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2.
3.
4.
5.
7.
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M.Zang)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子实体、双核菌丝和担孢子的形态及芽殖;证明了其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可溶性淀粉等作碳源,能利用无机氮和有机氮作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温度为23~25℃,适宜的酸碱度为pH5.0~6.0,最适为pH5.5;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1%,最适宜的料水比为1:2.2,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蓝光对生长抑制作用最大,橙光最小。菌丝在CO_2浓度为0.03~0.33%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以浓度0.13%时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时分泌的纤维素酶的活力极弱,几乎不能崩解滤纸。喷施0.1%和0.5%的葡萄糖以及0.15%的亚油酸可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红托竹荪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高档食用菌。其含有10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矿物质和竹荪多糖,营养价值高于棘托长裙竹荪。此外,红托竹荪质地致密,裙短而粗,无异味,具有降胆固醇和减肥等多种功效,其中的竹荪多糖是抗癌的有效成份。因此,红托竹荪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红托竹荪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红托竹荪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红托竹荪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红托竹荪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在80℃下提取3h,提取2次,红托竹荪多糖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对.OH和O2-.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51mg/mL和0.83mg/mL。结论:红托竹荪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红托竹荪已实现人工大规模栽培,但在其栽培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极慢,制种周期长,且容易老化变红。为寻找适宜其快速生长且菌丝长势良好的培养基配方,对5种不同红托竹荪母种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配方五(竹叶50 g、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0.3 g、硫酸镁0.15 g、维生素B110 mg、琼脂20 g、水1 000 mL)中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最佳,菌丝生长速率为0.13~0.21 cm/d,菌丝浓密,生长35 d后依然保持洁白。配方五是红托竹荪母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4.3%氯氟.甲维盐乳油、73%炔螨特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0.5%苦参碱水剂、24%联苯肼酯悬浮剂,5种具有对红托竹荪螨虫有防治作用的杀虫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效。试验表明:4.3%氯氟.甲维盐乳油、73%炔螨特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4%联苯肼酯悬浮剂,在恒温恒湿层架式层土栽培条件下,不同药剂稀释1500倍液的相同处理,喷施1000mL对红托竹荪的增产率均在180%以上,对红托竹荪螨虫的作用效果表现较好,为红托竹荪螨虫防治的首选药剂。0.5%苦参碱水剂稀释220倍液,喷施500mL对红托竹荪的增产率仅为112.73%,喷施1000mL对红托竹荪的增产率为152.01%,对红托竹荪螨虫的防治效果表现较差,但0.5%苦参碱水剂作为生物农药可以作为红托竹荪螨虫防治的补充用药。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论证利用烟草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竹荪产业的可行性,运用SWOT分析法,列举出遵义市桐梓县利用烟草配套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建立了相应的SWOT战略矩阵,明确了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客源较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保障是桐梓县利用烟草配套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的优势和机会;种植成本较高、无相应组织模式、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存在较强竞争、环境威胁是桐梓县利用烟草配套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的劣势和威胁。根据桐梓县利用烟草基础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SWOT矩阵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统一组织模式、建好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抓好品牌创建等4条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报导竹荪属(Dictyophora)的三种竹荪优良菌株的选育与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2个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与出荪的产量、质量均有差异;长裙竹荪(D.indusiata)—S_2菌株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短裙竹荪(D.duplicata)—FS~1菌株品质优,子实体个数多,但较小,产量低;红托竹荪(D.rubrovolvata)—BS_1菌株子实体虽大,但很少,产量也低。栽培试验表明,不同菌株的产量与栽培的生态环境、栽培季节及品种有关。筛选出优良菌株——长裙竹荪S_2,可作为今后竹荪大田栽培推广的菌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