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虎龙杂交斑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其中新品种培育和推广起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特别是南方沿海省份石斑鱼养殖业发展迅猛,但所有养殖的石斑鱼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人工选育,其种质还是野生型的,生长速度、抗逆能力乃至品质质量都急需经过科学的人工选育而加以改进。同时,随着石斑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石斑鱼的种质退化以及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所  相似文献   

2.
虎龙杂交斑     
<正>一、品种名称虎龙杂交斑二、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棕点石斑鱼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三、审定情况2016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4-2016)。四、特征特性1.育苗成活率高:与父本相比,育苗难度明显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  相似文献   

3.
虎龙杂交斑     
<正>虎龙杂交斑(品种登记号:GS-02-004-2016),是今年4月农业部公布的十四个新品种之一,由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中山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四家单位经过十五年选育而成。虎龙杂交斑是通过远缘杂交技术产生的"杂种优势"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育苗成活率高的石斑鱼新品种,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和咸淡水水体中养殖。  相似文献   

4.
虎龙杂交斑     
<正>虎龙杂交斑(品种登记号:GS-02-004-2016),是由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中山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研发的杂交新品种。以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棕点石斑鱼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F1代,即为虎龙杂交斑。从2008年开始,共开展三代杂交石斑鱼繁育试验,至2014年  相似文献   

5.
虎龙杂交斑     
正一、品种名称虎龙杂交斑二、品种来源以来自台湾的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母本,以来自台湾的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父本,通过杂交而得到的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子一代。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2-004-2016。  相似文献   

6.
青龙斑与虎龙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渔业》2010,(9):37-37
青龙斑和虎龙斑是应用鱼类远缘杂交技术,在众多的石斑鱼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的两个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石斑鱼养殖品种。青龙斑是以斜带石斑(俗称青斑)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俗称龙趸)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虎龙斑是以棕点石斑鱼(俗称老虎斑)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俗称龙趸)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代。根据母本与父本名称,生产单位分别将它们称为青龙斑、虎龙斑。  相似文献   

8.
<正>虎龙杂交斑是采用传统选育方式获得、具备多种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其母本为棕点石斑鱼,父本为鞍带石斑鱼,父母本均为经2代群体选育后的石斑鱼良种。该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14月龄平均体重增长较棕点石斑鱼快114.52%,较鞍带石斑鱼慢22.05%,养殖时间可缩短50%以上,养殖风险显著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虎龙杂交斑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可达19.75%,显著高于鞍带石斑鱼平均育苗成活率(1.5%),  相似文献   

9.
<正>8.鱼病防治从水质和饵料方面入手,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保证投喂新鲜的饵料,使鱼苗体质良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9.防止残食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减少鱼苗空腹的时间以及大个体对小个体的攻击、残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是鱼苗开口后的主要饵料,所以鱼花下塘时要求塘中浮游动物以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这样才能减少下塘仔鱼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虎龙杂交斑(E.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43.22±12.48)g的健康虎龙杂交斑鱼种360尾,随机分为3个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A组)、池塘网箱养殖模式(B组)、流水养殖模式(C组),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B组的存活率、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也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血清溶菌酶含量和超氧化岐化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研究表明:池塘网箱养殖模式能更好地促进虎龙杂交斑的生长和消化,工厂化养殖模式则更有利于提高鱼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遗传多样性下降被认为是水产生物经济性状降低的常见原因.虎龙杂交斑作为养殖规模最大的石斑鱼品种,近年来病害增多.为了探究是否是由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改变而影响虎龙杂交斑的养殖性状,本研究选用27个EST-SSRs标记,对苗种主产区6个虎龙杂交斑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显示,6个群体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  相似文献   

12.
翟浩云  张璐  蔡亲晓  周智愚  殷浩然  耿丽娜  吴小易 《水产学报》2023,47(12):129609-129609
为研究虎龙杂交斑对维生素E(VE)的最适需求量,评估VE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组VE含量分别为4.1、26.3、40.7、57.1、116.8、209.6 mg/kg的等能(340 kcal/100 g干物质)、等蛋白(占饲料干重的51.5%)、等脂(占饲料干重的9%)的实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实验鱼初始均重为(14.22±0.01) g,养殖实验期间每日饱食投喂2次(8:00和16:30),周期为8周。生长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挑选7尾实验鱼进行72 h铜胁迫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摄食57.1 mg/kg VE饲料实验鱼增重率(WG)显著高于摄食4.1 mg/kg VE饲料实验鱼,各实验组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肠系膜脂肪比(IPF)无显著差异。全鱼和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VE处理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摄食209.6 mg/kg VE饲料实验鱼肝脏VE含量高于摄食4.1 mg/kg VE饲料实验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  相似文献   

