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广东省甜玉米新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参考,2018年选定12个甜玉米品种(系)进行区域试验,分析其农艺性状、产量及抗性等。结果表明:参试组合的生育期为64~74天,鲜苞平均产量最高的是T_8,为1 185.2公斤/亩;T_7最低,仅814.8公斤/亩;除对照外,其余组合在920.0~1 174.8公斤/亩,除T_7、T_9组合低于粤甜16号(对照1)外,其余均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增幅为0.1%~20.4%。建议T_1、T_3、T_4、T_8、T_(10)继续参加复试,其余淘汰。  相似文献   

2.
2008—2009年度甘肃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环县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8个参试品种(系)中,以陇育220的丰产性、适应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折合产量最高,为1 830 kg/hm2,较主对照西峰27号减产18.94%,较副对照宁麦5号减产14.98%,抗寒、抗旱及产量均居各参试新品种(系)第1位,建议进入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品种区域试验是育种与推广的桥梁,是品种审定的基础,通过试验,鉴定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11个常规籼稻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除八宝谷15号、17号,其余9个品种产量都高于对照,云航籼3号产量最高,亩产756.50 kg,比对照增产28.11%;其次文稻30号亩产743.50 kg,比对照增产25.91%。通过试验,水稻品种的结实率、成穗率、千粒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白银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6个表现较好,达到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增产要求。以汾豆92折合产量最高,为2 2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2.2 kg/hm2,增产率8.16%;其次是汾豆93,折合产量为2 277.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6.7 kg/hm2,增产率7.90%;0331位居第3,为2 272.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1.1 kg/hm2,增产率7.63%;陇黄2号、GZ11-277均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5.26%;中黄4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21%。以上6个品种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建议继续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14个自育烤烟新品系产量和质量指标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快贵州烤烟育种工作,缩短育种进程,对2009年度贵州省区域试验中13个自育烤烟新品系在11个试点的产量和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Y0802、黔烟7号、毕纳1号、GY8和CZ-1等5个自育烤烟新品系的产值、产量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对照(K326);黔烟7号、黔烟3号和金7936等3个新品系的外观质量明显优于对照(K326);所有参试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均较适宜,比例均较协调;GY8、毕纳1号和GY0802等3个材料的感官吸食品质接近对照(K326).  相似文献   

6.
10个饲用高粱品种(系)在甘肃的区试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6年10个饲用高粱品种(系)在甘肃省5个点区域试验的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TX623A×89105-2选折合产量最高,为73 379.40 kg/hm~2,较对照品种皖草2号增产11.43%;B2A×F11次之,折合产量为72 786.00 kg/hm~2,较对照品种皖草2号增产10.55%;蒙农4号折合产最低,为58 609.05 kg/hm~2,较对照品种皖草2号减产10.98%。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品种审定、推广、合理布局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在咸丰开展了以K326、云烟87为对照品种的全国烤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新品系是CF228、YN119、HB030、贵烟8号,其次是云烟207、贵烟13号、贵烟5号、09011;经济性状较好的是CF228、YN119、HB030,其次是云烟207、贵烟5号、09011、贵烟13号;质量性状较好的品系是云烟207、HB030、贵烟8号、CF228,其次是YN119、贵烟5号、贵烟13号、09011;综合经济性状和质量表现较好的是CF228、HB030、贵烟8号。经过化验和评吸结果:贵烟8号、贵烟5号、贵烟13号、YN119总糖含量偏低,YN119的氧化钾含量偏低,其余参试材料内在化学成分较适宜协调。09011、贵烟8号与对照K326和云烟87的外观品质因素相当,其他品系的烟叶外观质量均比对照品种K326和云烟87外观质量差。评吸质量除贵烟8号、贵烟5号较差以外,其他参试品种(系)均与对照品种相当。[结论]HB030、CF228、贵烟8号综合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8.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7个品种(系)增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8010-24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 3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6.53%;其次是3213,折合平均产量2 37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5.72%;承9835居第3位,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张98-7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汾豆93号折合平均产量2 3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3.28%;国安3号折合平均产量2 266.67 kg/hm2,较对照增产10.57%;陇黄2号折合平均产量2 2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8.40%。以上7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科学、公正、客观地鉴定评价参试大豆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生育期类型等主要性状及其遗传稳定性、适应性等,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保障大豆生产用种安全,加快提供优良品种。[方法]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对参加河南省不同生态条件下区域试验的12个夏大豆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周豆24、洛豆1号、周豆25号和安豆5246等8个品种较对照豫豆22号增产4.29%~9.15%,增产极显著;秋乐1401和许豆601较对照增产0.95%~2.54%;长义豆3号和长义豆2号较对照减产0.34%~19.21%。[结论]洛豆1号、周豆25号、安豆5246、濮豆820、中黄301、科豆17和开豆46号这7个品种综合表现较优秀,可继续参加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在河南省夏大豆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个不同生育期组美国大豆标准品种为参照,初步确定辽宁省沈阳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标准的参考范围,并对沈阳地区大豆主栽品种、新近选育的品种(系)、国家和省级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分组。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参试品种中,除辽豆32号属于Ⅱ生育期组外,其余品种均属于Ⅲ生育期组。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在贵州省不同区域对4个紫苏新品(系)进行生产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系)的产量、生育期、农艺学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与当地农家种(CK)相比,参试各品种(系)生育期提早2.6~9.5d,增产16.77~23.88kg/667m2,含油量提高1.28~7.77百分点。各品种/系中,5号的产量最高,生育期最短,a-亚麻酸含量最高,品质及其他农艺学性状均较好,表现优良;2号的含油量高达49.01%,可作为高油紫苏新品系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紫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新品种高效栽培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奇苏2号和奇苏3号紫苏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紫苏农艺性状、产量及生物量均有较大影响;施氮量20kg/667m~2时,紫苏的主要农艺性状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其中,奇苏2号施氮量为18.74kg/667m~2时的产量最高,为79.92kg/667m~2;奇苏3号施氮量为15.66kg/667m~2时的产量最高,为63.69kg/667m~2。施氮肥对紫苏的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利用14对SSR引物对13个紫苏品种(系)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13个紫苏品种(系)中共检测出51条清晰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7条,占92.16%。2)13个紫苏品种(系)的遗传距离为0.086~0.5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36;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24~0.914,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4。3)在遗传距离(SM)为0.59时,13个紫苏品种(系)可聚为2类群。类群Ⅰ为开阳紫苏(CK)1个品种(系),类群Ⅱ包括奇苏1~6号及其原种1~6号共12个品种(系)。在SM为0.67时,类群Ⅱ又可分为2部分,第1部分包括奇苏1号和奇苏6号及其原种1号和原种6号共4个品种(系);第2部分包含奇苏2~5号及其原种2~5号共8个品种(系)。在SM为0.80时,原种2号、原种3号和原种4号的亲缘关系最近,但经系选改良后,其亲缘关系已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5.
为紫苏优质新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奇苏2号和奇苏3号紫苏新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研究2个紫苏新品种籽粒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奇苏2号和奇苏3号紫苏新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9.75%和48.17%,总蛋白含量分别为16.5%和20.02%,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9.5%和31.7%。在粗脂肪组成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5.48%和61.60%;油酸次之,分别为18.02%和19.43%;亚油酸第3,分别为17.11%和10.72%;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较高,分别为90.61%和91.75%。在氨基酸组成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8.02mg/g和161.16mg/g,必需氨基酸占比分别为24.89%和24.25%。在矿质元素中,以钾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98.0mg/100g和804.0mg/100g;钙元素次之,分别为728.0mg/100g和637.0mg/100g;磷元素第3,分别为630.0mg/100g和670.0mg/100g;锌元素最低,分别为8.1 mg/100g和8.8 mg/100g。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36mg/100g和34mg/100g,VE含量分别为4.69mg/100g和4.66mg/100g。  相似文献   

