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制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接种干巴菌菌种,研究不同配方碳源、氮源培养基对干巴菌母种、栽培种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巴菌母种培养基用松针水配制,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40%的松针,其菌丝生长速度均较快。干巴菌母种培养基菌丝最适合的主要碳源是马铃薯,菌丝生长速度最快(4.53mm/d),最适合的主要氮源是蛋白胨与酵母粉1:1的混合物,菌丝生长速度快(5.06mm/d)、菌丝长势强。干巴菌栽培种碳源以糯米最好,生长速度快(5.89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短(39d);栽培种氮源以麸皮最好,生长速度快(5.75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短(40d)。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当前双孢菇母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长势为试验指标,以黑小麦为主要原料,并辅以一定量的马铃薯、腐熟麦秸、葡萄糖及蛋白胨,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双孢菇母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试验获得的优化配方为:配制1000mL培养基加马铃薯100g、黑小麦300g、腐熟麦秸100g、葡萄糖20g、蛋白胨1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在该配方下,无论是菌丝生长速度还是菌丝长势,均优于PDA综合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为黄裙竹荪营养生理学特性研究和菌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培养方法,以黄裙竹荪Dm-L1为供试菌株,比较果糖、甘露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红糖、葡萄糖共8种碳源和草酸铵、尿素、硫酸铵、酵母浸粉、蛋白胨共5种氮源培养基上黄裙竹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表现,筛选出黄裙竹荪母种生长最适宜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8种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培养基的黄裙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898 mm/d,果糖和葡萄糖次之,分别为0.828 mm/d和0.802 mm/d;三者间在菌丝生长势上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气生菌丝较为丰富、健壮、洁白、菌落完整且边缘整齐。5种氮源中,尿素培养基的黄裙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2.540 mm/d,且生长势表现健壮、浓密;硫酸铵次之,菌丝生长速度为1.598 mm/d,生长势表现与尿素培养基相同。结合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表明,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分别是最适宜黄裙竹荪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4.
谭伟  张伟 《西南农业学报》2001,14(Z1):127-129
对两个长根奥德蘑菌株在4种不同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作比较的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6.8mm/d),生长势(菌丝雪白、菌落浓厚、菌丝均匀整齐、紧密)最佳,可作为菌株母种繁殖的首选配方.原种培养基(杂木屑39%、菌糠49%)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3.0*#mm/d),可作为制备原种和栽培种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猪苓和蜜环菌生长的母种和原种培养基配方,通过对为猪苓和蜜环菌设计的5种母种培养基配方和4种原种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试验,观察猪苓和蜜环菌母种和原种的菌丝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表明,猪苓母种在配方3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4.013 mm/天,菌丝粗壮,长势旺盛,猪苓原种在配方B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2.749 mm/天,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较好;蜜环菌母种在配方5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9.346 mm/天,蜜环菌原种在配方H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2.416 mm/天。所得试验结果可为日后猪苓人工栽培技术和猪苓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利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托竹荪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菌种退化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为避免红托竹荪优良性状的退化,以保存1年的红托竹荪菌株为材料,通过菌丝尖端分离复壮和利用竹蛋组织分离、子实体组织分离进行复壮。结果表明:尖端分离的菌丝体复壮效果最好,3株复壮菌株长势为生长浓密;生长速度为1.09~1.15 mm/d,复壮菌株生长速度明显高于保存1年的对照菌株(0.96 mm/d);萌发率、萌发时间、污染率分别为100%、24 h、0%,该方法可用于短期内的菌株复壮。红托竹荪竹蛋组织分离复壮时,菌托膜部位复壮效果较好,3个菌株全萌发;萌发时间均为24 h;菌丝生长速率较快(0.23~0.35 mm/d),且没有污染。红托竹荪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复壮时,也为菌托膜部位复壮效果较好,萌发率为80%~100%;污染率也较低,仅20%;萌发时间24 h;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为0.34~0.35 mm/d。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的碳源、氮源,本试验配制了不同碳源、氮源的培养基接种干巴菌菌种,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对干巴菌母种和栽培种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巴菌母种培养基最适合的碳源是马铃薯,菌丝生长速度最快(4.53 mm/d);最适合的氮源是蛋白胨与酵母粉1∶1的混合物,菌丝生长速度快(5.06 mm/d)、菌丝长势强。干巴菌栽培种碳源以糯米最好,菌丝生长速度快(5.89 mm/d)、长势强、满袋时间短(39 d);氮源以麸皮为最好,菌丝生长速度快(5.75 mm/d)、长势强、满袋时间短(40 d)。干巴菌母种培养基用松针水配制,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40%的松针,其菌丝生长速度均较快。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应性强的赤灵芝母种和原种新型培养基,选取以小麦为主料的培养基,通过对赤灵芝菌丝在不同培养基的生长状况、生长速度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人工栽培赤灵芝母种和原种的最佳培养基。赤灵芝母种培养基中加入小麦煮汁菌丝长势最强且明显,以麦粒为主料的原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综合比较,以小麦为主料的培养基接种赤灵芝母种和原种更适合菌丝生长。同时在豫西气候条件下栽培,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但其抗低温性能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母种最适固化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不同的母种培养基配方,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各配方培养基上杏鲍菇母种菌丝的生长速度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观察并记录菌丝密度、颜色等状况,筛选出适合杏鲍菇母种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杏鲍菇母种菌丝在配方6(1)(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酵母粉10g、水1 000 mL)、配方9(6)(葡萄糖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桑黄真菌类群中的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5种原种培养基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的对比试验表明,玉米粒培养基最适合用来制作桑黄菌原种,4种木屑原种培养基中柞木屑培养基最佳,其配方为柞木屑77%、麦麸10%、玉米面10%、葡萄糖2%、石膏1%。在5种栽培种培养基质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对比试验中,结果表明棉子壳木屑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柞木屑50%,棉子壳39%,麦麸10%,石膏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桑黄真菌类群中的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 5种原种培养基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的对比试验表明,玉米粒培养基最适合用来制作桑黄菌原种,4种木屑原种培养基中柞木屑培养基最佳,其配方为柞木屑77%、麦麸10%、玉米面10%、葡萄糖2%、石膏1%。在5种栽培种培养基质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对比试验中,结果表明棉子壳木屑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柞木屑50%,棉子壳39%,麦麸10%,石膏1%。  相似文献   