13.
正黑水虻幼虫俗称凤凰虫,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具有繁殖迅速,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营养丰富等特点。因其能够取食餐厨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为了解投喂黑水虻鲜虫对虎龙杂交斑摄食、生长、免疫以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笔者在石斑鱼基础饲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虎斑乌贼喷墨卵对孵化及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喷墨卵与正常卵的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初孵幼体体质量,并比较了剥膜喷墨卵、剥膜正常卵、喷墨卵、正常卵4种类型卵的幼体生长和存活率。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喷墨卵和正常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孵化率为90.1%±1.5%,正常卵的孵化率为87.9%±0.7%;两种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也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18±0.01)g,正常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17±0.01)g;两种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均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培育周期为(34.67±0.89)d,孵化周期为(14.33±0.44)d,而正常卵的培育周期为(35.33±0.44)d,孵化周期为(14.67±0.67)d。而剥膜喷墨卵、剥膜正常卵、喷墨卵、正常卵4种类型卵的幼体存活率差异显著,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的存活率明显小于喷墨卵和正常卵,而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之间、喷墨卵和正常卵之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4种类型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差异显著,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明显小于喷墨卵和正常卵,而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之间、喷墨卵和正常卵之间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别对青色、紫色和白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脂肪、粗多糖、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微量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青色刺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脂肪含量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青色刺参和紫色刺参的粗多糖含量高于白色刺参(P...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壳寡糖(OCS)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在石斑鱼免疫调控机制中的作用,实验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 (对照组)、200、400、800和1 600 mg/kg的壳寡糖,配制出5种实验饲料并投喂虎龙斑4周后,分析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虎龙斑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壳寡糖能显著提高石斑鱼的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但对肥满度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对虎龙斑中肠的免疫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壳寡糖可显著提高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激活炎症因子TNF-α、 IL-1β、 TGF-β1、 TOR和TLR3的表达,提高GPx、 CAT和MnSOD的表达来改善抗氧化能力,并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ZO-2、ZO-3和Claudin-3α的表达。通过微生物组高通量测序来揭示壳寡糖投喂石斑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肠道细菌优势类群丰度和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是800 mg/kg组的益生菌所占丰度增加,细菌群落β多样性差异明显,可改变其群落组成结构。哈维氏弧菌攻毒7 d后,800 mg/kg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17.
不同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营养利用率高、对环境压力较低、适合于珍珠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的饲料,研究了配合饲料、饵料鱼、饵料虾、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配合饲料与饵料虾混饲等几种饲料及组合对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生长、消化酶活性、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饵料鱼的试验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组,而配合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优于其它组(P0.05);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均仅次于最优组。饵料鱼组、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饵料鱼组的肠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组,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饵料鱼组(P0.05),饵料鱼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试验鱼肌肉中鲜味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的总量高于其它组。综合分析认为,采用配合饲料与冰鲜饵料混合饲喂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小柴胡汤对虎龙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 fuscoguttatus♀)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功能影响,用D-氨基半乳糖(D-GalN, 20 mmol·L-1)和脂多糖(LPS, 1μg·mL-1)作用肝细胞24 h构建虎龙杂交石斑鱼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小柴胡汤(100、200和400μg·mL-1)对肝细胞进行前处理[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DGalN/LPS)损伤前加药],通过CCK-8法检测肝细胞活力,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炎症因子INF-γ、COX-2和PGE2的含量,以及细胞沉淀中凋亡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可以提高肝细胞的成活率,不同程度地抑制D-GalN/LPS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NF-γ活性以及COX-2和PGE2含量的升高,降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率,对肝细胞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显著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  相似文献   

19.
褐龙斑是雌性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和雄性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产生的子代。作为杂交石斑鱼的新品种,国内外尚没有褐龙斑疾病的报道。2017年7月,某养殖场褐龙斑出现急性死亡,10 d内累积死亡率高达80%。现场调查发现,病鱼外观无明显异常,但反应迟钝,伏底死亡。临床检查和剖检可见脾和肾严重肿大、易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各组织中存在数量不等的嗜碱性、细胞质均一、直径为10~15 µm的肿大细胞。超薄组织切片中发现,肿大细胞胞质内存在大量直径为130~150 nm的虹彩病毒样颗粒。使用特异性的PCR引物,从病鱼脾、头肾等组织中均检测到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bream iridovirus, RSIV)的高强度感染。测定了该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1362 bp的全长编码区,构建了19种(株)虹彩病毒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RSIV类群。本研究首次描述了褐龙斑虹彩病毒病的组织病理特征,揭示了褐龙斑是RSIV新的敏感宿主,为杂交石斑鱼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K-4500型血细胞分析仪和OLympus Au400生化分析仪及参照人的血液性状分析法,测得斑鳢的红细胞(3.27±0.54)1012/L比乌鳢(3.71±0.51)1012/L的低,平均红细胞体积(128.5±3.62)fl比乌鳢(124.05±3.06)fl的高。血红蛋白(148.7±9.33)g/L含量比乌鳢(115.0±7.25)g/L高,斑鳢的细胞脆性比乌鳢的小。生化指标中斑鳢除血糖含量比乌鳢大外,血清总蛋白含量(37.30±4.06)g/L、白蛋白含量(21.67±3.39)g/L、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0.53±0.06)mmol/L、胆固醇(4.37±0.68)mmol/L都比乌鳢低。分析表明斑鳢的活动性、抗病力比乌鳢的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