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高等植物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禁牧和退耕后毛乌素沙地的植被状况,2002-2004年在查阅相关资料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沙地高等植物资源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的高等植物共有1106种,分属于98科420属;主要科有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和藜科;主要属有蒿属、黄芪属、葱属、柳属、杨属;主要种有油蒿、沙竹、牛心朴子、沙柳和乌柳;植被类型主要有草原植被、草原和荒漠灌丛、沙生植被、草甸植被、盐生植被、沼泽和沼泽性植被、水生植被,其中沙生植被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草甸植被;植物群落主要有油蒿群落、油蒿—柠条群落和沙柳、乌柳、沙棘组成的“柳湾”;简述了毛乌素沙地的植被特征,提出灌木应为该区植被建设的主要物种,加强灌、草、乔之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3.
针对毛乌素沙地柠条不同种植密度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不同种植密度和自然恢复地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地以狗尾草、虫实、猪毛菜为主要优势种,建植柠条后,种植密度为166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生的植物种草木樨状黄芪、白草开始侵入并逐步成为优势种。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则逐步演替为白草、沙蒿为主的植物群落。群落的植被盖度则以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的较高,分别达到了86.17%、80.33%,3330丛/公顷最低为64.17%,比自然恢复地低13.28%。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各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的计算,发现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最接近20/80的稳定点。可以看出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柠条带内的植物群落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毛乌素沙地柠条不同种植密度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不同种植密度和自然恢复地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地以狗尾草、虫实、猪毛菜为主要优势种,建植柠条后,种植密度为166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生的植物种草木樨状黄芪、白草开始侵入并逐步成为优势种。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则逐步演替为白草、沙蒿为主的植物群落。群落的植被盖度则以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的较高,分别达到了86.17%、80.33%,3330丛/公顷最低为64.17%,比自然恢复地低13、28%。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各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的计算,发现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最接近20/80的稳定点。可以看出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柠条带内的植物群落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对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和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沙柳、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沙蒿+杂类草、芨芨草等四种主要类型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标杆法测定不同植被下地表的土壤侵蚀或堆积状况,从而探讨不同类型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为毛乌素沙地利用植被防风固沙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30%盖度以下时,各种类型植被下均有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在植被盖度达到45%以上后,水土流失现象基本消失。各类植被的水土流失盖度临界值分别为:沙柳38%、小叶锦鸡儿+杂类草37%、沙蒿+杂类草34%、芨芨草32%。在相同的植被盖度下,不同类型的植被显示了不同的滞留土壤能力。综合地理条件和水分情况考虑,沙蒿+杂类草植被和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植被更适合于在毛乌素沙地作为防风固沙植被推广。利用植被防风固沙,不仅要达到临界盖度,而且要灌草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植被类型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比分析毛乌素沙地9种主要植被类型样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差异,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0~8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关系均为:马蔺群落>芨芨草群落>旱柳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沙柳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农田>中间锦鸡儿群落>流动沙地。随着土层加深,固定沙地油蒿群落、中间锦鸡儿群落、旱柳群落、芨芨草群落、马蔺群落和农田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流动沙地、沙柳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格局和有机碳含量相似,但二者变化幅度不同。在流动沙地上进行植被建设有助于土壤固碳,且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的固碳效果较好。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强烈的人为干扰,以防止浅层土壤碳发生变化,维持土壤碳库稳定。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几种沙生灌木养分含量的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宁夏盐池县毛乌素沙地5种沙生灌木: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花棒、杨柴、沙柳不同生育期细枝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其营养规律,结果表明,5种灌木粗蛋白质含量都在随生长季节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沙柳峰值出现在花期;花棒,杨柴以营养期最高,果后营养期居中,枯黄期最低,纤维性物质(NDF、ADF、木质素)含NDF以营养期最低,果后营养期居中,ADF、木质素含量以果后营养期最低,综合判断5种灌木各时期的营养价值,均以果后营养期为最优或次优。  相似文献   

8.
不同海拔梯度小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渊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近似的“钟形”变化趋势,有9个种群为4个海拔梯度植物群落中的共有种;建群种小嵩草的相对多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低海拔3170m呈单优势植物群落;生态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梯度小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近似的"钟形"变化趋势,有9个种群为4个海拔梯度植物群落中的共有种;建群种小嵩草的相对多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低海拔3170m呈单优势植物群落;生态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主要建群植物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生长旺季初期(7月份),采用LI-1600型气孔针对毛乌素沙地主要建群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沙柳(Salix psammophyl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的蒸腾耗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植物的蒸腾速率日动态曲线均为单峰型,无午休现象,其中固定沙地油蒿和半固定沙地油蒿的蒸腾速率在中午13∶00出现峰值。气孔扩散阻力是所有供试植物蒸腾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对供试植物的蒸腾耗水进行的评估表明,不同植物的日最大蒸腾速率和日平均蒸腾速率大小为固定沙地油蒿>半固定沙地油蒿>沙柳>旱柳>中间锦鸡儿;植物单株月累计蒸腾耗水量大小为旱柳>沙柳>固定沙地油蒿>半固定沙地油蒿>中间锦鸡儿;植物种群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蒸腾耗水量大小顺序为固定沙地油蒿>半固定沙地油蒿>沙柳>旱柳>中间锦鸡儿。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认识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本文以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chinensis)、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沙枣-柽柳和胡杨-柽柳等林地为对象,以自然恢复林为对照,采用样地法研究不同林地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林林地内共发现植物18种,隶属6科16属;且较对照样地多样性指数增加109%~213%,丰富度指数增加10%~66%。与对照样地相比,人工胡杨-柽柳林林下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7%和266%;结合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及PC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pH值、电导率与植物多样性关系最为密切,且在两个成分中均为主要决定因子。初步研究结论认为:在人工林的营造下,土壤含水量及电导率的变化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子之一。研究结果对提高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林地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盐池县实行禁牧舍饲后,干旱风沙区畜牧业在舍饲养羊的条件下,农户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投入更多的人、财、物,从而提高其生产能力。通过运用比较法、综合评分法、生产函数法对当地养殖规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饲养1~5只羊规模效益最差,26~30只规模效益最好,21~25只与31~35只规模效益仅次于26~30只。  相似文献   

13.
