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限量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进行水分控制,研究灌水量、灌水时间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灌水处理的冬小麦农艺性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中拔节期灌水能提高冬小麦的穗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孕穗期灌水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浆期灌水能增加千粒重,拔节期是限量灌溉的最佳生育期。与对照相比,不同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处理分别增产9.49%~29.64%,并以拔节期灌600m3/hm2水和灌浆期灌300m3/hm2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8%~22.7%,并以拔节期灌300m3/hm2+孕穗期灌300m3/hm2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5.7kg/(hm2.mm)。  相似文献   

2.
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在干旱绿洲环境下农田水分的有效利用措施和合理灌溉指标,为节水技术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试验地分成5个小区,T1~T4区代表不同的灌水处理,T5区为传统自然灌水作为对照。T5区全生育期实际灌水总量实测合计为132.5m3,T1~T4区灌水量标准分别是2490、3000、4005、4995m3/hm2,头水灌占总灌溉水量的25%,二水和三水占30%,四水占15%。测定不同生育期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含量、千粒重以及生育期内水分的利用效率。[结果]小麦孕穗期、抽穗期及开花期为水分敏感期,其灌水量不能低于总灌溉量的60%;全生育期内分4次浇灌较适宜;适度水分亏损有利于灌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分补充不足将加剧土壤深层水分的损耗;当灌溉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小麦产量不再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1hm2需6000mm灌水量可以作为干旱绿洲区春小麦用水的一个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垄膜沟灌南瓜种植特点,分析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南瓜生长、耗水、产量、水分利用及种植效益等方面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宜的垄膜沟灌灌水定额(T3、T4处理)可对干物质积累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有利于南瓜生长及产量形成。T3、T4处理灌溉定额较T5处理分别降低480和240 m3/hm2;生育期耗水分别降低264和194 m3/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1%和12.3%;净收入较T1处理分别提高7 387.6和3 966.8元/hm2。在民勤绿洲及类似区域垄膜沟灌南瓜推荐灌溉制度为种植前灌坐塘水1次,灌水时间5月中旬,灌水定额420~480 m3/hm2;生育期灌水3次,灌水时间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下旬,灌溉定额1 680~1 920 m3/hm2。研究成果可为垄膜沟灌技术在南瓜种植和推广应用中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南部山区对春小麦集雨补充灌溉研究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覆膜栽培能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大幅度增加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在覆膜春小麦拔节期灌水30mm,产量可增加371.1kg/hm2,水分利用率提高11.2%,拔节期是地膜春小麦集雨节灌最佳补水时期.地膜春小麦拔节期1次供水30~120mm,与不灌水相比,小麦籽粒产量均有大幅度增加,增幅为25.6%~105.5%.分析认为,覆膜春小麦1次补灌水量以60mm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春小麦的节水高产栽培,提高麦田的水分利用效率,该试验选用了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不同的灌水处理,系统的研究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增加,麦田总的耗水量增大,土壤水的消耗量减少.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变化与水分供应量有关,阶段灌水量大则耗水量高.对产量构成进行分析得出,对亩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最大的灌水时期是拔节期.而孕穗期、开花期灌水对千粒重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处理之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表现为:2水>3水>4水>1水>CK.产量则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大,2水和3水处理与4水处理相比较.产量差异并不明显,但耗水量却明显减少.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统一.在各灌水处理中,以灌拔节水和开花水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生产中可以将该确立为春小麦节水高产统一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衰老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2个小麦品种,设置3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拔节期和开花期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65%)、W2(定量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溉60 mm),研究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W1处理通过调节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量,保持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可防止灌水过多或过少,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W1处理条件下,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W2处理,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14和21 d显著高于W2处理;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W2并保持较高的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两年度T18和J22两品种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W2。品种间比较可知,T18两灌水处理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在花后21和28 d均显著高于J22,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7、14和21 d亦显著高于J22;T18开花后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J2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J22。同一年度同一处理条件下,T18和J20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在W0处理条件下,J22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T18;但在W1和W2处理条件下,T18的籽粒产量、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J22。【结论】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至65%土壤相对含水量,是两小麦品种同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有效措施。在灌溉条件下T18的产量潜力高于J22,但在干旱条件下,其对水分敏感,致使产量低于J22。  相似文献   

7.
