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六盘山区秦艽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艽属于龙胆科龙胆属植物,为常用中药,在六盘山区分布有秦艽Gentiana maerophyllaPall.、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Fisch.和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3种,根据六盘山区秦艽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阐明了秦艽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资源生存与开发利用现状,并对今后开发利用及人工驯化栽培进行研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药秦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规范化种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秦艽的原植物形态、资源分布、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秦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措施,以及进行秦艽规范化种植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以根供药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清热利尿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炎、镇静、降压、升血糖、抗休克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加之乱采滥挖,致使野生资源日益枯竭。根据我们近几年试验和实践,现将秦艽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药用部位是根,中国《药典》中收载有四种:秦艽(Gentiana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atramiea Mxicm.)和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tis Duthiex Burk.)及小秦艽(Gentianadahutina Fisch.),药用和商品上同功混用。为祛风除热、活血止痛、关节拘弯、手足不遂等病的要药。  相似文献   

5.
作者就秦艽的植物特点、生长习性、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加工几方面简要介绍了秦艽的栽培技术,旨在为以后的秦艽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艽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是六盘山道地常用中药材,品质优良,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等功效。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野生秦艽供不应求,加之人们长期滥采滥挖,使野生秦艽几乎濒临灭绝,为此扩大秦艽人工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艽,别名牛尾艽、粗茎秦艽,为龙胆科胆属植物粗茎秦艽和小秦艽药用部分为其干燥根。有祛风湿、清湿热、利尿和血、舒筋之功效。主治风湿脾痛、筋脉拘挛、黄疸、便血、小便不利和发热。多为野生,亦有家种。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秦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中药材秦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龙胆科植物秦艽的分布、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秦艽基原植物间不同DNA序列的差异,为秦艽药材DNA条形码的筛选和基原鉴定提供分子证据。[方法]采用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大叶秦艽G.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ex Burk.、小秦艽G.dahurica Fisch、黄管秦艽G.officinalis H.Smith5种植物的核糖体DNAITS、叶绿体DNA psbA-trnH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cpDNA psbA-trnH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316-318bp,有7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间有7个变异位点,序列的GC含量为21.2%。最大简约树的聚类结果与单倍型反映的结果一致。nrDNA 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624~625bp。有5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间有12个变异位点,序列的GC含量为59.3%。最大简约树的聚类结果表明,小秦艽与麻花艽聚为一支,大叶秦艽与黄管秦艽聚为一支,粗茎秦艽位于聚类图的最基部。[结论]nrDNAITS序列较适合作秦艽基原植物的DNA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0.
秦艽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艽又名大艽、西大艽、左拧、辫子艽。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等的根。生于草地、湿坡。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四川等地。秦艽根含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秦艽碱丙、糖和挥发油等。秦艽性味苦、辛、平 ,能祛风除湿 ,退虚热。主治风湿、腰腿关节痛、头痛、牙痛、神经痛及早期小儿麻痹。1 栽培技术1.1 选地选择远离公路 2 0 0m以外、远离住宅区及有污染的场所 ;靠近水源、平地或缓坡地 ;土质以沙壤土、森林腐殖土、棕壤土为宜 ,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湿润 ,土壤pH为 5 .5~ 6 .5。前茬作物以豆科、玉米…  相似文献   

11.
唐军  陈骏 《北京农业》2011,(30):51-53
通过2007年烤烟品种(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为G71、G73、G74、G75、G76易烘烤的为G71、G75、G77667m2产量高于对照有G74、G71,所有参试品种均价、667m2产质、上、中等烟都低于对照,其中G71均价、667m2产质、上、中等烟与对照接近。目的旨在准确签定参试品种(系)的适应区域,使用价值,为烤烟品种审定和品种布局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莉  刘霆  刘伟成  刘建华  裘季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36-20537
[目的]对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影响进行研究,使该具有潜力的生防因子得到有效应用。[方法]以对根结线虫具有很强杀虫作用的里西裸囊菌为试验材料,测定代谢产物对植物活性的影响,代谢产物活性的差异和不同浓度代谢产物对植物活性的影响。[结果]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不同培养基培养和不同溶剂抽提的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植物的幼苗影响不同;不同浓度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不同植物幼苗生长影响不同。[结论]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里西裸囊菌代谢物在防治根结线虫时所需的浓度和使用时期。  相似文献   

