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确立小蚕期人工饲料无菌饲育、大蚕期条桑育这一饲育法的基础研究,在春蚕、夏蚕以及秋蚕各蚕期,研究了关于1~3龄及1~4龄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以后用桑叶饲育的蚕儿对各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病毒用了核多角体病病毒、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及软化病病毒3种,接种是把各种病毒按10种浓度稀释,然后对用各种饲育  相似文献   

2.
把五种不同浓度的质型多角体病毒液,按0.1毫升均匀涂布在10平方厘米桑叶小片的背面,在二龄起蚕时添食30头,待带毒叶片食尽后,改为正常饲育,饲育在二重皿内。添毒后第10天逐头解剖中肠,检查并统计发病率。按Finney.D.J.机率值分析法求出半数发病率的对数浓度(logIC50)值,以衡量各品种及杂交后代抵抗性的大小,并进行品种间抵抗性差异调查、遗传特点及有关方面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1)家蚕品种间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抵抗性差异显著;(2)同品种不同蛾区间及雌雄蚕间抵抗性差异显著,雄蚕较雌蚕抗病性强;(3)添毒蛾区的茧质平均成绩春季低于对照,夏季经变量分析无显著差异;(4)家蚕对经口感染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抵抗性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5)抵抗性与茧层量、茧层率,在春季调查有极显著负相关,与全茧量无显著相关,但在夏季都无显著相关;(6)抵抗性受多对基因控制,无母体效应,有偏父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饲料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的关系及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与蚕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研究比较了用桑叶、柘叶饲养的家蚕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性以及与抗性相关的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BmNPV对柘叶饲养家蚕的感染中量(ID50)和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1.319×105PID/头和1.632×105PID/头,与对桑叶饲养家蚕的ID50和LD50相比,仅为1/2和1/4左右,即柘叶饲养家蚕对BmNPV的抵抗力明显降低;不论用柘叶饲养还是用桑叶饲养的家蚕感染BmNPV后,蚕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均大幅度上升,碱性磷酸酯酶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且柘叶饲养家蚕感染BmNPV后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桑叶饲养家蚕感染BmNPV后的酶活性更低。  相似文献   

