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赤峰地区玉米穗期害虫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地区玉米主栽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丰田6号为供试品种,对本生态区玉米穗期害虫的发生规律,以及穗期主要害虫不同为害时期和为害程度与穗腐病发生程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适合本区域玉米穗期害虫防治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赤峰地区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为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蚜虫和西花蓟马。其中,收获期的主要害虫为亚洲玉米螟和双斑长跗萤叶甲,尤以亚洲玉米螟为重。不同玉米品种受害程度不同。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越大,穗腐病发病程度越重;合理密植措施可有效降低亚洲玉米螟的虫口密度。使用48%毒死蜱乳油、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颗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5种药剂对玉米螟都有较好防效。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颗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效较其他供试药剂好。5种药剂防治的玉米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建议本地玉米穗期害虫防治应以亚洲玉米螟为主要对象,以种植抗性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为基础,并适时应用苏云金杆菌或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随着杂交优势的利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旱作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玉米穗期害虫种类多,为害逐年加重,为了解本地区穗期害虫发生种类及发生动态,笔者于1989年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内容及方法1.玉米穗期害虫种类调查:在春玉米灌浆初中期、夏玉米灌浆初中期和夏玉米灌浆中后期,按本市四个自然片,进行三次大田普查,每次普查50块田,记数穗期害虫种类及发生量。  相似文献   

3.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为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Bt G033A)对2代区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效,分别于玉米心叶期和穗期,应用Bt G033A对1代和2代亚洲玉米螟进行了防治示范,测定田间平均防治效果、挽回产量损失率及产量...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期害虫种群变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夏玉米面积的扩大,玉米穗期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桃蛀螟和玉米螟为玉米穗期优势种群,有3个发生高峰;高粱条螟和棉铃虫为非优势种群,有2个发生高峰;粘虫为间歇性害虫,有一个发生高峰。混合种群有3个高峰,第1高峰在春玉米的抽雄开花至灌浆中期,第2高峰在早播夏玉米的灌浆初中期,第3高峰在晚播夏玉米的灌浆初中期。混合种群密度以第1高峰最大,第3高峰最小。根据种群变动规律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螟是发生在玉米上的常见害虫,近年来,玉米螟对黑龙江省玉米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本文在黑龙江省玉米螟重发区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0mL/667m~2在玉米心叶末期(见雄穗率5%)1次施药防治效果与50 000IU/mg苏云金杆菌(BT)粉剂25g/667m~2在玉米心叶末期(见雄穗率5%)1次施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相当,挽回产量损失率最高达10.1%,是较好的玉米螟防治微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玉米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m(Htlbner)是常年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采用室内离体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孟山都转Bt基因抗虫玉米Yield—Gard不同组织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田间人工接虫抗性鉴定。Bt玉米花丝、苞叶和幼嫩雌穗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取食Bt玉米花丝和幼嫩雌穗(籽粒和穗轴)的棉铃虫初孵幼虫不能存活和完成幼虫期发育,而对照分别有51.0%和22.0%个体完成幼虫期发育。以Bt玉米雌穗苞叶饲养棉铃虫初孵幼虫,5天后幼虫全部死亡,而非Bt玉米对照仅为16.0%,差异显著。田间花丝期人工接种棉铃虫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Bt玉米雌穗被害率为3.5%,危害级别为0.007,百株存活幼虫14.3头。而非Bt玉米雌穗被害率达到82.5%,危害级别为2.51,平均百株存活幼虫79.6头,显著高于Bt玉米。这些结果说明转Bt基因玉米穗期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明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小麦害虫预测和治理上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在20世纪70-90年代,创新了害虫生物学与生态学有机结合方法,显著提升小麦害虫预测技术水平。从宏观到机理,突破了多项小麦害虫治理关键技术,包括小麦品种抗吸浆虫鉴定技术与抗吸浆虫机制,创新性提出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及穗期保护策略;利用田间开放式控制虫量的办法建立小麦蚜虫防治阈值及复合防治指标;麦田天敌资源的保护及利用。面向小麦生产实际,创建小麦吸浆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吸浆虫穗期保护策略和技术、蚜虫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等研究成果一直传承至今,列入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本文还介绍了在后续小麦吸浆虫、蚜虫预测与防控研究与实践中,传承与发展郭予元院士的学术思想,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滇东北温凉地区和滇南暖热地区夏玉米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云南南北两地玉米上的害虫优势种及其天敌优势种的发生动态规律,以期为玉米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滇东北昭通地区害虫优势种是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为抽雄散粉期和蜡熟期;天敌优势种是异色瓢虫,发生高峰期滞后于玉米蚜。滇南普洱地区玉米抽雄散粉期之前害虫优势种为黄脸油葫芦,发生高峰期为小喇叭口期;抽雄散粉期之后害虫优势种是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为完熟期;天敌优势种是异色瓢虫和黑带食蚜蝇,两种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和玉米蚜吻合。因此,昭通地区防治重点为玉米蚜,防治适期为玉米抽雄散粉期之前。普洱地区防治重点为黄脸油葫芦,可从从苗期开始采取防治措施;玉米蚜的发生时间较晚、为害较轻,可在玉米吐丝期之后对其进行防治。田间施药的时间应注意避开天敌的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玉米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晋中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病虫害是制约玉米高产稳定的重要因素,做好病虫害防治是提高玉米产量和保证玉米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结合多年实践,将玉米生产主要病虫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玉米丝黑穗病1.1危害症状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的主要害虫。据1986~1990年5年统计,平均每年发生1014万亩,防治457万亩,占发生面积的45%。其中生物防治只26.8万亩,仅占防治面积的5%。为了加快玉米螟生防步伐,认真落实“八五”期间在“东北玉米带,重点推广玉米螟生物防治(Bt制剂、白僵菌、赤眼蜂)技术”的要求,黑龙江省1991年首次组织了防治玉米螟“生防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穗腐病是玉米果穗上普遍发生的一类真菌病害,该病害可直接影响玉米品质,也可产生多种霉菌毒素威胁人畜健康(Duan et al.,2016)。降雨、温度和虫害等因素均与穗腐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害虫为害是病原菌侵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结合党晶晶等(2017)的研究结果,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杀菌剂和杀虫剂单独或联合施用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穗腐病的全面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摘     
玉米田 3种螟虫转移为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吴立民…(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局  2 2 1 40 0 )∥昆虫知识 .— 1 999,3 6( 5) .— 2 60~ 2 63桃蛀螟、玉米螟、高粱条螟是我国春夏玉米田的主要害虫。玉米心叶期的幼虫集中为害心叶 ,至心叶末期 ,转移为害雄穗 ,破口露穗期心叶不再受害 ,集中为害雄穗 ,抽雄开花期 ,叶鞘内侧的虫量增加 ,部分幼虫开始蛀茎为害 ,开花结束 ,幼虫大量转向雌穗顶端 ,取食花丝、穗轴及幼嫩籽粒。 3种螟虫的低龄幼虫都趋幼嫩且营养丰富的心叶、雄穗、雌穗和叶鞘为害 ,三龄以后才逐步转移为害茎秆。 3种螟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  相似文献   

