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物系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法是作物需水量计算最普遍采用的方法。作物系数作为该方法的重要参数,它的确定已成为作物需水量研究的关键问题。依据2005-2007年3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关中地区大豆全生育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并分析了大豆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大豆全生育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平均为498.4 mm;大豆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平均为0.89,在开花~结荚阶段最大,平均为1.26,其次为结荚~成熟阶段,平均为1.04,播种~幼苗阶段最小,为0.29;在关中气候背景下,大豆作物系数与>10℃积温具有较好的二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2.
玉米作物系数是计算玉米耗水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准确客观地估算玉米群体的蒸散量,利用1980~2002年20个代表站点的日常农业气象土壤湿度观测资料,确定了辽宁5个农业气候区的玉米作物系数,分析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并分区建立了玉米作物系数与时间(旬)关系6次多项式函数。结果表明,辽宁各农业气候区的玉米作物系数值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3.
垦丰7号(中早熟,高产品种);垦丰9号(高油,高产,多分枝品种);垦丰10号(高产,附瘠薄品种);垦丰11(早熟,高产品种);垦丰12(中熟,高产,分枝型品种);垦丰13(中早熟,高油,高产,分枝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省各测报站田间监测情况,结合历史资料、作物长势及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大豆蚜虫在东部及中南部山区半山区将达偏重发生程度,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发生期较常年偏早,危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重点发生区在中东部地区的牡丹江、哈尔滨、鸡西、双鸭山及佳木斯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根据淠史杭灌区灌溉试验站总站近16年的气象数据,通过采用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淠史杭灌区多年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各月日均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年际、各月日均变化规律及各月日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月份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淠史杭灌区年参考作物需水量距平显示淠史杭灌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波动性变化特征,年参考作物蒸散量距平2009年为0.82,2019年最大为92.30mm,淠史杭灌区ET0多年平均值为919.12mm,ET0最小值在2008年为829.11mm,最大值在2019年为1011.42mm。(2)多年各月日均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趋势相同,但日均月际ET0变化较大,最大出现在7月,最小出现在1月,淠史杭灌区多年各月日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月份呈二次函数关系,回归系数()为0.913。该研究找出了淠史杭灌区多年各月日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月份具有较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相似气候背景条件下,可应用于为淠史杭灌区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及作物需水系数,以期为淠史杭灌区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及农业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的估算方法。[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蒸散量,通过观测获得中稻实际蒸散蒸腾量,求出2014年中稻实际作物系数Kc,并利用李艳婷等的研究结果建立的移栽后天数模型和积温模型2种方法估算2014年中稻作物系数Kc1和Kc2,分别比较Kc1、Kc2与Kc之间的RMSE,找出适合淠史杭灌区作物系数的估算方法。[结果]Kc1、Kc2与Kc的RMSE分别为0.106和0.197,移栽后天数法估算的作物系数Kc1与实测作物系数Kc较为接近,即淠史杭灌区的中稻作物系数选用移栽后天数法来估算更为准确。[结论]该研究为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山东省20个气象观测站点的44年的观测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各年各月的ET0值,根据山东省的等值线分布图分析ET0的时空分布规律,最后得出:ET0的月际变化较大,6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存在1个高值区、4个低值区、2个季节性高低区。ET0的年际变化在不同的站点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温度对ET0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了浑蒲灌区参考作物需水量.结果表明,在生育期内浑蒲灌区参考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先增大后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SIMETAW模型的北京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估算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应用北京近56年气象数据对SIMETAW模型进行校正,并利用模型估算北京地区主要大田作物需水量。结果表明:SIMETAW模型对参考作物腾发量的模拟与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值较为接近,r>0.94,结果可靠。北京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内均呈现单峰型曲线;果树类作物需水量相对较大,其次是粮经作物,其中春花生、棉花、春甘薯和冬小麦需水量较大,均在430 mm以上;蔬菜类作物由于生育期较短,单季耗水量小,均在400 mm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黑龙江省大豆的产量,增加大豆的经济效益,文章通过论述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便为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唐庆春  吕凤明 《农业展望》2013,9(2):12-14,20
在大豆生产方面,受种植效益低、农民种豆积极性低等因素影响,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下降260万hm2,较2011年下降25.5%,同时播种面积的下降导致大豆产量预计为450万t,较2011年下降16.6%。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市场价格总体呈现逐步上行走势。新季大豆上市后,农民惜售,企业观望,虽然在国储政策支撑下大豆价格保持4.60元/kg左右的高位,但市场持续购销不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71-2014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期基于最低气温的低温指数(cold day index,CDI)演变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揭示作物生长期低温冷害机理、甄别关键致灾因子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气象资料和3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和水稻单产资料,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公认的农业气象指标,构建作物生长期内(05-21-09-30)CDI的计算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研究CDI的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并分析其与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1971-2014年,作物生长期内研究区平均CDI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1.5d/10年。20世纪70年代为低温事件高发期,80-90年代相对稳定,21世纪以来平原区CDI持续减少,而山区无变化或呈回升趋势。(2)研究期内,研究区CDI的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趋势,CDI由北向南、由山区向平原逐渐下降。CDI的气候变率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呈现西高东低特征。(3)在作物生长期内,研究区89%站点的CDI与玉米、水稻单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低温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不同区域CDI引起作物产量的下降幅度不同,CDI每增加1d,产量下降92.9~695.5kg/hm2。【结论】CDI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具有显著负效应,其对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和牡丹江半山区玉米、水稻影响较大,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重于玉米。  相似文献   

13.