12.
对竹荪培养料和配方分别设置不同发酵时长及废菌包添加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发酵45 d时,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佳,为036 cm·d-1,菌丝洁白,粗壮,长势好;添加5%废菌包的竹荪栽培料可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对莜麦秸栽培双孢菇适宜品种进行筛选,得出AS2796为最适品种,并对AS2796的最适母种、原种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AS2796适宜母种培养基为100 g发酵棉籽皮,50 g牛粪,20 g葡萄糖,20 g琼脂,3 g KH2PO4,1.5 g Mg SO4,20 mg维生素B1,5 g蛋白胨,1 000 m L水;AS2796适宜原种培养基为配方A1和配方C1,配方A1:84.15%麦粒、14.85%牛粪、1%石膏,另加0.1%KH2PO4、0.05%Mg SO4,配方C1:16.83%谷粒、67.32%高粱粒、14.85%牛粪、1%石膏,另加0.1%KH2PO4、0.05%Mg SO4。其中配方A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长势较好;配方C1的菌丝长势最好,生长速度中等,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在猴头菇生产过程中黑木耳菌糠的最佳添加量,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实现菌糠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猴头菇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设置4个黑木耳菌糠添加量的配方,研究不同木耳菌糠添加量对猴头菇母种、二级种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菌丝生长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0g/1 000mL和20%,该条件下,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4.17mm/d和2.812 0mm/d,菌丝长势粗壮且浓密;提高猴头菇农艺性状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为25%,该条件下,菌袋的平均产量为218.4g,生物转化率为54.60%,子实体直径6.11cm,颜色洁白,菌刺密集。  相似文献   

15.
采用6种不同配方的固体培养基对蛹虫草菌株的菌丝体进行培养,以菌种初萌发时间、菌丝长速、菌丝长势、菌丝长满斜面所需时间为指标,筛选出蛹虫草母种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20%马铃薯提取液中加入1%葡萄糖、1%蛋白胨、2%琼脂、0.5%KH2PO4、0.3%MgSO4、VB1(10 mg·L-1),pH值5.8。在该培养基上,菌种的初萌发时间最短,为2 d;菌丝长速最快,为6.3 mm·d-1;长势最强;菌丝满管时间最短,为10 d。  相似文献   

16.
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不同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配方B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最旺盛,长势最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可以达到4.64 mm/d;其次是配方C、配方A、配方D;添加麦粒的配方E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为1.23 mm/d,但其菌丝长势较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5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榆生拟层孔菌母种进行培养,通过比较其生长状况,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确定显著差异性。结果表明:配方为马铃薯200g、柳木屑5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 000mL的培养基最适合榆生拟层孔菌菌丝生长,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纯白色,粗壮致密;生长速度快,日长速为1.82cm,满管时间为5.5d。  相似文献   

18.
人工栽培褐口蘑,其菌种生长好坏直接影响栽培效果。其菌丝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来自培养基,因此,培养基配料的科学与否,影响菌种质量。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培养基上褐口蘑菌丝生长的形态观察,测定其生长速度等,综合比较不同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势,筛选最佳原种培养配方为高粱和牛粪再加上辅料,为优化褐口蘑原种培养基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杏鲍菇不同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各级菌种培养基上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母种培养基为配方6和配方4,而且长势良好,洁白浓密;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配方1(麦粒培养基),但是麦粒菌种成本高,老化快,不耐贮放,而配方7和配方8上的菌丝不仅生长速度快,同时菌种成本低,老化慢,较耐贮放,在生产上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20.
进行不同培养基及pH值对双孢菇母种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双孢菇母种在麦粒+PDA综合的培养基上长势及生长速度都明显好于单纯的PDA培养基,说明在适当的C/N范围内增加养分可以更好满足双孢菇母种菌丝对养分的需求。因此,麦粒+PDA综合的培养基或麦粒培养基可作为大面积生产双孢菇菌种的培养方案。2对双孢菇2796,pH值为6.5~7.5,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