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从害虫化学防治的现状和目前的研完进展情况提出了几个趋向性问题:发展特异性缓效型,特别是植物质杀虫剂,以求获得对环境和非靶子生物安全,以及对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新一代农药,克服过去化学农药的缺点;利用植物与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为地制造不利于害虫生存的条件,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是害虫综合管理法则中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植物对害虫主动防御性的阐明,可以给害虫测报工作给予新的“启示而提高测报准确性;在害虫发生之前人为地“活化”植物的主动防御性而达到所谓“预防性农业”的境界。在“综合性农业”中,害虫管理是和整个农业生态学、生物化学、化学生态学及农作物的高产、优质等相联系,因而,是综合考虑中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生物方法防治园艺植物害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本研究在综述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花卉等)害虫生物防治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性信息素和植物源杀虫剂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昆虫微生物病 昆虫传染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病原虫。最初开始研究病原体防治害虫是在19世纪后期,1879年使用绿僵菌(Metarrhizium anisopliae)进行金龟子类的防治试验。 实践证明,天敌微生物为主的杀虫剂对人畜、鱼贝类没有危害,并且不会引起植物感病和药害。一般寄主范围较狭,可以有选择地应用在害虫防治对象上。其缺点是天敌  相似文献   

4.
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农林害虫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效果最好的生防技术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可能会大量杀伤天敌,因而进行杀虫剂对昆虫天敌的安全性评估,明确各药剂对天敌的安全性,就可以合理选择药剂,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最合理结合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文章就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人类一直与病虫害作斗争,无论是先人的防治经验或现代科学技术都没有根本解害虫的为害;而年复一年的防治,带来人类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环境污染与害虫暴发失控等。上万种昆虫办调共存。天敌昆虫是大害虫的克星;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植物是由昆虫传播花粉的;昆虫是人类美味佳肴和医病良药;有些昆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人类要合理利用昆虫资源。对于农林害虫要尽可能谋求自然控制;提倡利用植物的抗害性、利用害虫的天敌、利用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种间信息物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控制害虫。尽量利用植物性杀虫剂控制害虫,尽量采用不杀伤或少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的化学杀虫剂或方法防治害虫。我们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利用农业技术防治害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化学杀虫剂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活上广泛应用,在给害虫防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有利经济昆虫(如家蚕、蜜蜂等)、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也造成大量农林、卫生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的使用浓度越来越高,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昆虫的抗药性越来越成为多学科的研究热点.脂肪体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物质存储和中间代谢组织,在昆虫对农药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昆虫脂肪体对农药的代谢机制,对于保护经济昆虫和防治农林害虫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虫脂肪体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昆虫脂肪体对有机磷农药及杀虫剂的代谢机制,为经济昆虫、天敌昆虫的保护及新型环境友好农药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毒杀作用 (一)胃毒毒杀 大多数植物源杀虫剂都具有胃毒毒杀作用,但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完全相同。有研究表明,植物源杀虫剂可以破坏昆虫的中肠组织,使中肠结构发生变化,也可能是作为神经毒剂阻断昆虫的神经传导使昆虫死亡。如苦皮藤素V主要是破坏中肠肠壁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对主要消化酶系的活性无影响;而川楝素则破坏中肠组织,阻断神经传导而导致害虫麻痹、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8.
