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3):112-113
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对烤烟生物学性状影响较小,但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对团棵期农艺性状影响较大,对现蕾期和平顶期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对平顶期有效叶数影响较大。本试验中高施氮量的T2、中施氮量的T3和低施氮量的T7表现较好。在施氮量为6kg/667m2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有随着追肥比例增加(50%-100%)而降低的趋势。在低施氮量3kg/667m2的条件下,追肥比例较高的T7和T8表现较好,施氮肥应该以追肥为主,基肥为辅。推荐当地的施肥应该降低氮肥用量,控制在4-6kg/667m2,同时氮肥后移,适当加大追肥比例。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与品质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施氮量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与苏油4号油菜成熟期角果皮表面积指数PAI(源)、单株籽粒数(库)、产量三者间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显著,施氮量在0~27.5 kg/667m~2的范围内,PAI、单株籽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2)随施氮量的增加,苏油4号油菜籽的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硫苷含量极显著上升,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趋势不明显,但呈劣化趋势的品质均在双低油菜规定指标范围内;(3)苏油4号高产保优的适宜施氮量为17.5~21.37 kg/667m~2.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南通市机直播油菜高产的最佳施氮总量与运筹比例,进行了不同总氮投入量、氮肥运筹两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投入量与氮肥运筹两因素对"秦优10号"油菜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均有一定影响,以每667m~2施纯氮20kg、基肥∶腊肥∶苔肥=5∶1∶4的表现为最好,其每667m~2产量为最高,达266.1kg。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豫烟11号的适宜栽培措施,提高豫烟11号的产量和质量,设置了密度、施氮量和留叶数对豫烟11号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影响的L_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最大,施氮量对节距和叶宽的影响最大,留叶数对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最小,但对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综合各指标来看,豫烟11号在豫西种植密度为1 112株/667 m~2、施氮量为5.0 kg/667 m~2、留叶数为20~22张时株高、叶宽、产量、产值和均价均达到最大值,化学成分相对协调,钾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在磷钾肥施用水平相同的基础上,研究氮施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产量最低、为450.2 kg/667m~2,氮肥施用量15kg/667m~2产量最高、为623.7kg/667m~2,氮肥施用量在0~15kg/667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施用量达20kg/667m~2时,产量下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随之提高,氮肥施用量15kg/667m~2,肥料利用率最高、为36.26%,当氮肥施用量达20kg/667m~2时,肥料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试验通过科学设计、实施及相关指标测定,明确氮素与宁夏枸杞甜菜碱及代谢关键酶间关系,为宁夏枸杞品质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宁杞1号为试材,设氮素施氮深度、基追比例、施氮量水平三个因素,研究氮素对宁夏枸杞不同生长时期甜菜碱含量及其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氮肥施用深度为0~20 cm时,枸杞甜菜碱、甜菜碱醛脱氢酶、胆碱单加氧酶含量及产量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枸杞甜菜碱及2种酶含量逐渐下降;甜菜碱含量在结果前基追比为3∶1时最高,结果后2∶1∶1时最高;甜菜碱醛脱氢酶与胆碱单加氧酶含量整体在基追比例为3∶1时含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甜菜碱及2种酶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产量则呈上升趋势,枸杞产量在施氮量40 kg/667m~2时最适,比不施肥及施氮30、50 kg/667m~2分别高出88.13%、29%、3%。【结论】合理氮肥施用可明显提高枸杞产量,改善枸杞品质。综合分析,氮素在施氮量40 kg/667m~2,施氮深度0~20 cm时对产量、甜菜碱及其代谢关键酶含量累积有促进作用,氮肥基追比例为3∶1时对促进2种酶含量累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迁葫1号西葫芦为研究对象,采用氮钾二因子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不同氮钾肥料施用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和品质的回归模型,以明确迁葫1号的最优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更有利于西葫芦产量的提高,钾素施用量的大小是影响西葫芦品质指标的主要因素;N、K_2O对西葫芦产量和品质的互作效应明显;通过效应函数的频率分析寻优可知,当西葫芦目标产量超过5300 kg/667 m~2、置信区间为95%时,氮钾肥料优化施肥量为施氮24.13~43.30 kg/667 m~2、施钾24.68~63.20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32.73 kg/667 m~2、施钾40 kg/667 m~2,产量最高,为5504.55/667 m~2;当品质得分超过70分、置信区间为95%时,优化施肥量为施氮6.70~39.92 kg/667 m~2、施钾36.71~56.81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16.36 kg/667 m~2、施钾47.64 kg/667 m~2,品质得分最高,为75.70分。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用量对大白菜经济性状、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大白菜生产氮肥适宜用量,提高产量和效益,开展了露地秋季大白菜氮肥总量控制试验,探讨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经济性状、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经济性状、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明显,合理的氮肥用量可改善大白菜经济性状,提高产量水平和氮肥利用效率;施氮量为12kg/667m2时,大白菜单株重、单株净重与净菜率和株高、菜球直径等经济性状最好,产量最高,单产达3268.7kg/667m2,氮肥利用率为34.4%,氮肥农学效率为37.3kg/kg。  相似文献   

