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笔者开展了"红香米"机械直播不同喷播量试验,结果表明:"红香米"机械喷直播播种量宜掌握在2.5~3kg/667m2,利于建立最佳群体,协调穗、粒、重关系,提高群体的质量和产量。笔者同时总结了"红香米"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1育苗1.1育苗方式。根据栽培季节和方式可在棚室、阳畦育苗,有条件的可用工厂化育苗。1.2用种量。每亩用种30~40克。1.3种子处理。用55℃温水温汤浸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2小时,或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泡15分钟,捞出洗净。1.4催芽。将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黔油系列油菜新品种黔油11号在贵州黔南山区自然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贵定采取二次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11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黔油ll号在该地区获得1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密度为7301.60~7776.38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363~12.649kg/667m^2.P2O5施用量为7.888~9.111kg/667m^2,K2O施用量为21.001~22.465kg/667m^2。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1.5:1:2.7。在黔南地区影响黔油11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其次是氮肥,再次是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红香酥梨在豫南地区的引种栽培技术。[方法]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红香酥梨至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进行栽培试验,研究红香酥梨在豫南地区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特性、物候期、丰产性、果实品质等)。[结果]该品种在引种地与原产地产量相似,果实品质表现良好,具有丰产性,并表现抗旱、抗病性。[结论]红香酥梨可作为豫南地区经济林新品种进行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苏花糯二号是江苏南通志飞玉米研究所于2005年以FN06为母本,FN0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长势强、抗倒性好,丰产性佳,果穗穗形好,籽粒皮薄,口感好。春播生育期84.2 d,比对照苏玉糯2号长3.1 d,平均鲜穗产量822.2 kg/亩,适宜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种植。栽培上注意合理密植、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地方优质稻红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政帮  王述军 《吉林农业》2011,(12):122-122
红米是剑河县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选育而成的地方特色品种,具有耐寒、抗病、米质优的特点。用红米做出的米粉更是"粉中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选育的方法,使我县这一古老的红米品种得以保存下来,不断更新,对红米的长期种植和保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贵州韭黄产业提质增效,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软化栽培、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贵州韭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伯林二号罗汉果是从青皮果中选育出的产量与品质俱佳的罗汉果组培苗新株系,2003~2005年在三江县试种示范100.11hm2,平均单产鲜果145230枚/hm2,大中果率达61.82%,单位面积产值66956元/hm2,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大叶一号罗汉果。为了充分发挥该株系的优良特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应着重抓好科学选地、精细整地、及时搭棚、适时移栽、查苗补苗、科学运筹水肥、引蔓整蔓、综合防治病虫害、人工授粉、疏花疏果、适熟采收等技术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荞麦是异花授粉作物,产量低、品质差和品种退化、混杂问题,长期无法解决。2009年由陕西省榆林农校培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榆荞4号”,彻底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荞麦杂交育种空白,将对我国荞麦种植产生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顺国  简宇任 《农技服务》2011,28(6):746-747
从土壤选择及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露地净作花生的栽培技术,并从间作模式、品种选择、深耕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适时播种、加强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花生+玉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贵州绿肥的发展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直到80年代,我省主要绿肥作物是光叶紫花苕子与兴义苕子,因其产种量低,每年需要从外地调入种子,绿肥播种面积一直较较小,80年代以来,通过对鲜草与种子产量都较高的箭舌豌豆的推广应用1,促进了全省绿肥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20.
简述了党参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总结了其在贵州高海拔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