过程都需要依据作者审美文化修养作指导,合理取舍。201 5年6月,笔者对一棵养胚多年的高山马尾松进行了初步制作,结合这棵桩材的造型,在此与同好就盆景创作实践中如何取舍作疏浅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映山红有花中西施之称,它艳丽多姿,是盆景桩材中观花观枝观叶的盆景佳材。  相似文献   

17.
图一、《唐魂》的原桩材 原桩材主干苍劲虬曲,根基健硕,鳞片龟裂四布,具老松之气概,但出枝纤弱,粗度欠缺,达不到造型用枝的要求,顶冠部轮廓复杂,层次不清。要将这件素材创作为一件优秀的赤松盆景作品,须在精心养护的前提下循序渐进、逐步造型,使之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18.
<正>山松干身曲折,苍劲老辣,枝条柔软,易盘扎成形,是制作岭南盆景的热门素材。笔者用于本次改作的是一棵树龄10多年(服盆3年)的山松苗培桩材,桩形修长潇洒,整体造型呈临水式,干身曲折多变,逐级收尖,可谓良材。本次改作的目的在于对整体造型重新规划,指导下一步的蓄育管理。造型构思根据桩材特点,笔者构思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依原有树势,蓄育为临水式水影大树,这样改作幅度小,成型快,不足之处在于,大飘枝继续向右延伸,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盆景素材中,大型的柏类桩材十分难得。10年前我利用花农丢弃的刺柏球为原材进行去主干、留侧枝、加大水肥管理,就地造型的方法,现已培养近百棵大中型刺柏盆景。其干枝造型过渡自然,树势张驰有度,颇有日本柏类盆栽的风格,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一、选桩去干选取根系分布自然、露根、最好有坐地弯的刺柏球进行根部的  相似文献   

20.
正岭南地区水横枝树种较为常见,性喜温、粗生耐湿、生长快速、可水养,是制作盆景好桩材,深得盆景爱好者青睐。岭南盆景艺术讲究截干蓄枝,水横枝造型有一定难度,因新生芽节位相距过长,新枝老化后才有新芽丛生,截干蓄枝的时机拖长。虽然整体树桩生长较快,但做到枝托短蓄、积厚劲力,需要更多年功才能渐趋实现,这是水横枝岭南盆景艺术造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