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学生态学领域,植物的研究一直是十分活跃的.在植物与昆虫的关系中,植物次生化合物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植物次生化合物与植食性昆虫的关系、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作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及其应用。许多非作用于胆碱酯酶系的化合物在中国已成功地加以应用,例如易卫杀、杀虫双、杀虫单、杀虫脒、灭幼脲及拟除虫菊酯类。文中也谈及新近发展的、作用于γ-氨基丁酸触突的化合物Avermectins。英国昆虫毒理学家Philip Gerolt提出的关于杀虫剂作用机制的新理论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在中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必须指出,合理而有效地应用杀虫剂可以预防抗性的发生。例如,在华南成功地应用敌百虫防治荔枝蝽蟓。对害虫的抗药性,除实验室之外,田间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用主要取自楝科植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农业害虫进行了验验。用0.5%的楝树种子油乳液喷雾,对柑桔红蜘蛛具有显著药效,对捕食螨较为安全。我们应用楝科及其它植物质杀虫剂对华南26种农业害虫进行拒食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等试验,经6年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1.作用机理螺虫乙酯是新型特殊酸类杀虫剂,其作用机制与现有的杀虫剂不同,它是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幼虫死亡,降低成虫的繁殖能力。由于它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防治对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同时可作为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管理的品种。由于它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可通过植物木质部和韧皮部向顶上传导,同时也在植株内由上向下传导,可防治一些隐蔽害虫,如根部的蚜虫,从而很好地保护幼苗。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田间毒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杀虫剂田间毒理的观点及近年来的进展,指出杀虫剂田间毒理的主要观点是:在化学药剂、环境条件及害虫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基础上,研究在田间生态条件下如何提高药剂对害虫个体及群体的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作用。主要进展有:1.以生态学为基础,用田间毒理观点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了荔蝽的自然抗药性现象,包括自然抗药性机理、实际防治措施及施药技术等,为有效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植物质杀虫剂及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的研究,为综合治理提供了新型药剂。3.利用“累积虫日”等参数,改进了田间药效的评价方法。这些观点和研究进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昆虫毒理学及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农林害虫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效果最好的生防技术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可能会大量杀伤天敌,因而进行杀虫剂对昆虫天敌的安全性评估,明确各药剂对天敌的安全性,就可以合理选择药剂,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最合理结合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文章就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电生理技术在昆虫毒理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生理技术在杀虫剂作用机制,新杀虫剂筛选及害虫防治等昆虫毒理学领域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电生理技术在昆虫毒理研究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昆虫毒理学是害虫防治与研究创新药剂的理论基础.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昆虫毒理学在植物源杀虫剂的研发、昆虫抗药性的研究、药剂分子毒理学研究、不育剂的研发、环境对药效的影响研究领域的发展,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植物挥发性物质与昆虫觅食的关系,论述了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特性及其多样性,对植食性昆虫化学防御作用等,并对昆虫与植物的关系在害虫防治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信息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剧毒人工合成杀虫剂已酿成了举世关注的严重后果。最突出的问题是:伤害防治对象以外的生物类群包括害虫天敌、授粉昆虫和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化学药剂通过食物链而积累在非防治对象体内,污染环境,害虫很快产生抗性。科学工作者面临着两大任务:(1)加深对昆虫种群之间,昆虫与植物等环境之间的各种生物现象的了解;(2)减少对杀虫剂的依赖性,找出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长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乾君 《世界农业》1992,(12):26-27
保幼激素(JH)的研究已持续40多年,虽然众多的研究基本上侧重于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但早在60年代,JH的发现者之一,C.M.Wi-lliams就预言,JH可能取代以DDT为代表的有机杀虫剂而成为第三代杀虫剂。JH是昆虫体内有的一种生长发育的调节剂,对人畜无害,但过里的JH可以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JH本身就是昆虫体内的一种激素,故害虫对其也难以产生抗性,这些均符合现代害虫管理的基本要求。利用JH及其类似物防治害虫,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8.
昆虫病原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昆虫病原线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对植物和脊椎动物安全、易于大量生产、使用方便、杀虫速度快、并能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等优点,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从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及商品化等方面,对昆虫病原线虫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我国生物防治的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昆虫病原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研究与进展,主要包括括国内已报道的进行了致病性或害虫防治试验的种类及其主要寄主范围(共22个种类,分属11个属,防治卫生害虫蚊类所用的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以及镰刀菌属Fusarium中的虫生菌或产毒素种类未包括在内)、致病菌侵入寄主昆虫的机制及昆虫的防御反应、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昆虫免疫反应是昆虫在受到外源刺激时产生的一系列的防卫反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二者共同作用抵御细菌、线虫、病毒、寄生蜂卵等外源病原物的侵染。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可显著影响昆虫对病原菌免疫反应能力。笔者主要根据文献,综述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昆虫免疫反应方面的影响,旨在进一步了解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了解亚致死剂量杀虫剂与病原微生物对害虫的联合作用,为害虫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协调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