13.
山东烟区土壤VA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山东烟区的不同类型的植烟土壤中 ,采集烟草根际土 ,经湿筛倾倒蔗糖浮选分离VA菌根真菌孢子 ,单孢接种烟苗在水培条件下 ,选出在烟草上能形成VA菌根的菌株进行分类研究。鉴定出烟草VA菌根真菌 2个属 11个种。属于球囊霉属Glomus的种 :苏格兰球囊霉G caledonium (Nicol &Gerd )Gerd &Trappe,近明球囊霉G claroideumSchenck&Smith ,缩球囊霉G constrictumTrappe ,德里球囊霉G delhienseMukerji,Bhattacharjee&Tewari,透光球囊霉G diaphanumMorton&Walker ,幼套球囊霉G etunicatumBecker&Gerdmann ,聚集球囊霉G glomerulatumSieverding ,根内球囊霉G intraradicesSchenck&Smith ,摩西球囊霉G mosseae (Nicol &Gerd )Gerd &Trappe ,网状球囊霉G reticulatumBhattacharjee&Mukerji;属于无梗孢囊霉属Acaulospora的种 :詹氏无梗孢囊霉A gerdemanniiSchenck&Nicolson。其中德里球囊霉、聚集球囊霉、网状球囊霉和詹氏无梗孢囊霉 4个种为我国新纪录种。对各个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连续4年调查研究再植条件下4种矮化自根砧(G935、G41、G11和M9-T337)对‘宫藤’富士苹果幼树树体生长、早果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评价并筛选适宜北京地区再植使用的苹果矮化自根砧木,为我国老龄低效苹果园再植更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6年春,刨除6年生苹果树(宫藤富士/SH6/圆叶海棠),未进行土壤改良,在原行内重茬直接栽植4种矮化自根砧(G935、G11、G41和M9-T337),品种为宫藤富士苹果苗(2年根1年干),株行距为1 m×3.8 m,细纺锤整形修剪,再植后(2016年)连续4年调查4种矮化自根砧嫁接‘宫藤富士’苹果树体生长、早果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G935和G41自根砧富士树体高度明显高于G11和M9-T337;主枝数量由高到低为:G935>G41>G11>M9-T337;G41和M9-T337大脚现象明显高于G935和G11;G935和G41单株间树体高度、干径和主枝数量差异明显小于G11和M9-T337,园相整齐。再植第4年,G935和G41自根砧树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G11和M9-T337,G935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影响进行研究,使该具有潜力的生防因子得到有效应用。[方法]以对根结线虫具有很强杀虫作用的里西裸囊菌为试验材料,测定代谢产物对植物活性的影响,代谢产物活性的差异和不同浓度代谢产物对植物活性的影响。[结果]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不同培养基培养和不同溶剂抽提的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植物的幼苗影响不同;不同浓度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不同植物幼苗生长影响不同。[结论]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里西裸囊菌代谢物在防治根结线虫时所需的浓度和使用时期。  相似文献   

16.
王凯  林占熺  曹剑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49-10852
[目的]比较菌草栽培的9种灵芝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优选最佳栽培菌种。[方法]采用G10004、泰山G10014、信州G10002、三明所G10001、韩国灵芝G10006、G10022、赤芝G10008、G10021和Ga0801等9种灵芝菌株进行菌草栽培,比较灵芝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结果]栽培的G10021灵芝菌株生长状况最好,且有效成分多糖的含量较高;Ga0801和泰山G10014菌株也可应用于灵芝的菌草栽培,而其他菌株则不适宜用作菌草栽培。[结论]G10021可以作为菌草栽培灵芝的首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对亚比棉及其三种杂种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共有9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44%,与亚洲棉单一同源的占44%,与比克氏棉单一同源的占11%;陆地棉×(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有9条酶带,为杂合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56%,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11%,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11%,新生酶带占11%;(亚洲棉×比克氏棉)×陆地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9%,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占18%,新生酶带占9%;(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酶带无,与海岛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36%。  相似文献   

