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08,28(2):20-23
对68群土法饲养、野生的中蜂蜂巢和105张自然巢脾观测结果表明:群势不论强弱,其蜂巢总体结构呈球形或椭圆形;蜂巢中央巢脾向外巢脾的面积逐次减少,递减率多为15%名左右;每张巢脾的长度和高度相等或近等,两者比值为1:1或接近1:1;不同纬度地区中蜂巢脾数有明显的差异,安徽中蜂自然巢脾群均为8.018张,巢脾少、脾面小、蜂量少,而群势小等.观测获得的中蜂生物学数据.为研制箱型和饲养管理技术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中蜂蜂箱"型效关系"要取得较理想的经济效果,其中重要一条蜂箱结构必须适合中蜂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中蜂爱储蜜于巢脾上层,更爱往巢脾下端造新脾,在新脾里产子育儿,这是它的生物学特性。活框组合箱从上层卸浅框摇蜜或淘汰陈脾,能给蜂巢下端增装空浅框保证蜂巢下端有足够的空间造新脾,这是适应中蜂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十多年来我以组合箱(框)养中蜂总能养出大巢脾、大子圈、大蜂巢、大群势,其群势完全可以与土法养中蜂或野生蜂巢相媲美。这是我后半生苦心追求的,希望能有一个适应中蜂的饲养蜂箱,但因用原木制作组合蜂框规格要求严格,手工制作没有多少人愿意,其养蜂方式一时又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7,(11):40-41
<正>一中蜂新型蜂箱的设计与制作1.研制原则研制新型中蜂蜂箱的总体思路是运用"活力框+"的理念,根据中蜂生物学习性,尤其是中蜂群体表现出显著的整体的生物个性行为,即整体不可分离性,结合人工操作的便利性,确定新型中蜂蜂箱的基本结构和数据。具体在设计上兼顾了以下几个原则:(1)蜂巢整体原则(蜂巢整体不可分离——巢脾上下整体  相似文献   

4.
巢脾是蜜蜂栖息生育劳作贮食的处所,其质量优,劣、育虫代次直接关系到蜂群的盛衰存亡.剖期自然蜂巢(如桶养群),观察箱养蜂群都能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中蜂王爱在4代次内的巢脾上产卵,5代次以上的巢脾绝少产卵育虫.可以说中蜂喜爱新脾的生物学特性,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意蜂巢脾与中蜂巢脾比较 ,除了巢房要大点、深点而外 ,还有以下不同 :巢脾完整、坚硬结实。由于意蜂巢脾中含有一定量的蜂胶 ,它对蜜蜂的病虫害有一定的抵抗和抑制作用 ,特别是对防御巢虫侵害作用显著。在中蜂饲养中 ,常常有人认为意蜂巢脾放在中蜂群中 ,会促使中蜂蜂王在意蜂巢脾中产雄蜂卵而不敢使用 ,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在中蜂生产中 ,适当使用一些意蜂旧巢脾 ,能减轻病虫害对中蜂的危害 ,对控制分蜂热等都大有好处。现将具体做法叙述如下 :1 选择较好的意蜂旧巢脾必须选择经意蜂群用过 1~ 2年的 ,且没有雄…  相似文献   

6.
正中蜂自然蜂巢是由多个自然巢脾组成的,把自然巢脾绑入巢框是人工巢脾,把人工巢脾经过排列组合移入新蜂箱的蜂群就是人工蜂群,这一过程称过箱。用意蜂蜜脾和中蜂人工巢脾组合而成的人工蜂巢称组合式蜂巢。1选择过箱时机的理论依据中蜂自然蜂巢大多是由5~7张带蜂的脾组成,边脾没有蜂儿(新蜂巢除外),脾面积和显现弧形的  相似文献   

7.
●意蜂巢础在养中蜂的妙用流蜜时节,把意蜂巢础加入中蜂群中修造而成的巢脾,实践中我发现它具有以下特点:1意蜂巢础房基比中蜂的房基大,中蜂在意蜂巢础上造脾时,房壁明显加厚,这样巢脾显得十分结实。2蜂王是靠一对前足测量巢房的大小来决定是产工蜂卵还是雄蜂卵。当她从这种巢脾上爬过时,发现它既不象雄蜂房,也不像工蜂房,就不在上面产卵了。这样,这种巢脾就没培育过幼虫,没有茧衣,也就不容易孳生巢虫。3工蜂在这种巢脾上贮存花蜜和花粉的积极性丝毫不会改变。这种巢脾结实耐用,极适宜中蜂群作贮蜜用。流蜜时加入蜂群中扩巢,让蜜蜂贮存花蜜…  相似文献   

