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不同时期鲜枣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为后期开发枣酒等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品种鲜枣的3个时期(白熟期、半红期、全红期)的功能性物质cAMP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板枣、壶瓶枣、木枣3个枣品种中木枣的环磷酸腺苷含量最高;白熟、半红、全红3个时期中白熟期环磷酸腺苷含量最高。可以选择合适的采摘时期提取有效成分,以加工后续功能产品。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省黎城县红枣品质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枣的纵横径比差异不显著,说明果实在白熟期后基本上达到了品种固有的形状和大小;白熟期单果重和有机酸含量低,与脆熟期和完熟期差异显著;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之间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含水量差异显著,在脆熟期枣果水分含量最高(74.6%),适合鲜食;白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20.3%),故口感较淡;完熟期的可食率最高,达到96.9%,且枣果在完熟期果核最小。  相似文献   

3.
枣树生长期果实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骏枣、木枣、团枣为试材,研究枣果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幼果期(7月23日)—熟前速长期(8月7日)—白熟期(8月22日)—着色期(9月6日)—脆熟期(9月21日),骏枣、木枣、团枣果实中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其中,钙、锰、铜元素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钙变化是先陡后缓,锰呈近直线变化,而铜则大体为"W"形下降变化;钾和铁含量呈波折曲线变化,钾大体呈"W"状,而铁为单"S"形。2)枣果实中5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钾〉钙〉铁〉锰〉铜。3)从着色期到脆熟期,就钾、钙、锰、铜元素而言,木枣果实中的含量比团枣高。4)相关性测试表明:钙与锰呈显著正相关;锰和铜有很大的正相关,骏枣的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枣果内含物含量,初步探究枣裂果发生的机制,为生产上防止枣裂果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等方法,对枣果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等内含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白熟期至完熟期,枣果中可溶性总糖、淀粉、维C及Ca、K含量均呈逐步上升趋势,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及Mn、Na含量均呈逐步下降趋势;各个时期正常果中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裂果高,完熟期正常果淀粉含量为7.43%,比裂果淀粉含量6.29%高1.14%,差异性显著;正常果中Ca、Na含量均比裂果高,完熟期正常果Ca含量为58.06 mg/100g,显著高于裂果的48.88 mg/100g,而K、Mg、Fe的含量均比裂果要低;白熟期正常果与裂果各组成物质含量差异性不显著(维C含量除外),完熟期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综合比较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不同批次枣果的品质特征,对白熟期及脆熟期枣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淀粉、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及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不同时期枣果内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白熟期时,第1批枣果中的K、Mg、Ca、Na、Fe和Zn等矿物质的含量占绝对优势,第2批枣中的还原性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第3批的蛋白质含量、Mn含量及Cu含量明显高于前2批。脆熟期时,第1批的维生素C含量、含Ca量及含Cu量比其他2个批次都高,但第2批枣的可食率、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都是最高的,第3批营养成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Mg、Na、Mn及Zn元素的含量上。  相似文献   

