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秸秆压块机压模由于剧烈磨损而导致的寿命低下问题,提出了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对压模表面进行强化和修复工艺。利用氩弧熔覆方法,研究了不同粉末配比对熔覆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钛铁粉、石墨粉和Cr合金粉末所形成的熔覆层中弥散分布着Ti C、Cr7C3等强化相,熔覆层显微硬度最高可达946HV,约为基体的3倍左右,耐磨性也得到有效提高,可用于生物质秸秆压块机压模的表面强化与修复。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提高45#钢表面的耐磨性,制备标号为JG-8、JG-11的合金粉末,采用RHJR850X6000型四轴联动数控激光加工机并进行激光熔覆试验,优化工艺参数,获得了2种铁基熔覆材料。用DM2700M型金相显微镜、VHX-5000超景深显微镜和Nano SEM450型扫描电镜对熔覆层进行微观表征,用MMQ2000型摩擦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分析了激光熔覆前后45#钢基材表面的显微组织、硬度、摩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涂层组织均匀致密,内部无裂缝、孔隙等缺陷,与基体结合良好;JG-8和JG-11两种熔覆层的平均硬度较基体材料分别提高了207.7%和235.9%;磨损率分别降低了22.2%和41.1%;摩擦因数分别降低了33.3%和73.3%。基于JG-8、JG-11两种合金粉末的激光熔覆材料改善了45#钢的表面组织结构,极大提高了基体的耐磨性能,JG-11较JG-8铁基熔覆层材料表面组织结构和耐磨性更优。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分体焊接式硬质合金木工刀具的使用性能,采用激光熔覆工艺直接在塑性良好的金属基体表面制备硬质合金涂层。涂层与基体间可达到稳定牢固的冶金结合状态,涂层表面到基体的组织、成分、力学性能呈现平缓过渡,更加适应木工刀具受强烈冲击载荷作用的工作环境。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激光熔覆参数,发现对涂层质量影响最显著的是激光功率,其次为熔覆轨迹间距,扫描速度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4.
影响激光熔覆质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熔覆层中的组织晶粒度和硬度高,稀释率低,抗摩擦磨损和抗腐蚀性能好;激光熔覆技术能改善零件质量,延长零件使用期限,提高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分析了激光功率、光斑形状尺寸(或离焦量)和扫描速度、基体材料、熔覆层材料、搭接率等工艺参数对激光熔覆质量的影响规律及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5.
硼系润滑油添加剂在线表层改性行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纳米硼酸镧及有机硼酸酯两种稀土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发现该类添加剂能诱发稀土金属渗入摩擦副表层中,形成一种同摩擦副机体性能、结构不同的摩擦学特性层即表面改性层,从而使得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得到提高。综合磨损表面能谱分析,对磨损表面表层结构作了进一步分析,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种改性层的形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硼系润滑油添加剂能实现表面在线改性,且表面改性层厚度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厚。  相似文献   

6.
WC/Cu基仿生非光滑耐磨复合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磨粒磨损是矿山、工程和农业机械失效的主要原因,采用仿生非光滑表面可提高耐磨粒磨损性能。本文采用高频钎焊方法在45号钢表面制备了WC/Cu非光滑耐磨复合涂层,测试了复合涂层孔隙度,研究了WC质量分数、磨粒尺寸、载荷等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分析了非光滑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钎剂为WC质量4%时复合涂层孔隙度低,复合涂层与45号钢基体为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区组织致密。磨粒磨损时,WC颗粒在涂层表面凸起,形成非光滑表面可阻碍磨粒对基体的犁削并使部分磨粒由滑动变为滚动是仿生非光滑复合涂层具有高耐磨粒磨损性能的主要原因。当WC质量分数在50%时,非光滑涂层耐磨性最好,其耐磨性随载荷或磨粒尺寸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中磨损件消耗量一直很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根据农业机械中农机具的实际工况,采用粉末火焰喷焊工艺,将Al2O3与Ni基自熔性合金粉混合后制备出金属-陶瓷系复合涂层,用MLS-23型湿砂橡胶轮式试验机对复合涂层进行了耐磨性试验,并比较和分析了不同Al2O3加入量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在Al2O3的含量适当时,能大大地提高涂层的耐磨性,比单一涂层提高3倍以上,用此工艺处理常见耕作机械具(如犁铧、犁壁、耙片、旋耕刀片等)对提高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气门在工作中因承受极高的机械负荷、热负荷以及腐蚀气体的冲刷而导致磨损严重,对发动机的性能和耐久性影响很大.而激光熔覆技术是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熔覆层具有组织致密、稀释率小、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及生产过程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将激光熔覆技术应用于发动机气门盘头锥面的表面改性或修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课题组总结了发动机气...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农用割刀耐磨性并使割刀形成自磨刃,利用半导体激光器,采用同轴送粉方式在65Mn刀具刃口一侧表面制备Ni基WC复合材料。使用SEM、EDS及XRD分析激光功率对熔覆层材料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熔覆层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形成的复合材料层与基体之间形成冶金结合,组织均匀致密;熔覆过程中部分WC颗粒熔解并与Ni基合金粉作用,形成了大量WC、W2C、Ni31Si12、Fe3Ni3B、Cr7C3、Cr23C6及CrB等硬质相,使得熔覆层硬度提高。随着激光功率的提高,熔覆层与基体之间元素扩散增加,但是熔覆层硬度有所降低。熔覆层平均硬度在1000(HV 0.2)左右,耐磨性能提高,满足农用割刀形成自磨刃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氮化处理粉末烧结材料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M-200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气体氮碳共渗和离子氮化处理铁基粉末烧结材料的氮化层对基磨损特性的影响,同时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氮碳共渗和离子氮化处理改善了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耐磨性,提高了磨损过程中的承载能力,离子氮化粉末冶金材料比气体氮碳共渗的粉末冶金材料具有更好的耐滑动磨损性能,氮碳共渗的粉末冶金试样在低于200N载荷对主要为氧化磨损,在高于200N载荷时为剥层磨损,离子氮化处理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在给定试验条件下主要为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1.
