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2008年,对灰飞虱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灰飞虱在金坛地区1年发生6代;2004—2007年发生量逐年增加,带毒率逐年升高;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食源丰富,1、2、5、6代繁殖量极大。试验研究了灰飞虱发生危害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相关性。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株发病率控制在0.7%左右。并进一步研究和实施了与稻鸭共作相配套的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响水地区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秧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育秧手插移栽田相比,在分蘖末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灰飞虱分别降低46.6%、44.7%和33.4%,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大变化;在抽穗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褐飞虱分别降低10.6%、3.6%和25.7%,稻纵卷叶螟分别减轻了34.9%、46.2%和62.5%。说明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等轻型栽培方式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主要害虫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灰飞虱大流行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高发状况,根据泰州市生态自然条件,文章通过筛选抗病品种、采取无纺布育秧、协调土肥水运筹、综合防控灰飞虱等的方式,结合机插秧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化集中规模无纺布育秧供秧,隔离灰飞虱侵染,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促进全市水稻机插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快速普及,达到水稻稳产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灰飞虱大流行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高发状况,根据泰州市生态自然条件,文章通过筛选抗病品种、采取无纺布育秧、协调土肥水运筹、综合防控灰飞虱等的方式,结合机插秧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化集中规模无纺布育秧供秧,隔离灰飞虱侵染,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促进全市水稻机插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快速普及,达到水稻稳产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将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发病株率控制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6.
江苏金坛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详细总结分析了2004年以来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情况和围绕"治虫防病"原则,采用化学、栽培、生物、物理等手段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试验研究结果,依此提出金坛地区利用机插稻这一优势,推广应用无纺布苗期全程覆盖技术,隔断毒源,适时结合化学防治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蜘蛛量表现为机插稻上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最低,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手栽稻显著高于机插稻与直播稻.  相似文献   

8.
浦东新区滩涂新垦区机插秧稻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滩滩涂新垦区机插秧稻田的主要有害生物进行了定点监测和普查.结果表明:东滩滩涂水稻田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等14种病虫种类,以及海三棱蔗草、水苋菜、稗草等15种杂草.优势病虫草种类主要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纵卷叶螟、海三棱藤草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灰飞虱发生猖獗,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暴发。灰飞虱虫量的增多及其带毒率的提高,殃及了一般不易发生条纹叶枯病的小麦。2005年我县境内绝大多数麦田都不同程度发生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小麦条纹叶枯病,特别是重病区部分稻套麦田块,条纹叶枯病对小麦造成较大的产量损  相似文献   

10.
桐乡市单季晚稻自2001年开始出现稻飞虱在灌浆期转移至穗部为害的情况,至今已连年发生.穗部稻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4年单季晚稻又有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因此,防治穗部灰飞虱,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2004年穗期我们进行了穗部灰飞虱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稻灰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甘蔗、粟等农作物。传播水稻褐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发生较多。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我国东北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稻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初步了解了水稻不同播种期与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关系。播种期偏早,发病相对较重,尤其是5中下旬播种的秧田发病严重,秧苗2叶期左右正遇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集中为害。6月上旬播种的直播稻避开了大部分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为害,且大面积直播稻播种后,灰飞虱分散后密度降低,发病机率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3.
桐乡市单季晚稻自2001年开始出现稻飞虱在灌浆期转移至穗部为害的情况,至今已连年发生。穗部稻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4年单季晚稻又有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因此,防治穗部灰飞虱,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2004年穗期我们进行了穗部灰飞虱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作技术与水稻机插技术的集成应用,充分发挥了稻鸭共作的除草、治虫、肥田、刺激水稻生长等优势,是一条适合苏南地区水稻生产且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新途径。笔者阐明了稻鸭共作条件下机插秧壮秧指标、大田群体质量指标,以及对除草、控制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的效果,分析了该项集成技术增收节支效果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常武地区灰飞虱特大发生,其主要危害代(一代)虫量是常年同期虫量的30倍左右,由于气候与环境条件适宜,一代灰飞虱成虫发生早,向秧田迁移早,高峰期长,秧田期单靠药剂喷雾防治灰飞虱已不能理想控制前期水稻条纹叶病的危害,增加用药次数和药量,虽能明显提高治虫效果,但极易导致为数不多的几种特效药产生抗性,也会增加化学药剂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因此在当前灰飞虱猖獗危害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的严峻形势下,通过示范试验,笔认为推广水稻机插栽培技术和推迟播栽期等农业措施,前期控病优势更为突出,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地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种类增多,发生范围扩大,发生程度加重.不仅水稻条纹叶枯病连续3a特大流行,而且小麦条纹叶枯病在稻套麦田也普遍发生,稻麦黑条矮缩病及玉米的粗缩病在局部地区也出现了重发田块,上述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发生与流行已对我地的粮食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消灭灰飞虱,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灰飞虱及由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浙北稻区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特别在晚稻穗期,灰飞虱集中到穗部吸食谷粒的汁液、分泌霉物,造成灌浆不  相似文献   

18.
新农宝防治水稻灰飞虱的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亚洲地区的重要水稻害虫之一,我国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稻区发生较多。灰飞虱不仅刺吸水稻汁液,直接为害水稻,而且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2种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由于其越冬场所及寄主植物较为多样、抗逆性较强,而且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的暖冬和春季温度升高、种植方式多样化及其对有机氯、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均为灰飞虱的越冬和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利于其暴发。因此,近年来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在江浙沪等地为害日益严重,2004年在江淮稻区出现了部分田块因条纹叶枯病为害而绝收的现象。为寻找适宜的有效防治药剂,我们对新农宝等药剂进行了防治灰飞虱的田间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栽培措施对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播种方式、播栽期、品种布局下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的差异,探讨栽培措施对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的影响,控制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近年来,我们对不同栽培措施间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水稻直播田间用Curbix100悬浮剂不同剂量叶面喷雾防治灰飞虱和条纹夜枯病。结果表明,Curbix100悬浮剂对灰飞虱、条纹叶枯病有较高的防效,对水稻后期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