6.
以5年生~6年生梨枣、金丝小枣和陕抗2号为试材,研究了枣树果实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枣树果实总含水量从幼果期到白熟期基本稳定,全红期后迅速下降。自由水含量变化近似于"M"形,束缚水含量变化近似于"W"形,此变化符合枣果实双"S"形曲线生长发育过程。枣树果实总含水量与自由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束缚水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1 采收11 枣果的成熟过程枣果在成熟过程中,不断积累营养物质,按果皮颜色和肉质的变化情况,果实成熟过程可以划分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3个阶段。白熟期:果皮细胞叶绿素大量消减,果皮退绿变白而呈绿白色或乳白色。果实体积不再增长,肉质比较松软,汁少,含糖量低。果皮薄而柔软,煮熟后不易与果肉分离。脆熟期:白熟期过后,果皮自梗洼、果肩开始逐渐着色转红,直到全红。果肉含糖量因淀粉的转化而急剧增加、质地变脆、汁液增多、肉呈绿白色。果皮增厚、稍硬,煮后易与果肉分离。完熟期:果皮黑紫红色。果实继续积累营养,使干物质含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筛选黄酮物质含量高且抗氧化活性强的枣种质,从而为创制高黄酮含量枣种质及枣果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枣种质资源圃中50份具有代表性的枣种质脆熟期果实为试材,分析各种质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采用FRAP法、DPPH法、ABTS法这3种评价方法对不同枣种质果实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并以50份枣种质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为依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1)不同枣种质间果实中黄酮含量的差异显著,其含量分布范围为1.46~22.50 mg·g~(-1),平均含量为5.78 mg·g~(-1),其变异系数为68.26%;含量最高的北京老虎眼其黄酮含量是含量最低的羊奶枣的15.41倍。2)采用FRAP法、DPPH法、ABTS法评价得出的结果表明,50份枣种质果实黄酮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50份枣种质中,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种质有北京老虎眼、溆浦圆酸枣、献县酸枣、算盘枣、北京鸡蛋枣等。3)枣种质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与分别以FRAP法、DPPH法、ABTS法评价得出的果实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以FRAP法、DPPH法、ABTS法评价得出的果实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之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4)通过聚类分析初步确立了枣种质果实黄酮含量的分级标准(高含量、中等含量、低含量),并初步筛选出果实黄酮含量较高的枣种质12份。【结论】不同枣种质间果实中黄酮含量的差异显著,黄酮含量与其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中的黄酮含量,酸枣显著高于枣。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生产中枣树的硼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灰枣为研究对象,叶面喷施5种质量分数(0.1%、0.2%、0.3%、0.4%、0.5%)的硼肥,测定枣树不同生育期叶片和枣果的不同形态硼含量及成熟期果实品质指标。【结果】叶面喷施硼肥对枣树叶片和果实中水溶态硼和半束缚态硼含量的影响大于对束缚态硼含量的影响,喷施适宜浓度的硼肥能够显著促进枣树对硼元素的吸收利用,而喷施过高浓度的硼肥抑制枣树对硼元素的吸收利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枣果的蛋白质含量在白熟期与叶片的3种形态硼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枣果的横径、单果质量在膨大期与叶片的半束缚态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枣果的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与叶片及枣果的3种形态硼含量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不同浓度硼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枣果的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其横径、单果质量,其中喷施0.3%的硼肥处理的枣果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33.98%,较对照增加了16.76%,其横径、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1.76%、21.13%、6.09%。【结论】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能够显著提高枣树叶片和枣果不同形态硼的含量,并且能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郑灰枣、冬枣、扁核酸枣树进行环割,研究了近成熟期环割对枣果纵径、横径增长,裂果、缩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熟期环割对灰枣纵、横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冬枣、扁核酸枣纵径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横径的增长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别。环割可有效地降低灰枣的裂果率;对冬枣、扁核酸枣的裂果率、缩果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找到更加适合当地骏枣生长发育的施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新疆佳木果树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骏枣示范园内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有机肥(T2)、常规施肥+有机肥+微生物菌剂(N22P8P18K7)(T3)、常规施肥+有机肥+微生物菌剂(N22P7P18K24)(T4)、常规施肥+生物炭(T5)、常规施肥+木本泥炭(T6)共6个处理,分别在5个时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测定骏枣园土壤、叶片的养分含量及枣果的品质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并对枣果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T1处理相比,T3、T4、T5处理能显著提升骏枣各生育期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及叶片K含量;T5处理提升了不同时期枣果N含量,T2、T4处理显著提升了不同时期的枣果K含量,施肥处理能够使枣果N、P、K积累量升高,且最大值均出现在完熟期。在完熟期,与T1处理相比,T6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枣果的维生素C含量,增幅达28.26%;T2、T3、T5处理均能显著提升枣果的蛋白质含量,各处理增幅分别达到39.63%、33.01%、26.4%;T5处理提升枣果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枣果在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质地变化动态,从而为鲜食或制干枣果的适宜成熟度与最佳采收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选取骏枣、灰枣、马牙枣白熟期至完熟期6个果熟时期的果实样品,采用质地剖面分析(TPA)法,对其质构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枣果质构指标中有若干指标的变化较大,且枣品种不会影响其变化趋势;不同成果期、不同品种枣果质地指标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质地得分最高的是脆熟全红期枣果,完熟期枣果的得分最低;脆熟半红期马牙枣的质地最佳,最适合鲜食,完熟期灰枣的质地最佳,最适于制干及加工食用。综合分析认为,枣果实在成熟发育过程中其质地变化显著,鲜食枣果最佳采收期为脆熟半红期,制干枣果适宜于完熟期前采收。  相似文献   

