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合理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无论是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在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补偿相关数据,在测算各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综合绩效、水足迹、灰水足迹的基础上,使用双目标决策的序列DEA-SBM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探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8年间反映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变动呈“W”型波动特征,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偏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偏低的分布格局。城乡消费公平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绿色化协同水平指标的调节作用下,生产性投入的提升与城乡分配公平的提升均能够提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因此,从改善资本投入结构、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三个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提升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6年样本数据,结合多维度贫困内涵,从经济发展水平、居住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文化教育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进行多维度评价,并从扶贫瞄准机制、产业融合、运用大数据三个方面对扶贫模式创新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扶贫绩效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差异较大,空间上大体呈现东南部较好、边缘一般分布;各维度绩效差异较大,文化教育改善成效较好,经济发展层面成效一般。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当量因子法、环境成本法等测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和负外部性价值,结合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将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划分为盈余区、平衡区与赤字区,对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价值总量呈上升趋势,由3 670.37亿元上涨至4 661.55亿元,耕地生态外溢价值缓慢上升,由1 353.82亿元上涨至1 970.77亿元。(2)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整体处于盈余状态,耕地生态价值总体呈现出“东低西高”的态势,四川省耕地生态价值和盈余量最高,上海市耕地生态价值最低。(3)2011-2021年间,浙江省和上海市处于耕地生态赤字区,四川省处于耕地生态高盈余区,重庆市和贵州省处于耕地生态平衡状态,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苏省耕地生态盈亏无显著变化,云南省和湖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上升,湖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下降。基于此,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制定和实施适应性的耕地保护策略,推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15年样本数据,构建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四个维度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对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扶贫绩效进行多维评价,对推动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1)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的扶贫绩效整体呈在波动中逐渐上升趋势;(2)各县市的扶贫绩效差异较为明显;(3)在扶贫综合成效方面,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方面改善成效较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方面成效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挖掘农业农村多重价值,深度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发展休闲农业对促进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休闲农业对其农业产业融合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阐述了中国长江经济带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基于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从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资源3个方面探索长江经济带休闲农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部分,是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发展轴线。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其如何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既关系到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也关系到库区能否就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从而实现经济腾飞。但由于库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要素聚集能力不足、移民安稳致富压力较大,而且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其产业发展面临高于一般地区的生态环保要求,对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形成较大障碍。因此,应通过加强库区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库区重要节点城市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积极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建立有效的库区区县协同发展机制等措施来促进库区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70-272
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广西集中连片特困区又是该区的重中之重,而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了广西集中连片特困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2017年各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结果显示:该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整体偏低,呈现中间弱、南北两端强的侧"V"字型空间分布特征,县域之间差距较明显;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其次是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应特别注重生态保护,针对各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现状的不足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内10个城市近10年(2004-2013)来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水资源配比状况,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空间上,社会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强;时间上,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波动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保障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高,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且呈现"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云南省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最高,其次是贵州省,四川省排名第3。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可划分为4个不同分区。其中,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位于土地生态安全区;安徽省和重庆市位于土地生态相对安全区;江西省和湖北省位于土地生态临界安全区;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均位于土地生态不安全区。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不仅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该研究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A级旅游景区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市域尺度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特征;(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分布集聚区呈现"三大四小"的特点,总体空间格局为中部密集程度最高,其次是西部和东部;(3)区域地形条件、水体资源禀赋、交通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是全世界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历史久的特点。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全球价值。今后,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和永续发展,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如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强研发、开展合作、严格保护和严加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土地城镇化及其影响机制,利用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进行分析,并探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对城市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区域差异显著;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集聚特征,土地城镇化水平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2)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此外,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均影响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然而,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类因素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土地城镇化的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平衡长江经济带农业碳减排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在厘清其1993-2017年农业碳排放与农业增加值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与Tapio脱钩模型探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3-2017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增加值则稳步上升,两者空间分布特征类似但地区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地区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较小。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岷江上游地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农、林、牧业良性循环,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29座城市2005—2018共14年空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农业生产效率,并使用面板空间杜宾模型评估了全域和局部视角下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间,长江经济带各市农业生产效率处于逐年上升状态,但总体水平偏低,效率值空间上极不均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武汉市和重庆市周边。2)城乡发展差距是阻碍区域,尤其是上游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非农经济和交通条件对于推动全域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积极作用。3)上游城市农业生产效率主要受城镇发展的直接效应影响,而中、下游城市农业发展受城镇发展的间接效应影响较大。因此,研究认为积极发展非农产业、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是提升长江经济带全域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黔西北位处长江、珠江的中上游,就自然背景而言,其主体为典型的疏林草坡生态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开发不当,就会出现土地石漠化、沙化等生态灾变。历史上,生息在这一地区的氐羌系统各民族一直实施农牧混合生计模式,这样的生计模式不仅繁荣了当地的经济,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还为长江、珠江中下游水资源的稳定做出过重要贡献。康熙"改土归流"后的300余年间,随着垦殖面积的扩大,无序的矿业开发,不但没有出现经济的大繁荣,反而诱发了诸种生态灾变,成了当前贵州省结构性贫困和经济性贫穷的重灾区。因此认真总结历史时期黔西北畜牧业衰落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贵州省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是长江经济带与华南经济圈的过渡带与重要结点,其生态安全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本研究以洞庭湖区域常德市为例,基于层次分析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的改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合评价了该区域的生态安全;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在2013—2018年期间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上升到"较安全",安全综合指数由0.301上升到0.603,压力指数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状态和响应指数均呈上升趋势;2)洞庭湖生态安全主要受工业废水排放量、保护区面积所占比例、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建议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的基础上,严格管控废水排放,限制高耗水行业规模,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探索洞庭湖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CNKI平台中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聚类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研究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16年开始呈现激增态势;作者、机构间的交流合作较少,作者间合作大部分局限在机构内部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合作相对活跃的机构主要有长江科学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其优势学科领域主要为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水利工程学、农业经济等。当前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领域有5个方向:(1)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等研究;(2)开展长江三峡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森林资源养护、水土保持与流失、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研究;(3)开展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生物资源养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4)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5)开展长江源区水电资源开发、水环境保护及其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为科学管理和保护长江流域的重要生物资源,提出建立基于科学设计的全流域生物资源和环境监测系统,建立全流域的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生物数据模型,发展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的风险评估决策系统,发展长江流域科学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体系,发展基于GIS的长江全流域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和管理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江经济带所属云南、湖北和江苏3省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rans-log形式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水稻种植户的化肥施用效率,进而利用Tobit模型估计了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其水稻化肥施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长江经济带的水稻化肥施用效率仍存在31.5%的改进潜力,长江上游地区(云南...  相似文献   

20.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例,构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测度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整体表现为下游地区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好于上游与中游地区,同时全域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均处于不同等级阶段的失调状态,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总体协调发展程度较弱。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