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羊公羊产羔效应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16头湖羊种公羊的548个女儿共计2631胎产羔记录,发现母羊每胎产羔数为1-5只的比例分别为15.17%,45.76%,32.15%,6.08%及0.84%。对不同胎次的产羔数作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胎次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每胎产羔数与胎次的关系为:y=1.7648+0.286x-0.0267x^2,上关指数为R^2=0.9996。依据回归方程计算出每胎产羔估计值,并以4,5,6,7胎的校正  相似文献   

2.
河南大尾寒羊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多羔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AGE对河南大尾寒羊的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进行多态性检测,同时以美利奴羊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河南大尾寒羊Hb位点的HbB基因和H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4 5和0.500 0,且两品种差异显著,两群体中HbB基因均占优势。但大尾寒羊的HbB基因频率比美利奴羊群体高26.27%,HbBB基因型频率高66.7%,可能与其多羔性存在相关性。在36份河南大尾寒羊Tf血样中共检出5种基因(TfA,TfB,TfC,TfD,TfE)、10种表现型(TfAB,TfAC,TfAD,TfBB,TfBC,TfBD,TfCC,TfCD,TfCE,TfDD),TfCD产羔数最高为3个,TfCE的产羔数量最低为2个,不同表现型母羊的产羔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河南大尾寒羊染色体核型与G-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大尾寒羊染色体核型和G-带。【方法】分离培养河南大尾寒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和G-带标本,分析河南大尾寒羊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结果】河南大尾寒羊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54,XY;母羊核型54,XX。27对染色体中包括26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3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河南大尾寒羊G-带与其他绵羊品种的G-带基本一致。【结论】河南大尾寒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54,XY;母羊核型54,XX。河南大尾寒羊G-带与其他绵羊品种的G-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苏州种羊场湖羊的7个家系的产羔性状为分析对象,计算母羊产羔数的重复力,据此估计出母羊产羔数的可能生产力;利用半同胞法估计种公羊女儿第2胎产羔数的遗传力,进而估计种公羊的育种值.结果表明:湖羊第2胎产羔数的遗传力为0.76,属于高水平遗传力;产羔数的重复力为0.18;种公羊G育种值最高,为2.54.种公羊育种值和母羊产羔数的可能生产力2个性状可以用于湖羊品种繁殖性能潜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缺乏自主高产、优质新品种导致肉羊单产能力低、羊肉品质差、利润空间小是中国肉羊产业的一个关键问题。利用国外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可以提高单位产肉量,但由于杂交技术体系相对复杂,配套杂交利用体系不易掌握等原因导致乱交滥配现象严重,一些地方品种优异特性部分丢失。此外,从长远角度,结合中国国情和农区特点培育自主肉用绵羊新品种是解决地方品种产肉性能差、填补专门化肉用绵羊品种空白的关键手段。寒泊肉羊是以小尾寒羊为母本,杜泊绵羊为父本进行杂交,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A746G)基因分子标记作为提高种群产羔数的辅助手段,经过多年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而成的农区肉用绵羊新种群。本研究是对寒泊肉羊繁殖性能进行分析,为下一步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统计了同等条件下饲养的寒泊肉羊和小尾寒羊繁殖相关指标,包括胎产羔数、产羔间隔(从上次产羔到下次产羔时间)、妊娠期(自配种到妊娠产羔时间)、初产日龄(从出生到第一次产羔时间间隔)。分析了两个品种不同胎次对产羔数的影响,不同月份产羔母羊比例分布情况,以及寒泊肉羊产羔月份对下次产羔间隔的影响。【结果】寒泊肉羊和小尾寒羊初产日龄((440.46±92.40)d vs(490.48±42.71)d)、妊娠期((145.93±4.80)d vs(47.95±4.41)d)、产羔间隔((300.42±72.85)d vs(275.94±48.42)d)、胎产羔数(1.86±0.71 vs 1.82±0.50)均无显著差别(P>0.05)。胎次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随着胎次增加胎产羔数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在第5胎次达到高峰(2.15只),随后产羔数下降。每年的第一季度为寒泊肉羊产羔高峰,即配种时间在上一年秋季,2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高为15.82%,即9月份配种妊娠数量较多,4-9月份产羔母羊比例低于理论平均值,6-8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小,以6月份最低。