采用试验室试样磨损试验方法 ,在合理的实验条件下 ,考查了支重轮硬度及外加载荷对磨损量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大 ,轮子磨损加剧 ,随着轮子硬度增加 ,主要磨损机理从塑变磨损转变为犁沟磨损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复合镀铁技术的特点,以工程车辆发动机气缸的实际工况为基础,进行快速模拟磨损对比试验,研究复合镀铁材料的磨损规律,并绘制了负荷-速度-磨损量三维曲面图。本文对复合镀铁材料的耐磨性进行较全面的评价,初步探讨了复合镀铁用于强化工程车辆发动机气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球墨铸铁与进口铲尖在相同时间、相同工作量下的失重量,探究了两种材质的耐磨性能,验证了球墨铸铁铲尖作为铸钢铲尖替代品的可能性。在相同工作量时,球墨铸铁的耐磨性能与进口铲尖一致。深松技术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球墨铸铁铲尖作为进口铲尖的替代品,同样能达到深松的效果,使土壤的容重降低并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根据数据显示,深松前土壤含水率为14.29%,深松后土壤含水率为15.30%,深松后土壤平均含水率提高1%,深松前土壤容重为1.92g/cm~3,深松后土壤容重为1.35g/cm~3,深松后土壤容重降低0.57g/cm~3,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氩弧焊,将Co、WC、TiC混合后的粉末熔覆于65Mn钢,之后进行熔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测试,并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硬质相WC、TiC等分散于粘结相Co中,熔覆后提高了样品的耐磨性与硬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30000km道路行驶试验研究表明,密封滚子链的磨损形式,对销轴和套筒而言是以疲劳磨损为主,伴随有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对链板和O形圈而言主要是疲劳磨损,并且O形圈的磨损要比链板的磨损严重得多。销轴和套筒表层磨损后产生了循环硬化特性,有利于提高其铰链副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离心泵在抽取介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离心泵磨损失效的现象.为此,从理论上阐述了离心泵磨损失效的机理;从砂粒特性、材料金相组织及水泵运行工况角度,分析了影响离心泵磨损失效的各种因素;并结合排灌泵站多年运行实践和维修经验,重点在结构设计、合理选材、表面热处理、非金属涂层防护、合金粉末喷焊和补焊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防止离心泵过早磨损失效的技术措施,减少了离心泵过流部分磨损,以提高其有效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插秧机的运动学机理,基于CNC智能控制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充分理解插秧机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融入SOPC嵌入导航控制,建立插秧机分插部件秧针的位移运动学模型;利用CNC控制与设计加工需求的关联度,建立插秧机关键运动部件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了插秧机核心部件参数设计优化与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对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建立最佳控制函数,得出最优解,效果明显。插秧机关键部件实现智能加工,可在保证加工精度与要求的前提下迅速完成算法迭代,且轨迹路径完成较为符合实际,可为其他农用机械相关运动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路基土体冻融后表层含水率的增加,使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路面破坏严重。以沈阳市北二环加筋土工程为背景,根据加筋黏土选用的不同的填料压实度K、加筋间距δ和初始含水率ω0,安排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出多次冻融循环条件下不同加筋黏土试件上部含水率变化值Δω。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和数学计算,得出试件上部含水率变化值Δω关于填料压实度、加筋间距和初始含水率的回归方程,并对方程和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利用所得方程计算其他试验条件下的Δω值,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较为吻合,即所得方程可用于格栅加筋土体多次冻融循环后土体上部含水率变化值Δω的初步计算。同时,根据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对Δω的影响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