9.
硫肥用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设4个施硫水平,研究不同硫肥用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量为4 kg/667 m~2时,花生的产量最高,为357.30 kg/667 m~2,产值达到1 786.50元/667 m~2,与不施硫肥相比,增产52.87 kg/667 m~2,增产率达17.37%。通过肥料效应方程式计算施硫量为3.52 kg/667 m~2时,花生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辽宁凤城地区研究氮、磷、钾肥对丹玉39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可有效提高丹玉39号植株孕穗率,最适施氮(N)量为12kg/667m2。不同施磷水平对丹玉3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差异都不大。最适施磷(P2O5)量为2kg/667m2即可。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行粒数、百粒重略有增加,秃尖略有减小,空秆率有所下降,对其它性状影响不大。最适施钾(K2O)量为8kg./667m2。氮肥对丹玉39号产量贡献率最高,钾肥次之,磷肥最小。最适N:P2O5:K2O施用比例为:6:1:40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在贵州省不同区域对4个紫苏新品(系)进行生产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系)的产量、生育期、农艺学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与当地农家种(CK)相比,参试各品种(系)生育期提早2.6~9.5d,增产16.77~23.88kg/667m2,含油量提高1.28~7.77百分点。各品种/系中,5号的产量最高,生育期最短,a-亚麻酸含量最高,品质及其他农艺学性状均较好,表现优良;2号的含油量高达49.01%,可作为高油紫苏新品系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2.
为紫苏新品种选育、审定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区域试验方法,在贵州省6个区域试验点对7个紫苏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均较对照(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农家种)增产,增幅为19.52%~62.2%;生育期较对照提早2~9.4d;参试品种(系)含油率为40.11%~49.12%,除7号外其余品系均较对照提高;亚麻酸含量为51.22%~60.62%,除8号和9号品系外,其余品种(系)均高于对照。筛选获得产量、品质及稳定性均较优良的品种(系)5号和8号及含油率表现突出的1号品系。  相似文献   

13.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随着近年来其营养保健功能的重视和开发,紫苏已成为很有发展潜力的食药两用型作物。该研究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选育的2个紫苏材料奇苏1号(油用型),奇苏3号(叶籽两用型)为研究材料,研究一般肥力水平下,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紫苏的经济产量及相关农艺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农艺学性状随栽培密度变化表现一致。其中,株高、茎节数、一次有效分枝长度、分枝位、单株穗数、单株产量与栽培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主穗长度与主穗粒数与栽培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栽培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2个品种的单产均表现为随栽培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栽培密度与紫苏单产建立回归方程,2个紫苏品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4.046 5+96.777 1x-45.719 8x2(r=0.999 4)及y=38.717 6+42.111 3x-16.757 7x2(r=0.999 8)。根据回归方程,奇苏1号最适栽培密度为158 745株/hm2,籽粒产量可达1 578.90 kg/hm2。奇苏3号最适栽培密度为188 745株/hm2,可产籽粒977.55 kg/hm2,每公顷同时还可收获约3 000 kg紫苏干叶及2 400 kg紫苏梗。该研究结果将为紫苏品种推广、高产栽培及综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利用14对SSR引物对13个紫苏品种(系)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13个紫苏品种(系)中共检测出51条清晰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7条,占92.16%。2)13个紫苏品种(系)的遗传距离为0.086~0.5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36;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24~0.914,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4。3)在遗传距离(SM)为0.59时,13个紫苏品种(系)可聚为2类群。类群Ⅰ为开阳紫苏(CK)1个品种(系),类群Ⅱ包括奇苏1~6号及其原种1~6号共12个品种(系)。在SM为0.67时,类群Ⅱ又可分为2部分,第1部分包括奇苏1号和奇苏6号及其原种1号和原种6号共4个品种(系);第2部分包含奇苏2~5号及其原种2~5号共8个品种(系)。在SM为0.80时,原种2号、原种3号和原种4号的亲缘关系最近,但经系选改良后,其亲缘关系已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6.
为给烟-蒜轮作周年养分的统筹施用提供参考,研究氮钾配比对烤烟生物性状、生物量、产量产值及大蒜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季中氮高钾(N 7.2kg/667m~2,P2O5 6kg/667m~2,K_2O27.2kg/667m~2)配比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分别为76.1cm和29.2cm;叶片生物量最高,干重达0.32kg/株;上等烟比例最高,达35.7%;产值最高,为2 468.8元/667m~2。后茬大蒜是中氮低钾(N 16.8kg/667m~2、P_2O_56kg/667m~2、K_2O 8.8kg/667m~2)配比的蒜薹、蒜头产量产值最高,产量分别为230.85kg/667m~2和157.49kg/667m~2,产值分别为692.56元/667m~2和787.45元/667m~2。中氮高钾区烟-蒜轮作两季的产值为3 948.8元/667m~2,纯收入为993.8元/667m~2。  相似文献   

17.
为安顺市西秀区主要水稻土优化肥料配方设计提供参考.采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在湖泥田上进行水稻氮磷钾肥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用量设置在中、中、低水平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单因素和三因素肥料效应分析都表明,对产量形成贡献最大的是氮、其次是钾、磷最小.三元二次方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14.24kg/667m2、P2O5 6.42kg/667m2、K2O 5.86kg/667m2,可获最佳产量为623.10kg/667m2.试验区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明,当农户施肥与三元二次方程推荐的施肥方案接近时,产量效果比较好.综合表明,N14.24kg/667m2、P2)5 6.42kg/667m2、K2O 5.86kg/667 m2施肥配置方案对于指导施肥决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马铃薯施用钾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生产中钾肥施用量提供理论指导,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进行了钾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肥处理一致的情况下,随施钾量增加,马铃薯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均有所提高。当钾肥施用量达到10kg/667m2时,产量2378.6kg/667m2,每穴薯重0.642kg/穴,大小薯比例5.25,水分生产效率9.92kg/mm,经济效益2348.6元/667m2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间作大豆的玉米品种,试验选用了12个遵义地区的主推玉米品种,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间作下玉米和大豆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中玉801和新中玉5号间作效果最好,间作总产量分别为861.48kg/667m2、845.80kg/667m2,金福玉66间作效果最差,总产量为570.38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