4.
柞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部分生命力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是危害柞蚕的主要病原。以柞蚕部分现行品种、杂交种及引进品种为材料,研究柞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部分生命力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稚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普通孵化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而与5龄壮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及自然发病率无显著相关关系;5龄壮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5龄壮蚕感染ApNPV后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研究结果表明,柞蚕品种的抗ApNPV病毒性能应依据稚蚕期和5龄壮蚕期2个发育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性进行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是以人工饲料无菌育蚕和桑叶育蚕为材料,使其经受低温或微量毒物刺激,添食家蚕质型多角体(CPB)悬浮液,求出LD_(50)由此研究家蚕经受理化学刺激后所引起的对CPV感染抵抗性的变化.明确:(1)家蚕经低温处理后,对CPV感染抵抗性除蚁蚕外,均急剧下降,但3龄至5龄间下降变化值无大差异;(2)经受低温处理后对CPV感染抵抗性的变化与低温处理时间有关,12小时内,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急剧下降,12小时后已无明显差异;(3)经受低温处理后,若在常温下经一定时间绝食饥饿,对CPV感染抵抗性反有一定程度恢复,在饥饿12-18小时的范围内,时间愈长,恢复提高愈明显;(4)经受杀虫双、虫螨净等农药刺激的蚕,对CPV感染抵抗性下降,接触毒物量愈多,下降愈明显.中毒后给与良桑,感染抵抗性逐渐恢复提高;(5)长期食下氟化物污染桑,蚕生理上陷于虚弱,对CPV感染抵抗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桑叶育蚕和人工饲料无菌蚕为供试材料,分别添食经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悬浮液,调查家蚕对中肠型脓病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与蚕发育阶段和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关系.明确了:(1)家蚕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除5龄稍稍增强外,蚕龄间开差很小。这与笔者以前报道[1]的对NPV感染抵抗性不同;(2)同一龄不同发育时期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随饷食后的发育而急速增强,饷食后经12小时已趋稳定,至将眠期又急趋下降,除5龄外,各龄将眠期的抵抗性还低于起蚕;(3)蚁蚕及各龄起蚕在25℃下经24小时饥饿后,对CPV感染抵抗性的减弱程度随蚕龄的发育而减小,蚁蚕饥饿后下降程度最大,5龄起蚕饥饿后下降很小,尤以桑叶育蚕更为明显.这一倾向,也与对NPV的感染抵抗性不同;(4)雌雄蚕间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雄蚕约为雌蚕的3倍。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一代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家蚕对于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经口感染的抵抗性(简称“C抗”)同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抗”和茧质无关联,二者可以分别选择而互不影响。“C抗”和发育经过成负相关,和生命力成正相关,和丝质无相关。“C抗”和对浓核症病毒(DNV)经口感染抵抗性无关联,有可能育成兼抗这两种病毒病的蚕品种。实验结果为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家蚕的病毒病是一种对养蚕业危害最大而又在防治上比较困难的蚕病。现已知蚕有4种病毒病。引起这些病的病毒有核多角体病病毒(NPV)、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FV)和最近发现的浓核病病毒(DNV)。核多角体病病毒(NPV) NPV在蚕细胞核内形成大量包埋着许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新选育的抗病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ydrosis virus,Bm NPV)的抵抗性能,分别以菁松、皓月、932、芙蓉、7532、湘晖及其杂交种菁松×皓月(正反交)、932·芙蓉×7532·湘晖(正反交)为对照品种,进行了菁松N、皓月N、932 N、芙蓉N、7532 N、湘晖N及其杂交种菁松N×皓月N(正反交)、932N·芙蓉N×7532N·湘晖N(正反交)对Bm NPV的抗性试验。其中新选育的品种分别用Bm NPV多角体浓度为10~9、10~8、10~7、10~6、10~5个/m L的病毒液30μL均匀涂抹于直径2.5 cm的圆形桑叶背面,于2龄起蚕时饲喂家蚕;对照品种的Bm NPV多角体添食浓度相应地降低1个数量级。48 h以后调查各处理区家蚕的发病情况,计算各品种的半致死浓度(LC_(50))。结果表明:新选育的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超过10~9个/m L,而其对照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在10~6个/m L水平或更低,2者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新品种对Bm NPV具有很强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0.
家蚕抗CPV病性和抗DNV病性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简称CPV病)和脓核病(简称DNV病)是目前在蚕业生产上危害最烈的两种病毒病。有关家蚕对质型多角体病和脓核病抵抗性的遗传和育种已有广东农科院蚕研所抗病品种选育组,黄龙全,张志芳等进了研究。但有关两种抗病性相互之间的遗传相关研究则未见报道,而两种抗病性的遗传相关研究对于兼抗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把有关两种抗病性的遗传相关分析工作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选用大造,武一,3C,72秋,新九,7532,306等19个品种作为材料。按单因子遗传相关设计要求,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  相似文献   

11.
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对核多角体病(以下简称NPV)感染性的差异早有研究。据这些研究,可知人工饲料育蚕的感染性,因饲料组成和饲育环境不同,与桑叶育蚕相比,其感染性有显著提高。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消化液中NPV不活化作用力的缘故。本课题主要是了解用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NPV的感染性在蚕品种间的差  相似文献   

