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玫瑰种子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塊(Rosa damascena Mill)和甘肃苦水玫瑰(Rosa setata Rolfe×Rosa rugosa Thunb)种子在果实中的比例、种子含油量、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马士革玫瑰和甘肃苦水玫瑰的种子占果实比例分别为43.06%和44.75%,种子含油量达9.06%和8.51%,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1.97%和88.91%。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占脂肪酸总量的52.95%和50.44%。玫瑰种子含油量高,油质好,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对所提取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种仁舍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高含油量种子,不同单株间含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油中含有17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几种酸分别是十四烷酸(70.19%)、十四碳烯酸(20.37%)、十八碳烯酸(3.95%)、十六烷酸(2.30%)、十八碳二烯酸(1.20%)、十二烷酸(0.63%),其他酸含量极低.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占73.51%,远高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一种良好的工业原料植物.不同单株间含油量及成分存在差异,有望从中选出含油率高、特定成分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3.
为紫苏高油和高亚麻酸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对30份贵州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0份贵州紫苏的含油率为34.136%~49.151%,平均42.496%,变异系数为8.377。含油率高于46%的材料有6份,其中,正安紫苏-1的含油率最高,达49.15%;其次是织金紫苏,为48.76%。2)在组成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6.636%~91.459%,平均89.055%;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391%~10.479%,平均9.149%。在所有脂肪酸成分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平均为64.153%;油酸其次,平均为14.023%;硬脂酸最低,平均为2.247%。3)在30份贵州紫苏材料中,以贵定紫苏-1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8.54%,正安紫苏-1最低,为60.337%;亚油酸含量以正安紫苏-1最高,达14.076%;六盘水紫苏-1最低,仅8.848%;油酸含量以绥阳紫苏-2最高,达17.580%;贵定紫苏-1最低,仅10.665%。 相似文献
4.
为油梨果肉油脂开发和品质育种奠定基础,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国内油梨品种(系)RN-1、RN-5、RN-11、RN-12、RN-15、RN-16和国外品种Hass等果肉的含油量和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油梨品(系)果肉含油量为5.04~8.75g/100g FW,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RN-5的含油量最高,达8.75g/100g;果肉均含有8种脂肪酸成分,在大部分油梨品种(系)间差异显著(P0.05),相对含量为棕榈酸(30.87%)油酸(29.48%)亚油酸(26.58%)棕榈油酸(9.96%)亚麻酸(1.30%)硬脂酸(1.16%)花生酸(1.02%)肉豆蔻酸(0.23%)。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2.80%~70.60%,其中油酸相对含量大于30%的品种(系)3个,为RN-1、RN-15和RN-16;亚油酸相对含量大于25%的4个,为RN-1、RN-5、RN-12、RN-15和RN-16;棕榈油酸相对含量大于10%的3个,为RN-5、RN-11和Hass。亚麻酸与花生酸的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肉豆蔻酸与亚油酸呈显著正相关。基于8种脂肪酸成分相对含量聚类,RN-1、RN-5、RN-11、RN-16和Hass聚为一组,RN-12和RN-15各为一组。油梨果肉具有较高含油量和适宜的脂肪酸含量,其中RN-5在油脂开发和品质育种上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紫苏油的脂肪酸组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紫苏油中维生素E含量,并对紫苏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3.707%,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60.752%,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15.761%和17.194%;紫苏油中维生素E的总含量为500.9 m g/kg;紫苏油比重为0.928 8,折光指数为1.481 7,酸价为2.9 m g/g,碘价为1 980 g/kg,皂化值为190.7 m g/g,不皂化物为0.6%,水分及挥发物为0.07%,过氧化值为3.7 mm o l/kg。紫苏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6.
7.
不同地理位置对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地理位置对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影响,运用方差、回归及相关分析,比较了在4种不同海拔环境下,2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品系)的含油量差异.结果表明:油菜含油量与海拔高度存在着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800 1;油菜含油量与纬度也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919 5,最小仅有0.048 4,平均相关系数为0.465 7,纬度对含油量的影响较小.对2因素综合分析比较,海拔高度对含油量的影响比纬度大,二者偏回归系数t检验值为1.109 5(海拔)和 0.915 8(纬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条件QTL定位分析油菜不同脂肪酸组分对含油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前构建的Sollux/Gaoyou DH群体在4种环境下的表型结果和最新遗传图谱,通过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剖析油菜种子4种主要脂肪酸含量与含油量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检测到的所有主效、上位性和环境互作QTL效应值均较小,但主效QTL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检测到7、10、10和5个芥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QTL位点,其中位于A2、A7、A9和C1上的芥酸,C7和A9上的油酸和亚麻酸以及A4、A10、C6、C7和C9上的亚油酸位点为新检测出的微效QTL.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OilA9、OilC2和OilC8-1受亚油酸影响较大.OilA4同时受油酸、亚麻酸和芥酸的影响,OilA1、OilA7和OilC8-2所在区间可能存在控制油酸含量的微效基因,对含油量起调控作用.另外,还检测出4个效应值更小的条件QTL新位点,进一步说明含油量性状的复杂性和难以操控性.检出的芥酸和3个18碳脂肪酸的QTL数量远多于已有在芥酸分离群体中定位到的QTL,但效应值均较小,表明在无主效芥酸等位基因分离情况下,使控制芥酸和3种18碳脂肪酸的众多微效基因得以表达.通过标志辅助聚合微效高芥酸等位基因可能对选育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品种具有特殊意义,通过标志辅助选择OilA7和OilC8位点的高含油量等位基因可同步提高种子中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来源麻疯树种子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比较我国贵州、缅甸、泰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地的7个种质的麻疯树种子的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用索式抽提法测定种仁含油率,用GC-MS对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中国贵州的麻疯树材料种仁出油率为60.30%,远高于其他地方的材料.在麻疯树种子中鉴定出了9种脂肪酸,含量较多的脂肪酸种类为棕榈酸C16 : 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分布范围分别为12.60%~14.66%、45.54%~56.10%和20.28%~36.72%.麻疯树种子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很高,分布范围为76.17%~84.22%,其中,中国贵州材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4.22%. 相似文献
11.