在晋中地区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植株形态指标、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玉米生长发育,充分供水处理(T2)具有较高的株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LAI);随灌水量减少,各个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0次灌水处理(T6)降至最低;2次灌水且灌水量最高处理(T4)耗水量最高,但产量却低于T2处理;T6处理产量明显降低,耗水量最小;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通过产量、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WUE)对比分析,认为生产上(2010年)适宜节水灌溉方案为拔节、抽雄期各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900 m3/hm2。  相似文献   

8.
在2016-2018年连续2年进行小麦田间试验,以前期氮肥不同水平分期追施水肥一体化研究为基础,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处理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设置3个氮(N)肥水平:N1180 kg/hm2,N2240 kg/hm2,N3270 kg/hm2;3个水分(W)水平:W1生育期不灌水,W2生育期灌2次水,W3生育期灌3次水,共9个处理,分别为W1N1、W1N2、W1N3、W2N1、W2N2、W2N3、W3N1、W3N2、W3N3.结果表明,连续2年,与W1N1处理相比,W3N2和W3N3处理使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1.88%和15.28%.小麦各生育期耗水量均表现为拔节—开花期耗水量最多,开花—收获期耗水量次之,播种—拔节期耗水量最少.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以W3N2处理最低,与W1N1处理相比,小麦全生育期平均耗水量降低21.39%;小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以W3N2处理最高,与W1N1处理相比,小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70%.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在W3N2处理下最高,因此,小麦施纯氮240 kg/hm2,底施60%纯氮、拔节期追施25%和灌浆期追施15%纯氮,同时在小麦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3次灌水的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是小麦高产又节水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9.
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龙  钱莉  刘明春  刘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39-4141,4145
[目的]研究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在干旱绿洲环境下农田水分的有效利用措施和合理灌溉指标,为节水技术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4次灌水,并测定不同生育期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含量、千粒重以及生育期内水分的利用效率。[结果]小麦孕穗期、抽穗期及开花期为水分敏感期,其灌水量不能低于总灌溉量的60%;全生育期内分4次浇灌较适宜;适度水分亏损有利于灌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分补充不足将加剧土壤深层水分的损耗;当灌溉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小麦产量不再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1hm2需6000mm灌水量可以作为干旱绿洲区春小麦用水的一个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灌水对河西绿洲冬小麦产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在冬水灌量相等的基础上分别在拔节期(J)、抽穗期(H)和灌浆期(F)设等量不等次、等次不等量共5种灌水处理,灌水量分别为J1650m3/hm2(W1)J、1200 m3/hm2+H1050 m3/hm2(W2)J、1050 m3/hm2+H1050 m3/hm2+F1050 m3/hm2(W3)、J750m3/hm2+H750 m3/hm2+F750 m3/hm2(W4)J、1050 m3/hm2+H750 m3/hm2+F450 m3/hm2(W5).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单位面积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叶面积指数(LAI)、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籽粒产量以灌水量最多的W3处理最高,适量减少灌水量可以提高WUE.不同灌水处理下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千粒质量和穗粒数.产量与开花期Pn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各测定时期的Pn均值呈显著负相关.株高、生物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等农艺指标与Pn呈阶段性相关.Pn、Tr、Gs和叶片RWC的相关性随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怀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6957-6959
