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华南严重侵蚀地植被恢复对土壤条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华南崩岗侵蚀区现有各阶段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随着植被恢复的进程,土壤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崩岗侵蚀地区植被恢复过程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的过程,也是土壤养分不断积累的过程。一定的土壤条件对应相应的植被类型,在红壤严重侵蚀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重建的群落必须与侵蚀地土壤环境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3.
苏文锷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88,(3)
梭梭是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抗旱、耐盐碱、抗风沙的优良防风固沙林、薪炭林和饲料林树种。共有二种,即梭梭柴和白梭梭,二者皆系旱生抗风沙植物。其中梭梭柴生态幅度较宽,可在沙质、砾质、土质和盐土荒漠生长,分布较广;而白梭梭生态幅度较窄,天然分布仅限于准噶尔盆地的沙质荒漠。因此,应分别采种育苗,分别造林。解放以来,梭梭林受到严重破坏,面积减少,不少地区生态条件恶化,向沙漠化发展,影响沙漠前沿绿洲的安全。因此,保护,恢复和发展梭梭林是十分必要的。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有:封育,人工造林(包括直播、植苗、径流造林、灌溉造林等)。 相似文献
4.
建立优质、高产、稳产果园,是果品生产发展的需要。优良果园一般应具备以下土壤条件。1.土层要深厚土层深厚才能为果树根系良好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一般乔化果树最低要求60~120厘米深的土体。2.土壤固、液、气相比例要适当一般土壤中固相为40%~50%,液相为20%~4 相似文献
5.
欧国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2)
<正> 随着人们生活中对观赏花卉日益增长的需要,对各种花卉种类和数量的要求越来越大,花卉生产事业必将更加社会化、专业化和科学化。为进一步扩大我国的花卉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花卉质量,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对各种花卉所要求的最佳营养和最适栽培条件研究报导极少,本文拟通过对鹤 相似文献
6.
从乌拉特前旗、磴口、额济纳旗不同林龄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根际、非根际0<土壤深度h≤10cm、10cm<h≤20cm、20cm<h≤30cm、30cm<h≤40cm、40cm<h≤50cm 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共分离到细菌34属462株,优势菌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真菌29属307株,优势菌为青霉属(Penicillium);放线菌23属255株,优势菌为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和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胡杨根际、非根际不同土层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7.
李英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7,(23)
马铃薯是一种比较容易生长的植物,但在不同的土壤中种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只有认真分析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才能结合科学的种植方法。该文介绍了土壤水分与p H值对马铃薯的影响,以期找出最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条件,提高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8.
红壤丘陵自然植被恢复及其对某些土壤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长期定位实验中系统观测结果,作者认为在红壤丘陵区恢复植被覆盖至关重要,只要排除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很快就能恢复。一般只要3—5年就能全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和养分状况,使生态环境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在植被恢复初期,主要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步演化成草、灌、乔等多层次复合植被。在演化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对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的替代和灌木对白茅草的替代。 相似文献
9.
果树生长与土壤条件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是果树栽培生长的基础,果树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从土壤温度、水分、气体、酸碱度及土层深度等方面分析了其与果树的关系,对果树增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梅县烤烟大田生长期的温度、光照、水分气象条件,得出梅县是发展烤烟产业的适宜区,建议进一步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科学种植,采用地膜覆盖等措施降低或避免气象灾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胡杨苗木生长为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胡杨苗木生长的环境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给出了影响胡杨苗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培育早、齐、全、匀、壮的苗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水分下杨树的蒸腾变化及抗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适宜土壤水分(70θf)、中度干旱(55θf)和严重干旱(40θf)等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84K杨树的蒸腾特性及抗旱适应性.结果表明:杨树的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其总耗水量、总生物量的大小均为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总WUE在中度干旱下最高,严重干旱下最低;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是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大气因子对杨树蒸腾速率的影响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的控制.在干旱条件下杨树的抗旱性与SOD活性及K+含量之间关系不明显,杨树不具备耐旱植物的显著特征;由此建议84K杨树不宜在黄土高原地区大 相似文献
13.
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蒸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蒸发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以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称重法测定其林下土壤蒸发量,同时应用主成分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环境因子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2010-2011年生长季内土壤蒸发量分别为155.4mm和209.8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42.4%和41.5%。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为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大气因子,当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时,土壤蒸发与土壤温度和大气因子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结论】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蒸发作用较强,并且主要受到土壤水分的限制,同时大气因子和土壤温度对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滨海盐碱土改良新工艺条件下杨树林土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7)
研究了滨海盐碱土改良新工艺条件下杨树林土壤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养护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杨树林新工区土壤平均含水率为20.36%,显著高于对照区域杨树林的16.21%;新工区土壤容重均值为1.36 g·cm-3,显著低于对照区域的1.46 g·cm-3。新工区土壤pH为7.86,比对照区域土壤pH值低0.23,而全盐含量为1.96 g·kg-1,显著低于对照区域的2.67 g·kg-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工区土壤中的盐分以NaCl和Na2SO4为主,而对照区域杨树林土壤盐分以NaCl为主;新工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53 g·kg-1、速效氮含量为20.48 mg·kg-1、速效磷含量为63.59 mg·kg-1,分别是对照区的1.42倍、4.31倍和1.32倍。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滨海盐渍土改良新工艺条件在保持杨树林土壤水分、养分和疏松程度以及防止土壤返盐碱方面,全面优于对照区域,相应的表现为杨树成活率高,年生长量较大,长势良好。研究结果可为滨海重盐碱地区深根性树种的大面积栽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的农药污染及修复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土壤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危害,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叙述了当今对土壤农药污染进行修复的方法,并对其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盐渍土利用过程中土壤磷素的累积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测定,研究了盐渍土培肥过程中土壤磷素的收支平衡以及磷素累积及其形态。同时,探讨了盐渍土的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通过长期培肥特别是施用磷肥,土壤含磷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大量的磷素被转化为无效的Ca10-P,占无机磷总量的48%。而提高氮肥使用量,合理氮磷配比,有助于降低无效态的Ca10-P的比例。同时,表明作物对磷的需求能力并不因磷肥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施磷水平以上,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造林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增加陆地碳汇,减缓大气中CO2的积累.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及原生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造林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合理的样方设置分别于林区和荒漠灌木林区进行土壤分层取样,并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碳汇林下及原生荒漠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原生荒漠植被条件下土壤平均碳密度仅为0.3 ~0.6 kg/m2,而建造碳汇林后,该区域土壤平均碳密度有大幅提高,为0.47 ~1.44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体深度的加深而减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提高在浅层土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有效地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对改善当地土壤环境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树林土壤微生物及优势菌对小穴壳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毛白杨树林土壤内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进行了分析。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琼脂培养、孢子萌发及杨树枝条接种等实验,筛选出对杨树水泡溃疡病病原小穴壳菌(Dothiorellagregaria)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为链霉菌和芽孢杆菌。为杨树溃疡病的微生物防治提供了菌剂生产的菌种。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连栽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物理结构退化,土壤容重增大0.71%,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降低0.41%和6.89%,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增大,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减小;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连栽导致大量元素下降2.88%~12.20%,其中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2.27%~53.37%,其中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连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影响,随着连栽代数增加,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分别下降34.38%、14.38%、56.63%;第2代林地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较第1代林分别下降20.00%、11.54%、29.39%、50.00%和1.9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