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洲丁鱥(Tinca tincac)俗称欧洲丁桂鱼,是原产于欧洲大陆古老的经济鱼类。该鱼为淡水底栖鱼类,体金黄色,杂食性,喜在静水底泥区生活,耐低溶氧,耐寒力强,适温范围0~37℃。2002年6月,我们从湖北省引进丁桂鱼2万尾,经过一年多的试养,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丁桂鱼种运输成活率达81.3%,鱼种培育成活率66.2%;主养池塘丁桂鱼亩产达到253千克,混养池塘丁桂鱼亩产达到120千克。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郑宏萍 《淡水渔业》2005,35(1):12-12
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名优鱼类基地王佳喜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全雌丁桂鱼及三倍体丁桂鱼细胞工程育种技术》项目于2004年11月25日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研究人员经过四年的刻苦努力,首次在亚洲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雌丁桂鱼及三倍体丁桂鱼诱导、育种技术,并进行了系统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丁(鱼岁)(Tinca tinca L.)又名欧洲丁桂鱼,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是原产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古老的鱼类,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定的分布,该品种具有体型好、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200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亚热带特种水产养殖公司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丁(鱼岁)苗种3800尾,进行专塘试养,获得成功,并于2003年在宁波市内首获丁(鱼岁)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欧洲丁桂鱼引进及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丁桂鱼(T.tinca)广泛分布在欧洲各大内陆河流、湖泊,以捷克、匈牙利、西班牙居多,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从捷克引进了欧洲丁桂鱼。在欧洲,欧洲丁桂鱼经常与鲤鱼混养,另外,欧洲丁桂鱼还是水库放流的好品种,其外形优美,有绿、黄、蓝、白四种表现色,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抗病力强、生长快、养殖技术简单等优点,也适合我国各地引种养殖。2006年3月~11月,笔者进行了欧洲(黄)丁桂鱼的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温晓红 《内陆水产》2007,32(6):24-25
欧洲丁桂鱼(丁)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桂鱼属,是欧洲仅次于鲤鱼的第二大养殖品种,其体色共有绿、黄、蓝、白4种,体形略呈筒形,身体被细小而致密的鳞片。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正> 欧洲丁桂鱼——祝贺欧洲丁桂鱼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该鱼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18.85%),能养殖鲤鱼的地方就能养殖该鱼。当年可达500克左右,每公斤售价达50~60元。我基地现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欧洲丁桂鱼繁殖孵化场,提供鱼苗、鱼种、亲鱼,回收成  相似文献   

7.
丁(TincatincaL.)又名欧洲丁桂鱼,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是原产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古老的鱼类,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定的分布,该品种具有体型好、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200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亚热带特种水产养殖公司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丁鱼岁苗种3800尾,进行专塘试养,获得成功,并于2003年在宁波市内首获丁鱼岁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的成功。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养殖(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0亩,水深1.5m,水源为地下水,水温恒定,水质清澈无污染。(2)放养前准备在放苗前15天,用75kg/亩生…  相似文献   

8.
丁桂鱼(丁鱼岁,T.tinca)又称须鱼岁,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其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陆、亚洲高加索山脉及西伯利亚地区,是一种广温性经济鱼类。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也有分布犤1犦。该鱼具有肉味鲜美、蛋白质和不饱全脂肪酸含量高、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等优点,最大个体可达7.5千克犤2犦,适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饲养。1998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南方优质淡水鱼基地和武汉亚太科技公司首次从捷克引进该鱼,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生物学和繁殖养殖技术研究,2000年湖北省科委下达了《欧洲丁桂鱼(丁鱼岁)引种及…  相似文献   