[目的]研究河西绿洲不同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对植株叶片水分状况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方法]设5个处理,分别为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 000 m3/hm2(F1)、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0 00 m3/hm2+抽穗水1 000 m3/hm2(F2)、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000 m3/hm2+抽穗水1 000 m3/hm2+灌浆水1 000 m3/hm2(F3)、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 000 m3/hm2+抽穗水500 m3/hm2+灌浆水500 m3/hm2(F4)、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 000 m3/hm2+抽穗水1 000 m3/hm2+灌浆水500 m3/hm2(F5),灌水总量分别为2 500、3 500、4 500、3 500、4 000 m3/hm2。[结果]抽穗期到开花期,各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20~40和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含水量达到极显著相关;开花期至灌浆前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正相关,其中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含水量达到显著相关;灌浆前期至灌浆中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正相关,但整个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未达到显著相关。灌浆中期的降雨提高土壤上层含水量,因此0~4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0.91);而灌浆后期,二者却表现出负相关(r=-0.55~-0.97)。[结论]该研究可为春小麦节水栽培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河西走廊沙漠边缘春小麦的灌溉量,为解决该地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春小麦种植区,通过5种不同灌水量处理进行了田间节水灌溉试验。[结果]在干旱胁迫下,春小麦生育速度加快,提前成熟。通过分析春小麦叶面积、灌浆速度、干物质重量和产量,得到苗期和从乳熟期到成熟期是进行节水灌溉和调亏灌溉的适宜期。[结论]该地区春小麦全生育期总灌水量在3 600~4 000 m^3/hm^2,头水在拔节前10~15 d灌溉,灌水量占灌水总量的25%;二水在孕穗期灌溉,占30%;三水在开花期灌溉,占30%;四水在乳熟前3~4 d灌溉,占15%。  相似文献   

13.
水氮耦合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运转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的水氮效应。[方法]以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的灌水、施氮处理,对小麦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进行研究。[结果]春小麦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变化,积累速率最大时期在拔节期—灌浆期。总干质量积累较大的处理为W_3N_2、W_2N_2、W_2N_3和W_3N_1,分别达15.16、14.63、13.25和13.19 t/hm~2。生育期内,N2处理的总干物质量、茎秆和穗器官干物质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4.06 t/hm~2、45.34%和30.83%,而成熟期内W2处理的相应值分别为13.47 t/hm~2、31.14%和60.80%,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各因素的总干物质积累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氮耦合、水分、氮素,对穗部干物质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氮耦合、氮素、水分。[结论]水氮耦合调控效应是调节滴灌春小麦生长的主要因素,生产中,采用中氮适水策略,保证生育前期的充足水分、中后期的适当氮素水平是促进春小麦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选用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节水处理研究灌水次数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1水的W1处理可显著增加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增加60~100cm深层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而随着灌水的增加,春小麦深层同层土壤贮水及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率随之降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总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降低,但春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抽穗期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春小麦开花以后的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随灌水次数增加明显增加;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不利于春小麦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灌水次数,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比例,降低土壤贮水的利用比例,增加春小麦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但春小麦灌水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灌水次数较多的处理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生育后期物质向籽粒转移量增加,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春小麦穗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综合考虑春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物质生产等因子,确定灌二棱水+拔节水2水的处理是春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彭霄  蒲甜  杨峰  杨文钰  王小春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1):3763-3772