16.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随着近年来其营养保健功能的重视和开发,紫苏已成为很有发展潜力的食药两用型作物。该研究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选育的2个紫苏材料奇苏1号(油用型),奇苏3号(叶籽两用型)为研究材料,研究一般肥力水平下,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紫苏的经济产量及相关农艺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农艺学性状随栽培密度变化表现一致。其中,株高、茎节数、一次有效分枝长度、分枝位、单株穗数、单株产量与栽培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主穗长度与主穗粒数与栽培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栽培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2个品种的单产均表现为随栽培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栽培密度与紫苏单产建立回归方程,2个紫苏品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4.046 5+96.777 1x-45.719 8x2(r=0.999 4)及y=38.717 6+42.111 3x-16.757 7x2(r=0.999 8)。根据回归方程,奇苏1号最适栽培密度为158 745株/hm2,籽粒产量可达1 578.90 kg/hm2。奇苏3号最适栽培密度为188 745株/hm2,可产籽粒977.55 kg/hm2,每公顷同时还可收获约3 000 kg紫苏干叶及2 400 kg紫苏梗。该研究结果将为紫苏品种推广、高产栽培及综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适合豫东地区自然条件的高产高淀粉型甘薯品种,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生产试验,并测定各品种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干物质量、淀粉率及主要病虫害抗性。结果表明:徐薯22、商薯19和金玉3种能源生产专用型甘薯品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条件,其淀粉含量比当地主栽品种豫薯9号提高10%左右,产量提高5%~10%。大力发展能源型甘薯种植能使农民增收,使用生物质能源可有效减轻大气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L-8800氨基酸分析仪对奇苏II、奇苏III、M183和M218四个贵州本地紫苏品种叶片中总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的贵州紫苏叶中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差异,最高为奇苏II,鲜叶含量为8.02 g/100g;游离氨基酸中奇苏III与M183两个品种均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奇苏II与M218共检出16种及15种游离氨基酸,四个品种紫苏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在0.25~0.31 g/100g之间。结果还表明,四种贵州紫苏叶中氨基酸EAA/TAA、EAA/NEAA值接近WHO/FHO参考标准,药效氨基酸比例高达60%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有利于人体氨基酸营养平衡的植物氨基酸资源。  相似文献   

19.
4个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果蔗新品种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和贵引07-04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进行了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区试中4个品种(系)的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74%~48.15%、宿根蔗比对照增产14.84%~34.32%,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个品种(系)的标准差(49.21~92.04kg)和变异系数(0.56%~1.11%)2项指标值都较低,高稳系数(96%(HSCi(134%)较高。综合说明4个品种(系)的丰产性好、稳产性高,而且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海拔800m以下各蔗区大面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1998~2003年间山东省小麦高肥区试品系和审定品种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山东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特点。结果表明:37个完成两年区试的参试品系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 6%,湿面筋32 9%,吸水率57 3%,面团稳定时间4 5min;15个审定品种的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5%,湿面筋33 4%,沉降值为34 3ml,吸水率58 0%,面团稳定时间6 9min;区试品系和审定品种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 0%和3 74%,其中7个强筋小麦审定品种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2 6%,其他审定品种增产4 7%。优质小麦品种产量由过去的显著减产变为平均增产是山东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的重要突破;面粉吸水率偏低、面团稳定时间较短是今后小麦品种品质改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