8.
谈中蜂巢脾     
郑大红 《蜜蜂杂志》2003,(11):17-17
1 中蜂巢脾与西蜂巢脾的区别a .同样尺寸的巢脾巢房数不同。以郎式标准脾为例 :中蜂巢脾约有 83 0 0个巢房 ,西蜂巢脾约有 64 0 0个巢房。b .蜂王产卵力不同 ,工蜂发育期不同 ,因而中蜂没有像西蜂那样单独的卵脾、幼虫脾及蛹脾等。西蜂一般 3天产满 1张脾 ,中蜂 4~ 5天产满 1张脾 ;中蜂常出现卵、幼虫、蛹混杂在一张子脾上的现象。c .中蜂一般将蜜贮存在巢脾上端 ,以下是花粉 ,再以下是子 ;也有个别群有单独的蜜脾 ,但没有单独的粉脾。d .中蜂对巢脾有“喜新厌旧”的习惯。中蜂不采树胶 ,因而中蜂爱咬脾 ,蜂王爱在新脾上产卵。e .中蜂在没…  相似文献   

9.
吕纪增 《蜜蜂杂志》2006,26(6):22-22
中蜂喜欢新脾,越冬期又大量咬去旧脾,便于密集保温,因此营造或更新巢脾已成为饲养中蜂的重要工作。“分蜂热”期间,若急需巢脾,采用整张中蜂巢础最为理想省事。但是一般作为副业定地饲养的中蜂,在收益不高的情况下,每年将增加一项支出。为了节省开支,仅靠在框梁内安装数厘米宽的窄条巢础,供蜜蜂栖足、动工,倘是“分蜂热”盛期,其效果会令人失望。我地中蜂生物学的一些特性:1)由于我地中蜂品种退化,近期多为单箱饲养。喜密集,产卵圈以外的上部保持一条粉蜜带。2)泌蜡力强:在处于野生状态时,有时能够营造比较整齐的自然巢脾。3)不采树胶,巢脾…  相似文献   

10.
冬去春来 ,万物复苏。当气温上升到 5℃以上时 ,在风和日丽的中午 ,越冬的中蜂陆续飞出蜂巢进行排泄爽身飞行。如果外界气温继续处回升趋势 ,中蜂便开始了春繁前的准备工作 ,它们由中间巢脾向两边巢脾咬去巢脾中下部的旧巢房 ,使原本完整的巢脾变成半月形缺痕 ,不久又在缺残处造出浅褐色的新巢房。在养蜂人奖励喂饲或外界进蜜粉后 ,腹部渐大的蜂王便在新脾上产卵 ,这即是中蜂生物学习性中的咬脾现象。有人认为中蜂咬脾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性 ,根据观察研究 :中蜂咬旧脾再重新造出新脾 ,虽然破坏了巢脾的完整性 ,消耗了蜂群的劳动力 ,浪费了一…  相似文献   