18.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刚  李凯  智海剑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6):3040-3059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对SMV抗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定位、候选抗病基因的分析及大豆抗SMV的调控网络等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大豆对SMV的抗性遗传主要分为数量抗性和质量抗性,其中数量抗性的遗传主要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对不同SMV株系的质量抗性遗传分别由1对不同的显性基因控制。标记定位研究发现,大豆对SMV数量抗性位点主要分布在大豆的第6、10和13等染色体上。22个对SMV具有单显性质量抗性的基因位点已被标记定位在大豆的第2、6、13和14染色体上,且定位的多数抗病基因位点两侧标记间的物理距离都在1 Mb以内。其中第13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数最多,有Rsv1、Rsv5、RSC3Q、RSC11和RSC12等10个,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有8个,如Rsv4、RSC5、RSC6、RSC7和RSC8等,第6和14染色体上各有2个基因位点,分别为RSC15、RSC18和Rsv3、RSC4。参考大豆全基因组序列(http://www.phytozome.net/soybean),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表达谱分析及克隆测序技术等进一步缩小了大豆抗SMV候选基因的筛选范围。目前,在大豆第2染色体上确定的抗SMV候选基因主要有8个:Glyma.02G121400、Glyma.02G121500、Glyma.02G121600、Glyma.02G121800、Glyma.02G121900、Glyma.02G122000、Glyma.02G122100和Glyma.02G122200,在第6染色体上的是Glyma.06G182600,在第13和14染色体上的抗SMV候选基因分别有9个和6个:Glyma.13G184800、Glyma.13G184900、Glyma.13G187900、Glyma.13G190000、Glyma.13G190300、Glyma.13G190400、Glyma.13G190800、Glyma.13G194700、Glyma.13G195100和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Glyma.14G205000、Glyma.14G205200、Glyma.14G205300。基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和转基因操作等技术,研究发现抗SMV相关基因Gm HSP40、Gm PP2C3a、Gm AKT2、Gm Cnx1、Gm SN1、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等参与大豆对SMV的抗性,属于正调控因子;而Gm EF1A和Gme IF5A等则增加大豆对SMV的易感性,为负调控因子。在综合SMV抗病基因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sv1和Rsv3介导对SMV极端抗性的调控网络模型。Rsv1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调控模型的建立为大豆抗SMV信号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sv3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的主要机制是通过ABA信号的传导,从而使胞间连丝处的胼胝质沉积以抑制病毒从最初侵染的细胞向健康细胞的转移。本文系统综述了SMV抗病基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抗SMV分子设计育种和抗病基因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亚洲棉和比克氏棉杂交,育成双二倍体,然后用该双二倍体与不同色素腺体的海岛棉进行杂交,获得三交种异源四倍体.用海岛棉做轮回亲本获得四交后代。采用回交的手段,对回交后代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回交后代BC4F1出现许多超亲的分离性状。这样为进一步转育种子无腺体/植株有腺体的新棉种提供了性状遗传学材料。  相似文献   

20.
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栽培大豆幼苗期的酯酶同工酶共出现了17条酶带。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既有共同的酶带,又有各自独特的酶带,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种。半野生大豆有类似野生大豆的酶谱,表现了野生种的特点.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酯酶同工酶有明显不同。随着进化程度增高,酶带数目有增多的趋势.研究表明,大豆幼苗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稳定,酶带明确,具有较为明显的种的专一性,可以做为大豆分类学和研究大豆进化关系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