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采自长江水域四川-重庆段大鰭鳠Mystus macropterus线粒控制区的克隆测序,并与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圆尾拟鲿Pseudobagrus tenuis和光泽黄颡Pelteobagrus nitidus 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序列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含量高,鸟嘌呤(G)含量低的特点.同时,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包括3个主要识别区域:扩展终止相关序列、中央保守序列和保守序列.对哺乳动物,鸟类及其他脊椎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分析,大鳍鳠中央保守序列区CSB-D,CSB-E,CSB-F与哺乳动物和其他鱼类的中央保守区相一致;大鰭鳠保守序列区的CSB-3比CSB-2的变异大些,与一些鱼类相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别.大鳍鳠在不同的种属间存在大致相同的保守区段,其中CSB-D和GTGGG-box结构较保守.该研究可以为将来进行大鰭鳠的种群分化研究和资源保护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到大鳍鳠的GHR基因,获得了其完整的CDS区序列;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构建了大鳍鳠的系统进化树,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大鳍鳠GHR蛋白的特性。结果表明:大鳍鳠GHR基因CDS区长度为1 731 bp,编码576个氨基酸;大鳍鳠与黄颡鱼、斑点叉尾鮰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之间GHR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0.3%、88.7%,但是与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大鳍鳠GHR蛋白分子式为C2900H4483N765O888S28,属于跨膜蛋白,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20.66%)、延伸链(24.13%)和无规则卷曲(55.21%)组成,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该蛋白能与GH1、GH2、CISH、JAK2和STAT5A等分子形成互作网络。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对沅水五强溪水库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了解水电开发影响下的鱼类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洞庭湖水系沅水五强溪水库野生大鳍鱯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8个ISSR引物在30个大鳍鱯群体样本中共获得1 162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 141个,多态位点比例98.19%,表明五强溪水库大鳍鱯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水库大鳍鳠群体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84~0.12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13,根据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分支树状图,结果显示,30个大鳍鳠样本聚类成两个群体。【结论】沅水五强溪水库大鳍鱯群体内的遗传差异明显,至少存在两个种群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大鳍鳠作为常见经济鱼类,目前主要从江河捕捞获得,随着水电站建设、捕捞过度等人为因素,大鳍鳠的资源量在嘉陵江中逐年减少,且大鳍鳠繁育技术、养殖技术不成熟,产区内大鳍鳠的人工养殖尚未兴起。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总结了一套大鳍鳠池塘网箱养殖技术,具有技术操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大鳍鳠存活率达到90%以上,产值约1.6万元/667 m~2,纯利润1万元/667 m~2,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 Chauxet Fang),是澜沧江水系的一种土著鱼类,国内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双版纳内的南腊河、罗梭江、打洛江等支流里,体色鲜艳美观,背部为青色,体侧泛淡蓝色,逐渐转浅,至腹部为白色;各鳍色彩绝丽,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脂鳍外缘略红,尾鳍红  相似文献   

6.
大鳍蠖是我国特有经济鱼类,深受产区消费者喜爱,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探索,不断优化催产药物的配比,改善孵化条件,解决了大鳍鳠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人工孵化及苗种培育等相关技术难题,2019年试验条件下孵化出大鳍鳠苗种约3000尾.本文总结了一套大鳍鳠的人工繁育关键技术,以期为其在川东北地区初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斑鳠(Mystus guttatus)隶属鲶形目鲿科鳠属,地方名称芝麻魽、白须魽、魽鱼等,是珠江水系广泛分布的大型食肉性经济鱼类.常见的斑鳠个体重4~5公斤,最大的个体达16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组成的测定与比较表明:黄颡鱼和大鳍鳠的肌肉和鱼卵中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黄颡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干重含量,下同)为42.74%,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7.78%,呈味氨基酸为18.93%;鱼卵中氨基酸总量为70.69%,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1.38%,呈味氨基酸为27.39%.大鳍鳠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44.26%,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0.34%,呈味氨基酸为18.02%;鱼卵中氨基酸总量为58.61%,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4.07%,呈味氨基酸为25.18%.说明黄颡鱼和大鳍鳠的肌肉均为高品质的蛋白源.两种鱼鱼卵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都明显高于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也相当高,两种鱼鱼卵的食用价值和加工技术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对翘嘴鲌、大鳍鳠和斑鳜3种淡水肉食性鱼类的肝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及比较.结果表明:翘嘴鲌肝细胞分界明显,偶见双核肝细胞,多列肝细胞组成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不规则放射状排列;大鳍鳠肝细胞分界较为明显,肝细胞索可见,相互吻合成网,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排列;斑鳜肝细胞分界不明显,不能分辨肝细胞索,肝细胞聚集成团块状.3种鱼肝细胞体积较大,核仁大而明显,糖原储藏能力较强,脂质丰富.根据脂肪含量,翘嘴鲌肝细胞分为少脂肝细胞(less-adipose hepatocyte)和拟脂肝细胞(adipose-cell-like hepatocyte);大鳍鳠和斑鳜肝细胞分为少脂肝细胞和多脂肝细胞(more-adipose hepatocyte);少脂肝细胞由节肢动物肝脏的胚细胞演化而来,拟脂肝细胞和多脂肝细胞则由软体动物肝脏的消化细胞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0.
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注射,活体培养法,取大鳍鳠肾细胞制成悬浮液。用空气干燥法制片,经Giemsa染色,镜检细胞分裂相,结果表明:大鳍鳠染色体二倍数2n=56,核型公式为:2n=20 m+16 sm+10 st+10 t,NF=92。  相似文献   

