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0个紫苏新品种在北京地区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宜北京本地种植的优良紫苏品种,从河北、贵州等地引种10个紫苏新品种(系),以北京本地传统紫苏品种为对照,筛选出在北京适应性强、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品种.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品种在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等指标上均较优,河北品种'冀紫2号'和贵州品种'奇苏2号'表现突出.在生物量产量方面,'冀紫2号'和'奇苏2号...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饵料模式与投喂方式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性腺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试验设置4种饵料模式(M1组投喂海带,M2组投喂海带+贻贝,M3组投喂南瓜,M4组投喂胡萝卜)和3种投喂方式(对照组投喂海带150 d,RM1组投喂南瓜75 d后投喂海带75 d,RM2组投喂胡萝卜75 d后投喂海带75 d),试验结束后,对海胆性腺中氨基酸、β-胡萝卜素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饵料模式条件下,M2组海胆性腺中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和EAA/TAA均最高;M4组鲜味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最高;M1与M2组雌、雄海胆的β-胡萝卜素含量及个体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均无差异性差异(P>0.05),二者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M3组雌海胆性腺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雄海胆中PUFA含量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方式条件下,RM2组海胆性腺中TAA、EAA和EAA/TAA含量均最高;对照组雄海胆性腺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个体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RM1和RM2组(P<0.05),而雌海胆性腺中二者的含量与RM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RM2组(P<0.05);RM1组雌、雄海胆性腺中PUFA含量均最高。研究表明:M2组饵料模式和RM2组投喂方式均可提高海胆性腺中氨基酸含量,且M2组饵料模式对海胆个体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M3组饵料模式和RM1组投喂方式可明显提高海胆性腺中PUFA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饵料模式与投喂方式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性腺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试验设置4种饵料模式( M1组投喂海带, M2组投喂海带+贻贝, M3组投喂南瓜, M4组投喂胡萝卜)和3种投喂方式(对照组投喂海带150 d, RM1组投喂南瓜75 d后投喂海带75 d, RM2组投喂胡萝卜75 d后投喂海带75 d),试验结束后,对海胆性腺中氨基酸、β-胡萝卜素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饵料模式条件下, M2组海胆性腺中氨基酸总量( TAA)、必需氨基酸总量( EAA)和EAA/TAA均最高; M4组鲜味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最高; M1与M2组雌、雄海胆的β-胡萝卜素含量及个体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均无差异性差异(P>0·05),二者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M3组雌海胆性腺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雄海胆中PUFA含量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方式条件下, RM2组海胆性腺中TAA、 EAA和EAA/TAA含量均最高;对照组雄海胆性腺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个体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RM1和RM2组( P<0·05),而雌海胆性腺中二者的含量与RM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RM2组(P<0·05);RM1组雌、雄海胆性腺中PUFA含量均最高。研究表明: M2组饵料模式和RM2组投喂方式均可提高海胆性腺中氨基酸含量,且M2组饵料模式对海胆个体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M3组饵料模式和RM1组投喂方式可明显提高海胆性腺中PUFA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小麦-冰草新种质普冰3228籽粒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特点,对普冰3228、京4839及其F2:3群体籽粒Ca、Mg、Zn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普冰3228籽粒Ca、Mg、Zn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普冰3228、京4839及其F2:3群体籽粒Ca、Mg、Zn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F2:3群体籽粒Ca、Mg、Zn含量分别为81.76~999.55、337.24~1 380.86、5.21~148.11 mg/kg,其中Zn含量变异最大。3种元素含量具有相似的遗传特点,其最适遗传模型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且主基因均具有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控制Ca含量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加性×显性、显性×加性效应值均为正值,而其显性×显性效应值为负值;控制Mg含量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显性×加性效应值均为正值,而其加性×显性、显性×显性效应值均为负值;对于Zn含量,其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加性×显性效应值均为正值,而显性×加性、显性×显性效应值均为负值。3种元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表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硬头鳟鱼卵营养成分,为综合开发硬头鳟鱼卵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泉水人工养殖的硬头鳟成熟卵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营养组成、氨基酸及脂肪酸成分、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硬头鳟鱼卵中粗蛋白含量为25.4%,粗脂肪含量为3.6%;包含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氨基酸总量为24.32%,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0.79%,占氨基酸总量的44.37%,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移EAA/移NEAA)为79.75%;谷氨酸含量(3.00%)最高,必需氨基酸中除色氨酸外,其余氨基酸评分均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标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硬头鳟鱼卵中共检测到饱和脂肪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13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84.40%;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常量矿质元素(Na、K、Mg、P和Ca)、微量矿质元素(Cu、Zn、Fe、Mn和Se)和维生素(VE、VA、VB1和VB2).[结论]硬头鳟鱼卵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营养全面且品质优良,可作为保健食品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农业》2010,(1):23-23
中国农科院日前成功培育出富含β-胡萝卜素的甘薯新品种。研究人员已在四川省蓬溪县示范推广了1000多亩这种甘薯新品种,其所含β-胡萝卜素比普通甘薯高50倍左右。  相似文献   

7.