为紫苏优质新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奇苏2号和奇苏3号紫苏新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研究2个紫苏新品种籽粒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奇苏2号和奇苏3号紫苏新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9.75%和48.17%,总蛋白含量分别为16.5%和20.02%,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9.5%和31.7%。在粗脂肪组成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5.48%和61.60%;油酸次之,分别为18.02%和19.43%;亚油酸第3,分别为17.11%和10.72%;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较高,分别为90.61%和91.75%。在氨基酸组成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8.02mg/g和161.16mg/g,必需氨基酸占比分别为24.89%和24.25%。在矿质元素中,以钾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98.0mg/100g和804.0mg/100g;钙元素次之,分别为728.0mg/100g和637.0mg/100g;磷元素第3,分别为630.0mg/100g和670.0mg/100g;锌元素最低,分别为8.1 mg/100g和8.8 mg/100g。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36mg/100g和34mg/100g,VE含量分别为4.69mg/100g和4.66mg/100g。 相似文献
12.
为紫苏新品种选育、审定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区域试验方法,在贵州省6个区域试验点对7个紫苏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均较对照(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农家种)增产,增幅为19.52%~62.2%;生育期较对照提早2~9.4d;参试品种(系)含油率为40.11%~49.12%,除7号外其余品系均较对照提高;亚麻酸含量为51.22%~60.62%,除8号和9号品系外,其余品种(系)均高于对照。筛选获得产量、品质及稳定性均较优良的品种(系)5号和8号及含油率表现突出的1号品系。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分别采用溶剂浸提和水蒸汽蒸馏法对白苏叶进行提取,并用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种白苏叶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在0.1 g干样/mL下,白苏叶乙醇提取物在3~5 d的培养时间内能够完全抑制辣椒疫霉病菌的生长,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高于60%。白苏叶挥发油在测定中对植物病原真菌也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白苏叶挥发油在0.5 mg/mL时能够完全抑制供试7种供试病菌的生长。白苏挥发油对7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测定表明,挥发油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677mg/mL和0.1050 mg/mL。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西核桃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以巴马、凤山、天峨、南丹、乐业、田林、隆林等7个县份筛选的优树果实样品共计31个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种仁含油率为56.9%~65.1%,其中凤山004含油率最高,为65.1%,其次南丹004为64.1%,凤山002含油率最低。测定了广西不同产地核桃种仁的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等5种脂肪酸组分,其中棕榈酸含量在4.09%~8.36%,硬脂酸10.57%~45.09%、亚油酸45.88%~77.26%、亚麻酸3.16~10.28%、油酸0.3%~2.44%。以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来评价不同产地核桃,为核桃产地的地区品牌打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在贵州省不同区域对4个紫苏新品(系)进行生产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系)的产量、生育期、农艺学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与当地农家种(CK)相比,参试各品种(系)生育期提早2.6~9.5d,增产16.77~23.88kg/667m2,含油量提高1.28~7.77百分点。各品种/系中,5号的产量最高,生育期最短,a-亚麻酸含量最高,品质及其他农艺学性状均较好,表现优良;2号的含油量高达49.01%,可作为高油紫苏新品系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肥量对紫苏苗菜生长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河南辉县沙窑采集的紫苏种子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生物肥量(10、20、30、40、50 g/盆)对紫苏苗菜的生物学性状(茎长、胚轴粗、子叶长、子叶宽、根长、单株鲜重、净重及总根重)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当施肥量为40 g/盆时,紫苏苗菜的生物学性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达到了最佳水平,而黄酮含量在20 g/盆时达到了最佳水平。[结论]要根据不同的收获目的选择不同的施肥量,当以收获产量为目的时选择40 g/盆的施肥量为最佳,当以提取黄酮为目的时选择20 g/盆的施肥量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