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经管类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应用型院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以能力为核心、以虚拟仿真项目为主体及采用产教融合的形式来推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最后对组建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研发团队、与软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展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开展"虚实融合、校企协同、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及总结。  相似文献   

2.
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中引入大数据,将有利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创新发展及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本文提出基于大数据的高校体育管理云信息系统研究,将依托云管理平台及大数据技术、整合优质体育资源,构建了高校体育资源信息大数据云管理平台总体集成方案,以帮助高校提升体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能力以及智能化水平,培养社会所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3.
针对棉花规模化生产精准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监测不精确、决策依据不充分、控制不精准及管理效率低等薄弱点,创建了棉花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关键环节精准监控技术体系。包括:研发了棉花播种质量在线监测与调控技术及装备,可明显提高播种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创立了滴灌棉田全程养分、水分快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研发了水肥决策与精量控制系统,构建了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与应用云平台,可大幅度提高滴灌水肥利用效率;构建了“病虫监测→施药决策→处方图生成→精量喷药”棉花病虫害精准防控技术,可明显降低农药投入量;创新性研发了棉花产量监测,以及采棉机棉箱火情、工况参数和故障诊断检测技术及装备,构建了采棉机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可大幅提高采棉机作业效率、作业质量与管理水平。在总结上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棉花生产智慧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想要做好茶叶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机制建设,其需要的不仅仅是融入时代趋势,同时也需要注重做好与之相关的配套工作,比如云技术和物流平台建设,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整个茶产品云物流发展建设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茶叶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具体背景认知分析入手,结合茶产品云物流机制建设的背景认知,通过探究茶产品云物流技术的应用价值认知,从而探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茶产品云物流发展机制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农村物理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需要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对此,本文以农村地区物理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论述农村物理实验教学问题,提出农村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水稻分子生物学数据的共享,采用动态web数据库的策略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构建了基于.net框架运行于Internet之上的水稻分子育种信息平台,对国内外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中小茶企势必要做出改变,加快会计信息化也已成为中小茶企首要建设目标。云会计平台的工作模式对中小茶企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甘蔗优异育种材料的抗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份甘蔗优异育种材料(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甘蔗黑穗病鉴定,测定其抗病性。结果表明:云蔗89-151、桂糖84-332、川宁78-111等25份材料为高抗,云蔗71-95和云蔗64-24为抗病,ROC9、云蔗90-174、云蔗91-510等10份材料为中等,云蔗68-154、闽糖86-877、桂糖11等8份材料感病。  相似文献   

9.
水稻云形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云形病的分布规律、发病因素及防控方法,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病情预测预报新型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两个优良甘蔗品系堆放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取样分析云蔗02—588和02—1826两个甘蔗优良品系堆放过程中(6d内、自然条件下)蔗糖分、重力纯度、还原糖及单茎重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蔗糖分、重力纯度、单茎重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还原糖逐渐升高。云蔗02—588品质变化较慢,耐贮性明显优于云蔗02—1826。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推动了各类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介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思路,主要包括热科院科研项目数据库、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网络架构、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功能模块等。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将推动热科院科研事业的发展,提高其科研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实验教学和考试方法上进行一些尝试和改革,对新方法的实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植物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为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食用菌栽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在当前产业发展下的意义,重点阐述了食用菌栽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理念、体系模式的内容以及教学效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对于食用菌栽培课程非常适合且势在必行,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食用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为我国培养新时代食用菌专业高端人才有显著作用,助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农资供应链及农资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将无线传感网络、电子标签、二维码、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热带果蔬生产农资供应链信息管理中的思路,并初步设计了信息管理平台,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新疆农业大学以组织与辅导力学竞赛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基础力学的热情和动力,推动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做法。同时,通过创新基础力学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力学素养与工程能力,搭建一个培养高素质力学人才的平台和载体,提升了水平能力,实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各类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的基础上,以WebGIS作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采用B/S分布式网络结构模式,构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共享,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合理保护、创新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给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提供远程预测和咨询服务,通过分析和提炼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和信息,根据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结合小麦栽培管理知识模型以及经济信息,构建了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模型;并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以WebGIS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结合MS-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网络化小麦病虫草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用户管理、地图操作、病虫草害管理、智能学习、农药查询以及帮助等功能.以江苏省为案例区,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与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根据不同地域内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预测其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并生成适宜的防治措施,从而为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提供了远程预测和决策咨询的服务工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物学相关技术有了长足发展,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程中存在的实验内容陈旧、缺乏综合性、设计性以及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日显突出。以海南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程为研究对象,从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加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科研素质及培养创新能力和改进实验成绩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3年的教改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植物生理生化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科研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的简介,分析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对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a research platform that provides essential germplasm,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data and analytical tools for dissecting phenotype–genotype associations in rice. These resources include a diversity panel of 400 Oryza sativa and 100 Oryza rufipogon accessions that have been purified by single seed descent, a custom-designed Affymetrix array consisting of 44,100 SNPs, an Illumina GoldenGate assay consisting of 1,536 SNPs, and a suite of low-resolution 384-SNP assays for the Illumina BeadXpress Reader that are designed for applications in breeding, genetics and germplasm management. Our long-term goal is to empower basic research discoveries in rice by linking sequence diversity with physiological, morphological, and agronomic variation. This research platform will also help increase breeding efficiency by providing a database of diversity information that will enable researchers to identify useful DNA polymorphisms in genes and germplasm of interest and convert that information into cost-effective tools for applied plant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