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水曲柳人工造林与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缓坡、轻微水湿地、农耕地等不同立地进行水曲柳人工造林,以农耕地为最佳,其次是缓坡。农耕地10 a生水曲柳人工幼林平均树高为5.430 m,为其它立地水曲柳人工幼林树高均值的150.0%,单位面积立木蓄积为其它立地立木蓄积的158.3%,树高、胸径最大值分别为6.80 m和7.3 cm,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水曲柳人工林生长规律为:3 a、6 a生时,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开始加快,速生期内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分别在0.40-0.67 cm之间和0.500 0-1.000 0 m之间。采用Riehards曲线进行水曲柳人工幼林树高生长过程拟合,结果为H=8.773 545×[1-EXP(-0.217 416 5 X)]3.574 767。  相似文献   

2.
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水曲柳人工林胸径生长从第6年开始加快,6~21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40~0.67 cm之间,9~24 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47~0.50 cm之间。树高生长从3 a生开始加快,3~6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50~0.67 m,9~18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67~1.00 m之间;9~24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61~0.72 m。材积生长从12 a生开始加快,12~24 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00088~0.002 99 m3之间;从9a生开始,连年生长量在0.001 34~0.006 82 m3之间。24a生人工林直径、树高、材积生长分别为25a生天然林胸径、树高、材积的1.81倍、1.92倍和6.12倍。  相似文献   

3.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通江县海鹰寺林场鹅掌楸天然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 a生鹅掌楸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5.38 cm、18.35 m与0.397049 m3;其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73 cm、1.02 m与0.015882 m3;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12年时达到最大值,平均生长量在第16年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第18年时相交,胸径数量成熟龄为18 a;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均在第8年时达到最大值,树高数量成熟龄为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在第24年时达到最大值,而鹅掌楸天然林在25 a生时尚未达到数量成熟。材积生长率在第18年时开始稳定,胸高形数在第10年时基本稳定。logistic曲线对鹅掌楸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分别是y=18.63526/(1+7.2421*e-0.18015x),y=26.81266/(1+18.24284*e-0.20781x)与y=0.63661/(1+162.2645*e-0.22093x)。  相似文献   

4.
丘陵岗地中山杉302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苏北东海丘陵岗地引种的中山杉302优良无性系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山杉302在该丘陵岗地立地上生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13年生时平均树高达8 m,平均胸径15.7 cm,其生长量显著超过在相同立地上栽植的水杉、池杉、落羽杉和火炬松。与省内其他造林立地上的中山杉302相比,丘岗立地的生长潜力与季节性淹水的长江滩地沙土立地相近,但低于苏北平原沙质碱性土和沙质潮盐土立地。中山杉302造林初期树高生长相对较缓慢,4 a后加快,14 a时树高连年生长量仍保持增长趋势;胸径连年生长在10 a左右达到峰值,10 a后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随树龄增加呈持续增长趋势,14 a时,仍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R ichards曲线对中山杉302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生长竟争集中在生长后期.用Richards方程对I-72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2020年7月,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雁门林场44 a生柏木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柏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胸径和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10~20 a,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均在第2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均在第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量第40年时出现最大值;在44 a期间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达到最大值;胸径生长率和树高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10年,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20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人工杉木林内18a散生檫木生长规律的调查研究,表明檫木在幼龄林8a以前阶段生长稍微较慢,中林龄阶段进入生长旺盛期。树高在第11~18a间生长均处于高峰状态,年均达0.9m以上;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8~14a间都处于1.0m以上生长状态。平均胸径在第11~18a间年均生长量在0.9cm以上,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快速生长;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8~13a间保持1.01m以上生长高位。单株材积幼林龄林阶段生长缓慢,在中林龄阶段持续快速生长,从第11年开始连年生长量均达到0.01m3以上。散生檫木形成杉木与檫木混交是经典的混交模式,两树种共生互惠关系,充分地激发了檫木速生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湖南省黄丰桥林场内的15年生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树干解析的方法阐述香樟人工林胸径(DBH)、树高(H)和材积各年间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香樟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平均树干分叉高度分别为18.8 cm、13.7 m、8.6 m。15年生香樟树高连年生长量呈现"升-降-升"的规律,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生长期内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第4年和12年;香樟幼苗期树高生长较快,至第6年之后呈现较稳定的趋势,在15年可达到15.1 m。香樟胸径生长的总生长量为26.7 cm,在15年的生长期中胸径连年生长量波动较大,12年达到峰值1.95 m/a;平均生长量波动较小,总体稳步生长,保持在1.75~2.03 m/a之间。15年香樟单株的总材积生长量达到0.359 25 m~3;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在15年的生长期内未相交,说明香樟人工林未达到材积数量成熟,材积平均生长量未达到最大值,香樟的主伐年龄应在15年之后。  相似文献   