13.
1采收1.1枣果的成熟过程枣果在成熟过程中,不断积累营养物质,按果皮颜色和肉质的变化情况,果实成熟过程可以划分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三个阶段。白熟期:果皮细胞叶绿素大量消减,果皮退绿变白而呈绿白色或乳白色。果实体积不再增长,肉质比较松软,汁少,含糖量低。果皮薄而柔软,煮熟后不易与果肉分离。脆熟期:白熟期过后,果皮自梗洼、果眉开始逐渐着色转红,直到全红。果肉含糖量因淀粉的转化而急剧增加,质地变脆,汁液增多,肉呈绿白色。果皮增厚,稍硬,煮后易与果肉分离。完熟期:果皮黑紫红色。果实继续积累营养,使干物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细胞组织结构角度揭示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期枣果肉组织结构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定量解析枣果肉微观结构特征,为不同品种枣的品质对比及枣果适时采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骏枣、灰枣和马牙枣3个品种,在白熟前期(Ⅰ)、白熟期(Ⅱ)、脆熟半红期(Ⅲ)、脆熟全红期(Ⅳ)和完熟期(Ⅴ)5个时期分别取样,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成像技术获取枣果肉细胞结构参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个品种枣果肉组织的形态学参数间存在差异。灰枣果肉组织细胞的面积、周长、横径、纵径和等效直径明显小于骏枣和马牙枣,骏枣和马牙枣相当。各品种的圆形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灰枣、马牙枣、骏枣。骏枣组织内孔隙分布较其他2个品种多。3个品种枣果肉组织细胞的面积、周长、横径、纵径、等效直径和圆形率均为先增大,在Ⅱ期后减小,在Ⅲ期后趋于平稳,而间隙率变化趋势相反,为先减小,在Ⅱ期后增大,在Ⅲ期达到最大后趋于平稳。不同品种枣果肉组织细胞圆形率变化特征有较大差异:灰枣果肉组织细胞的圆形率无显著变化,骏枣和马牙枣均出现较大波动。枣果肉微观组织细胞结构参数变化主要集中在Ⅰ—Ⅲ期,且不同品种各参数变化率绝对值不同。随着枣果成熟,灰枣果肉组织内细胞参数值均增大;骏枣果肉组织细胞的面积、周长、横径、圆形率和间隙率均增大,其纵径和等效直径减小;马牙枣果肉组织细胞的圆形率和间隙率整体增大,其面积、周长、横径、纵径和等效直径均减小。【结论】不同品种枣果肉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及其成熟期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枣果肉细胞的圆形率越大、间隙率越小,果肉结构越致密、质地越硬。枣果肉细胞的面积、周长、横径、纵径、等效直径和圆形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而间隙率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宜在脆熟半红期之后采收枣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成熟度鲜枣的冰点温度及其与主要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鲜食枣品种‘冬枣’和‘月光’为试验材料,利用testo175-T2电子温度记录仪测定其冰点温度,并且测定鲜枣单果质量、体积、密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Origin软件对可能影响鲜枣果实冰点温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度鲜枣的冰点温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鲜枣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冰点温度逐渐降低,且果实越小,降低到冰点温度所需时间越短;‘冬枣’和‘月光’白熟期的冰点温度分别为-3.5℃和-3.3℃,而全红期的冰点温度分别为-6.5℃和-7.6℃;后续将冰点温度与所测定的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鲜枣果实冰点温度的影响最大,而单果质量和果实体积对冰点温度的影响最小;据此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冰点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后根据二者的负相关关系建立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冰点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y=-0.283 2 x+1.654 9。【结论】随着鲜枣成熟度的增加,其冰点温度逐渐降低,且果实冰点温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可溶性固形...  相似文献   

16.
笔者采用石蜡切片法结合电镜扫描分析法,从果实白熟期到果实成熟期,对壶瓶枣果皮细胞解剖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枣果的逐渐成熟,果皮细胞层数和细胞大小均由大变小,果皮表面蜡质层随着果实的成熟龟裂变多并加深;果皮细胞内大部分细胞器消失,内含物降解,细胞木栓化和空泡化现象严重,但细胞壁仍然保留。  相似文献   

17.
以临县基地的木枣、赞皇枣为对照品种,研究雨乐2号的物候期、树体发育特征、果实经济性状、抗裂果性和抗病性。结果显示,雨乐2号属晚熟品种,树体发育状况较木枣和赞皇枣好,果实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雨乐2号比对照品种木枣裂果率低17.7%,病果率低12.7%;比赞皇枣裂果率低34.0%,病果率低34.3%;室内浸泡24 h后裂果率仅为1.5%.该品种具有生长势旺、丰产、晚熟、抗裂果和抗病等特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枣实蝇引诱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枣实蝇行为学研究入手,以“Y”型嗅觉仪分别测试了枣实蝇对红枣和杏两种寄主植物不同新鲜器官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枣实蝇成虫对寄主植物枣和杏不同器官的选择性表现出一定差异。雌虫对枣果的选择性比叶片和花的要强(P<0.05),对枣果、枣花、叶片三者的选择率分别为35%、25%、22%;从枣果不同发育期(青果期、半红期、全红期)的选择性来看,雌虫对半红期枣果的选择性最强,选择率为38%,青果次之,为35%。而雄虫对枣花的选择性较强,选择率为38%,半红期枣果次之,为32%。枣实蝇对杏树不同器官的选择性来看,对果实的选择性比叶片的选择性要强(P<0.05),从杏果(青果、熟果)不同发育期的选择性来看,雌虫对青果的选择性最强,选择率为30%,熟果次之,为28%。雄虫对熟果的选择性较强,选择率为28%,与青果、叶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一性别不同生理状态的成虫对寄主植物不同器官的选择性表现出一定差异,性成熟的成虫比未性成熟的成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要强。性成熟的枣实蝇雌成虫对半红期枣果的趋性强于枣花与叶片  相似文献   

19.
高温高湿的季节,正是枣果白熟期,这一时期最适宜各种病菌繁殖,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发作开始,并有大面积发生的可能。经调查表明:那些用木质化枣吊结果的枣园炭疽病发生严重。受害的枣果肩部有浅黄色斑点,进而出现水渍状斑点后塌陷,病斑最后呈红褐色,使枣果提前脱落,不能食用。该病菌主要是由剌吸式口器害虫刺吸汁液后伤口感染造成的。如叶蝉、壁虱、蝽蟓等害虫危害极大,受害枣果遇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时,发病早且重。因此,在防病治病的同时必须结合防虫治虫,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林檎叶黄酮含量的测定和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时期林檎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各种条件试验,探讨了黄酮粗产品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林檎不同时期总黄酮含量在1.5 ̄3.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