11.
池养珠江斑鳠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鳠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注射LRH-A+DOM+HCG。对斑鳠进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温2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17h30m 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h。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识大鳍鳠的染色体组特征,为大鳍鳗的遗传多样性积累数据,同时为其驯化繁殖提供技术资料,采用PHA、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大鳍鳗染色体的核型.结果表明:大鳍鳗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56,核型公式为2n=16m+14 sm+12 st+1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86.  相似文献   

13.
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鳠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注射LRH-A+DOM+HCG。对斑鳠进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温2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17h30m 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h。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对斑鳠(Mystus guttatus)利用DOM、LRH-A2、HCG进行催产。结果表明,采用2针注射的方法,4批次催产均获成功,平均催产率57.5%,平均受精率48.7%,平均孵化率27.6%,繁殖高峰在6月;受精卵孵化受水温影响较为明显,在26~28℃孵化效果较好,出膜时间62~64 h;斑鳠卵子直径3.1~3.8 mm,出膜鱼苗全长5~6 mm,平游鱼苗全长13.5~15.5 mm。  相似文献   

15.
大鳍鳠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呈蜂窝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无典型汇管区;肝实质中有胰腺组织分布.电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可分为电子密度低的亮细胞和电子密度高的暗细胞.胞质中线粒体非常丰富;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层层绕核排列;可见次级溶酶体聚集而成的残体;糖原颗粒和脂滴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吞噬泡较多,说明其吞噬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16.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iinther)、大鳍鳠(Hemiba-grus macropterus Bleeker)、南方大口鲶(Silurus soldatorvi meridionalisChen).鲶鱼(Silurus asotus Linnaeus)的血清蛋白,经盘状电泳分离,从负极到正极可分为脂蛋白、球蛋白、运铁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5个组分。电泳图谱具种间差异,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大。同种鱼雌、雄间的电泳图谱基本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鲶鱼具有雌性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扩增获得了长江下游鲿科(Bagridae)4个属6个种类的线粒体16S rDNA序列片段。序列长度介于920 bp与933 bp之间,A+T含量明显高于C+G含量。共有939个比对位点,其中190个为变异位点;52个为简约信息位点。以大鳞脂鲤(Chalceus macrolepidotus)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分析鲿科4属6种鱼类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16S rDNA序列可以作为鲿科属间系统发育分析的有效分子标记。聚类结果显示,鲿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其中鳠属(Mystus)较特化,黄颡鱼属(Pelteobagrus)次之,而拟鲿属(Pseud-obagrus)与鮠属(Leiocassis)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扩增获得了长江下游鲿科(Bagridae)4个属6个种类的线粒体16S rDNA序列片段。序列长度介于920 bp与933 bp之间,A+T含量明显高于C+G含量。共有939个比对位点,其中190个为变异位点;52个为简约信息位点。以大鳞脂鲤(Chalceus macrolepidotus)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分析鲿科4属6种鱼类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16S rDNA序列可以作为鲿科属间系统发育分析的有效分子标记。聚类结果显示,鲿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其中鳠属(Mystus)较特化,黄颡鱼属(Pelteobagrus)次之,而拟鲿属(Pseud-obagrus)与鮠属(Leiocassis)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
大鳍鳠俗称江鼠、石胡子、牛尾巴、罐巴子,是分布在我国长江、珠江水系干流及其支流的优质野生经济鱼类. 大鳍鳠体长,背鳍前平扁,尾部侧扁.头宽且平扁,口宽阔,亚下位,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齿带.前后鼻孔分离,后鼻孔有鼻须.须4对,稍扁而长;鼻须末端达于眼;上颌须最长,末端超过胸鳍末端;颐须较短,外侧颐须长于内侧颐须,外侧1对末端町达或超过胸鳍基起点,内侧1对约与鼻须等长.眼小,眼间隔宽且平.  相似文献   

20.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鳠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初级卵母细胞早期,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发达,并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在初级卵细胞后期,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