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豆磷脂的功能特性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豆资源丰富,副产品中得到的大豆磷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分散性、湿润性、渗透性,大豆磷脂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大豆利用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该文主要介绍了大豆磷脂的性质,其营养、乳化、抗氧化和延缓衰老、调节血脂保护肝脏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特性,分析了其在食品加工、饲料、化妆品和制药行业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大豆磷脂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磷脂是在豆油精炼加工中提取的纯天然产品,已在食品、医药、皮革、涂料等行业广泛应用。鉴于大豆磷脂对动物健康、生长、繁殖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豆磷脂也开始在畜牧业中大量应用。1大豆磷脂的性质大豆磷脂是由磷脂的丙酮不溶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主要有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磷脂酰肌醇(PI)。大豆磷脂的分子是由一部分亲油基团及一部分亲水基团所构成,这种结构使大豆磷脂具有乳化性、润湿性、分散性、粘度调整等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大豆磷脂在各行业的广泛的应用。2大豆磷脂的生…  相似文献   

3.
饲料用大豆磷脂的选择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贞伟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00-300,306
阐述了饲料用大豆磷脂的种类和生产,并就大豆磷脂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饲料企业在大豆磷脂选择和质量控制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大豆磷脂的营养价值、生理作用及其饲料添加作用,并对大豆磷脂混合饲料的生产及其应用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5.
磷脂是一种天然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界,目前主要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大豆中的磷脂含量较为丰富,是磷脂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促进大豆磷脂在各领域的应用,该文介绍了大豆磷脂的一些理化性质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分析了分离大豆磷脂的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并对大豆磷脂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大豆,中国古代称为"菽",它和三叶草、豌豆、苜蓿有亲缘关系.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经压榨或有机溶剂浸提除去油脂后获得的大豆饼(粕),是家畜和家禽饲料中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用作饲料时具有适口性好、代谢能高的特点.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大豆蛋白质、大豆低聚糖、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贰等.有的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改善肉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从而显示出在动物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浓缩大豆磷脂在肉仔鸡饲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将225只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基础日粮组、猪油组和低、中、高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研究添加猪油和浓缩大豆磷脂对肉仔鸡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低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93.64±0.34)%、(78.09±0.76)%、(10.09±0.16)%和(9.83±0.15)%,中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的为分别(93.86±0.56)%、(80.41±0.40)%、(10.46±0.24)%和(10.49±0.27)%,高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的为分别(93.10±0.27)%、(77.54±2.12)%、(10.41±0.28)%和(10.48±0.4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中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的腹脂率分别为(1.36±0.13)%和(1.43±0.05)%,显著低于猪油组。猪油组的肝脂率为(10.50±0.15)%,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低、中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与低、中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相比,猪油组显著提高了胸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结论]低、中水平添加浓缩大豆磷脂可以提高肉仔鸡的屠宰率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8.
大豆磷脂是毛油精炼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存在于大豆中的各种磷酸甘油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在大豆中的含量为1.6%~2.0%,在大豆油脚中的含量高达40%~50%,是理想的多功能天然原料、天然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营养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抗氧化性、分散性和保湿性。大豆磷脂生产在欧美和日本地区已普遍受到重视,其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日趋完善,生产规模日渐扩大,新型产品不断问世。  相似文献   

9.
大豆磷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豆磷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大豆磷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豆磷脂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就目前正在和即将工业化生产的几种大豆磷脂的改性方法以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苜蓿切叶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苜蓿切叶蜂在中国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及现状,其中包括在苜蓿制种和大豆杂交授粉上的应用效果、生物学特性和天敌情况。提出了在苜蓿切叶蜂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夏大豆施肥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应用同位素示踪和大豆结瘤[R#-(j1)]不结瘤[r#-(j1)]等位基因系进行氮磷施肥生理基础研究,明确了大豆生育早期主要利用土壤氮和肥料氮,中后期主要利用共生固氮。大豆生育后期由营养器官向籽粒转运的氮素,转运率为50%左右,磷素转运率比氮素高10-20%,合理施用氮肥能够促进豆株对土壤氮的吸收,激发率达1.535-1.778。试验认为早期施用少量氮肥对大豆生育有利,氮磷比以1∶2或1∶3为佳。在135亩中等肥力土壤上连续4年亩产达152-200kg以上。同时研究了夏大豆高产生育指标和9项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磷脂是所有活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对其进行高效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特定的磷脂如何在正常生理或疾病状态发挥作用,更能为磷脂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平台。由于自然界和生物体内存在的磷脂种类繁多,且每种磷脂骨架上可以结合的脂肪酸很多,导致其组成变化大,对磷脂的分析一直比较困难。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磷脂分析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磷脂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提取方法、分离方法、质谱鉴定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及在脂质组学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并对磷脂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磷脂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及磷脂生物学特性和营养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氮肥不同分期使用,研究氮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大豆生产中氮的合理施用措施。结果表明:氮肥全部基施(A处理)与部分追施,并结合氮肥分期施用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氮肥全部基施能促进苗期大豆生长,而氮肥的分期施用则促进了初花期之后大豆植株的生长,尤其是D处理(基肥氮肥+花期追施氮肥+鼓粒期追施氮肥),显著促进了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以及产量的增加;追施氮肥的方式中,叶面喷施效果好于土壤追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提高栽培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方法]以吉林省大豆主栽品种吉育67、吉育89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对超声辅助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过程中处理液浓度、超声强度和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在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0.4,超声功率中,转化率约为4.35%。[结论]为进一步开展以大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的高效遗传转化及相关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 F.)是苜蓿制种业的重要传粉昆虫,在大豆杂交授粉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苜蓿切叶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苜蓿切叶蜂化性、滞育及两者间的关系,并介绍了繁殖过程中的有害天敌。  相似文献   

17.
SSR标记技术在大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才  熊冬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56-3158
SSR分子标记因具有共显性、多态性丰富、在大豆基因组中分布广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大豆研究中.从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图谱构建和QTL数量性状定位、品种鉴别3方面分别阐述了SSR分子标记在大豆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并对SSR分子标记在大豆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大草蛉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的解剖学、组织学变化及卵巢发育过程中核酸、蛋白质、磷脂等含量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特征,将其发育划分为5级,并调查了第3代大草蛉雌成虫各级的消长与其在棉田内落卵量的关系,分析探讨了其在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豫豆25号的营养吸收特点与施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豫豆 2 5号的营养吸收特点及施肥效果进行两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 :该品种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因施肥水平不同而异 ,需氮和锌等元素的数量较其它品种略高 ,中前期对磷、钾的需求较高 ,而开花后对氮的吸收较快。氮磷钾配施不仅能提高大豆的产量 ,而且能增加籽实的蛋白质 ,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