小尾寒羊4-7月份产羔母羊比例低于平均值,6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小为4.77%, 8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产羔母羊均在平均值8.33%以上。寒泊肉羊和小尾寒羊产羔均呈现一定季节性,二者差异不大。产羔月份对下次产羔时间间隔有一定影响,2月份产羔之后到下次产羔时间间隔最长为323 d,7-10月份产羔后到下次产羔间隔较短,为8个月左右。【结论】 寒泊肉羊繁殖性能遗传了母本常年发情配种产羔的特性,初产日龄、妊娠期、产羔间隔、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差别。胎次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产羔月份对下次产羔时间间隔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产羔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羔数的遗传规律。[方法]对2000-2007年出生的22 721只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的初生重及3 044只母本羊产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性别、胎次和出生类型对羔羊初生重有显著影响;约束性最大似然法分析表明,胎次、群体和母体效应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羔羊初生重遗传力单羔为0.16,双羔为0.40,全部为0.17。[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建立内蒙古白绒山羊高繁殖性能品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尾寒羊是河南省的一个地方优良羊种,属肉脂兼用品种。文中概述了大尾寒羊的体型外貌与种质特性,并分析了性别、年龄、出生类型、配种季节、营养等非遗传因素对大尾寒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寒泊羊是以杜泊羊为父本和以小尾寒羊为母本培育的新种群,该种群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和肉用性能。以寒泊羊为父本与本地绵羊杂交,比较杂交F_1代和本地绵羊初生质量和平均产羔率,并对初生质量影响因素和不同胎产羔数的母羊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_1代初生质量(3.92±1.10 kg)比本地绵羊(3.52±1.03 kg)提高了11.36%,62.67%的杂交F_1代初生质量集中在3.00~5.00 kg,64.72%的本地绵羊集中在2.00~4.00 kg,其中初生质量4.00 kg以上的杂交F_1代比本地绵羊高17.06%;公羊对后代初生质量影响较大;公羔初生质量大于母羔;随着胎产羔数增加,羔羊初生质量降低。杂交F_1代产羔率(196.71%)比本地绵羊(184.26%)提高了12.45百分点,其中三羔以上的母羊比例比本地绵羊提高了7.91百分点。由结果可知,杂交、公羊、性别、胎产羔数对羔羊初生质量影响显著,寒泊公羊与本地绵羊杂交可显著提高后代初生质量和产羔率。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12,(8):33
1.选养优良品种我国肉羊品种资源丰富,有很多优良地方品种,其产肉性能不亚于洋品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小尾寒羊、大尾寒羊、南江黄羊、同羊、阿勒泰羊等,这些优良品种具有成熟早、产羔多、适应性强、肉质好、抗病力强的特点。提高肉羊生产效益,要选择生长快、饲料报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地方绵羊品种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肌酐、总胆固醇、钾、钠、氯、钙等10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尾寒羊的总蛋白、球蛋白、钙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小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P<0.05),小尾寒羊与豫西脂尾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绵羊品种之间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豫西脂尾羊的尿素含量显著高于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P<0.05),而大尾寒羊与小尾寒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小尾寒羊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大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P<0.05),大尾寒羊与豫西脂尾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小尾寒羊钾含量显著高于豫西脂尾羊(P<0.05),与大尾寒羊差异不显著(P>0.05);大尾寒羊钠和氯含量显著低于豫西脂尾羊(P<0.05),小尾寒羊与大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运用SAS软件分析了河南大尾寒羊体尺与体重间的表型相关,体尺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体高和胸围是影响大尾寒羊体重的最主要体尺因素,应在选择河南大尾寒羊体重的同时,加强对体高和胸围的选择力度。  相似文献   

12.