9.
丁鱥亦名须鱥,主要分布于欧洲,目前一些书刊上介绍的欧洲丁桂鱼同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的丁鱥是同一条鱼。16-18世纪欧洲就有了池塘养殖丁鱥的记载。但是,该鱼的大规模驯化和人工繁殖近年才开始。丁鱥营养丰富,富含脑黄金(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医用价值。丁鱥肉质细嫩,肉味特别鲜美,其烹饪后体表的胶质尤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0.
丁鱥,学名Tinca tinca(Linnaeus),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该品种为淡水底栖鱼类,杂食性,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对含氧量变化适应性强,经驯化能较好地摄食人工饵料,易于养殖。16—18世纪欧洲就有池塘养殖丁鱥的记载,由于丁鱥的地理分布偏远,国内对其研究一直不多。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和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额河特种鱼类繁育场合作,成功地诱导了丁鱥产卵,目前,福建、广东、湖北、浙江等省市已先后引进试养。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绿色”丁桂鱼养殖技术将推广。从鱼苗繁育、网箱养殖到成鱼打捞,整个过程不施用任何药物。2月17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省水科所、宜昌市水产局联合攻关的“全流程免施药丁桂鱼网箱养殖技术”,被专家鉴定为“整体水平居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2.
四种常用药物对丁(鱼岁)鱼种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军 《淡水渔业》2003,33(3):25-26
丁(鱼岁)(Tinca tinca Linnaeus)为鲤科鱼类,原分布于欧洲大陆各水体中,后逐渐扩展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在当地又名黑鱼,是上等名贵水产品.与家鱼相比,丁(鱼岁)有以下养殖优点:易养殖、易起捕、易于运输;对水质、溶氧、pH值等无苛刻要求;养殖密度较大、成活率较高、单养产量较高.现已在广东地区广泛养殖.  相似文献   

13.
丁(鱼岁),学名Tinca tinca(Linnaeus),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该品种为淡水底栖鱼类,杂食性,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对含氧量变化适应性强,经驯化能较好地摄食人工饵料,易于养殖.16-18世纪欧洲就有池塘养殖丁(鱼岁)的记载,由于丁(鱼岁)的地理分布偏远,国内对其研究一直不多.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和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额河特种鱼类繁育场合作,成功地诱导了丁(鱼岁)产卵,目前,福建、广东、湖北、浙江等省市已先后引进试养.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丁系欧洲淡水经济鱼类,于2004年4月引进,经过一年的鱼种培育,2005年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2006年一年两次人工繁殖又获成功,本文作扼要的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鳜鱼高效养殖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亦称桂鱼、石桂鱼、鳌花鱼、季花鱼等,属鲈形目鳜鱼属.鳜鱼分布很广,生长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黄河、海河等各大水系,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  相似文献   

16.
丁亦名须,主要分布于欧洲,目前一些书刊上介绍的欧洲丁桂鱼同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的丁是同一条鱼。16-18世纪欧洲就有了池塘养殖丁的记载。但是,该鱼的大规模驯化和人工繁殖近年才开始。丁营养丰富,富含脑黄金(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医用价值。丁肉质细嫩,肉味特别鲜美,其烹饪后体表的胶质尤受人们喜爱,在南方的售价始终稳定在150元/kg左右。由于丁资源稀少,在新疆本地商品鱼价格在40元/kg以上,而且有价无货,内地则更是无货无价,因此该品种的养殖极具发展前景。1生物学特性丁(Tinca…  相似文献   

17.
<正>丁鱥鱼(Tinca tinca),又称丁桂鱼、金鲑鱼、丁鲑鱼、须桂鱼、丁穗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属,具有抗病力强、比较易于长途运输、广温性、耐低氧、食性杂、易驯化、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池塘主养和湖泊、水库养殖的优良品种。丁鱥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肌肉中无肌间骨,在宴席颇受人们的欢迎。但由于种苗缺少,总体养殖规模不大,因此,对丁鱥鱼人工繁殖进行研究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丁(鱼岁)系欧洲淡水经济鱼类,于2004年4月引进,经过一年的鱼种培育,2005年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2006年一年两次人工繁殖又获成功,本文作扼要的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鱼类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随后的50年里发展迅速。雌核发育可以为纯系建立、性别控制、基因定位等研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乃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活跃领域之一[1-3]。丁(Tincatinca)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属,是一种广温性鱼类(0~37℃)。主要分布于欧洲,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4]。由于丁雌鱼生长比雄鱼快,Linhart等[5]对其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和雌核发育子代性逆转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与其他大多数鱼类雌核发育研究工作一样,尚未获得功能性雄鱼。本研究旨在对丁人工雌核发育条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丁鱥系欧洲淡水经济鱼类,于2004年4月引进,经过一年的鱼种培育,2005年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2006年一年两次人工繁殖又获成功,本文作扼要的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