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君成 《四川蚕业》2010,38(2):33-34
自1997年春季开始,我场在原蚕区推行桑叶全程消毒,经多年的生产实践,实行桑叶全程消毒能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蚕种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种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原蚕区全面实施桑叶全程消毒,是防治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原蚕饲育是以生产蚕种为目的,因此,原蚕饲育的成绩好坏直接影响着蚕卵品质的优劣。下面就关于原蚕饲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原蚕饲育应以体质强健为主我们知道供应种茧育的蚕种是原种,从原种孵化出来的蚕称为原蚕。由于原种大多数是纯种,只有少数是品种内的异品系杂交种或同系统的品种间杂交种,原种一般没有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原蚕生产是我场蚕种繁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原蚕零星分散、基础差、直接影响到蚕种制作的数量和质量。为了改变原蚕生产的被动局面,我们把原蚕基础建设摆  相似文献   

4.
以未污染桑为对照,对水淹污叶洗净消毒和只洗不消饲养原蚕的蚕种产、质量作了研究,结果洗净消毒区影响小(与对照区接近)只洗不消区影响较大,蚕种产,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罗定市蚕种场自1978年建成,当年秋季投产,产量由80年代的年产5万张以下。到90年代产量以达5-10万张,发展到近年的近20万张。每十年产量一个飞跃,靠的是加强原蚕生产管理,努力提高蚕种质量,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使“罗定蚕种”不但在本地市场站稳脚步,还在本省的云安、阳春及粤西粤北等地逐渐扩大销售,每年销往广西和出口的蚕种也不断增加,有此成绩,  相似文献   

6.
<正>以原蚕区种茧生产为依托,生产繁育一代杂交种是现有蚕种场普通种生产的主要途径。凉山州蚕种场年生产普通种40多万张,全部来自于农村原蚕区收茧制种。从目前蚕种的生产状况看,原蚕区的种茧生产水平,完全决定了蚕种生产的质量高低和经营效益。当前,在农村蚕桑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蚕种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面对蚕茧市场的变化,从  相似文献   