对30只河南大尾寒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研究不同激素、不同季节、不同输精方式以及重复超数排卵对其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拿大产FSH处理,河南大尾寒羊的只均黄体数(15.76)和只均获胚数(12.76)显著高于采用新西兰产FSH组(11.78、8.78);冬季处理的河南大尾寒羊的只均黄体数(18.11)、只均获胚数(14.84)和只均可用胚数(5.21)显著高于春季(13.44、9.44、3.78)和秋季处理组(11.61、9.56、2.72);采用350 mg/只剂量FSH处理,河南大尾寒羊只均黄体数(18.27)和只均胚胎数(14.53)显著高于300 mg/只剂量组(12.23、10.23),且优于400mg/只剂量组;腹腔内子宫角输精,河南大尾寒羊只均可用胚数(4.68)显著高于阴道输精处理(1.89);重复超数排卵各次之间的只均黄体数、只均胚胎数和只均可用胚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SPSS10.0软件对小尾寒羊、大尾寒羊、豫西脂尾羊的羊毛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大尾寒羊、豫西脂尾羊的无髓毛质量比分别为(74.88±12.12)%、(85.05±13.93)%和(64.32±8.87)%,差异显著(P<0.05).3个绵羊品种的无髓毛根数比分别为(82.36±2.97)%、(8...  相似文献   

14.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肉毛兼用型绵羊品种,种源主要分布作山东省和河南省,被业内专家誉为"中华国宝"、"世界奇羊"。小尾寒羊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体型大(成年公羊体重150~200千克)、产羔多(每胎2~4只)、饲养效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利用RFLP技术分析杜泊及滩寒杂交羊群体中BMPR-IB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对母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杜泊羊群体均为野生型,未检测到突变纯合或杂合基因型个体。滩寒杂交群体中突变纯合子(BB型)、杂合子(B+型)和野生型(++型)个体数分别为13、48和120。在滩寒杂交羊群体中,BB、B+及++基因型母羊的多羔率分别为63.64%、47.06%和32.08%;BB型经产个体平均产羔数比杂合型(B+)及野生型(++)个体产羔数分别高出0.5和0.59,而杂合子母羊产羔数高于野生型个体,但差异不显著。表明BMPR-IB基因Fec B突变位点对滩寒杂交群体产羔数有显著影响,因此可通过杂交手段提高后代群体Fec~B基因频率来增加产羔数,但BMPR-IB基因是否为调控杜泊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要说什么羊产羔多?那还要数湘宴黑羊。湘宴黑羊是一种肉用、乳用、皮毛兼用型的山羊品种,原产于湖南地区,属于南方短毛羊,以繁殖率高、泌乳强、性早熟而著名。湘宴黑羊种公羊有角,母羊有的有角,有的没有角,体型高大,身躯长而宽,骨骼粗壮,被毛光亮。湘宴黑羊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生产能力,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能饲养,母羊可年产2胎,1胎有1~5羔。湘宴黑羊个大、屠宰率高,  相似文献   

17.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肉毛兼用型绵羊品种,种源主要分布作山东省和河南省,被业内专家誉为"中华国宝"、"世界奇羊"。小尾寒羊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体型大(成年公羊体重150~200千克)、产羔多(每胎2~4只)、饲养效益高的特点。近年来,国内许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湖羊GDF9基因多态性和产羔性能的关系。[方法]以湖羊为试验对象,对湖羊GDF9基因做PCR-SSCP多态性检测,分析多态性对湖羊产羔性能的影响。[结果]检测出3种基因型,定义为GG、AG、AA。基因型测序显示,在152 bp处发生了A被G碱基替换而发生突变。GG基因型频率、AG基因型频率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7、0.883和0.010。湖羊GG、AG和AA基因型的第1,2胎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068、2.025和1.500。3种基因型对第1胎产羔数没有影响;第2胎产羔数GG、AG与AA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明GDF9基因对湖羊第2胎产羔数有影响。从第1、2胎的平均产羔数来看,差异不显著,但GG和AG基因型的产羔数相对AA基因型较高。[结论]GDF9基因对绵羊正常的繁殖是必需的,且该基因对湖羊产羔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小尾寒羊和寒泊羊的繁殖性能,以及2个品种及其杂交F_1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寒泊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统计分析了寒泊羊和小尾寒羊的胎产羔数、产羔间隔和全年产羔母羊产羔月份比例,同时开展了寒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经济杂交效果分析,比较了寒泊羊、小尾寒羊与杂交F_1代的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结果显示,小尾寒羊与寒泊羊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14、1.81只,产羔间隔平均为248、298 d,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F_1代羔羊初生质量与寒泊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方面与寒泊羊和小尾寒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寒泊羊繁殖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初生质量优势不明显,但在早期增质量有所提高,后期增质量和出肉率等肉用性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肉毛兼用型绵羊品种,被业内专家誉为“中华国宝”、“世界奇羊”。它适应性强、耐粗饲、体形大(成年公羊150~200千克)、产羔多(每胎2~4羔,高者7羔)、效益高。洗胃和控肥是近年由山东省梁山县科农所养殖场研制成功的两则饲养小尾寒羊的新法,有益于小尾寒羊的生长,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