12.
用电击法取 5龄第 4天的家蚕肠液 ,加入家蚕核多角体病毒 (BombyxmoriNucleopolyhedrosisVirus)和宿主域扩大的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 (Hybrid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opolyhedrosisVirus)的多角体或游离病毒粒子 ,分别作用 70min和 4 0min后 ,感染家蚕细胞Bm 5和秋粘虫细胞Sf 2 1,发现病毒粒子已经被家蚕肠液灭活。进一步用BmNPV多角体喂饲 2龄蚕后 ,收集 2 4h内的蚕粪 ,用培养基浸泡后 ,抽提液中亦不含有具感染性的病毒粒子。上述结果说明家蚕肠液对昆虫杆状病毒的病毒粒子具有很好的灭活作用。因而 ,在家蚕核多角体病毒病预防上 ,提高蚕的健康水平、注意起蚕处理和饲养密度、及早发现和隔离病蚕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料育蚕与桑叶育蚕比较,对核多角体病病毒的经口接种抵抗力小的情况已有报告(松原、林屋;林屋等)。讲演者继续前报,研究了关于对用不同饲料饲育的蚕儿接种了NPV、CPV、FV的各种病毒时蚕儿的感染性等情况。首先,对1~2龄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的蚕在3龄起蚕时,分别经口接种了NPV、CPV及FV。其结果,经口接种NPV的,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之间的-log ED_(50)值相差最大,接种FV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感染蚕排粪中多角体的检测及发病规律等,佐藤(1962)、古田(1963)等人的报告指出,粪作为2次感染源是很重要的。因此著者研究了随着CPV感染被排泄的多角体在粪中是怎样存在的。用宝钟的2龄起蚕作材料蚕供试,在桑叶上涂抹CPV(TC)10~6/ml(多角体),经口接种,定时采取粪及蚕。采取的材料用Carnoy液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脱蜡后用1N HCl60℃加水分解2~3分钟后,行吡啶染色。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家蚕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对蚕体腔分别注射微粒子孢子M_(1 2)和核多角体,经30min、1h、2h后,用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家蚕血细胞对微粒子M_(1 2)孢子及核多角体的捕食作用,主要为颗粒细胞,其吞噬作用较之其他血细胞显著,家蚕血细胞对微粒子及核多角体的吞噬作用主要为膜捕捉(active en-membranosis),注射病原微生物30min后,可观察到多数的颗粒细胞已在捕食病原微生物;经2h后,多数的颗粒细胞已吞噬了数个甚至10数个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桑叶育蚕和人工饲料无菌育蚕为供试材料,分别添食经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悬浮液,调查家蚕对中肠型脓病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与感染病毒前后饲育温度的关系。证实了:(1)温度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的影响主要是感染病毒前的温度,当温度达到33℃时,无论对稚蚕或壮蚕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21—29℃范围内,尚看不到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高温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影响程度无笔者以前研究报道的对NPV感染抵抗性影响大;(2)添食病毒后的不同饲育温度,对家蚕感染发病的影响不大,当置于33℃下饲育时,对CPV的感染发病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不少虚弱的软化症状蚕;(3)4眠眠中用高温保护,则使时间不长,但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却有明显影响;(4)4龄起蚕在25℃下经24小时饥饿后对CPV的感染抵抗性明显与饥饿中温度有关,25℃以上随温度的增高而明显下降,21℃与25℃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养蚕新消毒剂“蚕消安”由2种主剂、1种助剂和1种辅剂组成。在使用浓度下,对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消毒效果达100%,对质型多角体病毒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消毒效果亦达90%以上。“蚕消安”低腐蚀,除可做蚕室蚕具及环境消毒外,还可消毒居家及办公场所,也可做桑园桑叶的消毒剂使用。  相似文献   

18.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Philosamiacynthiaricin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的超微结构的观察方法及观察结果 ,并对该病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病毒多角体为 12面体和多面体结构 ,大小不一 ,平均直径为 2 4μm ;多角体碱解后释放出杆状的病毒束 ,大小为 32 0~ 4 17nm× 83~ 2 2 7nm ,核衣壳大小比较均一 ,约为 32 0nm× 83nm。通过多角体超薄切片的横切面观察 ,囊膜内包被的核衣壳数变动于 1~ 10之间 ,只包被 1个核衣壳的数目最多 ,约占总数的 80 4 % ,病毒束在排列图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昆虫核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 of insects)是具双链DNA的,典型的无脊稚动物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亚组A群。核多角体病毒的隐码为D/2:80—100/8—15:UorUc/E;I/O。关于核多角体病毒(NPV)的研究六十年代(1960年)以前大部分是在体内(in viuo)进行的,到了七十年代,随着昆虫细  相似文献   

20.
采用DNA双脱氧法,对所克隆的载有ApNPV核多角体蛋白基因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AcNPV和BmNPV核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pNPV核多角体蛋白结构基因由735个核苷酸编码序列(编码245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与AcNPV和BmNPV的核多角体蛋白基因编码序列相比同源性较高,分别为79.6%和81.6%;但其5′端和3′端两侧翼序列与AcNPV和BmNPV相比差异显著,特别是控制该基因表达的5′端启动子部分调控序列(nt—2~—61):AcNPV与BmNPV完全相同,而ApNPV在此区域却有20个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异,并且在对该基因表达起决定性作用的8个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nt—44~—51),有两处发生自然突变。经核苷酸序列推测出的ApNPV核多角体蛋白氨基酸序列与AcNPV、BmNPV核多角体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同其三者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的比率降低10%。采用引物延伸法,对ApNPV核多角体蛋白mRNA转录起始点进行了测定,确定其位于该基因调控序列12个核苷酸高保守区的nt—50位点与AcNPV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