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统计学指数,选取2000~2013年聊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研究指标,以聊城市8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对聊城市农民收入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来看,2000~2013年聊城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绝对差异呈阶段性波动态势,而相对差异持续减小;从空间角度来看,县域农民收入空间集聚趋势减弱,从最初的两级分化到三阶梯发展阶段,再到动态发展阶段,最后实现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从省域、地理区域和县域3个尺度探讨1995—2015年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相对较高,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2)化肥施用强度最高的是鲁东地区,其次为鲁中和鲁西地区;化肥施用强度总差异呈波动性上升的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原因;3)山东省县域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增强,烟台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热点,济南、淄博、莱芜和聊城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冷点;4)化肥施用强度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农民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口数量和化肥价格无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3.
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我国1998—2008年31个省的农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从短期来看,农村投资与城市化进程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与地方财政支持的影响不显著,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比重与农业产值占农林渔牧产值比重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负向作用.从长期来看,地区城市化水平、农村金融和农村劳动力占比对农村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而农村财政投入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农业产值占农林渔牧产值比重起到抑制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进一步多元化,空间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因素有: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产量、从事农业的人口、人均播种面积等,运用计量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在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和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并提出了一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晋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07-210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基于甘肃省农业经济差异角度,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以人均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为测量指标,选择2011、2015,2019年数据,计算甘肃省农业经济变异系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角度剖析甘肃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与变化。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经济呈现非均衡特征发展,相对差异集中极化程度较高,竞争程度小;甘肃省农业经济呈单核心非均衡特征发展,离散、集聚特征不明显,河西地区成为发达区。基于分析结果认为甘肃省应该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培育兰州、天水、甘南为农业特色发展核心地区,由单核心发展迈向四核心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南不同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分析及增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缩小农民收入地区差异,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点。文章依据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对河南省108个县(市)进行分区,分析了各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并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不同等引起不同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民乐县为样本,运用基尼系数测度指标,分析了农民收入的差异程度。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经营性收入将会导致收入差异进一步扩大,工资性收入比重的增加将会进一步减小收入差异;进一步利用2007和2009年两年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面板数据(Panel Data)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劳动力、耕地地块数、种植结构、是否签订马铃薯协议以及地区特征等因素对收入影响较为显著。因而要减少或消除农村地区间家庭收入的不平等,在保证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应大力提高获得工资性收入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无论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者相比,还是与我国的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民收入都显得水平较低,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农民内部收入均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还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江苏、河南、四川三省农民收入的水平、来源结构以及收入差距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了三省农民收入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造成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异的成因,并提出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业科研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等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农民收入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耕地压力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为广西有关部门制定保护耕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80~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广西耕地压力水平变化规律,以各市级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通过建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耕地压力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压力驱动力进行探究。【结果】1980~2014年的35年中,广西耕地压力有12个年份处于一级水平,19个年份处于二级水平,4个年份处于三级水平;以各市2005~2014年耕地压力平均值作为该市耕地压力的平均水平,其中崇左、百色、来宾、柳州、防城港、南宁、河池、贵港市的耕地压力值均低于同期广西全区平均水平。影响广西耕地压力指数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城镇化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均GDP、总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水平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建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提高人均GDP;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严格把控耕地数量,保证人均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0.
选取安徽省所属的17个城市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安徽省农民收入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各城市在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3个方面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恶化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大包大揽"式的全能型农村水环境治理策略逐渐式微,成效不显著,甚至出现了"边治理、边污染、忙应对"的恶性循环。基于农村水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当前治理困境,认为只有通过优化政府动员方式,有效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形成中国"善治"意义上的"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方式才能突破困境,使得农村水环境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改善成为可能,实现可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山西省稷山县太阳乡的103户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s模型对问卷的数据从农户基本家庭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农户整理意愿调查3个方面12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距城镇的距离、年龄、房屋修建年数、闲置房屋数量、政策了解程度和自筹资金6个因素对农户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显著。农户是农村土地的使用主体,对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以农户意愿为切入点,提出了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撤村建居是伴随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城乡统筹改革的必然产物和根本要求。以农村集体土地为核心的集体资产处置和农民利益的保护是推进"村改居"工作顺利开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在借鉴各地撤村建居的实践探索并结合对杭州市周边城乡结合部撤村建居的实地调查,对撤村建居中集体资产处置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农民利益保护进行分析,旨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户调研数据,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定量分析南京市锁石村的土地利用变化在由经济社会驱动力主导向生态保护驱动力转变过程中,经济、社会关系、安全和环境4项福祉因素层各项指标的变化浮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转变时,经济指标对福祉的贡献率略降低0.095,而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的重要性则升高0.282;锁石村总福祉增长7.0%,其中经济福祉、环境福祉增加2.6%和9.4%,社会关系福祉和安全福祉降低7.4%和2.3%,降低福祉的68.7%是源于食品安全满意度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在提高经济水平、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要保障自留地减少时商品化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晋中市是山西省主要农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近期和今后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走访农户、与基层干部座谈和听取市、县两级汇报等形式,对晋中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研究分析了晋中市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In mountain agriculture, early maturity, high grain yield and high biomas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farmer preferred traits in rice crop in addition to a multiple set of traits collectively responsible for variety adoption or rejection. The varieties tested only on station evaluation trials without taking the data from the farmers' fields by not including farmers as partners for variety evaluation are the reasons of low adoption of varieties. In this regard, a participatory methodology was followed by conducting a number of participatory trials in the farmers' fields during 2012–2014 in six districts of Kashmir Valley, India. The mother trials in the farmers' fields showed that the test variety SKUA-408 consistently and significantly out yielded Jhelum and farmers' variety followed by Shalimar rice 3(SR3). The other released varieties like SR1 and SR2 could not perform nicely in the farmers' fields because of late maturity. After making the t-test comparison of baby trials(paired plots), the mean yield superiority of test varieties SKUA-408, SR3, and SKUA-403 over farmers' variety during 2013 was around 23, 25, and 22%, respectively, whereas in 2014 the respective yield advantage was recorded as 16.3, 17.7, and 16.2%. In all districts, SKUA-408 and SR3 were significantly preferred by farmers(P0.05 or 0.01) in terms of pre-harvest traits namely, tillering ability and general phenotypic acceptability, early maturity and biomass and for post-harvest traits such as general cooking quality besides, the intention to grow the variety for next year. Adop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SKUA-408 began in 2014 from the farm-saved seed in the form of farmer to farmer seed exchange. Farmers are the end users of a variety so the decision by the farmers while judging the variet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make the varietal choice more effective for its widespread adop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来自滇西南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杂交玉米技术对农户收入、农户生计策略和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方法】利用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农户收入决定因素和农户生计策略决定因素,并采用基于回归分解的方法测度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结果】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杂交玉米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0.5%;杂交玉米种植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粮食作物收入增加2.5%。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效应仅为0.005。【结论】在滇西南山区,杂交玉米技术既可增加农户收入又不会导致农户间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9.
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利用广东省1992-2014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对广东省农业科技投入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业科研业务费支出、农业科研政府拨款、农业科研机构经费支出对农民人均收入有显著影响;农业科研劳务费支出、农业科研生产性支出、农业科研课题投入经费对农民人均收入影响不大;而农业科研机构经费收入无显著影响。通过改变目前农业科技投入方式,将科研机构的体制创新和项目管理的目标导向结合;把科技研究和市场需求紧密连接起来,是提高科研经费利用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复垦中土地用途转变后的土地资产专用性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过程中的交易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宅基地复垦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关键点的分析框架。结果表明,降低土地资产专用性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过程中的交易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费用是农村宅基地复垦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