14.
○植保要文全国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长范小建要求落实责任振奋精神坚决打赢毒鼠强专项整治攻坚战12(3)○研究报告施氮量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1(3)棉田瓢虫、蜘蛛种群调查及作用评价1(5)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主要害虫的抗性观察与防治技术要点2(3)上海地区水稻螟虫暴发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2(6)杂交水稻穗期三化螟侵入部位及防治技术探讨3(3)2002年丰县稻田棉铃虫发生概况及原因初析3(5)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评价4(3)枸杞园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步研究4(5)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5(3)蟹田稻病虫草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玉米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永忠 《植物保护》1980,6(4):13-15
玉米蚜(Aphis maidis Fitch)是玉米抽雄穗时期的重要害虫,虫体小,前期较为隐蔽,危害严重,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1979年对玉米蚜的种类、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祖铭 《植物保护》1987,13(3):9-10
三化螟是水稻上重要害虫,在目前缺乏抗性品种的情况下,药剂防治仍然是一项重要措施。螟虫系钻蛀性害虫,给防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尤以水稻穗期在发育过程中,与稻螟危害的关系较复杂,给药剂防治穗期螟害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因此,作者从1958—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主要害虫之一,历年均有不同的发生和危害。多年来,对玉米螟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因玉米面积大,防治时间要求严格和植株高大,田间施药比较困难等因素影响,虽然每年下了很大力量进行防治,但仍受到较大的损失。利用高压汞灯可诱杀大量玉米螟蛾,从而减少田间的卵量和幼虫数量。我们于1991  相似文献   

18.
利用赤眼蜂、BT乳剂防治玉米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赤眼蜂、BT乳剂防治玉米螟赵九昌(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哈尔滨150036)1玉米螟的危害不容忽视玉米是重要的粮食,我省常年播种面积240万hm2。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害虫。每年玉米螟达到防治指标的就达66.7万hm2。据调查,达到防治指标而不...  相似文献   

19.
虫害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减轻玉米螟为害试验麦蚜与麦株内水分、蔗糖和田问温湿度关系........................……吕仲贤等(5一31) 的初步研究.............……杨益众等(2一2)高粱穗部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变动分析…王志明(4一26)麦蚜种群动态的研究.......……张德昌等(2一4)廿肃陇南地区荞麦钩翅蛾的初步观察及防治麦川地卜害虫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初探对策.....................……田耀辉(6一21) .......................……王明魁等(3一12)大豆食心虫性诱剂的应用研究初报小麦穗期病虫害一次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0—61连续二年在河北衡水施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春、夏玉米心叶末期用5% DDT 颗粒剂,不仅前期的螟虫减少了80—90%左右,穗期的螟害也适当地被控制。1次施药能减少整个春玉米生育期的虫数65—77.4%,夏玉米60—71.9%。防治效果似与玉米后期虫口密度有关。心叶期防治以在心叶末期为最理想,提早施药不能获得最高效果。心叶期防治2次与防治1次的效果没有差异。心叶末期与穗期各防治1次,收获时检查,防治效果春玉米上可达85.8—88.6%,夏玉米90.6—91%。因此,在螟害较轻的年分,防治1次即能解决大部分的螟害问题,大发生年分,可以在穗期再防治1次。试验证明不同载体、不同加工方法配制的颗粒剂、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差异都不显著。虽然含5% DDT 或0.5—1f6的颗粒剂的残效能维持1个月以上,但由于田间植株上残存的颗粒剂损失很快,1个月后的残存量仅为12—15%,因此1次防治的效果受到限制。由于防治效果与施药时螟卵发生的情况关系不大,而心叶未期是防治最适时期,因此作者建议可以玉米生育阶段作为施药时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