7.
8.
原蚕区桑叶全程消毒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 《四川蚕业》2004,32(1):18-19
近年来,我场原蚕队全力推行以桑叶全程消毒为中心的各项防微工作,有效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危害,大大地提高了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9.
1988年是钱塘江蚕种场建场30年,30年来广大职工和蚕农艰苦创业,为国家生产蚕种317万盒,创利118万元。饲养蚕品种逐步更新,蚕种质量不断提高。1986年获得省优质蚕种一等奖;1987年又获得省优质蚕种二等奖。1987年9月我们曾组织技术员下乡调查海宁市18个乡镇,25个村,27个承包组,不少乡蚕业干部和蚕农均反映钱塘江蚕种场的蚕种质量好蚕病少好养。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蚕区种场,如何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继续提高蚕种质量,是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场在近两年的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10.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立足之本,而生产蚕种成本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在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蚕种的质量和成本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筹码。在八九十年代,随着蚕桑事业的发展,蚕种生产量的扩大,专业蚕种场采用了以场带原蚕村的形式来扩...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场普种生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90年制净种32.54万张,平均公斤茧制种4.5张,全部是在农村饲养原蚕收茧制种。为了使原蚕生产年年稳产、高产;制造出无病优质的蚕种,近年来,我们针对原蚕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原蚕生产的管理,做到抓原蚕生产“四不放松”。即狠抓桑树的培护管理不放松;狠抓消毒防病,提高种茧质量不放松;狠抓技术培训,做到科学栽桑养蚕不放松:狠抓设备配套与经济扶持,建设规范化的原蚕基地不放松。因而原蚕生产在我场一直比较稳定。1990年春、秋两季,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创造了较好的成绩,超额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蚕种品质达到和超过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蚕农对蚕种的需求,我场从1980年开始开辟原蚕区生产蚕种,近十年共生产蚕种727630张,占全场生产蚕种总数的43.05%,特别是近三年原蚕区蚕种所占比例逐年提高,1988年占48.53%,1989年占64.71%,1990年占70.63%。原蚕区生产蚕种,注重蚕种质量是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我场现有原蚕基地分布在两片区,由三镇、四村、十个组组成.季养原蚕毛蚁4300克左右,按此蚁量计算季制种能力为4~5万张,但近两年我场实际制种只有2.5万张左右.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原蚕区基础薄弱,蚕农对种茧的质量意识差.现就我场原蚕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提出来,与同行商讨,以利加强我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种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 1986~1988年连续三年,我场蚕种生产徘徊在11万张左右,连续三年没有完成省公司下达的蚕种生产任务。针对现状我们进行了认真总结,我场蚕种生产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饲养蚁量占全场总蚁量的70%的原蚕点设备条件差,饲养技术水平低,达不到饲养种茧育的要求。主要问题是:一是零星分散,最多一年设有9个点,最小的一个点饲养蚁量只有160克;二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不能正常发挥各级组织的职能作用;三是设备条件差,共育室保温保湿性能差,蚕具不足,共育蚕头密度大,小蚕发育不齐,有的共育室用煤球加温,煤气中毒常有发生。壮蚕没有专用蚕室,有的没有对流门窗,不能通风透气,环境闷湿。桑园偏施氮肥,壮蚕用桑不摘芯。在这样的条件下饲养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已经成为当前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在我省发展步子快,对原蚕区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等一整套的工作还要不断完善。我们海安县蚕种场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饲养原蚕,十多年来碰到的问题很多,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的体会在现阶段巩固和发展原蚕区,达到提高蚕种质量的目的,必须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各地夏秋蚕饲养的比例不断增高。夏秋蚕饲养量的增加,对于充分提高桑叶,蚕室、蚕具的利用率、增加总产茧量都是十分重要的。但一般说来,夏秋蚕产量低而不稳,这是当前蚕桑生产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叶质常是造成夏秋蚕茧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提高夏秋蚕的叶质,充分发掘夏秋蚕的潜力,是提高夏秋蚕产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桑叶全程消毒在原蚕区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原蚕区桑叶浸泡消毒与桑树上喷消相结合的桑叶全程消毒防控微粒子病的新模式。其核心技术:结合推行原蚕小蚕(1龄-3龄)共育,大蚕(4龄-5龄)分发到农户饲养等技术,从1龄-5龄期第2天前采用桑叶全程浸泡消毒,5龄期第2天后桑园采叶前喷消。主要技术经验:一是结合桑园的管理、害虫防治和原蚕区环境净化以及日常的消毒防病措施构筑完善的防微技术体系;二是加强与蚕农的沟通,发挥积极主动性,保证桑园杀虫,群防群治,蚕沙无害化处理,净化养蚕环境等技术细节落实;三是讲究技巧,合理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及树上喷洒彻底等问题;四是根据合格种茧、工作配合情况、维护原蚕区环境有功等指标,给予蚕农奖励,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在我省广泛流行,给各蚕种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微粒子病在我场严重爆发是1991年、1992年,烧种分别占全年制种量的23.1%和35.4%,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1991年秋起连续三季烧种后,全体职工进行了反思,认真找出生产上的薄弱环节,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市农牧渔业局党组派来工作组到我场蹲点,市蚕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以气候较好的两批蚕作对照,气候较差的两批作处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管小蚕质量多好,大蚕饲养过程中不注意各环节的技术处理,将使种茧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相反各技术环节处理好了,种茧的产量和质量就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桑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蚕种质量的高低,若想从根本上提高蚕种质量,就必须加强桑园的各项技术管理,提高桑叶质量。目前,我省生产的一代杂交种80%都是在农村原蚕区饲养生产的,但农村原蚕区桑园管理有许多薄弱之处,大多按丝茧育的要求进行肥培管理,不适合种茧育的要求。如果原蚕区桑园管理放任自流,蚕种产量和质量就很难提高,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场的主要原蚕区基本上都能按种茧育的要求管理桑园,制种质量和产量逐年都有明显提高。下面就谈谈原蚕区桑园管理的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