以退化草地土壤为供试基质,采用盆栽和网箱栽培方法,研究大豆、黑大豆、绿豆、豌豆和蚕豆根系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豆科作物根系各项指标的增长随生育期变化的时间趋势基本呈"S"型增长模型,可划分为缓增期、速增期、顶峰期和衰减期4个时期;不同豆科作物根系垂直分布的深浅存在较大差异,根系生物量空间呈"T"型分布,其垂直递减率符合幂曲线模型Y=B_0·X~(B1)。综合试验结果,黑大豆、蚕豆和大豆比绿豆和豌豆更适合在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其中黑大豆和蚕豆可以作为该类型土壤首选作物。本研究结果为选择适宜的豆科作物进行合理种植达到改良退化草地土壤、提高退化草地生物量产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对施肥水平响应的变化趋势,以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的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合丰39、垦丰16等5个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单株产量、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光合速率等性状改良效果明显,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单株叶面积向着更适于密植栽培的清秀型发展;农艺性状和产量因子对低施肥水平适应能力的改良主要是由于单株荚数显著提高的结果;对中等施肥水平适应能力改良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显著提高的结果;对高施肥水平适应能力增强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和主茎节数极显著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政策保障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认识黑龙江省建设生态省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思想认识、投资保障、经济保障、法律、行政保障、科技保障及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设黑龙江省生态省的政策保障体系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6.
京郊地区主要农作物需水特征与农田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FA056灌溉分册推荐的作物系数法计算了京郊地区20个站点近46年10种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并计算了需水量与亏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以2006年北京种植结构为基础,对自然状态下的农田水量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种主要农作物的多年平均需水量在308.6-729.2mm之间;除冬小麦外,其他作物的需水量变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量在0.49-1.17mm之间,而亏水量变化则表现为夏玉米、春玉米、大豆、水稻和花生等作物显著上升,每lO年上升1.10-1.45mm;10种主要农作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多年平均总需水量为1293.8×106m3,蔬菜、春玉米、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分别为379.1×106m3(单位面积折合530.6mm)、291.7×106m3(400.8mm)、285.1×106m3(452.2mm)和194.6×106m3(308.6mm),占总需水量的88.9%;不同水文年型下,降水均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农田水分以亏缺为主.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选用 11个黑龙江省目前典型高产品种和新近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在哈尔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 ,研究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依据 Sasahara划分穗型方法 ,供试品种可分为中位、偏下位和下位优势穗型等 3种类型。上部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的结实率 >中部 >下部 ,但二次枝梗粒结实率存在整穗性。只有上、中、下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的品种 ,整穗结实率才能高。未发现 Sasahara氏穗型和结实率高低间的关系。一定着粒密度范围内 ,着粒密度越稀 ,结实率越高。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上、中、下穗轴节位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着粒密度偏稀、穗层位置偏下等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18.
“七五”至“十五”期间(1986—2005年)黑龙江省共审定推广了90个小麦新品种,其中中熟和晚熟品种占到64.4%。单产由1986年的1808kg/hm2提高到2005年的3167kg/hm2,单产提高1.75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增加;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沉降值提高上。在小麦育种上采用了新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育种效果。育种品种数量虽多,但突破性品种较少。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4条研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春作马铃薯作物系数及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需水规律,为云南地区马铃薯精准灌溉提供研究基础,于2013年春大田种植马铃薯,测量得到马铃薯实测需水量,由参照作物需水量和FAO-56推荐修正作物系数得马铃薯计算需水量,取二者平均值作为马铃薯的需水量,并计算得马铃薯实测作物系数,其与FAO-56推荐修正作物系数取平均值作为云南地区马铃薯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在云南地区,春作马铃薯生长初期(Kcini)、中期(Kcmid)、后期(Kcend)作物系数分别为0.33、1.13、0.75,马铃薯需水量为300.26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