11.
巢脾是蜂巢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蜜蜂居住、生活和繁殖后代的场所.怎样使修造巢脾快速、整齐、划一,是每一个养蜂者面临而又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而巢脾对于中蜂的饲养管理,又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中蜂与西蜂在生活习性上的差异;深浅色巢脾的利用不同;饲养管理方法的不同,需要养蜂者及时修造新脾,不断更替旧脾,这是中蜂饲养中防退化、防虫害、防飞逃及培育健壮幼蜂等,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本期着重介绍余林生、曹日煊、李在兴、沈汉涛的四篇关于巢脾的文章,这些文章各具千秋,愿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中蜂喜欢新脾,越冬期又大量咬去旧脾,便于密集保温,因此营造或更新巢脾已成为饲养中蜂的重要工作."分蜂热"期间,若急需巢脾,采用整张中蜂巢础最为理想省事.但是一般作为副业定地饲养的中蜂,在收益不高的情况下,每年将增加一项支出.为了节省开支,仅靠在框梁内安装数厘米宽的窄条巢础,供蜜蜂栖足、动工,倘是"分蜂热"盛期,其效果会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中蜂生物学特性,蜜蜂是球形结团,巢脾形状为两边小中间大,群势上下发展,即往下发展扩巢,越冬时将巢中间巢脾咬掉,形成中空,密集结团,度过寒冬,春繁时在中空部位补造新脾,蜂王开始产卵。几十年来我使用的是标准蜂箱,用标准蜂箱活框饲养中蜂。根据以上特性,使用两种特殊巢脾来增殖扩大群势,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中蜂过箱是中蜂饲养技术上的重大改进和飞跃,它大大提高了中蜂的生产力。但是中蜂过箱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蜂的自然蜂巢结构和某些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因而使中蜂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身平衡能力,造成种性退化。尽管几十年来,养蜂人员一直在研究,试验,探索和寻找最适合中蜂生物学特性的蜂箱,但至今还没有获得十分满意的结果。各地活框饲养的中蜂普遍存在着分  相似文献   

15.
中蜂自然蜂巢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与周围空间位置的关系等等,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淘汰、蜂群适应自然生存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自然蜂巢和蜂群的生活是相适应的。可以认为,由于自然选择和淘汰的结果,自然蜂巢是最适合于蜂群工作与休息的场所。人工活框饲养中蜂,改变了自然蜂巢不能变动巢脾位置的局限性,人们能主动地按照生产的需要和蜂群各阶段生长繁殖任务而灵活地改变巢脾的位置,从而改变了蜂巢的  相似文献   

16.
中蜂咬毁巢脾,是它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生活在野生状态下的蜂群,靠这种本能去更新巢脾,整顿蜂巢,控制巢虫的为害。随着改良饲养中蜂的进展,大批中蜂采用了活框饲养。更新巢脾等工作可以在养蜂员的帮助下去完成。同时,咬脾给蜂群本身造成损失,给管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防止中蜂咬脾,进而逐渐地控制这一习性,是改良中蜂品种的一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9,(10):39-42
<正>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简称中蜂),为我国本土蜜蜂品种,是我国饲养的主要品种之一,传统中蜂养殖主要采用原巢饲养法(泛指蜂巢内巢脾上沿固定在巢内顶部,无法逐脾移动,生产蜂蜜时必须把巢脾从巢内切割后才能将蜜取出的养蜂方法)。20世纪初,西方蜜蜂开始进入我国~([1])。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自然中蜂群群势及蜂巢结构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对自然中蜂蜂巢测定研究尚未见有系统的报道。各地饲养的中蜂大多数是利用西方蜂种的蜂箱和饲养管理技术,这样不利于发展中蜂的优势。因此,测定和研究自然中蜂群群势及蜂巢结构,对进一步了解中蜂的生物学特性、改进蜂箱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于1980年11月就湖南省沅陵县境内的中蜂自然群群势及其蜂巢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定。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中蜂与蜂巢包围物空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白山区观测调查了在7种不同蜂巢包围物中野生或家养的154群中蜂 ,发现大包围物中的蜂巢较大、群势较强 ,结成复脾蜂团 ,外勤蜂直接飞出飞入蜂团 ;而小包围物中的蜂巢较小、群势较弱。进一步证明 ,中蜂在进化过程中 ,某些方面像西蜂那样演变 ,而更多方面仍接近祖型[福建农学院 ,主编 .养蜂学[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30~31.]。长白山中蜂在大包围物中营造较大蜂巢、维持较大群势 ,系原始野生特性的延续 ,这种特性是中蜂改良饲养中不可忽视的生物学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0.
巢虫(大蜡螟,又称绵虫)是与中蜂囊状幼虫病并列的2大中蜂病敌害之一。巢虫在中蜂蜂巢中隔内蛀食巢脾,使大批蜂蛹"白头"死亡,成为"白头蛹"。被巢虫危害的蜂群,轻者采蜜、育子能力下降,群势受到严重削弱;重则停止产卵,继而全群飞逃[1]。为防治巢虫对中蜂的危害,自1996年以来,我们在贵州省中蜂主产县、黔东南州中蜂野桂花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