蚊子草中氨基酸及矿质元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P-AES法和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对蚊子草中矿质元素和氨基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蚊子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为蚊子草的药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紫苏高油和高亚麻酸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对30份贵州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0份贵州紫苏的含油率为34.136%~49.151%,平均42.496%,变异系数为8.377。含油率高于46%的材料有6份,其中,正安紫苏-1的含油率最高,达49.15%;其次是织金紫苏,为48.76%。2)在组成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6.636%~91.459%,平均89.055%;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391%~10.479%,平均9.149%。在所有脂肪酸成分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平均为64.153%;油酸其次,平均为14.023%;硬脂酸最低,平均为2.247%。3)在30份贵州紫苏材料中,以贵定紫苏-1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8.54%,正安紫苏-1最低,为60.337%;亚油酸含量以正安紫苏-1最高,达14.076%;六盘水紫苏-1最低,仅8.848%;油酸含量以绥阳紫苏-2最高,达17.580%;贵定紫苏-1最低,仅10.665%。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我国核桃主产区所推行16个品种的营养价值,为我国核桃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通过2018—2021年连续4年定点采集四川、新疆、云南、山西、甘肃等国内核桃主产省(区)当地推广品种16个,以国标法对蛋白质、脂肪、矿质元素(钙、铁、锌、硒)和维生素B1、维生素B6为主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16个供试核桃品种中,产于四川的广丰品种蛋白质、锌含量最高,产于新疆的温185品种脂肪含量最高;产于四川的川早2号品种钙、铁含量最高,硕星品种硒含量最高;产于甘肃的陇南755品种维生素B1含量最高,产于四川的利丰品种维生素B6含量最高。[结论]16个国内推行核桃品种的蛋白质、脂肪、矿质元素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硕星品种富含大量硒元素,可为后续富硒核桃的开发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光箨篌竹竹笋为试验材料,对其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含有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以及17种蛋白质水解氨基酸,是一种食味较好,营养丰富的绿色蔬菜,可加以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紫苏叶提取物活性成分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苏叶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紫苏叶提取物粉总黄酮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紫苏叶提取物粉多糖含量.[结果]紫苏叶提取物粉总黄酮含量为32.51%,多糖含量为9.43%.[结论]紫苏叶含多种活性物质,且紫苏叶中总黄酮含量和多糖含量都较高,这为进一步研究紫苏叶中其他活性物质奠定基础,也为紫苏叶产品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在贵州省不同区域对4个紫苏新品(系)进行生产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系)的产量、生育期、农艺学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与当地农家种(CK)相比,参试各品种(系)生育期提早2.6~9.5d,增产16.77~23.88kg/667m2,含油量提高1.28~7.77百分点。各品种/系中,5号的产量最高,生育期最短,a-亚麻酸含量最高,品质及其他农艺学性状均较好,表现优良;2号的含油量高达49.01%,可作为高油紫苏新品系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4.
为紫苏新品种选育、审定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区域试验方法,在贵州省6个区域试验点对7个紫苏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均较对照(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农家种)增产,增幅为19.52%~62.2%;生育期较对照提早2~9.4d;参试品种(系)含油率为40.11%~49.12%,除7号外其余品系均较对照提高;亚麻酸含量为51.22%~60.62%,除8号和9号品系外,其余品种(系)均高于对照。筛选获得产量、品质及稳定性均较优良的品种(系)5号和8号及含油率表现突出的1号品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L-8800氨基酸分析仪对奇苏II、奇苏III、M183和M218四个贵州本地紫苏品种叶片中总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的贵州紫苏叶中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差异,最高为奇苏II,鲜叶含量为8.02 g/100g;游离氨基酸中奇苏III与M183两个品种均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奇苏II与M218共检出16种及15种游离氨基酸,四个品种紫苏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在0.25~0.31 g/100g之间。结果还表明,四种贵州紫苏叶中氨基酸EAA/TAA、EAA/NEAA值接近WHO/FHO参考标准,药效氨基酸比例高达60%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有利于人体氨基酸营养平衡的植物氨基酸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利用14对SSR引物对13个紫苏品种(系)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13个紫苏品种(系)中共检测出51条清晰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7条,占92.16%。2)13个紫苏品种(系)的遗传距离为0.086~0.5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36;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24~0.914,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4。3)在遗传距离(SM)为0.59时,13个紫苏品种(系)可聚为2类群。类群Ⅰ为开阳紫苏(CK)1个品种(系),类群Ⅱ包括奇苏1~6号及其原种1~6号共12个品种(系)。在SM为0.67时,类群Ⅱ又可分为2部分,第1部分包括奇苏1号和奇苏6号及其原种1号和原种6号共4个品种(系);第2部分包含奇苏2~5号及其原种2~5号共8个品种(系)。在SM为0.80时,原种2号、原种3号和原种4号的亲缘关系最近,但经系选改良后,其亲缘关系已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采用HPLC法,以UltimateTMXB-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A)-0.1%乙酸(B)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在330nm波长下以迷迭香酸为参照物测定了9个不同产地的紫苏叶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建立了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紫苏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紫苏芽再生频率。[方法]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IAA,给予不同黑暗培养时间2、4,-D浓度和预培养时间,研究各因素对紫苏芽苗分化的影响。[结果]子叶在分化培养基MS+1.0 mg/L 6-BA+1.5mg/L IAA中培养可获得高达80.01%的再生频率0,.10 mg/L 24,-D的分化培养基预培养3 d,黑暗培养12 d后再转入光照培养效果最好。[结论]该试验可为紫苏的组培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