目的 探究不同灌水比例和灌水时间对单套作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构建套作复合群体水分高效管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式遮雨棚水分精量控制,2016—2017年连续2年在灌溉定额4 050 m 3·hm -2条件下,设置2种种植模式(单作A1、套作A2)、3种灌水比例(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25%+灌浆水25%,B1;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15%+灌浆水35%,B2;播种水25%+拔节水35%+灌浆水40%,B3)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灌水时间和灌水比例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棵间蒸发量、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 相同的灌溉定额下,玉米拔节后单作土壤含水量比套作平均高出16.60%,拔节期—成熟期套作棵间蒸发量平均较单作高出23.60%;单套作耗水强度高峰期均为拔节—抽雄期,日耗水强度最高达到7.21 mm·d -1,耗水量占全生育期21.62%—31.67%,拔节期后套作阶段耗水强度均显著高于单作,平均高出3.68%;单作玉米产量在播种水25%+拔节水35%+灌浆水40%时达最高,平均较单作其他处理提高16.49%,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1.71%,而套作则在灌水处理为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15%+灌浆水35%时,穗粒数、有效穗数平均较其他灌水处理增加4.47%、6.97%,从而使产量平均增加22.0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9.11%。 结论 本试验灌溉定额为4 050 m 3·hm -2下,播种、拔节期、灌浆期分别灌水25%、35%、40%有利于提高单作玉米产量,而套作玉米采用宽窄行带状栽培则需要增加一次灌水时间,在播种、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分别灌水25%、25%、15%、35%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供水条件下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方法]滴灌水量根据实际生产条件设置:高水5 250 m3/hm2、适水3 750 m3/hm2、少水2 250 m3/hm2和亏水750 m3/hm2;灌水次数与灌水定额根据小麦生育期需水特点、湿润层大小和地区气候特征设定,全期共滴灌7水。[结果]春小麦株高直线增长期在拔节中期~扬花期,高秆品种(新春19)此期较长且增长速率较大。滴灌小麦的分蘖高峰期在拔节前后,LAI高峰期均在孕穗~扬花期,主茎绿叶数在孕穗期达最大数目。滴灌供水不足造成个体生育期提前,株高降低,LAI高峰期前移,且最高LAI值降低,个体营养体弱小;过量滴灌造成生育期延迟,群体LAI过高,麦株营养生长过旺,影响穗部发育,影响产量;适量滴灌春小麦个体生长稳健,产量节构优化,产量高。[结论]不同基因型品种对滴灌水量反应有差异,矮秆品种新春22受水分调控较大,故应注意保证适量供水以确保高产。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后期旗叶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灌水量与荧光的关系,为提高干旱胁迫对小麦荧光动力参数影响拓宽研究方法和内容。[方法]利用英国汉莎公司生产的FMS-Ⅱ型荧光仪测定小麦旗叶荧光动力学参数Fs、Fm′、F0、Fm、Fv/Fm。[结果]肥力相同,灌水不同时,光反应下Fm灌水2 100m3/hm2比灌水1 050 m3/hm2高,ΦPSⅡ则相反;灌水相同,肥力不同,荧光参数差异不明显。[结论]冬小麦植株自身由调控机制来适应胁迫,虽然灌水2 100 m3/hm2荧光强度高,但实际光量子效率指标却是灌水1 050 m3/hm2的高,在不需要相当高肥力情况下,只要水分含量足够,肥力对冬小麦旗叶荧光参数Fv/Fm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时期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免耕春小麦不套种草木樨作为对照(CK),分别在春小麦拔节期(T1)、孕穗期(T2)、扬花期(T3)、灌浆期(T4)套种草木樨,研究了不同处理模式下春小麦花后单株叶面积、旗叶叶叶绿本素含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后,小麦单株叶面积,旗叶叶片中Chl(a+b)、chla、chlb含量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扬花期各处理小麦单株叶面积增加7.18;~13.66;、叶绿素含量提高8.26;~27.20;,不同处理之间T2表现最优;随着小麦叶片的衰老各处理光合指标逐渐下降,CK下降较快.各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影响显著,穗数、穗粒数明显增加,依次为T2>T3>T4>T1>CK,与对照相比,春小麦千粒重增加5.9;~17.1;,T1、T2、T3、T4产量分别增长了11.1;、24.7;、15.9;、12.5;,T2处理产量最高,达5 452.5 kg/hm2,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缺及生产中浪费严重的状况,以当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套种向日葵为对象,以节水和高产为目标,研究不同灌溉时期及灌溉量对小麦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套种向日葵模式下,随着灌水量增加,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作物全生育期总耗水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明显下降。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总产量、经济效益均以全生育期浇3水以上处理较高,且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得出,河套灌区小麦套种向日葵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耗水量为5 000~6 000m3/hm2,全生育期灌3水是小麦套种向日葵实现高产的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即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向日葵开花期灌水3次,每次灌水定额900 m3/hm2,可实现套种小麦经济产量7 000kg/hm2、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2 800kg/hm2以上,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1.0kg/m3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