施水量对毛乌素沙地4种优势植物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春旺 《草地学报》2001,9(4):298-301
以毛乌素沙地4种优势植物沙柳、杨柴、油蒿和柠条为对象,研究人工控制4种施水量模拟叶绿素荧光的对全球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水量对供试植物的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和PSII光化学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4种植物的以上参数对不同施水量的响应差异明显。施不量157.5mm,沙格、杨柴、油蒿和柠条以及施水量630.0mm的柠条受到明显的水分胁迫,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施水量变化对毛乌素沙地4种优势植物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春旺 《草业学报》2002,11(2):85-90
以毛乌素沙地4种优势植物沙柳、杨柴、油蒿和柠条为对象,人工控制4种施水量来模拟叶绿素荧光对全球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水量对这4种优质植物的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和PSII光化学效率均有显著影响,而且4种植物的这些参数对不同施水量的响应差异明显。在157.5mm施水量时沙柳、杨柴、油蒿和柠条以及630.0mm施水量时柠条都受到明显的水分胁迫,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阿拉善荒漠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4类受不同程度干扰的植物群落的a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调查了各个干扰区域在春、夏、秋3个不同季节的a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季节,轮牧区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最高,而开垦区和过牧区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禁牧区和轮牧区的相比则较低。每个区域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也不尽相同,随着春、夏、秋3个季节的更替,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基本上都表现为增加的趋势,但是轮牧区和过牧区在夏季到秋季这段时间内,各多样性指数则都表现为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沙生植物群落优势种沙柳、油篙、柠条、杨柴对高C02浓度(700μmol/mol)和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C02浓度升高有利于4种植物的生长,根、茎、叶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干旱胁迫对4种植物都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且均随干旱程度的加重而负效应加重;在高C02浓度条件下,土壤干旱胁迫的不利影响仍较明显,但与本底C02浓度条件下相比,C02的“施肥效应”依然存在。通过对4种植物生物量的比较,沙柳在高C02浓度条件下对干旱更为敏感,而柠条对C02浓度的升高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晰区域内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的演化特征,有助于为该区沙漠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并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厘清该区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阶段植物组成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沙化程度加剧,植物优势种从矮生嵩草、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演替为青海固沙草、驼绒藜和沙蒿,生活型从中生向旱生演替;植物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度依次降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均为先升后降,轻度沙化阶段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沙化过程对多样性指数影响为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除Pielou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与植被特征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青海湖流域沙化防治及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江河源头的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形复杂,群落类型众多.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对互助县松多乡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着重分析了高山蒿草草甸植物群落的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相对多度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梯度的逐渐升高,其生态优势度逐渐减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增加,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1990-2014年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的改变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又会影响景观格局,本研究应用3S技术和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毛乌素沙地1990、1995、2002、2008、2014年25年来土地利用动态过程与景观格局变化,并选取自然和人类活动等10个因子分析了其变化驱动力.结果显示,25年来固定沙地面积增加7.5%,半固定沙地增加3.8%,流动沙地减少42.95%,农田面积增加4.6%,低湿地和水体面积基本不变,城建用地面积增加.其中,增加的固定沙地主要由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转变而来;增加的半固定沙地主要由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转变而来;减少的流动沙地主要转为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景观结构趋于复杂,类型斑块数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小,破碎度上升,呈现破碎化态势.各类型斑块数和分离度变化非常显著.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主要是人为活动中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人口、GDP和农林牧总产值因素所致,气候因素贡献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西南缘不同种植年限(3,5,10,20,30,40,50,60和70 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叶片厚度和栅栏厚度等11个叶解剖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线性拟合分析了其主要策略轴,旨在为揭示柠条的抗旱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年限梯度的变化是引起柠条锦鸡儿叶解剖性状表型变化的主要原因,叶片厚度和叶表皮厚度是柠条锦鸡儿生长适应的核心性状;柠条锦鸡儿的叶解剖结构主要形成资源获取和消耗策略轴及保护运输和支撑策略轴;资源获取和消耗策略轴作用随年限显著增强,保护运输和支撑策略轴作用随年限显著减弱。因此,在年限梯度上柠条主要采取“慢速投资-收益”的保守策略转为“快速投资-收益”的获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