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为适应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石油的需求,近年来,石油开采在阿克苏地区大规模的展开。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设备架设、钻井、爆破、石油输送、厂房建设、工作人员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而植被破坏将产生草场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退化、土地盐碱化沙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亟需对石油开采区被破坏草场开展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加快植被恢复进程,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2.
为了配合牧区退化草场围栏建设,选择有代表性的退化草场(围圈起来),进行了改良、恢复植被的研究。通过三年实际,总结分析了退化草场改良、恢复植被的真实状况,并通过当地近几年退化草场围栏实效调查。对今后退化草场围栏建设所能产生的效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围栏封育草场,恢复退化严重的草场植被,对封育禁牧两年后的草场分析温型荒漠草原类草场植被结构、产草量的变化以及围栏投资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场退化成因分析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场的特征,分析了本区湿地草场面临的主要威胁,如泥炭开采、过度放牧以及鼠害猖獗等人类活动的干扰而破坏草场植被,从区域气候因素的特殊性、草场植被演替趋势、草场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及其沙化等方面寻求草场退化的成因,并提出了湿地草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场退化成因分析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场的特征,分析了本区湿地草场面临的主要威胁,如泥炭开采、过度放牧以及鼠害猖獗等人类活动的干扰而破坏草场植被,从区域气候因素的特殊性、草场植被演替趋势、草场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及其沙化等方面寻求草场退化的成因,并提出了湿地草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场退化的原因与植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20  
对科尔沁沙地典型草甸植被主要群落的优势种群在22年间的消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草甸植被已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生态优势度上升。牧草产量和质量显著下降,优良牧草数量减少,适口性较差和有毒有害植物增加。造成草甸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有气候的暖干化、生境干旱化、土壤盐渍化和过度放牧,其中过度放牧是造成草甸植被退化的直接原因。分析了过度放牧对群落组成、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以及对建群种根茎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引进美国免耕种植机械和技术对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场进行了免耕种草草地改良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地带,免耕种草是在不破坏草原植被的前提下,改良草场、增加植被覆盖度有发展前景的措施。但在不同生态类型草场上免耕种草的效果不同,选择适宜的地段、牧草种类和作业时间是取得草地改良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寒和旱的独特特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近年来,工程扰动、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日渐凸显,集中表现为植被退化、土壤贫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目前,为了尽可能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已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本研究以青藏铁路工程植被恢复和"黑土型"退化草地治理两个典型案例为例,总结了青藏高原进行植被恢复的经验,提出了青藏高原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对今后青藏高原工程扰动和草地退化后进行植被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场改良过程中植被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王天河 《草业科学》2005,22(8):14-16
结合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场生态治理工程,在自由放牧、围栏封育和人工补播条件下,对退化草场的植物种类、植被盖度、生产力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随自由放牧时间的延长,草场植被盖度、生产力逐渐下降,植物种类逐渐减少;2)随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放牧压力减轻,草场植被盖度、生产力逐渐提高,物种丰富度增加;3)人工补播种草加快了草场的恢复演替速度。围栏封育和人工补播使草场植物群落优势种得到加强,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ra,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大量生长,草场植被盖度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是恢复和改良退化草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浅谈禁牧与休牧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牧和休牧是退牧还草的主要内容,是退化草场得以休养生息的基本措施之一.随着各地禁牧和季节性休牧的实施.草原植被迅速恢复,产草量明显增加,草地退化的势头得以遏制,其草原畜牧业的格局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和保加利亚两国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九届混合会议议定书确定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笔者于2002年6月9日-21日对保加利亚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草场培育技术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结果归纳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北畜牧兽医》2009,(5):36-36
1技术简介 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4亿公顷,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及南方草山草坡等。近年来,由于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及其他掠夺性经营行为,80%以上的天然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天然草地植被的改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指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国内习称治标改良和治本改良.前者是指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前提下.通过浅耕翻、补播、施肥、节水灌溉及鼠虫害防治等措施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而后者则是在彻底清除原有植被的情况下,通过耕翻、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天峻县生境条件较为严酷,其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复需要遵循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统一、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等原则;确定在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战略中,品种选择要坚持多重性,群落设计要科学务实,建设措施要得体规范,管理要严谨无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划定禁牧区和休牧区所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禁牧和休牧是退牧还草的主要内容,是退化草场得以休养生息的基本措施之一.随着各地禁牧和季节性休牧的实施,草原植被迅速恢复,产草量明显增加,草地退化的势头得以遏制,其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格局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下面就目前禁牧区和休牧区的化定所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现有草原4万公顷,其中“三化”草场为3万公顷,而严重退化草场为1.9万公顷。为使这些严重退化草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加大草原的改良速度,本试验对严重退化的草甸类草场,进行了浅翻轻耙、松土补播等2种方式的改良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分析了东乌珠穆沁旗草原退化原因。通过分析表明,东乌珠穆沁旗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为降水减少和打草场的掠夺性利用;而过度放牧、煤炭和石油的开采、铁路和公路的惨建、畜产品价格的增长等都是加速草原退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对退化草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植被地带性学说和植被生产力形成原理,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研究了锡林郭勒盟草地植被分区和退化草场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退化草场的面积和退化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植被重建管理方式对沙质草地土壤及植被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北横山县雷龙湾乡恢复15年的退化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未封育自然恢复、封育自然恢复、未封育人工恢复和封育人工恢复4种管理方式对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退化沙质草地筛选科学的植被恢复模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流动沙地对照组相比较,经过15年的植被恢复4种管理方式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退化草地土壤及植被性质,地表植被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提高0.12~1.03 m,12.70%~53.18%和7.27~29.08 g·m-2,土壤容重降低0.12~0.27 g·cm-3,土壤总孔隙度提高6.80%~17.01%,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也显著提高.封育管理方式下植被与土壤的恢复效果优于未封育方式,人工植被恢复优于自然植被恢复,采取封育与人工植被恢复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严重退化沙质草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特征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协调关系.为了促进农牧交错带退化沙质草地生态恢复,研究区应该采取封育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植被恢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盐池干旱风沙区退化草地禁牧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盐池干旱风沙区退化沙化草地上进行全面禁牧,植被盖度达60%以上.禾本科牧草多度增加,地上生物量上升;而劣质毒害草多度减少,地上生物量下降.在流动、半流动沙丘上围栏禁牧,植被明显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保护恢复干旱、半干旱荒漠化退化沙化草地植被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全面深入地了解青藏高原蒸散发与植被退化的关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MODIS16A2数据分析青藏高原及其14 个子流域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同时选用MODIS NDVI及GIMMS NDVI3g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度,进而识别青藏高原植被退化梯度和植被变化区,以此探究2001—2020 年青藏高原不同退化梯度和不同植被变化区蒸散发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20 年青藏高原蒸散发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中部低,东南高的态势,14 个子流域中羌塘高原区的蒸散发最高,黄河流域的蒸散发最低,同时大部分地区蒸散发未来将呈现下降趋势。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中灌木的蒸散发最高,其次是森林和草地。2001—2020 年青藏高原植被退化不断减弱,各退化区蒸散发的均值排序为:未退化区>轻度退化区>极重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重度退化区。青藏高原植被恢复区集中在青海湖和柴达木盆地周边区域且植被恢复区面积高于植被恶化区,各植被变化区的年均蒸散发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呈植被恢复区>植被不变区>植被恶化区。识别青藏高原植被退化梯度及植被蒸散发的时空特征能为当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高寒植被退化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