9.
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10 a生白花泡桐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快速生长期均出现在1~4 a生的幼龄阶段。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2 a生和4 a生各出现1次高峰,但峰值出现在2 a生,两者生长曲线在2.5 a、3.5 a、4.5 a时出现3次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2.5 a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在3 a生时出现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4 a生时达到最大值,8 a生后处于缓慢下降状态,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尚未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亦未相交;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2 a、2.5 a和4 a;形数随树龄增加而降低,符合林木生长正常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样本全林分调查及平均解析木法,分析了29年生楠木人工近熟林林分个体生长与林分结构.结果表明,楠木人工纯林林分在立地级Ⅱ级条件下,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5.7 cm、16.3 m、0.157 3 m3;胸径分布呈正态分布,胸径在14~18 cm之间的占林分58%;树高按径阶分布规律近似抛物线;树高、胸径与材积连年生长量速生期在14~21年,15年后个体材积生长和林分蓄积量持续快速增长.该研究为楠木人工速生丰产林培育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丁香花粉生命力及贮藏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七种丁香为试材,分别进行了新鲜花粉生命力测定比较、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生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种丁香花粉贮藏力的差异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解决丁香杂交育种的花期不遇或远距离杂交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杂交的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红丁香的花粉生命力最高,可达81.5%,其次为蓝丁香和小叶丁香,白丁香最低;小叶丁香的花粉贮藏力最强,在低温条件下可以贮藏60天以上,其次为红丁香和蓝丁香;丁香花粉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2℃低温条件。图2表3参18。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大球盖菇液体菌种适宜的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蔗糖2%,麸皮4%,KH2PO40.15%,MgSO40.05%;最适培养条件是初始pH6,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6d,250ml三角瓶装液量80ml,摇床转速160r/min,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因子的摇瓶液体发酵优化试验,以白灵菇为始菌,研究其产木聚糖酶的情况。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来测定处于不同条件下的培养基中的白灵菇所产木聚糖酶的酶活力,同时测定其相应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结果表明:其最适温度为24℃,pH为6.0,接种量为12.5%,摇瓶装液量为60ml/瓶,摇床转速为160rpm,培养天数为7d。最后以各个因子的最佳梯度做优化培养。其发酵液中木聚糖酶活力高达71.342IU/ml,菌丝体生物量也高达1.043g/60ml。  相似文献   

14.
在60℃条件下,分别采用水、不同浓度的醇和丙酮提取败酱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比较提取液中黄酮的含量,得出最好提取方法是丙酮法。对丙酮法设计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条件。考虑乙醇法和丙酮法黄酮得率差异不大,且乙醇成本低、易操作,比丙酮安全,故对乙醇提取法亦做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丙酮法的最佳条件:丙酮浓度为80%、固液比1∶60、水浴温度80℃;乙醇法的最佳条件: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1∶40、水浴温度70℃。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7Riney(1982)statedthatbodyphysicalconditionofanimalsrespondquicklytoenvironmentalchangesandprovideagoodindextoapopulation'sresponsetothesechangesafterminimaltime-lag,thusfacilitatingamorepreciseunderstandingofcause-effectinterrelationsbetweenanimalsandtheirenvironment.Inthisregard,ameasurementoffatreservesprovidesthebestindextothephysicalconditionofawiderangeofmammal(Riney1955).Formeasuringcarcassfat,variousmethodshavebeendevisedandproposed.Thesemethodsincludekidneyfatindex,bonema…  相似文献   

16.
都山绣球带叶柄茎段经离体培养,诱导出具根、茎、叶的完整植株。经室内自然条件下炼苗后,于不同季节,不同温湿度下栽入装不同基质的营养钵内。结果表明,以春、夏季移栽到蛭石和蛭石与腐殖土(1:2)混合的基质中,试管苗在温度为20℃~26℃,空气相对湿度65%~75%的条件下,成活率最高,达92.5%。  相似文献   

17.
区域和立地条件对麻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和立地条件对麻栎林生长的影响,提出了麻栎生长的最佳适生区。麻栎林的生产力随海拔和纬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麻栎林林分生物生产力具有经向、纬向和垂直向的变化规律。麻栎生长在阳坡20°以下、山中腹小于30°的沙壤土最好。  相似文献   

18.
贮藏条件对薄壳山核桃4个品系花粉活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TC染色法测定4个薄壳山核桃品系Mahan(‘马汉’)、Western(‘威斯登’)、Shoshoni(‘肖肖尼’)、‘钟山25’的花粉分别在室温、4℃和-20℃等不同贮藏条件下活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条件下花粉活力贮藏时间最长,到140天时花粉活力仍在50%左右。以花粉活力保持在50%为标准,室温条件下Western和‘钟山25’贮藏时间最长(8天);4℃下Western花粉贮藏时间最长(21天);-20℃下,4个品系贮藏天数都在84天以上,其中Western、‘钟山25’贮藏时间最长,达140天。  相似文献   

19.
次生林下红松幼树的最佳生长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文对杨桦次生林下红松幼树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无灌木或少灌木,距离立木1.5m以外,林冠郁闭度0.5-0.6为红松幼树更新的最佳条件。同时,提出了通过胸径与林分密度的关系对林分郁闭度进行控制的直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辽细辛是名贵中药材,亦是香料及精油等化工业重要原料。本文从种子采集及处理、栽培地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辽细辛在长白山区仿野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